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马说》练习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填空。
1.韩愈,字_______,_____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__________”之首,与________并称 韩 柳
2.“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为了说明 。比如 、 等作品。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世有伯乐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后千里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辱有奴隶人之手_______ ________ 4、骈死于槽枥之间 _________________
5、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 _______ 6、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 __________
7、 食马者__________ 8、 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_
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 ___________10、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
11、策之不以其道______ ___________ 12、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 _________
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4、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5、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
三、从文中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
1、食马者 ____通____意思:_________ 2、才美不外见 ______通_____意思:_________
3、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通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4、其真无马邪 ____通___ 意思是:______ ____通_____ 意思是:________
三、翻译句子。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理解性默写。
1、中心论点是 ,得出的结论是
2、千里马最终的遭遇是 。
3、表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4、有人说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想到文中“
”这句话。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检测。
1.选择下列句子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①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②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B、③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④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
C、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并且) ⑥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道理)
D、⑦执策而临之(面对) ⑧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
2.对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句是 (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B.才美不外见
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D.食不饱,力不足
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3.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死于槽枥之间
C.马之千里者 D.虽有千里之能
4.“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
5. 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⑤不以千里称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