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笔端到心灵:宋代书家对“俗”观念的诠释与反思.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24294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笔端到心灵:宋代书家对“俗”观念的诠释与反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笔端到心灵:宋代书家对“俗”观念的诠释与反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青年 2023 年 03 月 第 05 期 综合论坛265从笔端到心灵:宋代书家对“俗”观念的 诠释与反思 韩龙伟 廊坊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河北 廊坊 065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宋代书法中“俗”的审美概念及其影响。通过深入分析黄庭坚、米芾等书家的观点,指出他们主张高古雅正,反对盲从俗尚。文章进一步揭示了宋代书家如何在实践中超越“俗”的限制,追求从“俗”到“雅”的审美提升。这种审美转变展现了宋代书家的艺术理想,对现代书法创作具有启示意义。”关键词:宋代;书家;俗;雅;审美转变一、何谓“俗”与书法中的“俗”:(一)“俗”的词源探究“俗”在说文中被定义为特定地域或时代的通行习惯。这种定义意味

2、着“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地域和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当提及“世俗”时,强调的是大众的审美取向和主流观念。与此相对,民间或庶民的习惯和审美则与官方或上层社会存在区别。此外,“平庸”常常被用来描述中庸或不出众的品质。而在佛教或道教中,未出家的俗人与出家人相对,代表着对世俗事务的依恋和未能超脱的状态。这些不同的解读为“俗”这一概念增添了深度和广度,使其在文化、社会和宗教中都有着丰富的内涵。(二)书法中的“俗”书法中的“俗”表现为多种形态,从审美的趋同,到技艺上的平庸,再到受宗教或道德观念影响的“俗”。例如,过于迎合某地域或时代的审美会导致形式主义;过于技艺化的表达往往缺乏深度;受宗教或道德观念

3、影响可能会过于狭隘。尽管如此,“俗”在书法中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和平衡,使其成为书法创作中的有益元素。二、宋代书家与“俗”:(一)宋代书家对“俗”的态度与认识宋代书家对“俗”的态度是明确反对的,他们追求的是超越时代的永恒之美,而非迎合当下的流俗。(二)黄庭坚对“俗”的见解1.对“俗”的定义与判别首先,黄庭坚关注到字的形态与“俗”之关系:“乐毅论,旧石刻断轶其丰者,字瘦劲无俗气,后有人复刻此断石文摹写失真多矣。”黄庭坚明确指出,当代的书法家在复刻古代石刻时,往往无法再现原作的“瘦劲”,并因此带入了“俗气”。其次,黄庭坚崇尚“温润”而排斥“俗”气:“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在

4、这里,黄庭坚称赞苏东坡的书法“温润”,这一描述不仅仅是对书法笔触的评价,更是对书法家个性的赞美。温润的书法往往意味着书法家有着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学识。其三,黄庭坚注意到字的“尘埃”气与“俗”气之关联:“蜀人极不能书,而东坡独以翰墨妙天下,盖其天资所发耳。观其少年时,字画已无尘埃气,那得老年不造微入妙也?”山谷集 64 卷(宋)黄庭坚撰 明嘉靖六年刻本 外集卷九 在此,黄庭坚通过对苏东坡的赞美,揭示了他对“俗”的另一层理解。他提到的“尘埃”气,即是指书法中的世俗之气,表明这种书法受到了时代或地域审美的影响,缺乏真正的深度和独创性。2.对“俗”的态度与自省黄庭坚对“俗”的态度是清晰明确的,并在其书

5、法创作过程中多次进行自我审视与反思。他的自我批评和坦诚让我们得以深入了解他对“俗”的理解和态度。首先,黄庭坚明确指出,他在初学草书时,受到了周越的影响,这导致他的草书充满了“俗笔”。“钱穆父、苏子瞻皆病予草书多俗笔,盖予少时学周膳部书,初不自寐,以故久不作草。”这种批评和自我认知是对他早期作品的直接否定,体现出他对“俗”的强烈排斥。他认为,被“俗”影响的书法作品缺乏真正的深度和魅力,只是在模仿和迎合当时的审美趋势。其次,黄庭坚对自己的书法修养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予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他提到,尽管学习草书已经三十余年,但由于早期受到某些书法风格的影响,他花了长达

