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目录_0-46.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891545 上传时间:2025-03-06 格式:DOCX 页数:161 大小:25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目录_0-4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目录_0-4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目录 1. 广告学概论 2. 传播学概论 3. 形态构成学 4. 广告心理与消费行为 5. 广播电视基础 6. 广告客户管理 7. 现代汉语B 8. 中国现当代文学B 9. 新闻学概论 10. 设计素描 B 11. 设计色彩 B 12. 摄影基础 13. 广告摄影 14. CIS设计 15. 广告调查 16. 广告策划 17. 广告创意 18. 广告文案写作 19. 广告媒体 20. 广告经营与管理 21. 广告案例研究 22. 品牌策略 23. 影视广告 24. 广告美学 25. 包装设计 1 26. 平面广告设计1 27. 网络广告 28. 微观经济学 29. 广告法规 30. 广告史 31. 广告学专业英语 32. 汉字与民俗文化 33. 古代汉语B 34. 中国古代文学B 35. 基础写作B 36. 印刷工艺 37. 包装设计 2 38. 速写 39. 标志设计 40. 书籍装帧 《广告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dvertising 课程编号:69128201 学时数:40 学分数:2.5 适用专业:广告学、广告设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广告学概论》是广告学、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广告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本知识,对广告学专业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等具有大致的了解,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了解广告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基本应用。 了解广告行业的基本内容,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重点:广告基本原理、广告信息 难点:广告基本原理、广告效果测定 第一章 广告概论 第一节 广告的概念 了解各时期关于广告的具体概念; 熟练掌握广告概念的定义和广告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广告的分类 了解广告分类的意义、分类的科学方法和分类依据 第三节广告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了解广告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广告环境 了解广告环境的基本概念 了解中国的广告环境 掌握依据数据进行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广告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广告的起源——古代广告 了解中国以及世界文明古国古代广告的主要形式 第二节 近现代广告的发展 了解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近现代广告 了解近代广告向现代广告的过渡 第三节 世界现代广告的发展 了解以美国为中心的现代广告 了解日本现代广告的发展 第四节 中国近现代广告的发展 了解中国近代广告的发展 了解中国的现代广告 掌握中国现代广告业发展的分期 第三章 广告学与其它相关学科 第一节 广告学与市场营销学 了解广告学与市场营销学的关系 掌握市场营销学理论在广告中的具体应用 第二节 广告学与心理学 了解广告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掌握心理学理论在广告中的具体应用 第三节 广告学与社会学 了解广告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掌握社会学理论在广告中的具体应用 掌握家庭生命周期对于广告的意义 第四章 现代广告业 第一节 现代广告业的性质与任务 了解现代广告业的性质与任务 第二节 广告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与作用 掌握现代广告业的功能与作用 了解广告作用的两重性 第三节 现代广告对社会的影响 理解现代广告对产品价值、价格、竞争、消费者需求、消费者选择、大众传媒的影响 第五章 广告基本原理 本章为重点掌握理论内容。 第一节 广告学说的发展 掌握广告学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广告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任务 理解广告学基本原理的构成 第二节 广告定位理论 了解广告定位的内涵 掌握广告定位理论的发展 理解广告定位的意义 熟练掌握广告定位的具体内容并能实际应用 第三节 USP理论与整合营销传播 熟练掌握USP理论的精髓、实质与功能 了解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发展及其对广告理论的影响 第四节 4P组合与4C组合 了解4P理论与4C理论及其发展演变 了解4P理论与4C理论在实践中的互补应用 第五节 5W理论与广告传播 掌握广告传播学的基础——5W理论 掌握广告传播的特点 掌握广告传播的基本原理 第六节 6W+6O理论与消费者行为研究 理解消费者行为的涵义 掌握6W+6O理论 了解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主体内容 了解消费者行为研究在广告活动中的意义 第七节 认知理论与广告心理研究 了解认知与认知理论 熟练掌握认知理论与广告心理学 熟练掌握广告的心理战术 第六章 广告运作规律 第一节 广告活动的一般规律 了解作为传播活动的广告 了解广告活动的一般规律 掌握广告活动的参与者 了解现代广告活动环境的变化 第二节 广告公司的运作规律 了解广告公司的组织机构与职能分工 掌握广告公司的运作流程 第三节 广告策划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理解广告策划的含义和特性 掌握广告策划的主要内容 了解广告策划的一般程序 第七章 广告主体 第一节 广告组织 掌握广告公司、媒体广告组织、企业广告部门、广告团体 第二节 广告代理制度 了解广告代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熟练掌握广告代理制度的内容 掌握实施广告代理制的条件和意义 第三节 广告人的教育培养 了解我国广告教育事业的发展 了解广告人才培养的要求 第八章 广告信息 本章为重点掌握理论内容。 