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章 恒定电流 单元测试14
1.关于电流强度的概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A.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越多,电流强度越大
B.电子运动的速率越大,电流强度越大
C.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越大
D.因为电流有方向,所以电流强度是矢量
2.在截面积为S的均匀铜导体中流过恒定电流为I,铜的电阻率为ρ,电子电量为e,则电子在铜导体中运动时所受的电场力为
A.0 B. Iρe/s IS/ρe D. Ie/ρS
3.一根均匀的电阻丝其电阻为R,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情况中其电阻值仍为R的是
A.当长度不变,横截面积增大一倍时 B.当截面积不变,长度增大一倍时
C.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缩小一倍时 D.长度和横截面半径都增大一倍时
4.用图所示连接A表和V表的方法,测电阻Rx的阻值.按图(a)连接,A表读数I1=13毫A,V表读数U1=7.8V.若按图(b)连接,A表读数I2=2毫A,V表读数U2=3.6V.那么Rx的阻值为
A.600Ω B.900Ω
C.1200Ω D.1800Ω
5.如图的电路中,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R1和R2是两个阻值固定的电阻.当可变电阻R的滑片向a点移动时,通过R1的电流I1和通过R2的电流I2将发生的变化是
A.I1变大,I2变小
B.I1变大,I2变大
C.I1变小,I2变大
D.I1变小,I2变小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恒定,要想使灯泡变暗,可以:
A.增大R1 B.减小R1
C.增大R2 D.减小R2
7.两个定值电阻R1、R2串联后接在输出电压U稳定于12V的直流电源上,有人把一个内阻不是远大于R1、R2的电压表接在R1两端(如图),电压表的示数为8V.如果他把此电压表改接在R2两端,则电压表示数将
A.小于4V
B.等于4V
C.大于4V小于8V
D.等于或大于8V
8.在图所示电路的三根导线中,有一根是断的,电源、电阻器R1、R2及另外两根导线都是好的.为了查出断导线,某学生想先将万用表的红表笔连接在电源的正级a,再将黑表笔分别连接在电阻器R1的b端和R2的c端,并观察万用表指针的示数.在下列选档中,符合操作规程的是
A.直流10V档
B.直流0.5A档
C.直流2.5V档
D.欧姆档
9.单位电量的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闭合电路移动一周,所释放的能量大小决定于
A.电源电动势 B.电流强度大小 C.路端电压 D.电路总电阻
10.把电阻值为R1和R2的两个电阻,先后分别接到内电阻为r的一个电源的两极,要求在相同的时间两个电阻放出的热量相等,那么这两个电阻的阻值应符合
A.只有R1=R2才有可能 B.R1=R2,且都等于电源内电阻r才可能
C.只要R1·R2=r2就能满足 D.以上条件均不行
11.某电压表的内阻在20~50千Ω之间,现要测量其内阻.实验室提供下列可选用的器材:
待测电压表V(量程3V)
电流表A1(量程200微A)
电流表A2(量程5毫A)
电流表A3(量程0.6A)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千Ω)
电源E(电动势4V)
电键K.
所提供的电流表中,应选用____(填写字母代号);
为了尽量减小误差,要求测多组数据.试在方框图中画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其中电源和电键及其连线已画出)。
12.如图所示,L1为标有“110V,100瓦”字样的灯泡,L2为电炉,R0为定值电阻.当电键K断开时,理想电压表的读数为120V;若接通K和K1,断开K2,则灯泡L1能正常发光;若将K、K1、K2都接通,则灯泡消耗的功率为36瓦,设灯泡和电炉的额定电压相同,并且它们的电阻不随其端电压而改变,求电炉的额定功率。
13.如图所示,R1=100Ω,R2=150Ω,电池的电动势E=100V,内电阻r=0.电压表有50V和200V两个量程,当电压表选用50V量程时,测得的电压为25V.问电压表改用200V量程时测得的电压是多少?
1.C 2.B 3.C 4.B 5.6.AD 7.A 8.A 9.A 10.C
11.(1)A1(2) 如图
12. P2=800瓦.
13.电压表是电流表串联高值电阻组成.一块电压表有不同两个量程,是分别串联不同阻值电阻.两种量程,当电压表指针满偏时,通过电流表的电流相等.弄清电压表的原理,对题中电路,根据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可求解.即U=34.8V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