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打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江苏样本”.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09904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江苏样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打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江苏样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打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江苏样本”.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http:/打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江苏样本”阮君华张宇翔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2019年底,我省宁锡常接合片区获批成为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试验区范围包括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宜兴市,溧阳市,常州市金坛区,面积约63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363万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具备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试验区设立以来,各试点地区围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等5个方面试点任务率先探索、先行先试,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

2、展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在试验区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注重系统集成、重点突破,扎实推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创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试验区建设,明确提出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高水平建设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坚持“一盘棋”谋划。省级层面研究出台了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专门意见和实施方案,构建我省城乡融合发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明确了5个试点地区的重点任务,为试验区建设明确了任务书、划定了“施工图”。出台“一揽子”政策。在明确总体政策基础上,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形成重大支持事项清单,进一步对试验区赋能支持。各试点地区同步制定了具体推进措施,聚焦重点改革领域研究提出一大批

3、配套政策、管理办法和制度文件。南京出台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专门文件,制定市级支持事项;无锡以试验区为范本,加快建设5个各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先导区,促进城乡空间融合;常州出台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行动方案,推动各项改革措施同向发力、协同配合,形成了政策集成叠加效应。推动“一体化”落实。省级层面构建了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建立省、市、区三级现场会制度,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跟踪指导,抓好支持事项落实、经验宣传推广等工作。设区市层面,南京、无锡、常州进一步加强上下衔接、横向沟通,做好支持配套和督查指导。5个试点地区认真履行改革主体责任,搭建推进落实工作机

4、制,抓好省市支持事项承接落地,确保了工作推进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探索集体土地入市改革为抓手,着力唤醒“沉睡”的农村资源。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关键是要推动人、地等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其中土地是最关键的要素。各试点地区结合发展实际加快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让闲置的土地活起来,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摸清底数,厘出“哪些地可入市”。扎实做好入市准备工作,全面摸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底数和分布情况,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确保拟入市地块产权明晰。南京市高淳区采取“一村一梳理、一地一梳理”方式,清点核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面积,所有地块坐落、四至、权属纳入国土资源“一张群众调研 高质量发展

5、调研行592023年/第17期图”管理。推动入市条件成熟的镇村编制村庄规划,南京溧水、高淳两区和常州市金坛区获准行使村庄规划审批权。制定规则,明确“谁来入市”。各地分别出台了土地入市管理办法、工作方案及相关配套制度,明确了范围程序、底价制定、利益分配、融资抵押等关键环节,形成了一套符合本地实际的试点政策,做到入市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点面结合,探索“怎么入市”。南京市溧水、高淳两区率先形成就地入市、异地调整、宅基地集中整治等多种灵活入市模式,并以一次性补偿、土地置换、购买商业保险等方式合理保障农民权益,充分调动农民入市积极性,加快释放农村土地价值。常州市金坛区开展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

6、实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同责。目前,5个试点地区全部开展入市交易,出让金扣除成本后,农民和镇村集体分成普遍在6成以上。以科技成果入乡转化为动力,推动创新资源向乡村延伸。针对资金、人才不足两个突出难题,加快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强供需对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推行“揭榜挂帅”模式,完善科技评价考核体系,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对接合作,与省农科院、南农大、江南大学等院校开展合作,产学研用转化通道进一步打通。推动人才入乡。完善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使用权、收益分配权有关制度,探索赋予科技人才、企业家等群体“新农民”资格及相应权能,支持鼓励科研人员下

7、乡创新创业,先后选聘60余名科技人员到试验区企业兼任“科技副总”。强化平台支撑。加快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推进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建设,建立了一支200余人的技术经纪人团队,汇集科技成果2600余项。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建设后,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6万人次,带动农户4.6万人。完善科技服务。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打造科技特派员“+星创天地”“+电商”等新模式,加快建设农业科技服务超市,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创新创业等社会化公益服务奖补力度,累计培训农民2000余人,推广农业科技成果60余项。以城乡产业协同为重点,不断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依托国家、省级园区平台,积极打

8、造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推动城乡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激发改革最大潜能。打造产业协同发展平台。5地均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高淳现代农业产业园入围“国家级”,金坛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跻身江苏自贸联创区。推进高水平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创成一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示范点,6个乡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溧水入选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区,高淳获评国家螃蟹全产业链典型县,金坛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集聚德语区企业55家、总投资超20亿欧元,溧阳天目湖镇获金坛茅山茶海(中共常州市

9、金坛区委宣传部供图)群众调研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60http:/评“中国白茶小镇”称号。加大要素支持力度。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产业用地混合复合立体高效配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实行“点状供地”,宜兴、常州金坛区国土空间生态整治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保障发展资金需求,支持区内企业上市、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突破,积极探索“两山”转化的实现路径。生态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将山水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有助于孕育新的发展优势。试验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高质量发展积蓄绿色动能。探索多元

10、化实现路径。各地结合自身自然环境和发展实际,积极探索GEP核算体系,为绿水青山贴上“价格标签”。南京高淳区发布全国首个县域GEP核算体系,试行GDP和GEP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制度;溧阳市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产品交易平台试点,开展水产养殖污染退出、康养服务生态容量购买、上下游生态修复量化补偿等探索;宜兴市积极创建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快生态产品“增值”。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水体环境治理、长江十年禁捕等工作,涵养生态资源价值,区内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气、水质等主要环境指标逐年向好。南京市溧水区和高淳区、宜兴市、溧阳市先后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常州市

11、金坛区洮滆片区入选国家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各地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绿色低碳产业,高淳“国际慢城”、溧水“无想田园”、溧阳天目湖、金坛茅山和宜兴阳羡等旅游品牌加快提升,溧水编制绿色城乡建设碳达峰专项规划,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开展农业碳核算试点,溧阳开发全域碳汇资源监测平台,绿色逐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以促进城乡共同富裕为目标,加快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持续拓宽农民增收路径,切实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带动就业增收。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

12、服务机制,溧阳市、常州市金坛区创新建立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近三年 5 地累计培训农户2.6 万人。促进产业增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富民产业,提升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带动农民增收。溧阳市大力推动农旅融合,通过“溧阳1号公路”带动旅游业,每年吸引600余万游客到乡村旅游,打造了一批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休闲观光、特色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沿线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超万元。宜兴市建立“政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多元主体合作生产机制,通过提供就近就业岗位,提高农户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推动农业增收。在巩固提升资源发包、物业租赁等传统发展路径基础上,探索发展绿色经济、服务经济、融合经济、“飞地”经济等新路径,推动村企、村村、村社联合发展,并通过提高农民福利和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的形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作者单位:江苏省委改革办)责任编辑:包咏菲溧水直播电商产业基地王鸿盛/摄since1937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