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UbD理论指导下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单元整合教学探索——以“中国的气候与人类活动”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89998 上传时间:2024-04-0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UbD理论指导下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单元整合教学探索——以“中国的气候与人类活动”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UbD理论指导下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单元整合教学探索——以“中国的气候与人类活动”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UbD理论指导下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单元整合教学探索——以“中国的气候与人类活动”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科综合XUEKE ZONGHE教师TEACHER 0782023 年 7 月Jul.202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强调,要坚持素养导向,推进综合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活化课程内容,精选地理素材,使课程结构得到重构和优化,培育地理课程核心素养。2在整合和重构课程单元时,教师要以大概念为抓手,从学习结果和学习评价来进行逆向设计,在不同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真实复杂地理问题的核心素养。为此,文章以“中国的气候与人类活动”这一单元为例,对 UbD 理论指导下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单元整合教学

2、进行了如下探索。一、UbD 指导下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单元整合教学美国课程与教学专家威金斯等学者提出的 UbD 理论认为,只有真正地理解知识,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而促进学生理解的关键因素就是核心概念,即能将关联性强的事实和概念进行整合、抽象概况出来的、能广泛迁移应用的大概念。崔允漷教授指出,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逆向设计“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指明了清晰的路径。3鉴于此,UbD 理论指导下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单元整合教学是以学习结果和学习评价为出发点进行逆向思考,打破传统的常规教学。在整体把握单元目标前提下,运用大概念将某几条初中地理课标或多个课时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

3、单元整合与重构,教师以情境化单元教学设计为基础,引导学生经历地理知识的建构过程和完整的地理问题解决过程,使学生形成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结构化知识框架和高阶学习思维,并能够灵活调用地理知识与素养来解决真实复杂的地理问题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二、单元整合教学探索以“中国的气候与人类活动”为例(一)提取单元大概念,明晰单元目标单元整合教学的核心是对单元大概念的提炼。在“以终为始”的 UbD 教学设计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新课标的分析与凝练,整合相关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内在规律,提取本单元的大概念为“中国的气候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明晰了更具有指向性、递进性和整合性及拓

4、展性的单元目标(单元素养目标和具体单元目标)。本单元的素养目标为“能够运用相关地图和资料,提取与气候相关有用的地理信息,简要归纳中国主要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中国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并运用这一大概念具体分析中国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对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培养区域认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素养。”具体单元目标如下:学生能通过阅读中国气温和降水相关资料,结合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和气候统计图的阅读方法,学会从地图中提取相关有用的地理信息。说出中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简要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学生能通过阅读中国温度带图、中国干湿区图

5、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候统计图及相关植被景观图片,结合中国地形图、全球热量带的分布以及气候统计图的阅读方法,说出主要温度带、干湿区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温度带与热量带的区别及主要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摘 要:UbD 理论指导下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单元整合教学是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 UbD 理论、大概念、初中地理单元整合教学的分析,以“中国的气候与人类活动”这一单元为例,从提取单元大概念,明晰单元目标;建构单元概念图,促进高通路迁移;设计课时整合性活动,实施有效评价等方面,探索在 UbD 理论指导下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作者简介:沈素真(1984),女,福建

6、龙岩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3-03-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3)20-0078-03关键词:UbD 理论;大概念;单元整合教学;中国的气候与人类活动沈素真(厦门市杏南中学,福建厦门361022)UbD 理论指导下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单元整合教学探索以“中国的气候与人类活动”为例学科综合0792023 年 7 月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中国气候特征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会从地图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逐步提升信息提取整合对比分析异同点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学生

7、能通过阅读相关图文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强等主要气候特征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学生能运用相关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等图文资料,描述中国主要自然灾害,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习得安全防护技能,形成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人与环境和谐共生发展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区域认识、人地协调观素养。学生能结合西北地区气候统计图表、植被景观图片、民居建筑图片、服饰、畜牧业图片等资料,说出干旱是其主要自然环境特征,简要分析其成因。区别气候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差异,说明气候条件对西北地区的农业、工业、人口、城市、民居、能源、自然灾害、人类生活、生态

8、环境问题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二)建构单元概念图,促进高通路迁移围绕大概念、核心任务问题,依据新课标、学生认知特点、相关地理教材内容及 UbD 理论,建构结构化的单元概念图(见下图 1),有助于学生形成由知识碎片化到整体性,从事实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高通路迁移学习路径,实现学科育人价值。(三)设计课时整合性活动,实施有效评价在UbD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单元目标、单元概念图、学情特点的整体性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可分为6个课时,包括第 1 课时中国的气温、温度带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 2 课时中国的降水、干湿区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 3 课时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的成

9、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 4 课时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强等气候特征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第 5 课时中国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 6 课时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成因及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每课时的整合性学习活动流程可以简要概括为五个环节:情境创设观察体验理解构建迁移应用实施评价。1.运用“单元任务轴”串联起整合性学习活动由于单元整合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单元,具有关联性、层级性等特点,因此,课时之间的联系性更加紧密,教师在设计整合性学习活动流程时要充分考虑课时之间学生元认知水平、学习任务、学习评价的持续性,采用“单元任务轴”,如单元任务单、单元学历