6、二十年的时间才逐渐摆脱那种“俗气”。这种自我批判和坦诚,再次表明了他对“俗”的不满和对真正高雅书法的追求。2023 年 03 月 第 05 期 辽宁青年综合论坛 266所以,黄庭坚对“俗”的态度是深入骨髓的,他坚决排斥一切“俗气”,并在自己的书法创作中不断进行自我修正和提高,力求达到真正的高雅和深远。3.关于摆脱“俗”的途径与建议黄庭坚对于如何摆脱“俗”的看法,不仅仅是对书法的建议,更多的是对人生态度的启示。首先,在黄庭坚看来,士大夫可以有许多作为,但唯一不能做的就是成为“俗”之人。这句话中的“士大夫”不仅仅是对当时的文人士子的称呼,更多的是对追求文化和修为的人的一种期许。“余尝言。士大夫可以

7、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他认为,“俗”是一种不能被医治的病态,一旦成为“俗”之人,就很难再有所作为,很难再有真正的成就。这是他对“俗”的本质的深刻理解,也是他对追求真正价值的人的警示。其次,黄庭坚认为,要摆脱“俗”,关键是要有真正的内在修养。“王著临兰亭序、乐毅论,补永禅师、周散骑千文皆妙绝:同时极善用笔,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黄庭坚对摆脱“俗”的建议,不仅仅是书法技巧的建议,更多的是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他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追求表面的、流行的、俗气的东西,而在于追求真正的深度和内在的修为。4.对其他书家的评价中涉及“俗”在对其他书家及其作品的评价中,黄

8、庭坚经常以“俗”作为评价的尺度。这不仅揭示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厚认知,还展现了他的独特审美立场。首先,黄庭坚对于书法中的流行模式表现出了明显的警觉性。在他的评述中,他明确表示:“俗书喜作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此句清晰地揭示了黄庭坚对当时普遍模仿兰亭序风格的书法的不满态度。尽管这些作品在形式上与兰亭序接近,但在他看来,它们在艺术内涵上远远不及。其次,黄庭坚对某些书家的才华与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提及景文时写到:“景文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这句话中,他对景文的博学与纯熟的技巧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并强调了景文作品中所展现的纯净与超脱。所以,黄庭坚对“俗”的深度反思与警惕是显而易见的。他期

9、待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而应是文化、知识与情感的融合。对于那些仅仅追求形式,而忽略内容的书法,他持有深刻的批判。(三)米芾对“俗”的诠释1.对书法的历史变迁中“俗”的批判首先,米芾认为“俗”是特定时代的风格偏向。“开元以来,缘明皇字体肥俗,始有徐浩,以合时君所好,经生字亦自此肥。”这句话反映了在开元时期,因为皇帝偏好的原因,字体开始走向了肥大、浓重的风格。徐浩,作为当时的书法家,也受到了这种风格的影响,他的书写风格也随之改变。这种随波逐流、与时俱进的变化在米芾眼中是“俗”的体现。其次,米芾对柳公权的评价。“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从这句话中,米芾对柳公权的评

10、价相当尖锐。他认为柳公权并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既不纯粹也不高雅。更为重要的是,柳公权成为了这种丑陋、怪异书法风格的开创者,从他开始,书法界开始有了所谓的“俗书”。2.个体书法家对“俗”的自我反思首先,米芾深知生活经历、社会地位和周围环境对书法风格的影响。当他说“论书因为邑判押,遂使字有俗气”,他坦然面对自己在特定时期、特定身份下的书法可能受到的外在因素的影响。这里的“俗气”不仅仅是指书法的技巧或形式,更多地是指那种受到世俗、权势影响而失去纯粹、高远追求的心态。其次,他深知书法的修为与自然、与心境的关系。这从“右军暮年方妙,正在山林时”可以看出。米芾认为,与自然的亲近,与山林的

11、隐居,能使书法家达到一种超脱世俗、接近自然的境界。这种境界使得书法不再受到世俗的干扰,也不再追求形式上的技巧,而是追求一种真实、自然、淳朴的美。3.对书法技艺与“俗”的辨析米芾在书法理论中,对“俗”有着深刻的辨析。从他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如何在技艺的运用中规避“俗”,以及他对真正的书法境界的追求。首先,从“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布置稳不俗”中,我们可以看到米芾对书法的技艺要求。这里的“俗”指的是过分追求技巧,而忽视书法的整体结构和韵味。其次,米芾在“变态贵形不贵苦,苦生怒,怒生怪。贵形不贵作,作入画,画入俗,皆字病也”中,深刻地揭示了书法中追求形式的危险。他认为,过分的

