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枣核
教学目标:1.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2.了解本文以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
2、思乡之情的具体化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一起学习了《歌词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国心》,大家还记得吗?这首歌很多同学应该都会唱的,会唱的同学一起来试试啊(全班齐唱)这首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二、熟悉课文,认字识词
1.请同学朗读这篇课文。
2.正音(学生回答)
三、理清课文线索、结构
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
明确:课文中有三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带枣核;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种枣树。 由此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四、分析思乡的心理活动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明确:这位友人想在自己的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
2.那么我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齐读第七自然段后找关键字词、句)
3.除了这些词、句外,课文前几段中还有没有表达这种思乡之情的词语?殷切(第三段) 劈头(第七段)
五、分析思乡的表达方式
1.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哪些或者因为探亲、旅游等原因而离开过家的?(调动学生去体验老人的感情)离开家后,时间稍长一点,会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学生自由讨论)
2.我们看看这位老人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他做了些什么?他还急切地想做什么?(学生齐读8——10段后讨论)
3.(归纳)这位老人亲手栽了垂杨柳、种了睡莲、堆叠了假山,还想再种下枣树。
4.我不知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老人把垂柳栽在什么地方?睡莲池修在什么位置?北海是怎样堆叠起来的?
明确:垂柳——花园的台阶两旁
睡莲池——草坪中央
北海——挑选、买下、拉回、堆砌
5.小结: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而且老人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明确: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
六.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