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 数学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预习指导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而主动学习的意识的建立,离不开课前预习指导。
关键词
:预习 方法 预习习惯 师生关系
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很多,课前预习的成功与否就是其中之一。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抓课堂教学,忽视课前预习,结果事倍功半;学生对所学知识认识肤浅,重点、难点问题不能深入理解。由此可见,课前预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学生预习好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那么怎样有效指导学生预习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
一、 明确目的
1.在学生预习之前,教师应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每节新课之前,教师要让学生通阅新课(包括课后练习),熟悉新授课中的内容:重点预习例题。认真思考,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把难懂的问题作上记号或用笔把它记下来,有时间时,拿到学校与同学课前讨论或课上一起研究。
2.为了帮助学生预习时抓住重点,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出一些思考,让学生思考。例如,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驶20千米要多少小时?
给学生提供思考方法:能用下列方法解吗?若能,分别先求什好么?还有其他方法解吗?①正归一解;②反归一解;③倍比法解;④行程问题数量关系解。
3. 预习要求,不同基础的学生有所不同。优等生例重于多种方法解、最佳方法解、深入理解题意,能分析、能编超,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中等生侧重于最佳方法解、能分析。后进生侧重于能解答,能说出一些简单的依据。
二、上好预习课,交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一般是在课外进行的,但是学生一开始不会预习,应该把预习拿到课堂上,酌情上好几次预习指导课,在预习指导课上,老师用一节新授课做例子,带着学生一起学习,具体地教给学生样利用已学知识学习新课,怎样抓住关健,怎样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预习要解决的间题,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步骤。随着学生预习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师在预习课上除了进行一般的辅导外,还可以结合新课的具体内容和重点词练,教给学生一些如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多向思维方法,使预习质量在老师计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
三、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预习教学中,强调为学生的怀疑、提问、发言、创新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倡导学术面前无权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开创教育民主化,争取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新课预习的活动当中来。
四、为提高学生预习的质量,必要时可事先扫除学生预习中的一些障碍
指导学生预习是一项具体细致的教学工作。教师也需要备课,对于预习时不易解决的问题,教师必须有充分的估计预习前就要给予必要的指点;对预习困难较大的学生,教师还应作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尽快地学会预习,提高对预习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预习习惯的培养,主要是靠学生特之以恒的预习,一切习惯都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提出要求督促、鼓励学生认真预习,检验学生预习的情况。对于预习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尝到预习给他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愉快。在课上让学生尽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使学生经常有意外的惊喜让学生充满自信。预习的作业也可以评分记成绩,以促进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这只是课堂教学中的点滴经验。优化课前预习、提高教学效率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需要我们广大教育者进一步探索、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明;;“数学”演绎精彩人生——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感悟[J];新课程(小学版);2006年Z1期
2.刘树枫;;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5期
3.王小琴;;巧用“反驳”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甘肃教育;2009年06期
4.雷文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理财教学[J];贵州教育;2009年15期
5.吴斌;;学会“说”数学[J];新课程(小学);2010年07期
谭俊 邵阳市双清区渡头桥镇江口小学 422000 15007488769
378371526@
李大桥 邵阳市双清区渡头桥镇江口小学 422000 15007485293 670369865@
本论文非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