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思政观在高校中的落实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24547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思政观在高校中的落实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思政观在高校中的落实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思政观在高校中的落实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2 00 22 33年年第第11 44期期 讲政治 作者简介 徐岚,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政、艺术。大思政观在高校中的落实策略 徐岚 摘摘 要要 大思政是立足全局提出的全新育人观念,是强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理论方法。目前,针对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新要求,落实大思政观,能够聚焦思政育人的主要矛盾,发挥思政教育深层次的功能,推动高校思政育人全面革新。本文解读大思政观念内涵,探索大思政观在高校思政教育落地的方法策略,为构建起全新的思政育人格局,提供参考和帮助。关关键键词词 大思政观 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 基基金金项项目目 2 0 2 2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

2、一般课题“共相与认知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优化路径研究”(2 0 2 2 S Z 0 2 3)。在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提出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思想,要求高校创新思想教育工作新方案,通过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教育资源,使各学科形成协同效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这一理念为大思政观念在高校中的落地提供保障,同时也提出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要求。对此,针对如何推动大思政观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应用展开探索,推动大思政观的真正落地。一、大思政观的内涵解读大思政观是将思政教育放在宏观的视角下进行统筹规划,使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中,而是融入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并通过与学科的融合,融入劳

3、动教育、文化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使学生接受更具系统的教育服务。在思政教育落实大思政观的过程中,需要强化思政教育专业化、协同化、一体化的程度,构建完善的育人机制。其中一体化体现在大思政视角下,思政教育需要展开统一的谋划,形成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体化育人体系。一体化要求学校自上而下形成协同育人的新格局,使思政教育不再是思政教师的教育责任,而是所有教职工都需要参与到学生发展中,在学校内构建起更高层次的思政教育格局,使知识传递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所有教学工作都形成协同效应。专业化强调,思政教育应以更专业的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支撑,通过积极开发新资源,更新教学内容,形成更为专业化的教学模式,从

4、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二、大思政观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关联(一)展示思政教育深层次的育人属性人的思维发展经历了从理性到抽象的过程。遵循人们思想发展的规律,思政教育应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利用多学科知识,完成对学生知识、情感、意志、信仰的培育。但是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忽视人的发展规律,更多集中理论教育上,难以发挥其深层次的育人功能。大思政观的提出,针对“怎样培养人才”这一基本问题,提出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的育人理念,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在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建设下,思政教育能够对受教育对象展开客观的判断,利用情景教育、实践教育、案例教育,使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形成更为直观的感知。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出

5、现情感态度的变化,实现情绪到情感的转化,从而出现对思政课的认同情感。在意志品质培养上,能够使学生在认同思政教育的基础上,不受到外界的影响,以坚定的意志参与到思政学习中。通过发挥理想信念的约束和引导作用,规范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使思政教育工具有效性。同时,揭示思想教育的规律,从微观的角度,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在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落实因材施教,使思政教育“因事而化”。从宏观的角度上,更新思政教育理念和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提升思政教育的政治性和全局47徐岚/大思政观在高校中的落实策略性,使思政教育“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握好中国发展大势,通过落实高质量的思政教育工作,培养更

6、多服务于国家和事业发展的优秀人才。(二)关切思政教育的主要矛盾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着供需矛盾、理论与实践教育矛盾。其中思政教育供需矛盾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多种关系范畴中,出现教学工具和学习需求的矛盾。从思政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师受到认知能力、思想教育经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对国家政治要求理解不深,造成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将思想道德要求传递给学生,容易使学生出现认知上的偏差。从学生的角度展开分析,学生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仅受到社会多元文化、思潮、局势的影响,还会受到家庭、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微观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这造成学生较高的学习期待与教师教学供给不足

7、之间的矛盾。理论与实践教育矛盾,主要是指思政教育往往容易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递,而忽视实践教育活动,使理论与实践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学生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缺少对思政理念的实践感知,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行不一,进一步激化思政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矛盾。聚焦传统思政教育存在的矛盾,大思政观理念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利用关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思维,落实统筹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力度等对策,有效地把握思政教育矛盾,并为思政教育创新提出新的期待,开拓新的事业,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三、大思政观在高校教育中的落实对策(一)积极搭建“三全育人”教育机制,打造大思政工作新格局在高校教育中落实

