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茱萸及其伪品的鉴别
【关键词】 山茱萸;,,伪品;,,鉴别
关键词:山茱萸; 伪品; 鉴别
山茱萸,亦称山萸肉、萸肉、枣皮、药枣、蜀枣、肉枣、鸡
足等,临床中为常见中药,以补肝益肾,涩精固脱之功为临床医者所
喜用。据有关资料介绍,山茱萸年产量只有需求量的一半左右,并且
用量在逐年增长,由于货源紧缺,其价格也不断上涨。因此,在药材
市场中,便出现了许多伪品,为了保障用药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现将山茱萸及其伪品的来源、外观形状等区别分述如下。
1 山茱萸来源、外观形状鉴别
山茱萸[1]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 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肉,呈不规则的皱缩片状、囊状或扁筒状,
果皮破裂或不完整,长 1~1.5 cm,宽 0.5~1 cm。新货紫红色,陈货
棕褐色,酒制后紫黑色,有光泽或微有光泽,质柔润,不易碎,在未
炮制的果皮内可见 5~7 条纵走脉纹,内表面不光滑,外表面有网状脉
纹。有的可见未除核的完整颗粒,顶端有一圆形凹陷的小脐点(罕萼
痕) 茎部有果柄痕,皮薄均匀,新货具酸气,陈货气微弱,味酸涩苦。 ,
水浸后不变色。以无核皮肉肥厚、质润柔软,有光泽为佳。
1
2 常见的伪品来源性状鉴别
2.1 苦楝果皮为楝科苦楝 Melia azedarach L.的染色果皮。
呈不规则片状或扁筒状,干皱,长 1.5 ~1.2 cm,宽 1.2 ~1.5 cm,
表面黄棕色或褐红色、有光泽。内表面不光滑。顶端偶见花柱残痕,
基部具果梗痕。果皮薄而革质,较松软。气特异,味酸苦。水浸后显
粘性,水染成红色。
2.2 川楝子果皮为楝科川楝 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
的染色外果皮。呈不规则片状,边缘向内卷曲,长 1.0~1.5 cm,宽
0.7~1.1 cm,表面黑褐色,皱缩,有明亮的漆样光泽,内表面附有海
绵状果肉,易脱落。气微,味酸苦。水浸后褪色,隐约可见表面具深
色小点,果肉具微黏性,水浸液呈深棕色。
2.3 滇枣皮[2]亦称滇刺枣、云枣等。为鼠李科植物滇刺枣
Zizyphus manritiana Lam.的果皮。呈不规则片状或破裂成不完整的
圆球状,卷缩破裂。长 2~3 cm,宽 1~2 cm,厚 0.2~0.3 cm。上表
面紫黑色或棕褐色,有光泽,稍平或生细皱纹,内表面淡红色渐转变
为紫棕色,略粗糙,或见疏松的果肉,顶端可见小花柱残基,基部有
果柄痕迹。果皮稍硬而脆革质状,潮湿时稍柔韧,偶见类圆形果核,
味微酸。主要特征是果皮形状较长大肉较厚,革质,稍硬而脆。
2
2.4 酸 枣 皮 为 鼠 李 科 植 物 酸 枣 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 Hu 的干燥成熟果皮。果皮类球形,表面暗红色,长 8~
13 mm,先端尖,具果柄,肉薄、质脆易碎、不光滑、味酸。主要特征
是肉薄,质脆易碎。
2.5 葡萄皮为葡萄科植物葡萄 Vitis viniferal L.的干燥果
皮,呈不规则片状或卷成扁球状,长 1~2 cm,果皮破裂不完整。外
表面红紫色,皱缩无光泽,果皮薄而稍硬,可见果梗长 5~7 mm,有
少量果肉及种子 2~4 粒,质软不易碎。气微酸,微甜。主要特征是
果皮较薄,果柄有小瘤状突起。
2.6 樱桃皮 3] [ 为蔷薇科植物雕核樱桃 Cerasus pliocerasus
Koehne ruetli comb.nov 的干燥成熟果皮。呈不规则片状或扁筒状,
有皱缩,表面紫红色或紫色,有光泽,内表面不光滑和灰白色小斑点,
气微清香、味酸、稍甜涩。
2.7 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楂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的
干燥成熟外果皮和部分果肉。呈不规则片状或圆形片状,有切截痕迹,
多卷边,皱缩不平,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皱纹和灰白色小斑点,
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