第一节 广告信息的构成与传播 掌握广告信息 掌握广告信息传播中的障碍 第二节 广告主题 了解广告主题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熟练掌握广告主题确定的要求 掌握广告主题确定的方法 了解广告主题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阶段 第三节 广告创意 了解广告创意的涵义 掌握广告创意的要求 了解广告创意的过程 了解广告创意的方法 第四节 广告创意实施 掌握广告文案 熟练掌握广告表现的非文字元素 第九章 广告媒体 第一节 广告媒体概述 掌握大众传播媒体和小众传播媒体 第二节 媒体计划 了解媒体计划概要 了解目标市场和媒体目标 理解媒体战略的制定与执行 第十章 广告客体 第一节 广告客体概述 掌握广告客体的构成 掌握广告客体的性质 第二节 广告与消费者行为 了解消费者的特性和类别 掌握消费者行为分析 理解广告对消费者的作用 第十一章 广告效果测定 本章内容为全课难点。 第一节 广告效果概述 了解广告效果的含义 了解广告效果测定的特征 了解广告效果的测定方向 第二节 广告效果测定的基本方法 了解广告传播效果的测定 了解广告销售效果的测定 了解广告社会效果的测定 第三节 网络广告效果的测定 了解点击率和转化率 理解网络广告效果的测定方法 第十二章 广告管理 第一节 广告管理概述 了解广告管理的定义及特点 掌握广告管理体制 第二节 广告管理的内容 掌握对广告主的管理 掌握对广告经营者的管理 掌握对广告发布者的管理 掌握对广告信息的管理 了解对广告收费的管理 了解对户外广告的管理 第十三章 国际广告及海外广告业 第一节 国际广告的特点、意义 了解国际广告的特点、意义 第二节 国际广告策略 了解国际广告策略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的广告策略 第三节 海外广告业及其法规管理 了解美国的广告业及广告管理 了解日本的广告业及广告管理 了解英国的广告业及广告管理 第四节 国际广告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序号 主要内容 主要教学方式 学时分配 辅导答疑比例 1 第一章 广告概论 讲授 2 2 第二章 广告的起源与发展 讲授 4 2:1 3 第三章 广告学与其它相关学科 讲授 2 2:1 4 第四章 现代广告业 讲授 2 2:1 5 第五章 广告基本原理 讲授 8 2:1 6 第六章 广告运作规律 讲授 2 2:1 7 第七章 广告主体 讲授 4 2:1 8 第八章 广告信息 讲授 6 2:1 9 第九章 广告媒体 讲授 4 2:1 10 第十章 广告客体 讲授 2 2:1 11 第十一章 广告效果测定 讲授 2 2:1 12 第十二章 广告管理 讲授 2 2:1 13 第十三章 国际广告及海外广告业 自学 若条件具备,可选择部分章节进行双语教学。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是《市场营销学》、《传播学》;后续课程是广告学专业的各门专业课。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七、教学参考书目 1、《广告学概论》,陈培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第一版 2、《现代广告通论》,丁俊杰,中国物价出版社出版,1997.1 第一版 3、《广告学教程》,张金海,姚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8第一版 4、《广告学教程》,倪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第一版 5、Advertising,2nd ed. Thomas C.O’Guinn,Chris T.Allen,Richard J.Semenik,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2000. 6、《广告学》[美]托马斯·C.奥吉恩,克里斯·T.艾伦,理查德·J.塞梅尼克著,程坪、张树庭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5 第一版 7、《当代广告学》(第8版),[美] 威廉-阿伦斯(William F.Arens)编著,丁俊杰、程坪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第一版 8、《广告学教程》李宝元,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第二版 课程负责人:袁川峰 执笔:袁川峰 审核:袁川峰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Mass Communication Theories 课程编号:69128202 学时数:40 学分数:2.5 适用专业:广告学、广告设计、汉语言和其它传媒专业 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传播学概论》是广告学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广告设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汉语言新闻及文秘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属专业基础模块。以大众传播的基本原理为核心,揭示了传播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展现了传播学的基本结构、理论体系及发展趋势。 所属学科:传媒学科 课程目的: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结构和理论体系,了解传播学的发展趋势。 课程任务与目标:着重理解并掌握大众传播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它对传播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提出解决办法。