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名称:第25课在《论语》十则
姓名:
李尔
工作单位:
大理市双廊镇中学
学科年级:
九年级
教材版本:
语文出版社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论语》和孔子并不陌生,课文除了重点难点的字词,理解课文不应该是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每一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关键!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自主学习朗读理解和老师的互动活动为辅助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难点: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板书课题。
1.感受中华民族文明,增强爱国荣誉感。
二、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学生查阅资料,再次理解知识点。
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听录音)。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曾子曰:“吾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这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曾子每天是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的?
3、应该怎样看待曾参的话?
4、曾参的话,如果用于现在应当怎样理解?
第二则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第二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孔子要求人们对待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什么?
3、应如何理解“见贤思齐”?
4、应如何理解“见不贤而内自省”?
第三则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这一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孔子认为一句话可以作为一个人终生遵守的准则是什么?
3、儒家所提倡的恕道是什么?
4、在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
以上这三则讲了哪方面的人生道理?
讲做人的道德修养,要多自省,讲恕道。)
第四则
曾子曰:“士不可心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第四则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主要内容)?
――讲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2、讲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的句子是什么?
――士不可心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第五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第五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孔子赞成人们追求“富与贵”,但是要“以其道得之”。
2、孔子指出的人们追求富贵的“道”是什么?
――“道”就是“仁爱”,就是“爱人”,追求富贵时不能妨害人民的利益。
3、孔子对待富贵的态度是什么?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4、如何理解孔子对人们追求富贵的态度?
――孔子赞成人们追求富贵,但要用“仁道”“爱人”去获得,不能妨害人发的利益。
5、孔子对人们厌恶“贫与贱”是什么态度?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如何理解孔子对人们厌恶“贫与贱”的态度?
――并不反对人们厌恶“贫与贱”,但是行了“仁道”得到却是贫贱,君子也不能因此而抛弃仁道。
1.这是孔子学生曾参的话,说他每天要从三个方面来反省检查自己。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能够经常地反省检查自己是人的一大美德,但有些人往往做不到这一点。人应该反省的是方面的,曾参的这三个方面是从他的个人经历和认识提出的,然而的确是很重要的方面。4. 你做工作是不是诚心诚意、尽职尽责了?你处理人际关系是不是在恪守诚信?人是不是还在不断地学习?你看,这对于我们难道不重要吗?第二则
1.孔子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 这是做人应有的品格。4.看见德行优秀的就要想着向他看齐是一种受激励求上进的心态,这样才会不断进步。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是对照看“不贤”而反省自己,这样才会免于犯错误,改正缺点。
第三则1. 孔子回答子贡的发问,指出做人终生遵守的准则。2.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 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施加于别人。但也不能一概而论,现代社会还应该有法治。
第四则
曾子曰:“士不可心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讲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2、讲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的句子是什么?
士不可心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第五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赞成人们追求“富与贵”,但是要“以其道得之”。
――“道”就是“仁爱”,就是“爱人”,追求富贵时不能妨害人民的利益。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孔子赞成人们追求富贵,但要用“仁道”“爱人”去获得,不能妨害人发的利益。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并不反对人们厌恶“贫与贱”,但是行了“仁道”得到却是贫贱,君子也不能因此而抛弃仁道。
七、教学评价设计
九年级学生要做到会背诵,会默写,更重要是真正理解课文的思想境界。
八、板书设计(全课时的主要板书)
《论语》十则
第一至三则,讲个人的道德修养。一日三省、见贤思齐、宽容
第四至八则,讲个人的抱负追求。远大的理想抱负,讲求仁义道德
第九至十则,讲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
总结:《论语》十则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
九、实践反思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的目的,我觉得从整体上看,设计还是比较有条理,思路清晰,简洁明了,教学手段上注重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
1、 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学生生动的视听感受;
2、 在朗读的环节上,没有注意贯穿教学始终,将朗读与教学割裂开来,这样不利于对课文的理解。缺少指导背诵的环节;
3、 小组合作环节上,还需让学生多多参与,交流,让学生有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