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语文-如皋第一中专2015年对口单招高三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992447 上传时间:2025-03-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如皋第一中专2015年对口单招高三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如皋第一中专2015年对口单招高三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如皋第一中专对口单招高三 语文卷 学科:语文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本试卷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试卷1页至10页。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客观题( 共 42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涂答题卡上的姓名、考试证号等项目。 2.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无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是( ) A.纤腰 / 拉纤 禁得起/禁受 轻薄/薄板 火燎/缭乱 B.模具 / 模样 估量/打量 冠冕/夺冠 峭楞楞/发愣 C.吭哧/引吭高歌 铜器作/作业 拗开/拗口 纸锭/ 沉淀 D.粘糕/粘贴 拌和/掺和 吓唬/ 恐吓 塑料/漫溯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化妆舞会已经开始。 B.晚辈们给长辈磕了头,长辈们照例要给一点磕头钱,一毛或两毛,这已经让我们兴奋得想鹊跃了。 C. 山如眉岱,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D. 四肢和附器就像是散热片一样,越短或越小,散热也就越少。 3.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云蒸霞蔚(升腾) 游目骋怀(尽情开放胸怀) B.层峦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钟鼓馔玉(权贵人家的音乐) 素昧平生(向来) C.熙熙攘攘(纷乱的样子) 怡然自得(舒适) 不伦不类(同类) D.迁延顾步(进进退退) 醍醐灌顶(酥酪上凝聚的油) 赏心悦目(舒服) 4.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们能自由地在铜胎上粘成山水、花鸟、人物种种图画,当然 -----能按照美术家的设计图样工作。反正他们 ------铜丝好像画家-----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A.也 对于 关于 使 B.也 关于 对于 使 C.使 对于 至于 使 D.也 对于 对于 使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猎鹰”是美国“全球快速打击计划”的重要项目,能让美国根据所面临威胁,从核打击、常规打击和非动能打击中灵活选择威慑方案。 B.孙杨通过微博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终于实现了参加大运会的多年夙愿,能在开幕式上参加火炬接力,我非常自豪。” C.据央视报道,中国航母此次试航为厂方测试,具体测试包括引擎、电子系统、导航设备、火力控制等内容组成。 D.从去年开始,因全球密集发生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漏油事故,使公众对石油公司的安全措施和责任意识产生怀疑。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B.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崖,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 C.所以,天地生化四门基础学科,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观点看,都可以归结到物理和数学。 D.“手脚麻利些,去请个警察来”,苏比说:“别让大爷久等。” 7.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句是( ) A.他又是跳,又是吼,又是骂,用尽了办法大吵大闹。(排比) B.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夸张) C.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借代)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反语) 8.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描写) B.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抒情) C.据说一个渔人在江中打鱼,突遇狂风暴雨,船覆灭顶,他的妻子抱了小孩从峰顶眺望,盼他回来。(记叙) D.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上。(说明) 9.下列各项中,作品、文体、作者及其国籍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药》 小说 鲁迅 中国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诗歌 托尔斯泰 俄国 C.《伯格曼法则在北极》 说明文 位梦华 中国 D.《我的母亲》 散文 胡适 中国 10.对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泰蓝的制作》按照景泰蓝制作的工艺流程的顺序,完整地介绍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 B.《长江三峡》以游踪为顺序,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乘船游览时看到的瑰丽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 C.《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的特点是语言清新明朗,意象单纯明净,诗情温暖美好,是诗人真诚良知的体现,诗的背后却藏着一颗高贵痛苦的心。 D.《将进酒》杜甫抒写了作者豪迈狂放的诗情,“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是作品的内在格调。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一) 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美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11.下列对“真正的教养”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正的教养是追求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追求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 B.真正的教养是不存在功利的企图,因此是没有任何目的的。 C.