本课程以基本理论及原理为核心,并结合新的形势,讲解传播学的未来发展态势,力图使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抓住最本质的东西,为广告学、汉语言的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为未来学生广告设计及相关专业业务的开展做准备。 了解: 1、了解传播及传播学的发展史 2、了解传播学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理解: 1、理解传播的概念及内涵 2、理解语言、信息、媒介等概念 掌握: 1、理解并掌握传播及传播学的发展趋势 2、掌握传播结构,理解传播模式的功能和特点 3、掌握各传播基本模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析大众传播的发展趋势 4、掌握各类媒介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理解媒介关系 5、理解掌握大众传播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和相关理论的核心内容 熟练掌握: 1、学会运用传播模式研究分析媒介传播的特点和问题 2、能够根据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分析传播和媒介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二、 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基本要求: 传播学概论以理论教学为主,以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结构和理论体系为目的。侧重于大众传播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在充分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及各类媒介特点的基础上,学会正确处理媒介关系,把握传播和传播学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分析传播及传播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为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重点:传播模式、传播的功能、媒介特点、媒介理论、受众理论及传播发展趋势。 难点:传播模式和功能的理解、信息与符号概念的理解,各理论流派主要观点的理解及理论原理的运用。 教学具体内容、目标 第1章 传播与传播学 主要内容: 1.1传播的含义 理解传播的概念:广义传播和狭义传播的概念 1.2传播的类型 通过传播类型及特点的了解,理解传播学意义上的传播 1.3传播学的诞生 了解传播学五大奠基人的研究特点、贡献及代表作 理解传播学的诞生条件,分析美国成为诞生地的原因 1.4学习传播学的意义 理解学习传播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2章 传播的结构与模式 主要内容: 2.1传播的结构 理解D.伯洛总结的传播结构特征 2.2传播的基本模式 由模式概念出发理解模式的作用; 掌握传播各基本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整合互动模式的典型模式分析,总结各类模式特征,分析传播模式的发展趋势及传播的结构特征; 运用模式分析传播实际问题; 2.3优秀传播模式的功能和标准 理解并掌握优秀传播模式的功能和标准; 第3章 传播的功能 主要内容: 3.1功能的类型和层次 掌握功能及传播功能的概念; 理解功能类型及传播的功能类型; 理解功能研究与效果研究的关系; 掌握传播的基本功能、次基本功能、具体功能的内容,即传播的二功能说、四功能说。 理解传播的功能类型与传播的层次的关系。 理解传播功能的双向性与相对性原理,分析双向性及相对性原理的实践意义。 3.2传播的正负功能 掌握传播的正负功能; 掌握两个环境理论、托马斯公理、自我达成的预言的理论内容及实践意义; 理解传播体制与社会体制的互动关系; 总结学习传播功能的实践意义; 第4章 传播学研究的方法 (自学) 第5章 信息与符号 主要内容: 5.1信息 了解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 根据信息的定义理解信息是与物质、能量并列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理解传播学意义上的信息概念; 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传播特性; 学会运用狭义信息论中信息量的计算公式来解释和计算传播中的信息量的大小; 5.2符号 理解符号概念及符号学的研究内容; 了解符号的分类 5.3语言传播 理解语言、意义的概念; 理解语言的本质、语言的内涵意义及外延意义; 理解并掌握关于语言意义的理论; 掌握语言的一般特性,传播特性,总结语言运用原则; 5.4非语言传播 了解非语言符号的分类; 掌握非语言符号的传播特性; 5.5语言传播与非语言传播的不同 理解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的不同; 掌握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结合运用的方法。 第6章 传播技术的进展 主要内容: 6.1媒介 了解媒介概念; 理解媒介与传播符号、传播形式、传播渠道的区别; 6.2从亲身传播到大众传播 理解语言、文字产生的意义; 理解由亲身传播到大众传播的条件; 6.3从活字媒介到声像媒介 理解媒介发展规律; 6.4新一代媒介的崛起 了解新型媒介的特点 6.5麦克鲁汉的理论 理解并掌握麦克鲁汉媒介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对其评价 第7章 大众传播媒介的现状 主要内容: 7.1大众媒介概述 掌握印刷媒介与声像媒介的特点; 掌握各媒介的优缺点; 7.2媒介的内部关系 了解媒介工作的一般流程; 了解媒介的内部组织结构; 7.3媒介的外部关系。 