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第一章
1、简述孟德尔、摩尔根和沃森等人对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主要贡献
答:孟德尔的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
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摩尔根的主要贡献在于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 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
成为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 沃森和克里克在 1953 年提出 DAN 反向双平行双螺旋模型。
2、写出 DNA、RNA 的英文全称
答 : 脱 氧 核 糖 核 酸 (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 、 核 糖 核 酸
(RNA, Ribonucleic acid)
3、试述"有其父必有其子"的生物学本质
答: 其生物学本质是基因遗传。 子代的性质由遗传所得的基因决定、 而基因由于遗传的作用、
其基因的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
4、早期主要有哪些实验证实 DNA 是遗传物质?写出这些实验的主要步骤
答:一、肺炎双球菌感染实验、1、R 型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
后、小鼠不死亡。2、S 型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
患病死亡。3、用加热的方法杀死 S 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
释放。 2、DNA 中 P 的含量多、蛋白质中 P 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 S 而 DNA 中没有 S、所以
用放射性同位素 35S 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 放射性同位素 32P 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 用
的 DNA。用 35P 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 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 32P 标记 DNA 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
体的 DNA 进入了细菌体内。
三、烟草 TMV 的重建实验:1957 年、Fraenkel-Conrat 等人、将两个不同的 TMV 株系(S 株
系和 HR 株系)的蛋白质和 RNA 分别提取出来、然后相互对换、将 S 株系的蛋白质和 HR 株系 的 RNA、或反过来将 HR 株系的蛋白质和 S 株系的 RNA 放在一起、重建形成两种杂种病毒、
去感染烟草叶片。
5、定义 DNA 重组技术
答:DNA 重组技术:目的是将不同的 DNA 片段(如某个基因或基因的一部分)按照人们的设
计定向连接起来、然后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
的新的遗传性状。
6、写出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答:1、DNA 重组技术;2、基因表达调控研究;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结构分
子生物学;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7、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答:广义的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都属于分子生物学的
范畴,即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狭义的分子生物学:偏重于核酸(基因)的 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 DNA 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等过程,当然也涉及与这些过
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第二章
1、染色体具备哪些作为遗传物质的特性?
答:1、分子结构相对稳定;2、能够自我复制、使得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3、能够指导
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整个生命活动的过程;4、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核小体结构特点。
答:① 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 200 bp 左右的 DNA 链、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分子 H1。
② 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由 H2A、H2B、H3、H4 各两分子形成。
③ 146 bp 的 DNA 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 1.75 圈,组蛋白 H1 在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
20 bpDNA,锁住核小体 DNA 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
④相邻核心颗粒之间为一段连接 DNA,连接 DNA 上有组蛋白 H1 和非组蛋白。
5、简述 DNA 的一、二、三级结构特征。
答:1、DNA 的一级结构、就是指 4 种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表示了该 DNA 分子的化
学成分;2、DNA 的二级结构是指两条多核苷酸连反向平行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3、DNA
的高级结构是指 DNA 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6、原核生物 DNA 与真核生物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答:(1)DNA 双螺旋是由两条互相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成的,多核苷酸的方向由核
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的走向决定、一条是 5---3、另一条是 3-----5。
(2)DNA 双螺旋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其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结合、形成碱基对
意义:该模型揭示了 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特征、最有价值的是确认了碱基配对原则、
这是 DNA 复制、转录和反转录的分子基础、亦是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分子基础。该模型的 提出是 20 世纪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它奠定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
2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学飞速发展的基石
8、DNA 复制通常采取哪些方式。
答:一、线性 DNA 双链的复制:1、将线性复制子转变为环装或者多聚分子;2、在 DNA 末端
形成发卡式结构、使分子没有游离末端;3、在某种蛋白质的介入下(如末端蛋白、
terminal protein) 、在真正的末端上启动复制。
二、环状 DNA 的复制:1、q型;2、滚环形;3、D—环形(D--loop) 。
9、简述原核生物的 DNA 复制特点。
答:1、与真核生物不同、原核生物的 DNA 复制只有一个复制起点;2、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全
部完成复制之前、各个起始点上 DNA 的复制不能在开始、而在快速生长的原核生物中、复制 起始点上可以连续开始新的 DNA 的复制、变现为虽然只有一个复制单元、但可有多个复制
叉;
13、细胞通过哪些修复系统对 DNA 损伤进行修复?
答:1、错配修复、恢复错配;2、切除修复、切除突变的碱基和核苷酸序列;3、重组修复、
复制后的修复、重新启动停滞的复制叉;4、DNA 的直接修复、修复嘧啶二聚体和甲基化的
DNA;5、SOS 系统、DNA 的修复、导致突变。
14、什么是转座子?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答:转座子是存在于染色体 DNA 上可自主复制和移位的基本单位。转座子可分为两大类:插
入序列和复合型转座子。
第三章
1、什么是编码链?什么是模版链?
答:与 mRNA 序列相同的那条 DNA 链称为编码链(或有意义链) 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原则 ;
指导 mRNA 合成 DNA 链称为模版链(或反义链) 。
4、简述 RNA 转录的概念及其基本过程。
答:RNA 转录:以 DNA 中的一条单链为模板、游离碱基为原料、在 DNA 依赖的 RNA 聚合酶催
化下合成 RNA 链的过程。
基本过程:模版识别—转录开始—转录延伸—转录终止。
6、大肠杆菌的 RNA 聚合酶有哪些组成成分?各个亚基的作用如何?
答:大肠杆菌的 RNA 聚合酶由 2 个a亚基、一个b亚基、一个b'亚基和一个w亚基组成的
核心酶、加上一个s亚基后则成为聚合酶全酶。a亚基肯能与核心酶的组装及启动子的识别
3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