10、案等,串联课时,让学生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学习深度,展现学生学习认知路径,促进学生对单元大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最终达成地理核心素养。如本单元第4课时的简要学习活动流程是这样设计的:首先,结合第 3 课时所学习到的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相关典型的景观图片和气候统计图表,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到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分布和相关气候特征,简要归纳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强等气候特征。其次,通过创设冬夏季风两个强弱体质不同的虚拟人物在中国东部地区 49 月争抢地盘的虚构场景,结合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联系之前学过地形等知识,设计“风之势力”“风之对抗”“风之战果”等三个相关的小任务,探究雨

11、带推移规律等重要核心概念,使学生建构中国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原因的知识体系。最后,教师可结合实例,如藏袍、八大菜系、南北方传统民居屋顶差异 +日较差、年较差的对比分析大陆性强四大特征四大因素五种类型两大要素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等气候统计图的判读和绘制培育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形成因地制宜发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准确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等辩证思维以西北地区为例,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分析该地区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从光照、热量(气温)、水分(降水)、昼夜温差和气象灾害等方面分析中国的气候与农业、工业、人口、城市、民居、能源、自然灾害、人们生活、生态

12、环境问题的相互影响纬度、海陆、地形降水气温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多气象灾害等五大温度带+高原气候区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四大干湿地区中国气候人类活动图 1 中国的气候与人类活动单元概念图学科综合0802023 年 7 月等真实地理素材,从人地协调角度简要分析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强等气候特征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2.设计与实施不同水平的整合性学习活动评价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体现教、学、评一致性,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和自我改进,使评价真正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6由于整合性学习活动评价最终指

13、向考量学生能否在真实复杂情境中应用知识与素养来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整合性学习活动评价也应呈现持续性和整合性,评价类型和方法应实现一体化,即学习式评价、学习性评价、学习的评价等评价类型要相互配合,课堂问答、纸笔测验、表现性或过程性任务、结构化思维、学后自我反思等评价方法要灵活运用。为此,本单元在实施评价前,参照新课标和 UbD 理论,预估学生完成学习的质量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运用多种评价类型和方法,从单元任务结果性评价(通过校本作业或单元测验等纸笔测试来体现)和单元任务过程性评价两个评价维度进行整合型评价。结合自评、他评和师评等方式,在本单元评价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情况精心设计了水平一

14、、水平二、水平三这三种层次的学习活动评价。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热情,结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思维和学习特点,教师可采用竞赛的方式开展评价,并赋予这三种层次的评价为金、银、铜牌“奖项”。如单元第 4 课时的金、银、铜牌“奖项”这三种水平的学习活动评价可设计如下:在单元任务结果性评价方面,如果学生能够运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实例及相关图文资料,读图提取分析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其气候类型特征,简要归纳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强等气候特征,理解雨带推移规律等重要核心概念,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深刻理解气候特征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如夏季风的不稳定带来的洪涝、干旱以及冬季

15、风带来的寒潮等气象灾害等),建构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原因的知识体系,培育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除此以外,学生还能够调用单元课时的知识与素养,提取整合“油菜花开”这一真实性情境的相关图文材料来了解冬、春油菜花的时空分布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地理问题。在单元任务过程性评价方面,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从所使用的各类地图提取并整合有用的信息,读图路径清晰简洁,能深刻理解有关气候内容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及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能运用地理语言加以归纳表述,地图叠加、图文转换能力强;能收集较为丰富的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等主题相关的资料,归

16、类清晰,逻辑性强;能积极参与当堂答辩与演示活动,汇报成果的完整性、主题关联性强。学生能达成以上两方面的评价维度的评价任务要求,则能获得水平三“金牌”奖项。如果学生有一定的地图叠加、图文转换和归纳表述能力,归类较清晰,逻辑性较强,参与当堂答辩与演示活动积极性较好,汇报成果较完整,与主题关联性较强,但只收集少量的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资料,无法完整表述气候成因,仅初步理解中国的气候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和气候特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则能获得水平二“银牌”奖项。如果学生停留在识记层面,仅能简单描述中国的气候特征和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能浅层次地关联相关知识进行运用与分析,简单粗略理解中国气候的分

17、布特点、影响因素和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收集资料、地图叠加、图文转换和归纳表述等能力较弱,归类较散乱,逻辑较混乱,参与当堂答辩与演示活动积极性一般,汇报的成果与主题关联性一般,则能获得水平三“铜牌”奖项。整合性学习活动评价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提前了解评价维度和具体评价内容,从而对学习活动做到“心中有数”,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类评价方式的评价功能。同时,教师给予学生持续、精准、有价值的评价,使学生尽可能体验到学习过程的成就感与幸福感,进而形成积极强大的持续性学习内驱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结语UbD 理论指导下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单元整合教学使地理课程教学实践更具操作性,为地理课

18、程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学生在 UbD 理论指导下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单元整合学习是一个“具体抽象具体”的互动学习过程。学生从大概念出发,在“情境化”的沉浸式学习过程中,深刻理解和建构相关结构化单元概念体系,领悟地理学科的思想和方法,达到“去情境化”,并通过解决不同空间尺度的实例中其他真实复杂的地理问题,在各种气候新问题情境中进行迁移与应用,再回归“情境化”,形成属于自己的系统化、结构化、创新性的知识关联与解决真实、复杂地理问题的思维路径,从而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真正培育。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3 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 J.上海教育科研,2019,383(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