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论新时期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基层是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也是社会管理的起点、支点。农村社会管理是整个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管理在整个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面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就要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纵深发展,努力把握全面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基本着力点,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不断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方式,鼓励合作社和行业协会等经
2、济组织发展社会管理功能,在开展经济活动的同时团结群众,凝聚人心;鼓励文化公益组织和社会慈善组织向农村扩大覆盖面,让广大农村群众共享文明祥和、和谐稳定的社会服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变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2、坚持把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全面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在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们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人民群众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大制度安排。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要以保障农民群众民主权利为重点,完善以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为主体的
3、群众自治组织,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设施建设;要以维护农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为重点,完善议事协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公开制度,通过科学的制度安排焕发亿万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以大调解为主体框架的农村基层综治维稳体系是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全面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和社会调解有机结合,积极构建覆盖广泛、协同有力的调解体系;要健全农村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加大对民情舆情的搜集研判工作力度,提高矛盾纠纷排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健全农民群众诉求
4、表达机制,坚持用信访工作统揽群众工作,引导农民群众通过合法方式和法律途径表达利益诉求;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着手,加大对弱势群体和生活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健全群众权益维护机制,强化党和政府在维护群众权益中的主导作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实现群众维权诉求与党和政府维权实绩相统一。4、坚持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全面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根本保证,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坚持在全面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进一步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正确处理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正确处理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把农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要加强党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建设熟悉情况、素质较高的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能力;加强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政治本色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