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止嗽散治疗咳嗽临证体会.doc

上传人:綻放 文档编号:9100225 上传时间:2025-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止嗽散治疗咳嗽临证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止嗽散治疗咳嗽临证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止嗽散治疗咳嗽临证体会 【关键词】 止嗽散;咳嗽;辨证论治 止嗽散出自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 由桔梗、荆芥、紫菀、 百部、白前、陈皮、甘草 7味药组成, 具有止咳化痰、疏表宣肺之功, 为后世治咳嗽常用之方。方中紫菀、百部温润止咳;桔梗辛苦, 能升提 肺气以利膈;白前辛甘平善下气开壅止咳;佐以陈皮宣肺利气祛痰; 荆芥散风解表;甘草缓急止咳。全方温而不燥, 润而不腻, 正如程氏所 说: "本方温润和平, 不寒不热, 既无攻击过当之虞, 大有启门驱贼之 势。 "笔者临证既根据本方"平和中正"的特点进行加减, 辨证调整 又 药物, "中性", 之有所"偏", 而使药证相合而收功。现介绍 改其 使 从 如下。 1辨证化裁 1.1 风寒 临床上, 风寒所致咳嗽, 以风寒表证不著, 有轻 若 则 或 微恶寒, 或咽痒则咳, 咳痰不爽, 或粘, 痰白 舌苔薄白, 脉浮者为宜。 用 应 时, 以橘红易陈皮。若表寒仍较明显者, 紫苏叶、防风;表寒甚 一般 加 者可适当加麻黄;咳重加杏仁。1.2 风热 对风热病邪引起的咳嗽, 本方适宜于风热咳嗽表证不著、 甚而频者, 用该方主要在于取其宣 咳 使 润及化痰之功。 用时去荆芥, 易前胡。 应 白前 有表热者加牛蒡子、 连翘; 咳重加杏仁;痰粘或黄而难以咳出者加浙贝母、瓜蒌;咽红而痛者加 板蓝根、射干;阴虚见舌红、口干者加沙参。 1.3 肺热 对于肺热咳嗽者, 止嗽散并非直接用于肺热咳嗽治疗的主 因 1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方, 但肺热咳嗽若见肺气失宣, 郁而生热, 则可取本方宣降之功, 透解邪 热, 且润而不伤津液。 肺热灼津为痰, 肺郁不宣则津液失于敷布而为痰, 本方可宣肺化痰。应用时去荆芥、白前, 加青黛、黄芩等以清肺热;咳 重加前胡、杏仁;痰黄而粘者加浙贝母、瓜蒌;咽红而痛者加牛蒡子、 蚤休、射干。 1.4 痰浊 痰浊咳嗽者, 证见咳嗽痰多色白, 胸部满闷不适, 舌苔白而偏 腻。应用时, 本方去荆芥, 加半夏、茯苓、枳壳, 即止嗽散合枳桔二陈汤 之意。 1.5 郁火 郁火所致者, 主要是指肝郁化火, 逆侮肺, 上 肺失宣肃而致咳。 虽然止嗽散宣降肺气、润肺化痰止咳, 清泄郁火之功, 并无 但肺气得以 宣降, 则郁火可泄, 为治疗郁火咳嗽的前提, 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 此 可 应用时减荆芥, 加青黛、栀子、黄芩清泄肺热、郁火;痰粘加浙贝母、 瓜蒌、海浮石、合欢皮。 1.6阴虚 肺 若肺阴虚有内热者加地骨皮、桑白皮、白薇、银柴胡;声音 嘶哑者加玄参、干地黄、麦冬、玉竹、射干、牛蒡子;鼻塞流涕甚者 加苍耳子、辛夷;咯血或痰中带血加白及、仙鹤草、侧柏叶。 2治咳宜早, 顾护脏腑 治疗咳嗽宜早, 谓病初"若小寇然, 所 启门逐之即去也" 初病 。 在肺, 治疗失当, 若 肺咳不已, 移于五脏, 咳不已, 移于六腑。 , 则 脏 则 另外 2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治疗贵在得法, "初治必须发散", "不可过散" 不散则邪不去, 即 但又 。 过散则肺气必虚, 皆令缠绵难愈。 且肺为娇脏, 不耐寒热, 攻击之剂概不 任受, 而外主皮毛, 最易受邪, 不行表散则邪气留连而不解。 又肺体属金, 金性畏火, 过热则肺伤而咳, 金性刚燥恶冷, 过寒亦咳。另外, 咽喉为肺 胃之门户, 外邪侵犯人体, 多从口鼻而入, 咽喉首当其冲; 咽喉又是全身 经络直接经过, 或间接关联的重要部位, 与五脏六腑之气相通。因此, 临证应重视咽喉部望诊, 因为咽喉部望诊更为直接, 许多咳嗽是由 而且 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引起, 部病灶不除则咳嗽不效。临床上, 患 若咽喉红肿、扁桃体化脓兼有表证者, 风热毒邪上袭, 兼表证者 多为 不 多为肺胃郁热成毒。若风热毒邪上袭者, 用薄荷、蝉蜕、僵蚕、山豆根、 露蜂房;肺胃郁热用黄芩、鱼腥草、浙贝母、露蜂房;咽喉漫肿、扁 桃体肿大而不红兼表者多为寒包火, 宜用荆芥、防风、薄荷、连翘、板 蓝根、僵蚕;不兼表者多为寒痰郁滞经络, 法半夏、橘红、茯苓、 宜用 露蜂房。 另外, 临证还应重视肺、脾、肾三脏之间的关系。因为肺 属辛金, 生于己土, 咳不已, 补土以生肺金。脾、肺、肾三脏是生 久 必须 我、 我生的母子关系, 脏在生理上互相依存, 病理上相互影响, 三 在 而且 三脏病变都可致咳。治疗时必须注意是哪脏病变, 并病还是合病, 是 孰 轻孰重。因此, 临床上见肺气虚, 不固, 宜解表兼补脾气;久咳不 腠理 治 已, 采用补脾土以生肺金之法, 予止嗽散加五味异功散、六君子等 则 可 药;若肾阴虚, 不能制火而生内热者, 水衰 宜用止嗽散加六味地黄丸。 3重视活血化瘀 尽管"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肺也", 论致病原因如何, 非独 但不 3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