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遵义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9 小石潭记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070604 上传时间:2025-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义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9 小石潭记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遵义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9 小石潭记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 小石潭记 明代朱子臣说:山水朋友,性命文章,是名士本色。今天,我们就去接近一下将生命融于山水间,将真情寓于文字中的伟大文学家柳宗元,欣赏一篇他的“性命文章”《小石潭记》。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章,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重点)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及借景抒情的写法。(难点)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作者幽静的景物描写,我们能发现他内心的隐秘世界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柳宗元的这篇写景记游的散文《小石潭记》,品一品柳宗元在无情的山水间寄寓着怎样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 生字注音 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为坻(chí) 为屿(yǔ) 为嵁(kān) 佁然(yǐ) 俶尔(chù) 翕忽(xī) 差互(cī) 寂寥(liáo) 幽邃(suì) 悄怆(chuànɡ) 2 文言知识归纳 (1)重点实词 水尤清冽(清凉) 为嵁(不平的岩石) 蒙络摇缀(缠绕;连结着)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表示数目不确定) 佁然不动(愣住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 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悄怆幽邃(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深)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日光下澈(名词作状语,向下) 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感到寒冷) 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近岸(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4)文言句式 倒装句: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应为“全以石为底”) 省略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影”前省略“鱼”) 3 作者名片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待了整整十年,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著有《河东先生集》。 三、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 1 文章层次,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第二部分(2、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了小溪的走势。 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第四部分(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 2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交流点拨】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3 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交流点拨】幽静。 4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交流点拨】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四、板书设计 三、拓展延伸 请你发挥出聪明才智,为小石潭设计景点。 【交流点拨】示例一:我设计的景点是“竹径幽路”——依山势地形,蜿蜒前行。路宽约1米,两旁翠竹摇曳,沁人心脾的是翠竹清香,耳边还不时传来婉转、悠扬的鸟鸣声。 示例二:我设计的景点是“石潭观鱼”——沿着小石潭四周,围着一圈木制栏杆,依栏而望,潭水清澈见底。潭中,百来条红鲤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树木倒映潭底,和鱼影交织在一起,形成“鱼在岸上游”的奇观。 示例三:我设计的景点是“望溪亭”——一座木制的四角凉亭,依山傍水而建,上盖茅草。亭中设有几张木凳、竹椅。凭栏远眺,山坡上“青树翠蔓,蒙络摇缀”,一条小溪逶迤而下,潺潺水声,“如鸣佩环”,令人陶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访名山游大川实乃人生一大乐事,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山山水水,我们总会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既能获得美的享受,又常有许多感悟。然而柳宗元面对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却觉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信?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小石潭记》,与他同游,去感受他那特有的心境吧。 二、合作学习——交流与展示 (一)深层理解 1 第二自然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交流点拨】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2 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动态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3 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源、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交流点拨】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4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交流点拨】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二)走进写法 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 【交流点拨】 (1)先声夺人。如第一自然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隔篁竹,闻水声”,用“如鸣佩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调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指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 (3)正面、侧面相呼应。第二自然段写潭里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4)对比描写。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5)拟人。“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 (三)走进主题 这篇游记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静和寂寥,着意渲染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贬官后的失意孤凄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