8、大思政观念,可通过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打造大思政工作新格局,聚合教育主体力量,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来进一步实现大思政观在高校教育中的贯彻落实。首先,重视发挥高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从高校实际出发,紧密围绕思政教育教学、管理、决策、服务、运行等全过程,贯彻落实党与国家发展要求,明确要求教育者和管理者在思想观念上要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思政目标和任务上达成共识。聚合主体力量,将学校党委人员、辅导员、后勤人员等全部纳入大思政工作格局建设当中,进一步打造全员参与的思政育人格局。其次,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主体协同育人,整合各个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实现全方位育人奠定

9、良好基础。其中,学校作为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对学生系统化、专业化、知识型的理论教育重任。面向学校教育方面,应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功能;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自身行为举止、文化修养、生活作风都会对学生成长发展产生直接影响1。所以,应重视发挥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采取隐性思政育人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潜移默化融入、渗透到家庭日常生活之中。通过家庭成员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等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正确三观与规范的行为习惯;社会作为学生成长成材的实践基地,在大思政观融入高校教育中承担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可通过

10、加强社会在学生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社会风气、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协调管控、规范培育和正确引导,发挥实践育人与社会整合双重功能,进一步打造全程育人新格局。(二)重视发挥思政课堂主阵地优势,引进新型思政教学模式思政教育课堂作为落实大思政观的主阵地,在人才培养中起到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以大思政观融入为导向,推进思政教育模式改革创新,积极引进各种先进教育方法,包括翻转课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等,不仅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思政学习热情,还可切实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其健全人格与优秀品质。基于此,思政课教师应紧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借助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形式,

11、以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将思政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并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导入教学案例,做好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围绕教师提供的案例展开深入研讨、合作探究,促使学生在合作中深入思考与探究思政知识,真正形成思政学习兴趣2。57徐岚/大思政观在高校中的落实策略(三)重视创新大思政实践育人方法,落实理论结合实践要求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学生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识和掌握,强化实践技能水平,达到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高校教育中贯彻融入大思政观,必须要重视发挥实践教学积极作用,通过创新开展以思政教育为专题的实践教

12、学活动,整合多方思政教育资源,拓宽思政实践教育渠道,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助推高校教育水平持续性提升。一是应积极吸纳社会教育资源,拓宽实践育人阵地,将工厂、企业、养老院、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红色革命根据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国防教育基地等作为开展大思政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通过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逐渐深化对思政知识、概念和理论内涵的认识、了解与把握,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3。二是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加强与社区、公共单位之间的深度合作,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引领学生深入社区、公共单位体验基层生活,了解社会现实问题。并借

13、助问卷调查、访谈等社会调研措施,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针对性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三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隐性育人资源作用,在重大节日、重要节点时组织开展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活动,如“我的中国梦”“我的大学生活”“大学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演讲大赛、网页制作、情景表演、唱红歌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重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文化自信,在无形中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4。(四)建立健全的思政育人评价体系,推动思政育人良性发展为切实保障大思政观贯彻融入高校育人工作中,应积极搭建面向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评价考核体系,加大对高

14、校思政工作的监督、考核、评价力度,有助于通过评价及时发现思政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以便于改进和完善,推动思政育人工作良性发展。一方面,高校应创新思政育人工作评价考核形式,采取考核者自主汇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征询群众意见、档案资料查询等方式,全方位考核、评价思政育人工作效果5。根据评价结果了解目前思政工作中存在的缺陷,积极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各专业教师共同研讨、商议,广泛收集多方意见和建议,从而改进和完善思政育人工作,保证思政育人效果。另一方面,高校还应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基于大思政格局,对学生学习效率、学习成果、学习积极性等进行客观评价,根据评价反馈信息,明确个体不足之处,便

15、于制定针对性育人方案。结语总而言之,针对当前高等人才培养现状,我国提出三全育人的理念,并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设置立德树人的新任务,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全面革新。面对思政育人的新格局,高校思政教育落实大思政观,需要以创新为动能强化育人力度,解决传统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实现思政教育的统筹规划。积极发挥思政课堂主阵地的优势,通过创新理论和实践育人方法,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以及政治性、专业性、整体性,推动思政育人良性发展,开拓出大事中教育工作的新格局。【参 考 文 献】1 陈京.“大思政课”视域下现代教育技术助力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J.郑州铁 路 职业 技术 学院 学 报,2 0 2 3(1).2 张书皓,王强庆,刘昊馨.“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实践思政”实现路径探析 以河北省某高校冬奥志愿服务团队为例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2).3 刘艳,栾云镪.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探讨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2 3(1).4 杨智琳,张泽一.“大思政课”背景下北京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 0 2 2(6).5 邬书良,吴梦颀,时国,霍亮,杨朋.“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以地矿类专业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2(5).67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