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授课课 调及调式 授课教师:杨军华
授课班级
18音乐
授课日期
授课类型
新授
学 时 数
8
教学目标
学习、认识调式及大调式,学习自然大调及其特征,了解调的五度循环及等音调,了解和声大调与旋律大调,了解唱名法。
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调式、大调式、调的五度循环、等音调、和声大调与旋律大调、唱名法。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备注(时间分配、个性修改等)
教学步骤
及
主要内容
1、调式及音阶的概念
(1)调式:几个音按照一定的关系排列,其中有一个音作为“中心音”,这样便形成了调式。中心音又称“主音”,主音可以是“do”,也可以是“la”,还可以是其他音,这样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调式。组成调式的音有多有少,常见的是五个音或七个音,五个音即称“五声调式”;七个音即称“七声调式”。
(2)音阶:调式中的诸音,按照音高依次由主音向上或向下到主音排列,叫做音阶。音阶可以是上行的,也可以是下行的。音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调式的结构。
2、调与调号
(1)调:调式音阶中主音的高度位置。主音为C称为“C大调”; 主音为G称为“G大调”等等。
(2)调号:音乐中,用来标明“调”的记号叫做“调号”。
简谱中的调号:用1=C、1=G等等来表示。
线谱中的调号:用升降记号来表示。(例:G大调、F大调等)
(3)升号调:指所有用“升记号”调整音级关系的调。如:
(4)降号调:指所有用“降记号”调整音级关系的调。如:
3、等音调与调的五度循环
(1) 等音调:两调所有的音级都是等音关系,称为“等音调”。如:
B大调= 降C大调
#F大调=降G大调
#C大调=降D大调
(2)调的五度循环:将七个升降号以内的各调,按照纯五度关系排列,就构成了“调的五度循环”。
4、大调式
(1)自然大调的音阶结构
自然大调的结构及自然大调音阶的特征:
② 由七个音构成。
②第Ⅲ-Ⅳ级和第Ⅶ-Ⅷ级之间是半音关系,其他各音级之间为全音关系。
③第Ⅰ-Ⅲ级构成大三度音程,这个大三度最具大调式的明亮色彩。
④第Ⅰ-Ⅳ与第Ⅴ-Ⅷ为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四音列”。
⑤第Ⅶ-Ⅰ为半音关系(导音—主音)
正音级与副音级:
①正音级:(调式骨干音级)Ⅰ、Ⅳ、Ⅴ
②副音级:(调式非骨干音级)Ⅱ、Ⅲ、Ⅵ、Ⅶ
(2) 和声大调:将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音降低半音,称为“和声大调”。
和声大调的音阶及特性音程:
(3)旋律大调:上行时与自然大调相同,下行时第Ⅵ、第Ⅶ级音降低半音,称为“旋律大调”。
在三种大调中,自然大调是基本形式,应用最广泛。和声大调、旋律大调都是自然大调的变体,应用较少。
5、大调中的稳定音与不稳定音
(1)稳定音级:Ⅰ(主音、最稳定)、Ⅲ、Ⅴ
(2)不稳定音级:Ⅱ、Ⅳ、Ⅵ、Ⅶ(不稳定音有进行到稳定音的倾向)
(3)不稳定音级的解决:不稳定音进行到稳定音,称为“解决”。
(4)不协和音程的解决:增音程向外解决(扩大);减音程向内解决(缩小)。
6、唱名法
(1)简 谱:简谱只有一种唱名法,即“首调唱名法”。
(2)五线谱:五线谱有两种唱名法:
①首调唱名法:又称“可动唱名法”,凡主音都唱“do”,与简谱相同。
②固定唱名法:即不论什么调,C音都唱“do”、D音都唱“re”等等。
5、小调式:
1、自然小调的音阶结构
①由七个音构成。
②第Ⅱ-Ⅲ级;第Ⅴ-Ⅵ级之间是半音关系,其他各音级之间为全音关系。
③第Ⅰ-Ⅲ级构成小三度音程,这个小三度最具小调式的柔和色彩。
④第Ⅶ-Ⅰ为全音关系(导音—主音)
(3)正音级与副音级:
② 正音级:(调式骨干音级)Ⅰ、Ⅳ、Ⅴ
②副音级:(调式非骨干音级)Ⅱ、Ⅲ、Ⅵ、Ⅶ
1、 和声小调
(1)和声小调:将自然小调的第Ⅶ级音升高半音,即称为“和声小调”。
和声小调的音阶及特性音程:
2、 旋律小调:
将自然小调的第Ⅵ、第Ⅶ级音都升高半音,即称为“旋律小调”。
旋律小调只用于上行,下行时多用自然小调形式(即还原Ⅵ、Ⅶ级音)。
和声小调、旋律小调都是自然小调的变体
4、平行调
(1)平行调:(也称“关系调”)在自然调式中,音列相同,调号相同的大调和小调,互为“平行大小调”或“关系大小调”。
(2)平行调的特点:两调主音相差一个“小三度”,小调主音在下,大调主音在上。平行调是关系最为密切的“近关系调”,两调之间的转换极为密切。
5、小调的名称及调号
(1)小调的名称:主音为a即称为a小调,主音为e即称为e小调,余类推,
(2)小调的调号:小调的调号与其平行大调相同。
(3)小调的五度循环:与大调相同,小调也可独立构成纯五度循环圈。
6、小调中的稳定音与不稳定音
(1)稳定音级:Ⅰ(主音、最稳定)、Ⅲ、Ⅴ
(2)不稳定音级:Ⅱ、Ⅳ、Ⅵ、Ⅶ(不稳定音有进行到稳定音的倾向)
(3)不稳定音级的解决:不稳定音进行到稳定音,称为“解决”。
注意:在旋律小调中,Ⅵ级音有特殊倾向,即通过导音进行到主音。
(4)不协和音程的解决:增音程向外解决(扩大);减音程向内解决(缩小)。
7、大调色彩与小调色彩
(1)调式色彩:即由调式各音级与主音之间的音程关系的不同所形成的调式亮度感觉。在大小调体系中,调式色彩被称为“大调性”和“小调性”,前者明亮,后者幽暗。
例如:大调式Ⅰ-Ⅲ;均为大三度音程,故其调式色彩明亮。
小调式Ⅰ-Ⅲ;均为小三度音程,故其调式色彩幽暗。
(2)大小调色彩的相互渗透:多种调式色彩的相互渗透,是人们长期音乐实践的结果。即:
和声大调、旋律大调,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小调色彩”;
和声小调、旋律小调,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大调色彩”;
8、辨明各种大、小调式的要点
(1)看调号和临时升降号。(注意:如果没有调号,全部使用临时记号,就需要判明“哪些是可记于调号的?”;“哪些是不能记于调号的临时记号?”)
(2)注意和声调式中的“特性音程”。注意旋律调式中的临时升降音级。
(3)旋律的结束音,往往是调式主音。
(4)注意旋律的骨干音,它常常是属音和下属音。
(5)可将旋律中的音按音阶形式排列起来,便于分析。
课堂练习
节奏训练
其他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本课作业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教研组长审核签字: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