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
第四单元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猜想与评判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重点:以活动为依据,在活动中承载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难点:表达交流自己阅读及生活的独到体验,并能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
教法
选择
活动交流、写作实践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是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谈话导入:同学们,大家都想写好作文。一篇好的作文除了优美的文字、精美的结构外,还要有深刻的思想。在本单元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代风流,读到的是千古绝唱,怎不令人浮想联翩?我们对那些千古名句会有怎样的理解和体悟呢?能否把它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猜想与评判。
2.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法指导
1.同样是写月亮、乡愁、送别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感受,带着自己的体验去阅读诗歌,勾画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
2.说说本单元学过的诗文,根据不同的题材进行比较探究。
3.学生充分讨论,充分表达,可以在合作小组和全班两个层面上进行。
在阅读了本单元的十篇诗文之后,学生对诗歌的分析和欣赏有了一定的心得。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进行思考、总结,有利于把感性的知识加以提升,获得理性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真实体验来描绘属于自己的诗歌世界。
三、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1.读同一首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人在不同的时期读也有不同的体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及教师的课堂指导,大家是否有属于自己的体验?
教师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并从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
出示学习步骤及方法,并做简单说明。
组织学生交流,巡视指导,主要观察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交流状态。
交流结束后,布置学生自主阅读课本
聆听教师的激趣引入谈话,集中精神产生学习新课的欲望。
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掌握完成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方法要领。
学生以选择相近的文本,四人组结成学习伙伴交流。
2. 本单元的各篇诗文,你有哪些独特的体验呢?我们以各小组为单位,来摆一个擂台赛,看看哪个组的体验最具有特色。
3. 挑选出本单元中自己喜爱的诗篇,进行分析,演绎,描绘。同学们要力图打开思路,读出个性。
(1)限时必答。灵感应该是以诗歌为依据,有自己的看法的。
(2)抢答。按本单元诗文篇目的自然顺序抢答。
最后统计各组的得分情况,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四.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只有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而总结方法,才能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这也是从读到写的一个提升。
教师引导:
1.学生选择一位心目中喜爱的诗人,大量浏览阅读他的作品和相关研究文章,在搜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重组资料,勾画出心中的人物形象。
2.学生可以借鉴别的人的写法进行模仿。
3.初学时不求面面俱到,但不管取哪一面,每个同学都应追求有自己的,不同于他人的猜想和评判。
五、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包括两个层面。
1.任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用现代口语解释诗意,说说为什么喜欢,诗好在哪里。
学生学过许多诗词,但多数是用书面语言进行分析。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用口语阐释诗意,努力使听者也喜欢这首诗词。
教师点拨:口语交流中有许多个性化的不完全定型的话语,它在一定的语境中,借助肢体语言,能达到很好的交流效果。学生可以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口语的语感。
2.以《我心中的×××(诗人)》为题,写一篇赏析诗
指导让学生熟悉文段,采用自读,跟读、细读分析等策略进行。
将全班分为四人一小组,完成目标学习。
让学生回答自学的问题(教师提示学生只需从中摘录关键词加以联想即可找出答案。
组织学生互评交流结果。教师评价。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补充总结。
指导学生写作
交流前选好记录员,交流后推选好交流代表。
每个小组就各自探究的内容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并作出解答。
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各小组可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可补充发言。
对疑难问题再进行交流。达成共识。结束本课的合作学习。
学生作文,并练习口头作文
作业设置:作文
教学
反思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