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体验-让语文课堂焕发光彩.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922462 上传时间:2025-03-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验-让语文课堂焕发光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体验-让语文课堂焕发光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体验,让语文课堂焕发光彩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一、体验的概念 “体验”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在《教育大词典》中解释成“体验、体察、专察,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在心理学中作为重要概念,通常表示人们在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有些心理学家认为、“体验状态是一种多水平要素的整合。有感觉水平、认知水平和意志水平。”“内心体验具有加工、深比扩展和升华的功能”。我国一些教育专家也认为:“体验是以亲身经历、实践活动为基础,又是对经历、实践和感受、认知和经验的升华,这种升华是对感受的再感受。对认知的再认知,对经验的再经验。”可见,体验既有情感的刻骨铭心,又有知识的深刻烙印,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和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吻合的。 二、体验学习的意义 新的世纪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合作精神”等要求,提出了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的要求的时候,新课程改革也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呼唤着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和重要实践活动。无论把“语文”理解成“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还是“语言文化”,离开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富有个性的体验和感悟,都毫无意义,只会使语文学习之路越走越窄。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为他们的未来开辟广阔的精神天地。 在现实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可能一学到某篇课文,就可以开展与之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更多的时候,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曾有的实践经验或体会,通过读、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和文本对话,去体验、感悟作品的内涵等。即使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也仍然需要引导学生去体验、领悟、感受,否则实践活动就有可能流于形式。重视学生的体验感悟学习,培养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力,是弥补课堂教学的诸多不足,尊重学习主体个性差异的需要,也是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状况,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三、体验学习的方法 (一)在表演中体验。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表演,在表演中体验。这有助于将一些深奥的道理解析得浅俗,便于学生领悟。《狐假虎威》是个成语故事,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怎样让学生体会到这一场景呢?于是我把第7自然段的讲解设计成表演:“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出示教学挂图),现在你看到走在前面的狐狸怎么样?跟在后面的老虎呢?”(出示了“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四个词语),接着,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先和同桌演一演,再指名上台演一演,把狐狸的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和老虎的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表演得淋漓尽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也加深了孩子对课文的理解。这种借助情境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语言,形成语文能力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它是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见长的心理特点。 (二)在想象中体验。美学原理指出:人的感觉具有自由创造的想象力,能把有限的感觉能力推向无限丰富的体验,由此扩大感觉的“容量”。《月亮湾》向我们介绍了月亮湾的美丽景色,由于时空的限制,我们几乎都没有亲身经历的感受,也不能亲眼目睹那种美丽景象。教学中,听录音,看插图均不能满足学生那高涨的想一睹“芳容”的激情。怎么办呢?我运用了想象的丰富性这一原理,借助于想象让学生体验月亮湾的美丽景象:“请闭上小眼睛,边听老师朗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学生自然兴趣盎然,便凝神闭目,借助想象穿越时空隧道,“亲眼目睹”了月亮湾的小河美、桃花美、农田美、茶园美……在讲到“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的时候,我再次让学生闭眼体验,展开想象:“鱼儿可能在干些什么呢?”从而丰富了学生体验,达到了“富无限于有限之中”。 (三)在角色互换中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深入课文的某一角色,巧妙地进行角色互换,可唤起学生情感的体验,进而理解课文,它适合角色意识很强的课文。《蜗牛的奖杯》是篇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文中的蜗牛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最后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小朋友,假如你就是这只得了冠军奖杯的小蜗牛,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此时此刻,你就是这只在地上慢慢爬行的蜗牛,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些什么呢?”……通过角色的互换,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容入文章的角色,体验蜗牛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文章的内涵——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四)在实践中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适时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有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位老师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文的“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一情节时,引导学生以手为翅膀,以桌为湖面,来体验老天鹅拍打冰面的顽强意志和毅力。学生们兴趣大发,纷纷扇动翅膀(双手)拍打湖面(桌子)。一开始,他们还重重地拍,可是拍着拍着,他们便缩起了红红小手,班中拍打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化为无声……其实,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天鹅那勇敢、顽强、舍己为人的精神已烙记在学生的心头了。这时再来让学生谈感受朗读课文,便水到渠成。 总之,体验是强调人性的教育,强调个性的教育,强调主体的教育。有体验才能提升能力,有体验才能生成情感,有体验才能获得成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体验学习的方法,或一法为主,或多法并用,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只要我们适时适度地加以利用“体验”这颗强效的催化剂,它将会发射出无比的威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闪现灵动之光,更加绚丽多姿!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