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
目录
目录 .................................................................................................................................................. 1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2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 2 1-2 自动控制系统示例 ......................................................................................................... 6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 8 1-4 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 9 1-5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具 ............................................................................... 11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 14
3-1 系统时间相应的性能指标 ........................................................................................... 15 3-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 17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22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 22 4-2 开环零极点与闭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 23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24
7-1 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 24 7-2 数字控制系统 ............................................................................................................... 25
附表 ................................................................................................................................................ 28
方块图..................................................................................................................................... 28 表格......................................................................................................................................... 29
第 1 页 共 29 页
自动控制原理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自动控制技术与其应用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自动控制,
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 使机器、 ,
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 律运行。例如,数控车床按照预定的程序自动地切削工件;化学反应炉的温度或压力自动地 维持恒定;雷达和计算机组成的导弹发射和控制系统,自动的将导弹引导到敌方目标;无人 驾驶飞机按照预定的轨道自动升降和飞行;人造卫星准确的进入预定轨道运行并回收等,这
一切都是以应用高水平的自动控制技术为前提的。
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宇宙航行、机器人控制、导弹制导 以及核动力等高新技术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更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自动控制 技术的应用范围现已扩展到生物、医学、环境、经济管理和其他特别重要社会生活领域中,
自动控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动控制科学
自动控制科学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 的诞生与发展源与自动控制技术 它
的应用。
最早的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我国古代的自动计时器和漏斗指南车, 而自动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则开始于欧洲的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瓦特在发明蒸汽机的同 时,应用反馈原理,于 1788 年发明了离心式调速器。当负载或蒸汽供给量发生变化时,离 心式调速器能够自动地调节进汽阀门的开度,从而控制蒸汽机的转速。1868 年,以离心式 调速器为背景的,物理学家麦可斯韦尔研究了进汽阀门反馈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发表了"论 调速器"论文。随后,源于物理学和数学的自动控制原理开始逐步形成。1892 年,俄国学 者李雅谱诺夫发表了"论运动稳定性的一般问题"的博士论文,提出了李雅谱诺夫稳定性理 论。20 世纪 10 年代。PID 控制器出现,并获得广泛的应用。1927 年,为了使广泛应用的电
子管在其性能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工作, 馈放大器正式诞生。
反 从而, 确立了 反 "
馈"在自动控制技术中的核心地位,并且有关系统稳定性和性能品质分析的大量研究成果也
应运诞生。
20 世纪 40 年代, 是系统和控制思想空前活跃的年代, 1945 年贝塔郎菲提出了 系统论》
《 ,
1948 年维纳提出了著名的《控制论》 至此形成了完整的开展理论体系——以传递函数为基 ,
础的经典控制理论,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理论体系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20 世纪 50~60 年代,人类开始征服太空,1957 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8 年美国阿波罗飞船成功等上月球。在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不可
磨灭的作用, 也因此催生了 25 世纪 60 年代的第二代控制理论——现代现代控制理论的问世, 包括以状态为基础的状态空间法,贝尔曼的动态规划法和庞特里亚金的极小值原理,分析卡 尔曼滤波器。现代控制理论主要研究具有高性能、高精度和多耦合回路的多变量系统的分析
和应用设计问题。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 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随 自动化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其相应的自动控制论概念、原理和方法还出现了许多分支,如自适应控制,混杂控制,模糊
第 2 页 共 29 页
自动控制原理
控制,以及神经网络控制等。此外,控制论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还被用来处理社会、经济、
人口和坏竟等复杂的系统的分析与控制, 形成了经济控制论和人口控制论等学科分科。 目前,
控制理论还在发展,正朝向以控制论、信息论和仿生学为基础的智能控制理论深入。
然而,纵观百余年自动控制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反馈控制理论与技术占据了极其重要的
地位。
3.反馈控制原理
为了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任务, 首先要将被控制对象和控制装置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
来,组成一个有机总体,这就是自动控制系统。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制对象的输出量即被 制量是要求严格加以控制的物理量,它可以要求保持为某一恒定值,如温度、压力、液位等, 也可以要求按照某个给定的规律运行,如飞行航迹、记录曲线等;而控制装置则是对被控对 象施加控制作用的机构的总体,它可以采用不同的原理对被控制对象景象控制,但最基本的
一种是基于反馈控制原理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对被控制对象被控制对象施加的控制作用,是取自被控量 的反馈信息,用来不断地修正被控量与输入量之间的误差,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
任务,这就是反馈控制的原理。
其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体现出反馈控制的原理,人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控制能 力的反馈控制系统。例如,人用手拿取桌上的书,汽车司机操纵方向盘驾驶汽车沿着公路平 稳的行驶等,这些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平凡劳动都渗透着反馈控制的深刻原理。下面,通 过解剖手从桌上取书的动作过程,透视一下它所包含的反馈控制的深奥原理。在这里,书位 置是手运动的指令信息,一般称为输入信号。取书时,首先人要利用眼睛连续目测手相对与
书的位置,并将这个信息送入大脑(称为位置反馈信息) 然后由大脑判断手与书的距离, ;
产生偏差信号,并根据其大小控制手臂移动的命令(称为控制作用或者操纵量) 逐渐使手 ,
与书的距离减小为零,手便可取书。可以看出,大脑控制手取书的过程,是一个利用偏差(手 与书之间距离)产生控制作用,并不断使偏差减小直到零消除的运动过程;同时,为了取得 偏差信号,必须要有手位置的反馈信息,两者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反馈控制。显然,反馈控 制实质上是一个按偏差进行控制的过程,因此,它也称为按偏差的控制,反馈控制原理就是
按偏差控制的原理。
人取物视为一个反馈控制系统时,手是被控制对象,手位置是被控制量(即系统的输出
量) 产生控制作用的机构是眼睛大脑和手臂,统称为控制装置。我们可以用图中的系统方 ,
块图来展示这个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通常,我们把取出输出量送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信号相比较产生偏差信号的过程,称
为反馈。若反馈的信号是与输入信号相减,使产生的偏差越来越小,则称 为负反馈;反之, 则称为正反馈。反馈控制就是采用负反馈并利用偏差进行控制的过程,而且,由于引入了被
控制量的反馈信息,整个控制过程成为闭合过程,因此反馈控制也称为闭合控制。
在工程实践中,为了实现对被控制对象的反馈控制,系统中必须配置具有人的眼睛、大 脑和手臂功能的设备,以便用来对控制量进行连续的测量、反馈和比较,并按照偏差进行控
制。这些设备以其功能分别称为测量元件、比较元件和执行元件,并统称为控制装置。
在工业控制中,龙门刨床速度控制系统就是按照反馈控制原理进行工作的。通常,当龙 门刨床加工表面不平整的毛坯是负载会有很大的波动,但是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
度,一般不允许刨床速度变化过大,因此必须对速度进行控制。图 2 利用速度反馈对刨床速
度进行自动控制原理示意图。 中,
图 刨床主电机 SM 是电区电压由晶匝管整流装置 KZ 提供,
并通过调节出发器 CF 的控制电压 uk,来改变电动机的电扭电压,从而改变电压 ut。然后,
将 ut 反馈到输入端并给定电压 U。反向串联便得到偏差电压△u=uo-ut 在这里,U0 是根据刨 床工作情况预先设置的速度给定电压,它与反馈电压 ut 相减便可以形成偏差电压,因此 ut
第 3 页 共 29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