收藏 分销(赏)

【全国百强校Word】河北省衡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化学试题.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255301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Word】河北省衡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化学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国百强校Word】河北省衡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化学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u64 I127 Ba137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反应C(s)+ H2O(g)CO(g)+ H2(g) ΔH>0的平衡移动图象如图所示,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 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 B.压强不变,降低温度 C.温度、压强不变,充入一定量与之不反应的惰性气体 D.温度、压强不变,充入一定量的H2O(g) 2.在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进行如下两个可逆反应: C(s) +H2O(g)CO(g)+H2(g)、CO(g)+ H2O(g)CO2(g)+H2(g),下列能表明甲、乙两容器中的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②恒温时,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③各气体组成浓度相等 ④反应体系中温度保持不变  ⑤断裂氢氧键速率是断裂氢氢键速率的2倍  ⑥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水质量与生成氢气质量比为9∶1 其中能表明甲、乙容器中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⑥⑦             D.④⑤ 3.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Ⅰ) I2(g) + H2(g)2HI(g) H= —9.48 KJ/mol (Ⅱ) I2(s) + H2(g)2HI(g) H=" 26.48" KJ/mo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 g H2(g)通入254 g I2(g) 中在该条件下反应的反应放热为9.48 kJ 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C.反应(Ⅰ)的产物比反应(Ⅱ)的产物稳定 D.物质的量相同时,反应(Ⅰ)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高 4.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溶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pH变色范围为3.1-4.4)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 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C.读取酸式滴定管标准液数值时,先仰视后平视 D.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的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2~3次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CO2属于弱电解质 B.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完全电离成Na+和Cl- C.BaSO4难溶于水,但BaSO4属于强电解质 D.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与浓度、温度等条件有关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MgO可用于制备特种陶瓷,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MgSO4(s)+CO(g)⇌MgO(s)+CO2(g)+SO2(g)△H>0 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反应的ΔH变大 B.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 C.压缩容器,反应吸收的热量不变 D.分离出部分MgO,可增大CO的转化率 8.醋酸铅因有甜味而被称为“铅糖”,它有毒但能入药,又知(CH3COO)2Pb可溶于水,硝酸铅与醋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b2++2CH3COO-=(CH3COO)2Pb。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0.1 mol·L-1的“铅糖”溶液中c(Pb2+)< 0.1 mol·L-1     B.“铅糖”是强电解质 C.“铅糖”是共价化合物                           D.“铅糖”的溶液可能不导电  9.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加热浓度较小的TiCl4溶液获得纳米TiO2材料 B.粗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C.加热FeCl3溶液颜色变深 D.浓Na2S溶液有臭味 10.同时对农作物施用含N、P、K的三种化肥,给定下列化肥: ①K2CO3  ②KCl ③Ca(H2PO4)2 ④ (NH4)2SO4  ⑤NH3·H2O。其中最合理的组合方式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11.已知某酸H2B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 ①H2BH++HB-,②HB-H++B2-。下列关于该酸对应的酸式盐NaHB的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NaHB属于弱电解质 B.溶液中的离子浓度c(Na+)>c(HB-)>c(H+)>c(OH-) C.c(Na+)=c(HB-)+c(B2-)+c(H2B) D.NaHB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12.25℃时,将amol/L的氨水与0.01mol/L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A.反应后溶液中c(NH4+)=c(Cl-) B.此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C.此时溶液中NH3·H2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a-0.01)mol/L D.NH3·H2O的电离常数Kb=10-9/(a-0.01) 13.测定水样中Br-浓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25.00mL处理后的水样,加入几滴NH4Fe(SO4)2溶液; ②加入V1mL c1mol•L-1 AgNO3溶液(过量),充分摇匀. ③用c2mol•L-1KSCN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V2mL. 已知:Ksp(AgBr)=7.7×10-13,Ag++SCN-═AgSCN(白色)↓,Ksp(AgSCN)=1×10-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变为红色 B.