12、追求形式和技巧,会导致书法失去真实感情,最终陷入“俗”的境地。这里的“俗”是指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以及过分的装饰和技巧。4.对其他书法家或画家的评价中涉及“俗”米芾对其他书法家或画家的评价中,常常将其作品与“俗”进行关联,这展现了他对于真正艺术境界的坚持与期待。首先,从米芾以雅、俗为界限,认为前人之画大辽宁青年 2023 年 03 月 第 05 期 综合论坛267多具有纵横习气中,我们可以看出米芾对于雅与俗的明确划分。他认为,真正的书法或绘画作品应该追求“雅”,即高尚、纯粹、不受世俗影响的艺术境界。其次,对于孙知微的评价:“孙知微作星辰,多奇异,不类人间所传”,米芾赞扬其作品独树一帜,不拘泥于

13、世俗的审美,展现了真正的艺术创造力。总之,米芾在评价其他书法家或画家时,坚持对“俗”的批判态度,他期望艺术家们能够超越世俗,追求真正的艺术境界,而不是沉溺于技巧或形式上的追求。三、从“俗”到“雅”的升华:(一)“俗”与“雅”的界定与对立“俗”和“雅”在中华文化中一直是艺术评价的两个重要标准。从我们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俗”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迎合大众、缺乏深度和内涵的艺术作品,而“雅”则与之相反,代表着高尚、纯粹和有深度的艺术。不仅如此,这两个概念也常常用来评价人的品性和行为,其中“俗”常与浮躁、轻浮相联系,而“雅”则与淡泊、超脱相联系。(二)“雅”的审美内涵在宋代书法中的塑造与重构宋代的文化背景为

14、书法艺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土壤。首先,宋代书法家们在对抗“俗”的过程中,对“雅”的定义也在不断深化。不再仅仅是与“俗”相对立的概念,而是成为了一种超越时空、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艺术追求。例如,黄庭坚和米芾都在其作品中明确表示了对“俗”的不满,但更多的是对“雅”的向往与追求。其次,宋代书法家们在书法实践中,不仅注重技巧和形式,更加注重情感和内涵。他们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达到“淡而有味”的境界,既简朴又不失内涵。这也是为什么米芾会强调“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这不仅仅是对书法技巧的描述,更是对“雅”的审美追求。总的来说,宋代书法家们对“雅”的追求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是内容和情感上的。他们希望通过

15、书法,来展现自己的人生哲学、情感世界和对美的追求。这也是为什么宋代的书法能够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被后人传颂与学习。四、结论宋代,作为文化的繁荣时期,书法艺术在其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对“俗”的理解和反思是宋代书家对书法高尚追求和对艺术真谛探索的重要体现。他们视“俗”为缺乏深度和内涵的艺术态度,希望通过对其的批判和自我反思来达到一种充满情感和哲理的“雅”境界。本研究对宋代书家的这种态度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宋代书法艺术和文化背景的新视角。这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宋代书法的理解,也为现代书法和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它强调了艺术作为情感和哲理的表达,应超越时代,具有深度和内涵。这对现代的艺

16、术家,特别是书法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即应追求真正的艺术价值,而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参考文献1 张 传 旭.黄 庭 坚 的 俗 字 情 结 J.书 画 世界,2003.2 周斌,崔树强.高二适书学思想中的雅俗观 J.文艺理论研究,2015(6).3 朱惠国.论黄庭坚俗词及其后世评价问题 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薛龙春.好到极处,俗到极处 J.中国书画,2017(6).5 孙红阳.黄庭坚题画诗、跋蕴含的绘画思想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6(5).6 张传旭.黄庭坚的雅俗观及其书法风格的形成 J.中国民族博览,2022(7):6.7 张 传 旭.黄 庭 坚 的“俗”字

17、情 结 J.书 法 世界,2003-06-002.8 申家仁.试论黄庭坚审美理想的核心绝俗 J.九江师专学报,1985(03)9 张传旭.抖擞:对黄庭坚的误读 J.书法研究,2004,000(002):93-99.10 邢洪增.山谷草书俗韵浅议 J.艺术大观,2019,000(035):P.1-2.11 荣丹,徐昕.黄庭坚 脱俗 的文艺观 J.榆林学院学报,2003,13(001).12 吴晟.黄庭坚诗词 以俗为雅 示证 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13 鹿芸薇.黄庭坚与米芾论 俗 之比较 J.书画世界,2008(2).14 庞芸.浅析黄庭坚 韵胜绝俗 的书学思想 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4)15 周睿.逸 的双重品格帖学与碑学中的 逸 观更迭 J.中国书法,2016(17):1.16 鹿芸薇.宋代书论 俗 义之辨析 D.河北大学,2008.17 李传君.唐宋时期书法 肥瘦 取向的审美内涵及其演变 J.文艺评论,2015(10).18 刘禹鹏.宋代书论 气 审美范畴发微 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