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891592 上传时间:2025-03-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 单位:十堰市竹山县溢水中学 设计人:余 静 指导老师:肖坤斌 教材简析: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1篇课文,该单元以“事理说明”为主题展开。作为一篇事理说明文,文章主要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以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作家竺可桢教授从科学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真理。 文章起笔即从法显和玄奘两个物对沙漠的“可怕”写起,通过沙漠里“十分可怕”“令人恐惧”的景象吸引读者。接着,以设问方式步步引导读者探寻其中奥秘。在带着读者思考的过程中,文章对沙漠的奇怪现象的说明由浅入深,由解说小疑到解说大疑,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目标: 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培养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学习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 教学重点: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生活中处处有惊喜,让我们用发现的眼光去探寻他们的奥秘。观看图片谈谈“我”的感受(生畅谈)。老师总结:同学们眼中的沙漠是美丽的、神秘的、荒凉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沙漠,一起去探觅沙漠的奥秘。 二、走进作家 师:不过,不要着急。在沙漠中探寻是十分危险的,在进入沙漠之前,我们要明确我们探索的对象。 1、题目解读:《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①、直接点明说明的对象; ②、并以“奇怪”一词来修饰“现象”,表明文章要就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 ③、文题巧设悬念,激起人们探索的兴趣。 师:开始探寻之前,我们还需要一名向导。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我们今天的导游竺可桢教授。 2、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他对我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变迁等,及物理学和自然学史都有深入的研究。主要著作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 《竺可桢日记》 等。 三、初读课文,日积月累 1、展示教学目标 师:同学们,在明确探索对象和请好向导下让我们一同了解一下探寻之旅的教学目标(展示教学目标) ①、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②、学习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 2、初读课文,完成日积月累 师:同学们,让我们整理好行囊,走人沙漠。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习惯的方式速读课文,完成下列的“日积月累” ①、字音 玄奘( ) 蔚( )蓝 呈( )现 戳( )穿 截( )断 杀戮( ) 竺可桢( ) 海市蜃( )楼 ②、成语解释 光怪陆离: 单枪匹马: ③、文学常识 法显是_______(朝代)僧人、旅行家、翻译家。玄奘是________(朝代)佛教学者、旅行家、翻译家,在小说 中俗称唐僧。 四、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一)、展示问题 1、现在的工作人员对沙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呢?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2、思考课文主要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3、海市蜃楼与“魔鬼的海”的成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小组合作探究 1、小组划分及要求 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探究; ②、小组推荐一个小组长,小组长进行任务的划分及其探究成果的展示; ③、每3个小组划分一个大组,每一大组讨论一个问题; ④、每一个小组展示完毕后,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2、小组讨论时间为5—6分钟,讨论完后举手。 (三)、成果展示 1、现在的工作人员对沙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呢?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第一大组展示: ①、现在人的感受:觉得不可怕。 ②、古代人感受: 沙漠很恐怖,是可怕的。 ③、不同的感受原因:一是古人穿过大沙漠时人力不足、物质匮乏;二是现在人明白“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道理。 其他小组补充(略) 2、思考课文主要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第二小组展示: ①、奇怪现象——魔鬼的海 怎样形成的: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许多,光线发生折射和反射,蔚蓝的天空倒映在地上,就变得像湖面了。 ②、奇怪现象——海市蜃楼 怎样形成的:沙漠地面由于酷夏烈日暴晒,上下层空气温差很大,加上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的影响,使人们产生错觉,因而形成“海市蜃楼”。 ③、奇怪现象——鸣 沙 怎样形成的: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发出声音。 其他小组补充(略)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鸣沙。(播放鸣沙视频) 3、海市蜃楼与“魔鬼的海”的成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三小组展示: 名称 海市蜃楼 魔鬼的海 不同点 上面气温高,下面低 下面空气温度高,上面低 相同点 光线在透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时就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其他小组补充(略) 师:让我们一起来身临其境感受一下海市蜃楼。(播放海市蜃楼视频)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师:同学们用发现的眼光,深入沙漠探寻了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在生活中,也有着这样那样的奇怪现象,你能不能试着从科学角度进行解释呢? 生1:略 生2:略 生3:略 师:同学们观察的十分细致,也都用我们书本上的科学道理进行了说明。 六、小结全课: 师:我们已经找到了文中所介绍的三种奇怪现象的成因,从困扰人们多年的秘密在科学面前被一一破解,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齐回答:得出了“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结论。 师:竺可桢教授的这句话里隐含着对我们青少年的期待! 生1:略 生2:略 师总结:竺可桢教授的这句话里隐含着对我们“要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要学会运用科学知识来认识世界。”的期待。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看到了同学们不怕困难,勇于探寻的精神。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放弃,懂得用科学道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切奇怪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