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1、了解常见化学电池的组成与应用。
2、了解新型燃料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简单的电极反应的书写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通过学习常见化学电源,体会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社会应用,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通过对常见化学电源的优缺点的探讨,树立能源观、环保观、转化观,增强社会使命感。
教学方法:练习、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下列装置哪些可以形成原电池?
若能形成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式,并指出电子流动方向。
小结:
1.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两极一液一回路,须自发。
注意:很活泼的金属不能作原电池的负极,如K、Na、Ca等
3.两极的名称及判断方法: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电子流出的一极;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电子流入的一极。
判断方法:
① 根据组成原电池两极的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② 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③ 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定向流动方向判断: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④ 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负极总是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⑤ 根据现象判断:溶解的一极为负极,增重或有气泡产生的一极为正极。
练习一:
下图为由X、Y两种金属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X表面无气泡、Y表面有气泡产生,X与Y分别作什么极?谁的金属性更强?
练习二
用镁、铝作电极构成原电池,分别插入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中,判断原电池的正极、负极。
练习三
用铜、铝作电极构成原电池,分别插入稀硫酸、浓硝酸溶液中,判断原电池的正极、负极,并写出相关电极反应。
归纳:
电极的活泼性除了与金属活动性有关外,还与电解质溶液的环境有关,由此可见,“谁活泼谁负极”作为原电池中电极判断的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应该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负极总是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4.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以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为例
负极(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铜片):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 Zn2++H2↑
5.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2)制造多种多样的化学电源。
(3)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4)防止金属的腐蚀。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
常见的化学电池是锌锰电池
负极(锌):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石墨):2NH4++2e—=2NH3↑+H2↑(还原反应)
【学与问】 原电池的缺陷:即使断开外电路时,负极也在反应,使得原电池无法长时间储放。锌锰干电池即使不用,放置过久,也可能会漏液失效(作为电解质的NH4Cl的水溶液显酸性)使用和保存时应注意什么?
自己收集废旧干电池将其破开观察干电池
改进原电池的策略
关键问题:在断开外电路时,让负极化学反应停止或者缓慢反应
技术攻关方向:改换电解质——干电池、碱性电池
改换电极材料——燃料电池
【讲解】为了延长电池寿命和提高其性能,人们将电池内的电解质NH4Cl换成湿的KOH,并在构造上作了改进,制成了碱性锌锰电池。
2、充电电池
充电电池又称二次电池,它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又逆向进行,使生成物恢复原状,如此充放电可循环进行,至一定周期后终止。
(1)铅蓄电池
(2)镍-镉碱性蓄电池
(3)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锂离子电池
特点:高能电池,电压高,质量轻,贮存时间长等。
用途:电脑、手表、心脏起搏器等。
学生阅读课本P43观察其构造
3、燃料电池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各种化学电源,通过介绍新型电池(如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体现化学电池的改进与创新,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
【思考与交流】
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充电电池?
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
废电池中含有汞、镉、铬、铅等等大量毒性很强的重金属,随处丢弃会给土壤、水源等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并通过人类的食物链给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和危害。另一方面,废电池中的有色金属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果能回收再利用这些废旧电池,不仅可以减少对我们生存环境的破坏,而且也是对资源的节约。
[板书设计]
1、两极的名称及判断方法: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电子流出的一极;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电子流入的一极。
判断方法:
2、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以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为例
负极(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铜片):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 Zn2++H2↑
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2)制造多种多样的化学电源。
(3)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4)防止金属的腐蚀。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
常见的化学电池是锌锰电池
负极(锌):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石墨):2NH4++2e—=2NH3↑+H2↑(还原反应)
2、充电电池
(1)铅蓄电池
(2)镍-镉碱性蓄电池
(3)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锂离子电池
特点:高能电池,电压高,质量轻,贮存时间长等。
用途:电脑、手表、心脏起搏器等。
3、燃料电池
氢氧燃料电池:
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