该滴定法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C.AgBr(s)+SCN-(aq)AgSCN(s)+Br-(aq)的平衡常数K=0.77 D.该水样中溴离子浓度为:c(Br-)=(c1V1−c2V2)/25.00mol/L 14.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对应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Fe3+、Na+、Cl-、SO42- B. b点对应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NH4+、Ca2+、AlO2-、I- C. c点对应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Na+、Ba2+、Cl-、HCO32- D. d点对应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Na+、K+、SO32-、Cl- 15.为探究NaHCO3、Na2CO3和盐酸(盐酸浓度均为1mol/L)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序号 35 mL试剂 固体 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温度/℃ ① 水 2.5 g NaHCO3 20.0 18.5 ② 水 3.2 g Na2CO3 20.0 24.3 ③ 盐酸 2.5 g NaHCO3 20.0 16.2 ④ 盐酸 3.2 g Na2CO3 20.0 25.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NaHCO3溶液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20.0℃时,含3.2 g Na2CO3的饱和溶液和35 mL盐酸混合后的温度将低于25.1℃ D.20.0℃时,含2.5 g NaHCO3的饱和溶液和35 mL盐酸混合后的温度将低于16.2℃ 16.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① 将足量的SO2气体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 研究SO2的漂白性 ② 向盛有1mL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NaCl 溶液,再向其中滴加几滴Na2S溶液 比较Ksp(AgCl)与Ksp(Ag2S) 的大小 ③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l、HNO3的PH 比较Cl、N的非金属性强弱 ④ 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H2CO3溶液, 再分别加入等体积,不同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 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稀醋酸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可增大CH3COOH 的电离程度 B.0.1mol/L盐酸与0.2 mol/L 氨水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c(NH3·H2O)>c(Cl-)>c(NH4+)>c(OH-) C.含等物质的量的NaHSO3和Na2SO3的溶液中:2c(Na+)=3[c(HSO3-)+c(SO32-)+c(H2SO3)] D.将0.1mol AgCl和0.1molAgI混合后加人1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 18.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有c向b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 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 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 19.已知难溶性物质K2SO4·MgSO4·2CaSO4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K2SO4·MgSO4·2CaSO4(s)2Ca2+(aq)+2K+(aq)+Mg2+(aq)+4SO42-(aq), 不同温度下,K+的浸出浓度与溶浸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该体系中加入饱和NaOH溶液,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B.向该体系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C.该平衡的Ksp=c(Ca2+)·c(K+)·c(Mg2+)·c(SO42-) D.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0.由已知电离常数判断,下列关于SO2与Na2CO3(aq)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中不合理的是 酸 电离常数 H2CO3 K1=4×10-7      K2=5.6×10-11 H2SO3 K1=1.54×10-2   K2=1.02×10-7 A.SO2+H2O+2CO32-=2 HCO3-+SO32- B.SO2+H2O+CO32-= H2O+CO2+SO32- C.2SO2+2H2O+CO32-=H2O+CO2+2 HSO3- D.SO2+H2O+CO32-= HCO3-+HSO3- 21.某温度下,将pH=11的氨水和Na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溶液的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A.a的数值一定大于9 B.Ⅱ为氨水稀释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 C.稀释后氨水中水的电离程度比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 D.完全中和稀释后相同体积的两溶液时,消耗相同浓度的稀硫酸的体积V(NaOH)<V(氨水) 22.一定温度下,用水稀释0.1mol/L的一元弱酸HA,随稀释进行,下列数值一定增大的是(Kw表示水的离子积,Ka表示HA的电离常数) A.Kw B.c(H+)/Ka C.c(HA)/c(A-) D.c(OH-) 23.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1表示相同温度下,pH=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其中曲线Ⅱ为盐酸,且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a点强 B.图2中仅升高温度,纯水就可以从a点变到c点 C,图2中在b点对应温度下,将pH=2的H2SO4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 D.图3 表示H2与O2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4.50℃时,0.1mol/LNa2CO3溶液的pH=1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OH-)=10-2mol/L B.加入少量NaOH固体,c(Na+)和c(CO32-)均增大 C.c(Na+)+c(H+)=c(HCO3-)+c(OH-)+c(CO32-) D.2c(Na+)=c(HCO3-)+c(CO32-)+c(H2CO3) 25.下列不能证明氢氰酸(HCN)是弱电解质的是 A.常温下,1mol LHCN溶液的pH约为3 B.NaCN溶液呈碱性 C.10 mL1mol/L HCN恰好与10 mL 1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 D.