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九年级语文《艺术品》(第1-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070608 上传时间:2025-03-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九年级语文《艺术品》(第1-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九年级语文《艺术品》(第1-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品》(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知识。 2、体会本文精彩的与语言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3、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4、运用艺术上的巧合,续写本故事。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及步骤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麦琪的礼物》,请问,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回答)对,讲了一对贫贱夫妻在圣诞节互赠礼物的故事,他们肯为爱牺牲、付出,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人性的美。今天我们还将学习一篇与礼物有关的故事,契诃夫的《艺术品》。板书课题。 二、听读课文。 三、思考:你认为怎样的物品才算艺术品?它应该具备那些特性?   小组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要点提示:无功利 供欣赏  审美性  艺术性   幻灯演示几件艺术品。 四、走近作者。 契诃夫(1860---1904),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他是一位幽默讽刺大师,其作品情趣隽永、文笔犀利,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五、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快速浏览全文,划出关键词句。 2、你读了本文后,解读出的关键词或句是什么?(自己总结或找原文中的词)要点提示:艺术 诚恳 世俗 虚伪   3、现在请大家看一副法国作家丢勒的油画《夏娃》。(幻灯演示)   4、复述故事。(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萨沙为感激医师救命而送祖传裸女铜烛台,但医师认为有伤风化转送别人,礼物在几个人手中转送,后有回到了医师的手中。   5、细读课文,了解课文情节结构。 讨论后明确:   本文以时间为序,以医师为主人公叙事。   萨沙送礼   医师受礼  转送   返回 六、探究活动。   1、医师、律师、演员对大烛台的反应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明确:反应的基本模式是高兴的接受后经国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再转送。   2、文中的医师、律师、演员喜欢这件礼物吗?他们为何都要将礼物转手他人?   明确:喜欢。因为烛台上有两个装束的夏娃一样的女人,他们不敢留下来。   3、作者对医师、律师、演员的表现持什么态度?小说想以此表现怎样的主题? 讨论后明确:作者对医师、律师、演员的表现持讥讽的态度。小说借一件艺术品多次被转送的故事,反映了社会不同阶层人的虚伪性。 七、拓展延伸 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启示?小组讨论,选出本组发言人   八、小结。   在本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纯粹客观的世界,里边没有作家个人的无休止的唠叨,也没有哲学式的议论,更没有对政治的愤恨以及偏激的固执。这是一个完全需要读者自己去理解的世界。   九、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明快。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及步骤。 一、导入。 契诃夫有句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其开篇简洁利落 ,就像是泉水一般自然而然地涌现,结尾严格遵循他的小说情节的发展逻辑,绝没有欧亨利式的异峰突起,只有朴素与平淡的尾声,却更发人深省。本节课我们将深入研讨课文。板书课题。 二、研读课文。 1、快速浏览全文。 2、思考:本篇小说在故事情节安排上与《麦琪的礼物》的相似之处。 讨论后明确:运用巧合的手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尾声都即高潮。 3、激发想象。 当萨沙再送烛台时,你认为医师想说什么?写出来好,还是不写出来好? 小组讨论。明确:“天哪!我刚刚送走你前面送的!” “天哪!你怎么又来了!” “萨沙,你叫我说什么好呢!”之类包含第一反应的表达。 当然,以不写出来为好。一是表明其骤然涌现的第一反应过于强烈,以致抑制了语言的表达。二是前述的多种原因使他觉得说不请楚,即使说了也没有用,舌头打住了。三是无须写出,读者也能感受到他瞬间的惊讶与不安,同时也给读者想象的自由和趣味。 4、烛台再次回到医师的手中,这合理吗?为什么? 明确:合理。一方面,就文章而言,作者为了让这个烛台回到医师手中设了几处伏笔。在一开头,萨沙就声言自己的母亲是收购古董的商人,这为最后烛台被当作古董收购准备了条件。其次,萨沙在送礼的时候就为烛台只有一个而不是一对而感到遗憾。另一方面,就萨沙母子而言,救子之恩、救己之情无以言表,母子俩人倍感激动,唯有用最好的东西来报答。铜烛台作为祖传之物,其贵重不言而喻,可遗憾的是只有一只,好事成双,当母子再遇铜烛台定会高价收回再送恩人。 三、延伸。 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作者,烛台还能再送下去吗? 小组讨论,将本组的探讨结果写出来。 提示:烛台还能再送下去。一是从编写小说的角度来看,旧事重演是可能的,另外或许在礼物转送的过程中引起反思,会改变一些人世俗的看法,这也未尝不可。 烛台不能再送下去。一是从本小说精妙的环形结构,尾声即高潮的巧妙构思,结局是主题的总结性深化,结局引人遐想,趣味良多,不应再画蛇添足写下去。二是从世俗的现状将继续下去的角度,读者可以想象将出现的情况无须再作交代。三是医师或许意识到了烛台的价值,有了新的想法而不再送走了。 四、知识拓展。 1、契诃夫的幽默之源。 2、“契诃夫式的答非所问”。 五、学以致用。 请结合课文的结尾再续写一段话,想想医师会怎么处理这件艺术品。 1、充分发挥想象,体会医师、律师等人的内心活动。 2、想象应合乎人物性格,体现小说主题。 六、品味词句,体会本文的写作风格。 1、“原来是这么一个玩意儿!”他大笑道,“啊,见他的鬼,这是魔鬼才想得出的玩意儿!妙极了!迷人啊!你是从哪儿弄来这么一个可爱的东西的?” 2、“大夫!”他上气不接下气地开口说,“您想想我的高兴劲吧!说来也是您走运,我们总算个您的大烛台配成了对!……妈妈快活极了。……我是母亲的独根苗。……您救了我的命。……” 3、萨沙由于满心感激而发抖,把一个大烛台放在医师面前。 4、化妆室一直充满兴奋的叫声和类似马嘶的声音。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文章写作风格: ①语言明快,朴素平淡,发人深省。 ②情节生动,结构紧凑,短小精悍。 七、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真正体味到了契诃夫小说的魅力,风格质朴,语言精练,篇幅简短,情节简单,不靠悬念吸引读者,但自有一种震撼人的力量。同学们有机会,应多读读契诃夫的作品。 八 、布置作业。 运用艺术上的巧合,仿写一篇小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