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要讯)广西共青团要讯第39期
突破基层团建缺钱、缺人、缺载体 “三难”
远程教育志愿服务行动激活基层团组织建设
“有了远教资源,搞起活动来我是真轻松了!”9月25日,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北洞源村团支部书记欧阳轻松指着村委综合楼前的公告栏笑着说。
今年7月,在村里服务远程教育大学生志愿者(以下简称“远教志愿者”)的帮助下,恭城瑶族自治县现代远程教育团校在北洞源村村委远教站点成立。隔三差五,团校就会根据村里青年的不同需要,组织放映不同主题的养殖类专题片。
像北洞源村团支部这样,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已成为全区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的一种新模式。
多赢的结合
长期以来,村级团支部缺乏活力和凝聚力,“空壳化”现象严重。村级团支部只有团支书一人,更别提活动经费了。更让一些基层团干苦恼的是,他们在宣传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政策和开展实用技能培训等共青团工作时也缺乏有吸引力的手段和平台。
2007年年初,广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从开始规划,到今年9月已投资9000多万元,建设完成了自治区、市、县三级共126个平台和1.49万个终端接收站点,覆盖了广西100%的乡镇和88%的行政村。平台虽然建起来了,但使用率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是乡镇站点管理员和村级站点管理员大多是兼职人员,加之乡村老党员较多,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一些农村站点负责人维修技术跟不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远教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工作执行力度。
党组织投入了这么多人力物力搭建起了远教网络平台,里面包含那么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如何把这个平台有效利用起来,为广大农村基层团组织输血,增强他们的服务能力呢?作为自治区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团区委在与远程办多次沟通中,找到了解决的途径。从2009年暑期开始,团区委联合自治区远程办、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万村远程教育行动。每逢寒暑假,从各高校招募的大批广西籍大学生志愿者便会踏上返乡之路,服务当地的远教宣传、推广,并利用远教平台开展一系列惠民、助民活动,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截至目前,已开展三期行动,共有广西区内外60多所高校近4万人次大学生志愿者,奔赴全区1.4万个行政村的远教终端站点,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开展包括“百万农民实用技能远程培训月”、“农民工子女远教小屋”在内的系列活动。
团区委书记李泽表示,之所以组织数量如此庞大的远教志愿者,源于此次行动的几个初衷:一方面,大学生志愿者经培训后返回原籍所在地,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服务热情可以更好地推动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宣传、普及、推广和学用工作的深入;另一方面,通过大学生跟村团支书结对,依托远教网络就近就便地开展志愿服务,能丰富基层团组织的活动载体;此外,这一活动也为众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社会实践的平台,他们在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还能更深入地了解家乡和整个农村基层的运作体系。“可以说,这是一次多赢的结合!”
隔阂的打破
今年7月中旬以来,桂林市临桂县的14支远程教育志愿服务队伍开着远教列车到各乡镇巡回播放红色电影和致富经节目,每天播放两个小时,让乡亲们意犹未尽,“我们摆放的板凳总是座无虚席,乡亲们自带板凳挤到了场地外围。”志愿者唐若深颇有成就感。
从2009年暑期开始,大学生远教志愿者的到来,给基层带来了新的力量。志愿者不仅提供人力支持,而且在播放远教教学片时,遇到一些看不懂的地方,他们也能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指点。现在不光村里的年轻人没事爱来看看,还吸引了许多周围村镇的青年来参加培训。
25岁的翟若江是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北洞源村竹鼠养殖带头人,说起跟竹鼠结缘,他说还得归功于远教志愿者和远教网络。一次,在志愿者的推介下,他观看了南宁市科协拍摄的《竹鼠养殖技术》,开始在家尝试竹鼠养殖。为了掌握更多的竹鼠养殖技术,翟若江经常会留意远教站点里的相关技术教学内容。渐渐的,他跟负责播放节目的村团支部书记欧阳轻松也变得熟络起来。“因为常接触,我感觉党团组织不遥远,很现实。”小翟说,每次村团支部要组织活动,只要手头没有要紧事,他准保参加——无论是村里的青年篮球友谊赛,还是冬修水利青年突击队行动。
“农民是最纯朴、最实在的群体,他们更关心的是关系自身生产生活利益问题。”欧阳轻松说,农村青年没时间、也没精力去参加与生产生活联系不密切的活动,而远教网络里面大量的农业种植养殖教学和最新影视娱乐视频资源,给他开展活动提供了经济又便捷的抓手。
“在现代社会,经济格局造成门户不通,更加需要有平台能让大家进行联系和互动。” 团桂林市委书记甘永辉认为,在团组织和远程办、村委的互相支持、带动下,远教平台确实能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思路和技术上的帮助。他们感受到了你工作的价值,就会愿意跟你沟通。“打开青年人的话匣子之后,团组织再开展工作就有的是办法。”甘永辉说。
大学生远教志愿服务不仅带动了基层团的工作,也给远教系统注入了青年人的激情和活力。据统计,自从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万村远程教育行动,2009年广西全区终端站点点击率比上一年度提高了41.66%,平均使用时长为73.96小时,同比提高了68.63%。
情感的延伸
虽然已经返校上学,但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学生周甘甜仍定期到公益村“农民工子女远教小屋”,辅导孩子们做作业、与孩子们互动游戏。“农民工子女远教小屋”是广西大学生志愿服务万村远程教育2010年暑期行动的一个特色项目,全区建设了2358个,成为志愿者们开展形式多样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的载体依托。
团来宾市委动员社会力量在各乡镇援建图书室,在每个图书室安装一套远教设备,建成“有书香味的远教小屋”。柳州市融水县的远程教育志愿者把远程教育设备搬到奈尔泰勒关爱协会,把“农民工子女远教小屋”建到协会孤儿当中,为孤儿们捐款、书和衣物。许多远教终端站点,既是农家课堂又兼顾了农民工子女远教小屋的功能。
大学生志愿服务万村远程教育行动在激发成千上万名大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热情的同时,还通过选拔培养一批优秀大学生兼任县(市、区)团委书记助理、乡镇团委和村团支部副书记,广泛成立大学生联谊会、振兴家乡青年联谊会,建立健全大学生数据库及联谊会工作制度、联络办法,促使大学生在远教服务中所积累的感情得到夯实和延伸。
哈尔滨工程大学大三学生罗吉东连续3个假期,都回到家乡河池市东兰县从事远教志愿服务。在他的建议和动员下,今年年初成立了东兰县大学生联谊会,东兰县14个乡镇90%的大学生都加入其中。每次要开展远教行动,只要在QQ群、飞信群里发一条动员令,就会有几百名大学生参与进来。目前,东兰县远教志愿服务已经形成了“联谊会+远程教育+大学生+基层团组织”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
两年时间,全区共青团组织共从远程教育志愿者中选聘了111人兼任县(市、区)团委书记助理,1126人兼任乡镇团委书记助理,7200多人兼任村团支部副书记。远程教育志愿者已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股新鲜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