真正的教养是动态呈现的,是一种不断追求而又从不停歇的努力过程。 D.真正的教养既是完成又是激励,既具有反思精神又具有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12.文中“可教养的客体”指的是下列哪一项( ) A.哲学概念,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 B.指“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的读书人。 C.指做前提的“个性或人格”。 D.指一生中见书就,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的读书人。 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要研读世界文学。 B.没有爱的阅读,是戕害人性的,而获得教养必须要有一个客体为前提,那就是人格或个性。 C.阅读经典,可以获得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领略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并与之建立息息相通的联系。 D.作者认为我们应该花力气、下功夫去对待杰作,他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但也不提倡一整天埋头读书。 14.从文中信息推断,下列不是有修养表现的一项( ) A.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饱读名著,博览五经。 (二) 化装舞会是豪华而高贵的,不仅迎合那些一直统治着巴黎的冒险家的癖好,而且吸引着德国的上层人物。舞会最后总是以“活的形象”结束,那是为了展览当天的美女和那些奉承她们的高贵男子……躲在门后的小男孩紧张地等待着,生怕看不到这些活的形象。   突然,门被我撞开了,有人发现了我。那是一个佣人,他叫我,说楼下有个妇女找我。他没有注意到我当时吓得脸都变白了,晃动着他的燕尾服下摆走开了。我独自站在那里,思考着该怎么办。如果我不下楼见那个妇女,谁知道她会不会直接上舞厅来,那时就糟了。我宁可自己受点委屈。   那个妇女站在灯光微弱的大门前。她的身后是一个黑暗的房间。她还像昨天那样,穿着一身破烂的衣衫,一动也不动,好像是从黑暗中突然冒出来的一座良心雕像。我越来越迟疑地走近她。我要问她对我有什么要求。可是,我说不出话来。“你打碎了我的盘子,”她低沉地说:“我的小儿子没有饭吃了。”听了她的话,我也哽咽起来。别的小孩的遭遇感动了我。就像我现在被人叫下楼来一样难过。   我到厨房拿点吃的给她,好不好呢?   但是,厨房里到处都是女仆和佣人,我的举动瞒不了他们。于是我结结巴巴地对她说:“请您等一等。”说完我走进她身后那个黑暗的房间。那里挂着客人们的大衣,我从大衣丛中钻过去,一直钻到堆放我的玩具和书的地方。我拿着这些东西,甚至要拿那只天鹅展翅的可爱的花瓶,但是那只花瓶不是我的。我把这些东西都送给了那个妇女,她接过后放在她的篮子里,走了。 15. 对语段中的“良心雕像”一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指她的出现令“我”的心灵承受了愧疚和不安。  B.是指她的出现是一种无声指责,指责“我”犯下的过错。  C.形容她是神委派下来,拯救这个社会,拯救麻木的人们。  D.用形象的比喻来渲染“我”的心理变化,突出这次事件对我的影响之大。 16.下列对选文中划线语句“那时就糟了”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我应该下去见她,不然她会闯进来,我就会被大家耻笑了。 B.我不去见她,她下次还会来找我。 C.我对不起她,应该补偿她。 D.爸爸妈妈知道了肯定要批评我。 17. 对所选语段分析不当的项是( ) A.对当时社会的奢靡与浮夸进行了揭露。 B.从一个儿童的视角来审视社会,更具有批判意味。 C.“我”的举动体现了对自己犯下过错的内疚和自责,以及对“那位妇女”的同情与怜悯。 D.当时社会的人们游戏人生,只有小孩子才有同情心。 18.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记事散文,因为是回忆性的作品,所以用的是成人的叙述视角,但在描写化装舞会时作者还加上了适当的议论。 B.女仆施蒂娜的一个玩笑却为“我”打开了另一个从未接触过的世界的大门,巧妙地暗示了当时社会的等级悬殊和贫富差距,也诠释了“我”内心高贵的悲悯之心。 C.本文细致刻画了“我”的心里活动,以心理变化轨迹呈现故事进程。 D.文章体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的情感价值取向。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19.下列各项两句中加点字词性、意思都相同的是( ) A.其皆出于此乎 何其衰也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以吾一日长乎尔 C.还军霸上,以待项王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D.子路率尔而对曰 择师而教之 20.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是( ) A.暴秦之欲无厌 B.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怵然为戒 D.因击沛公于坐 21.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因击沛公于坐 A.斯用兵之效也 B.洎牧以谗诛 C.具告以事 D.不吾知也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是( ) A.赤也为之小 B. 不耻相师 C.始速祸焉 D.吾与点也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加之以师旅 C.备他盗之出入于非常也 D.圣人无常师 2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静女》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展示了青年男女恋爱生活的诗画场景,极具特色。 B.《雨霖铃》描写了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情人的惜别情景及设想离别后清冷孤寂的情景,表达了难以割舍的离愁,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 C.《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退之谈“从师的事”的一篇论说文,全文着重论述了选什么样的人做自己的老师。 D.《六国论》是一篇借古讽今的散文,表面上批评六国,实际上讥讽北宋,是为反对朝廷以赂求和的妥协投降政策而写的。全文紧紧围绕“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侧重运用对比论证,增强论点鲜明性、深刻性。 主观题(108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7小题,共22分) (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①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 ② 。 ——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5.默写出文中划线部分内容。(2分) ① ② 26.从炼字、修辞角度赏析划浪线语句之美,各举一例。(4分) 27.简要分析下阕如何塑造周瑜这一形象的?(3分) 28.最后一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29. 概括本词主旨。