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十八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233934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八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十八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八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2016届苏州模拟)公元前4世纪中叶,稷下学宫的出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在这里迅速达到了鼎盛状态,经历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具体表现为(  ) 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 (2017届常州模拟)韩非子主张实行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依据他们所处时代背景正确的评价是 (  ) A. 都是进步思想 B. 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 都具有民主色彩 D. 都有利于专制主义统治 3. (2016届南师附中模拟)右图为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其设计理念和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下列思想观点中,能充分体现这一构思的是(  ) A.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B.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C.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D. “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 4. (2016届南京外国语学校模拟)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礼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  ) A. 宗法血缘关系 B. 君权神授思想 C. 儒家传统道德 D. 法家治国精髓 5. 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  ) A. 三纲五常 B. 发明本心 C. 格物致知 D. 经世致用 6. (2018届如皋模拟)“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这一观点出自宋明理学家(  ) A. 朱熹 B. 程颢 C. 程颐 D. 王阳明 7. (2016届扬州模拟)右图展现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 A. 道家、法家 B. 法家、墨家 C. 儒家、法家 D. 道家、儒家 8. (2016届宿迁模拟)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 A. 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 B. 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 C. 有力地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 D. 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 9. (2016届扬州模拟)朱熹曰:“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认证二人都主张(  ) A. 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 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 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 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10. (2018届徐州模拟)“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此诗阐释的观点应属于(  ) A. 朱熹 B. 陆九渊 C. 王阳明 D. 李贽 11. (2016届南京模拟)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 朝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数量 2人 5人 21人 710人 7 098人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政府治国严谨 B. 世风每况愈下 C. 儒学地位衰落 D. 理学摧残人性 12. (2016届南京一中模拟)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 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3. (2018届扬州中学模拟)古代某学者说:“我今说个□□□□,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材料中“□□□□”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 A. 天人感应 B. 格物致知 C. 知行合一 D. 经世致用 14. (2018届南京师大附中模拟)“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位先生应该是(  ) A. 董仲舒 B. 朱熹 C. 王阳明 D. 顾炎武 15. (2018届连云港模拟)某位思想家放弃了正统的儒家观念,重视物质也重视功利,认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这位思想家是(  ) A. 朱熹 B. 王守仁 C. 李贽 D. 黄宗羲 16. (2018届宿迁模拟)明亡后,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对明朝覆亡的原因进行沉痛的理性反思。他们认为,明中叶以来“阳明学说之风行天下,而蠹坏世道人心, 甚至人人束书不观而从事于游谈, 空谈心性而不致当世实务, 故导致士林无耻, 以至于社稷丘墟。”据此他们主张(  ) A.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B. 经世致用 C. 天下为主,君为客 D. 唯物主义 二、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7.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  ) 18. 儒家思想虽然长期以来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还是发挥过积极的作用的。(  ) 19. 《论语》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 三、 材料解析题 20. (2018届扬州中学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是在传统礼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各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和改造主张也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代的礼乐主要流行于士及士以上的贵族阶层中……其主要功能是明确贵族间的尊卑关系,规范贵族的行为,对于下层人民来说,礼乐是不适用的……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在战国时代已丧失殆尽。经过变法运动,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法律取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 ——张恺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单有礼乐,没有道德作根本,还不够适合政治上的需要。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就是说,没有仁作为思想基础,礼乐是空虚的。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 墨子确实对当时统治阶层礼乐实践中所表现的过度奢侈的生活风格大加抨击……就礼乐传统而言,墨子大致是宁取早先之简朴而舍其后来之繁缛的……(早期道家)相信文明制度(指礼乐制度)不但不是自然状态的改进,而是对自然状态的污染和毁灭,而人类只有在自然状态中才能找到完全彻底的幸福与自由。 ——余英时《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周代礼乐的主要作用,并指出法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                                                                           (2) 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更新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                                                                           (3) 据材料三,指出墨家认为传统礼乐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改造主张,并概括早期道家突破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                                                                           (4) 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诸子百家与传统礼乐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