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陈丽华曹刿论战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255121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丽华曹刿论战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陈丽华曹刿论战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识记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              ⑵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⑴探究对话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⑵在朗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学习蓸刿“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师引导点拨  学生分析归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课前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路查找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和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三国演义》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的是什么战役?(学生回答:赤壁之战)为什么这场战役很有名?(学生答: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对!那么历史上这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还有哪些呢?(学生纷纷发言老师总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马陵之战,长勺之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反映长勺之战的文章《曹刿论战》吧(板书“曹刿论战”) 二、背景介绍 这篇文章选自《左传》,“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请两位同学分别把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和战争的背景加以简单的介绍  (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加以简单的补充,可以用多媒体呈现)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感知文意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用笔标注生字字音 2、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重点字字音,提示学生引起注意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纠正浯调(用多媒体打出例句)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  小惠未褊,民弗从也(读出否定的意味)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读出肯定的意味)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语调应舒缓、深沉,读出议论的语气)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有解说的意味,语调应低缓) 4、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扫除词语障碍,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然后分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5、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练习,明确重点词语:  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⑵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⑶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独自占有) ⑷ 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⑸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⑹ 公将鼓之(击鼓) 6、选几位同学概述课文大意(先让学生自主分析,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答案) 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蓸刿请见庄公,询问备战情况,并随同庄公参战,大获全胜,曹刿为鲁庄公释疑解惑 四、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争取当堂背下来,在背诵的过程中让学生回到整体上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    检查背诵 二、    研读课文 1、围绕战事,分析战前状况 ⑴、战争的名称是什么?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吗?(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后教师明确答案)  明确:长勺之战   力量差别悬殊的战争;齐强鲁弱;齐国侵略鲁国(“齐师伐我”) ⑵鲁国各派对战争态度如何?依据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统治者鲁庄公积极应战(依据是“公将战”);百姓漠不关心(依据是乡人与曹刿的对话“又何间焉”);曹刿主动请缨(依据是“曹刿请见”) 2、、以“论”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⑴、曹刿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要参战?反映了他什么思想?(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名确)  是一介平民;他参战的原因是他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面对敌国外患,敢挺身而出,这是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操 ⑵、曹刿与庄公论战,可分为几个阶段?(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学生归纳回答后用多媒体打出) 三个阶段:战前(“曹刿请见”);战时(“战于长勺”);战后(“既克”) ⑶、战前曹刿与鲁庄公是怎样论战的?其主题是什么?有何作用?(学生讨论回答用多媒体打出) 通过三问三答论战;其主题是“何以战”,即讨论战争的基础和依靠力量 庄公提出三个条件:近臣、神灵、人民曹刿否定了前两者,肯定了第三者,表现了他的“取信于民”的思想,这是政治上的“远谋” ⑷、战争中重点写什么事件?表现手法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答)写了两件事:出击时机的把握和追击时机的把握;这是通过对比手法表现的 ⑸、战争结束后的论战围绕什么展开的?有何作用?  师生共同讨论后,学生答:围绕胜利原因展开;作用:是对第2段战争指挥的解释,是胜利必然性的揭示,表明曹刿军事上的“远谋” 3、分组讨论课文详略 讨论的问题: ⑴若文中加入战场厮杀场面描写和追杀齐军场面描写好吗 ⑵文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和教师点拨后有学生回答,最后用多媒体打出明确答案) ⑴课文的标题是“论战”,通过“论战”表现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若加入战场厮杀场面和追击齐军场面,只能冲淡“论战”这个中心,有损全文主题 ⑵第1段详写了“何以战”围绕“何以战”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表现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远谋”;第2段略写了“如何战”通过对比表现曹刿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第3段详写了“何以胜”充分显示了曹刿的军事“远谋”,完成了对他卓越的军事家形象的刻划 4、引导学生分析蓸刿、庄公两个人物形象(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学生回答后用多媒体明确答案) 教师点拨:对于蓸刿要多肯定其成绩,对于庄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多媒体明确答案: 蓸刿: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爱国,有政治远见,谨慎冷静,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过人的谋略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谨慎冷静的性格;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庄公:政治平庸,军事无知;但战前作风民主,集思广益,愿接见还是一个平民的曹刿的求见并采纳其民本思想;战中知人善任,大胆放权;战后不耻下问,虚心求教,是一位难得的开明君主 三、课堂小结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四、学生自由发言,谈论学习本文后的收获教师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加以引导,让学生了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五、布置作业 学了本文后,曹刿的英雄形象以及他的思想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对此有何感受,或者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谈一谈吧要求:题目自拟,3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1、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文的朗读、翻译和分析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完成的,教师只是做了相应的一点点拨,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中没有采用逐句翻译的传统方式,而是采用朗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形式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这样做,不但可以消除学生机械翻译的枯燥感,还能让学生从课文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3、思想教育应该贯穿始终如果不能透过故事看到其中的本质,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就少了一半学习了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从中初步认识到战争的本质,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面对矛盾冲突,对学生很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