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信息技术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潮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学生的信息教育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环节,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呢?
一、利用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
在教学领域,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广大教师议论的中心,研究的课题。这里所说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的是靠自学得来的,这是不可非议的。谈到培养自学能力,不仅国内引起注意,在世界中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很高的自学能力的人。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所以,用长远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情境,设疑引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研究。教学中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启动创造性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要先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才有能力云创新。知识和经验还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而丰富多彩的生活又能为孩子提供运用知识和经验云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三、 营造氛围,学会创造性的学习。
要想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以行动实践研究法为主,培养其主动学习的精神、自主创新的精神,学会创造性地学习,有创意地生活。
1、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终身受其益,坏习惯终身受其累”。
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师生都应作长远打算。教师,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学生,须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图快。师生须密切配合,老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必有成效。
2、 培养学生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培养学生有效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是我们教学的首要目标,也是提高未来社会公民基本素质的需要。可见,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长期精心培育才能逐步形成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首先在于他能否把学生吸引在自己的周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为了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思想意识,就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参与实践,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分享,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发展,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还要利用多种呈现方式,去发展学生思维角度。课标教材中的解决问题有图画、表格、图文结合和纯文字叙述等多种呈现方式,这几种呈现形式都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的。总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3、 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目前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个休意识比较强,合作意识与合作技巧比较差。而当今社会无论是科技的发展还是经济的建设都需要一个团队整体动作,所有的一切要求我们民族具有合作意识,具有强大凝聚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实行了分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首先对所有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摸底,把学生分成优秀、良好、一般几类,然后进行优秀、良好、一般三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划分。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充分发挥组长的优势,协助教师为同学排除学习障碍,指导小组其他同学具体操作:小组主题活动过程中,他们互相协作、共同进步。例如:在我们学习PPT过程中,小组合作就会体现出优势,组长负责整体构思,然后小组进行方案的修改,组员可分别进行资源采集,另位组员可在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并形成作品,最终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作品。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组长的领导、协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其次,我发现借助网络平台对培养学生的网上合作能力在非常明显的效果。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合作完成,培养社会成员的团体合作精神和能力,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课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庞大资源库和对信息的基本操作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创新性和想象力,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美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让我们相互沟通,不断探索更新更好的方法,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共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