(3分) (二) 可是,在一个异常幽静的地段,苏比停住了脚步。这里有一座古老的教学,建筑古雅,不很规整,是有山墙的那种房子。柔和的灯光透过淡紫色花玻璃窗子映射出来,风琴师为了练熟星期天的赞美诗,在键盘上按过来按过去。动人的乐音飘进苏比的耳朵,吸引了他,把他胶着在螺旋形的铁栏杆上。 明月悬在中天,光辉,静穆;车辆与行人都很稀少;檐下的冻雀睡梦中啁啾了几声——这境界一时之间使人想起乡村教堂边上的墓地。风琴师奏出的赞美诗使铁栏杆前的苏比入定了,因为当他在生活中有母爱、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洁白无暇的思想与衣领时,赞美诗对他来说是很熟悉的。 苏比这时敏感的心情和老教堂的潜移默化会合在一起,使他灵魂里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他猛然对他所落入的泥坑感到憎厌。那堕落的时光,低俗的欲望,心灰意懒,才能衰退,动机不良——这一切现在都构成了他的生活内容。 一刹那间,新的意境醍醐灌顶似的激荡着他。一股强烈迅速的冲动激励着他去向坎坷的命运奋斗。他要把自己拉出泥坑,他要重新做一个好样儿的人。他要征服那已经控制了他的罪恶。时间还不晚,他还算年轻,他要重新振作当年的雄心壮志,坚定不移地把它实现。管风琴庄严而甜美的音调使他内心起了一场革命。明天他要到熙熙攘攘的商业区去找事做。有个皮货进口商曾经让他去赶车。他明天就去找那商人,把这差使接下来。他要做个烜赫一时的人。他要—— 苏比觉得有一只手按在他胳膊上。他霍地扭过头,只见是警察的一张胖脸。 “你在这儿干什么?”那警察问。 “没干什么。”苏比回答。 “那你跟我来,”警察说,“你因为闲荡的罪名被捕了。” 第二天早上,警察局法庭上的推事宣判道:“布莱克威尔岛,三个月。” 30.选文①②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举例简要分析。(4分) 答: 31.结局的安排是本文的绝妙之所在,试分析妙在何处?(3分) 答: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共2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 ①始速祸焉 ②洎牧以谗诛 3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是什么句式?(2分)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3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六、口语交际(8分) 36. 某中学的一位高一的学生身患白血病,家里倾其所有,也无法承受高昂的治疗费用,为此,该校团委组织了一次募捐活动。一位家庭并不富裕的学生捐钱之后,对着话筒作了一次讲话。请联想一下当时的情景,为这位捐款的同学拟一篇即席发言,字数200字左右,发言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名、校名。 七、综合实践(8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在这里我们读懂了喜怒哀乐!在这里我们跨越时空,触摸历史沧桑……每一次读书,我们都新村一次感动;每一次读书,我们的心灵都得到一次净化。 某班同学在“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领略书的魅力——热爱读书。请你写出一条关于“热爱读书”的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分) 我的座右铭: 【活动二】走进书的世界——读书实践。请向你的朋友推荐一本你最喜欢的名著,说说推荐的理由,并简要概述这本书的内容。(6分) 我推荐的名著: 我推荐的理由: 名著内容: 八、应用文写作(10分) 38. 不知不觉间,进入高三已经两个月,请仔细回顾这段时间以来,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点点滴滴,撰写一份语文学习总结,字数200字左右。 九、作文(50分) 39.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途,我们既可享受春之妩媚、夏之热忱,也会经历秋的萧瑟、冬的沉寂。沿途的风景,我们都别错过。一首歌,一本书;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声响亮的喝彩,一回意外的跌倒……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 请以“不错过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语文答案 一.1. C 2. D 3. A 4. D 5. A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B语义重复,C句式杂糅,D成分残缺。 6. B 7. B 8. B 9. B 10.D 二.11——14BCDD 三.15——18CCDD 19——24BCCDAC 四.①强虏灰飞烟灭(1分) ②一尊还酹江月(1分) 26.答案:写乱石用“穿”,写浪涛用“惊”、“拍”,都用了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1分)“雪”借喻波涛,(1分) “千堆”是数量上的夸张。(1分)呈现出一幅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的画面。(1分) 27.答案:直接描写(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侧面烘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3分) 28.答案:“人间如梦”,人生短促、虚幻,和江水、江月相比,和永恒的自然相比,多少风流人物尚且禁不起流光淘洗,何况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自己。(1分)“一樽还酹江月”是祭奠,既有哀悼千古风流人物的意思,(1分)也有引江月为知己,向江月寻求安慰的意思。(1分) 29.答案:本词通过写眼前赤壁雄奇的江景,联想到赤壁古战场的鏖战以及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自我有志报国、壮志难酬的感慨。(2分)也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1分) 30. 此处的环境描写可谓是匠心独运,它紧紧扣住了文题中的“赞美诗”,极细腻地衬托了苏贝此时的心境,展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它不仅对人物的刻画起到了深化的作用,同时也在结构上呼应了文题和情节。(4分) 31. 这样的结局安排新颖别致,给人以奇峰突起之感。(1分)从故事的结局和情节的发展看,显然是相矛盾的,苏贝干了许多破坏的勾当,希望落入法网,而警察不理他;在他愿意改邪归正时,反倒被警察逮捕,判刑三个月,这“不合常情”的精妙构思,正是作者的成功之笔。(1分)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之下,美国现实生活里就是这样的颠倒黑白。美国的法律极其虚伪,深刻地揭露了美国社会的黑暗。(1分) 说明:以上简答题答案学生只要答出关键词即可,意思没有大的偏差亦可。 五.文言文阅读 32. 速,招致,形作动;洎,等到 33. 被动句 34. 以至于发展到颠覆的结局,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击溃秦军。 35.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六.36. 略七.略37.八.略38.九.39. 评分以高考评分为标准 1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