相同条件下,HCN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溶液的弱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AgCl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aCl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B.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说明常温 下Ksp (BaCO3 )< Ksp(BaSO4) C.向AgCl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说明AgCl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D.已知Ksp(Ag2CrO4)=2.0×10-12,Ksp(AgCl)=1.8×10-10,则Ag2CrO4的溶解度小于AgCl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8分。 27.(13分) 现有浓度均为0.01mol./L的下列溶液:①硫酸、②醋酸、③氢氧化钠、④氯化铵、⑤醋酸铵、⑥硫酸氢铵、⑦氨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种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序号)。 (2)④、⑤、⑥、⑦四种溶液中,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序号)。 (3)将③和④按体积比1:2混合后,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已知T℃时,③溶液的pH=11,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 ;该温度下,将PH之和为13的NaOH溶液和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呈 (填“酸”“破”或“中”)性,理由是 。 T℃时,将aL pH=11的NaOH溶液与bL pH=1的H2SO4溶液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a:b= 。 28.(12分) 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常数(25℃)如下表所示: 酸 电离方程式 电离常数K CH3COOH CH3COOHCH3COO-+H+ 1.75×10-5 H2CO3 H2CO3H++HCO3- HCH++CO32- K1=4.4×10-7 K2=5.7×10-11 H2S H2SH++HS- HS-H++S2- K1=1.3×10-7 K2=1.1×10-15 H3PO4 H3PO4H++H2PO4- H2PH++HPO42- HPH++PO43- K1=7.1×10-3 K2=6.3×10-8 K3=4.2×10-1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K只与温度有关,当温度升高时,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若将CH3COOH、H2CO3、HCO3-、H2S、HS-、H3PO4、H2PO4-、HPO42-都看成是酸,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最弱的是    。  (3)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每一步都有相应的电离常数,对于同一种多元弱酸,一级电离远远大于其二级电离,原因是           。   (4)结合表中H2S的电离常数,判断NaHS溶液显 性,原因是 。 29.(12分) 用中和滴定法测定烧碱的纯度,烧酸中的杂质与酸不反应。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准确称取4.1g烧碱样品,所用仪器除天平、砝码、药匙外,还有 。 (2)将样品配成250mL待测液,所用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仪器有 。 (3)用 (填仪器名称)量取10.00mL待测液,放于锥形瓶中。 (4)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用0.2010mol/L的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滴定时,左手旋转 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 直到滴定到 的现象说明达到终点。 (5)根据下表数据可知,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为 (保留四位有效数字,下同)。 滴定次数 待测液的体积'mL 标准盐酸的体积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10.00 0.50 20.40 第二次 10.00 4.00 24.14 (6)烧碱的纯度为 . 30.(11分) (1)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Ksp[Cu(OH)2]=2.2×10-8。25℃时,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 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当两种沉淀共存时,c(Mg2+)/c(Cu2+)=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25℃时,向0.01mol・L-1的MgCl2溶液中,逐滴加入浓NaOH溶液,刚好出现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____;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当Mg*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 (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已知: ≈4.2, ≈1.3,lg2.4=0.4,1g7.7=0.9)。 (3)该温度下,反应Cu(OH)2+2H+Cu2++2H2O的平衡常数K= 。 1-5DDDCC 6-10CBBBB 11-15CBBDC 16-20ACCCB 21-25CDCBC 26C 27. (13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④>②>③>① (2)⑥>④>⑤>⑦ (3)c(Cl-)>c(NH4+)>c(Na+)>c(OH-)>c(H+) (4)10-13 酸(1分) 混合前的酸中c(H+)与碱中c(OH-)相同,而醋酸是弱酸,等体积混合后酸过量9:2 28. (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增大 (2)H3PO4 HS- (3)上一级电离产生的H对下一级电离有抑制作用;一级电离是从电中性的分子中电离出带正电的H+,二级电离是从带负电的离子中电离出带正电的H+ (3分) (4)碱(1分)NaHS 中HS-的电离常数K2= l.1×10-15, 水解常数Kb= Kw/Ka=10-14/(1.3×10-7)7.7×10-8,HS-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NaHS溶液显碱性 29.(12分) (1)小烧杯(1分) (2)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2分,各1分) (3)碱式滴定管(1分) (4)酸(1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1分)滴入最后一滴标准盐酸,锥形瓶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2分) (5)0.4024 mol/L (2分) (6)98.15%(2分) 30.(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Cu(OH)2 (1分) Cu2++2NH3·H2O=Cu(OH)2↓+2NH4+ 8.2×108 (2)9.6 11.1 (3)2.2×108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