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一、教学重点
1、初步感知、了解基本概念。
2、把握要点,大致读懂图表。
二、教学难点
难点:比较分析,学会作出判断。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课之前,先考考大家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同学们,仔细观察我。猜猜看,我今年大概的岁数,并且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小结:刚才,同学们从我的身上获取相关的信息作出了我多大岁数的判断。
【初步感知、了解概念】
(一)经 典 再 现
下面是一位学生参加某市“雏鹰金奖争章”夏令营活动时对150位学生的调查,请根据下面图表所反映的内容回答问题。
(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怎样的问题?
(2)请你就家庭教育给家长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二)学习目标
1、明确考点要求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三):
包括表格、柱形图、饼图、坐标曲线图等,它们都是用数据的形式,反映某一话题在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内的客观情况。
此类题,一般要求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或者谈看法建议等。
图表题的相关要求 :
“能说明、归纳图表所反映的主要信息,并能表述自己的观点或鉴赏体会。”
图表题考查点:
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指向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层级,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四)考查内容一般分为三种:
(1)概括图表的内容。
(2)从图表中得到的启示、结论。
(3)与图表相关的开放性题,如自己的看法、写宣传标语、写对联等。
【把握要点,读懂图表】
参与运动前的准备活动
活动结束做整理
做了
无所谓
不需要
做了
无所谓
没有
小学
37.3%
33.6 %
29.1 %
30.7 %
27.3 %
42 %
初中
38.1 %
33.4 %
28.5 %
35.2 %
32.7 %
32.1 %
高中
50.3 %
24.4 %
25.3 %
45.8 %
15.4 %
38.8 %
1.统计表反映什么情况?
2.你得出什么结论?
思路:
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1、审标题
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
抓住了标题,就圈定了答题的范围,把握了答题的主题,明确了解题方向。
2、审要求
带着“问题”审读图表,使审读图表更具指向性。
更准确地把握图表的中心(尤其是在有些图表没有标题,但在题目要求中告诉你这是一张什么图表时)。
根据要求答题,才能有的放矢,避免答题偏向。
题干:“对不同学段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认识的调查”
图表标题:“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也就告诉我们表格反映的是不同学段对体育锻炼科学性的认识的深浅,而不仅是不同学段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不同了。
题目要求: 1、提取主要信息 2、得出结论
第二步:分析图表,注意细节
1、分析图表
图表文字:提示图表中所含的信息:比较对象、比较角度、比较项目、数据信息(来源)等
数据变化:横向、纵向的比较,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趋势,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2、注意细节
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或图象中的细微之处等
横向比较:
每一个学段的学生“做了”的人数比例比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的人数比例小。说明不同学段的学生都不太注意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对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认识比较肤浅。
纵向比较:
随着年级的升高,“做了”的人数比例越来越高,而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的人数比例越来越低。说明对体育锻炼科学性的认识在提高。
第三步:归纳总结,语言表述
1、注意题目要求及表达用语规范。
[说明类]:把表格信息直接表述为文字
题干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上图显示”“用文字表述出来”“确切表述图表的内容”等
表达标志性用语:概括该表反映的情况是 。
[议论类]:对表格信息进行推断、总结
题干中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该图表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
表达时标志性用语:该图表明(说明)了、所揭示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 。
2、表述用词要准确。
如表明增长趋势可用“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
表明下降趋势可用“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等。
表示程度范围的有“近一半”“大部分”“绝大多数”等。
3、 注意题目要求中的特殊限制。
例如:字数的限制
【方法归纳】
1、抓题干: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2、善比较:仔细观察,寻找并归纳规律。
(求同求异)
3、看走势:变化方向。 (纵比和横比)
4、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达。
5、调动知识储备,发表自己的看法。
【巩固练习】
(一)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榜样人物统计表
榜样人数、所占比例
人 物
合计
(人数)
占榜样总人数比例(﹪)
少年名人
11
6.4﹪
著名人物
130
76﹪
普通百姓
30
17.6﹪
上面是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榜样人物统计表,请用一句话概括说明统计表反映的情况,并简要谈谈你对这种情况的看法。
(1)该表反映的情况是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榜样人物著名人物多,普通百姓少,少年名人更少。
(2)(参考)榜样人物与青少年生活实际有差距,成人化倾向严重,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
图书状况
完好无损
损坏较轻
损坏较重
损坏严重
图书数目(册)
20000
25000
40000
15000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解题思考:调查什么?情况如何?把相关词语圈划出来。
解析 :
试题考查的是根据图表分析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因此,仅仅能分析出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从具体的信息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次图书损坏情况调查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围绕“图书状况”从“完好无损”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用四个不同数字(总共10万册,与题干所给条件相同)交代了四种不同的情况,由此可看出要说明图书的损坏情况,这是一条显性结论,不难回答。难的是另一条结论从何而来呢?只要细看一下文字信息,其中有“学生阅览室”的暗示,也刚好与图书损坏的情况连起来了,原来学生正是损坏的主体,这就涉及学生的道德水平、公德意识,另一条隐性结论也就浮出了水面。
答案(1)该校80%的图书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
(2)部分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总结】
1、抓主题: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2、善比较:仔细观察,寻找并归纳规律性的东西。(求同求异)
3、看走势:变化方向。 (纵比和横比)
4、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达。
5、调动知识储备,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板书设计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抓主题——善比较——看走势——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达——调动知识储备,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