掌握媒介的各种外部关系及相应处理方法; 运用对媒介内外部关系的认识及对各媒介特点的理解,说明在实践中如何处理媒介的内外部关系,以充分发挥媒介作用 第8章 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 主要内容: 8.1“把关人”理论 把关人的概念;掌握把关人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8.2从“古典自由论”到“社会责任论” 掌握自由主义媒介理论内容及其评价;掌握社会责任论内容及其评价; 8.3有关社会控制的其它理论 掌握信息权理论内容 8.4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体制 简单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体制; 第9章 受众研究 主要内容: 9.1受众的传播行为 掌握受众研究的主要内容; 掌握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效果理论,信息寻求理论,媒介功能方法理论; 掌握受众选择性行为的内容及影响其的因素; 9.2受众的类型和特征 广、窄受众的理解;掌握受众的社会特征、个体特征、心理特征及其关系 9.3受众研究理论及其流变 掌握受众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现有进展; 掌握个体差异论、社会分类论、社会关系论、文化规范论、信息平衡理论的内容; 第10章 信息流程研究 主要内容: 10.1流程研究的意义 了解流程概念; 10.2流程研究的阶段和成果 理解枪弹论及缺陷;理解二段流程模式的发展过程及内容; 第11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 主要内容: 11.1社会背景和发展阶段 理解传播效果、效果的内涵和层次; 了解效果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 11.2效果研究的理论体系及经典理论 理解效果研究的三大理论体系的总体观点及各体系的经典理论; 比较同一效果理论、间接影响理论与选择影响理论的不同; 11.3多元化的效果研究 了解主流效果、回响效果概念; 理解媒介效果研究的方向及代表性理论; 理解效果研究的总体趋势; 比较议题设置理论与议题建构理论的异同; 总结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及实践意义;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教学方式:《传播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生较难理解,根据学生的起点水平需提供大众传媒感性材料的实例讲解,这是该课程的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以采取了讲授、多媒体、启发性和实例分析等教学方式的结合。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辅导答疑安排 1 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学 4 讲授、启发式 课余随时答疑 2 第二章 传播的结构与模式 6 讲授、启发式、举例、多媒体教学 课余随时答疑 3 第三章 传播的功能 6 讲授、举例 课余随时答疑 4 第四章 传播学研究的方法 自学 课余随时答疑 5 第五章 信息与符号 4 讲授结合举例 课余随时答疑 6 第六章 传播技术的进展 4 讲授 课余随时答疑 7 第七章 大众传播媒介的现状 2 讲授 课余随时答疑 8 第八章 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 4 讲授、举例 课余随时答疑 9 第九章 受众研究 4 讲授、启发式、举例 课余随时答疑 10 第十章 信息流程研究 2 讲授、举例 课余随时答疑 11 第十一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 4 讲授 课余随时答疑 四、其它教学环节的要求 配合讲解各章均留有相应的思考题,包括填空、概念、简答和论述四部分以细化教学目标要求。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传播学概论》课程是《广播电视基础》、《影视广告》、《广告设计》等课程的基础课。学生需具备关于大众传播的有关感性认识、大众心理学、哲学及三论等的有关基础知识。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平时成绩占2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回答问题等。结业成绩占80%。 七、教学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传播学原理 主编:张国良 复旦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传播学通论 主编:戴元光 金冠军 上海交大出版社 2、传播学 主编:绍培仁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负责人:袁川峰 执笔:金俊佶 审核:袁川峰 《形态构成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The Confermation Study 课程编号:69128203 学时数:56 其中实验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 实践学时数:28 学分数:3.5 适用专业:广告学类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形态构成学》是广告学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以培养学生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理论与法则,掌握形态创造、形式变化与视觉心理感应的方法和技能,集形体与形体空间组合,设计观念与创造力培养的一门重要实践性课程。 通过视觉形态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知识和技能训练,掌握造型感觉和判断力为核心的设计基本素质。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联系,获得设计形式的创造价值。着眼于思维机制的微观结构和功能分析,以增强视觉传达的平面意识、色彩意识、立体意识,奠定视觉传达设计的扎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基本要求:以专题形式教授和训练;教材内容80%讲授,20%自学;教材以外的内容补充、案例与理论形成一定比例;概念准确、理论完整简要;密切联系专业发展趋势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重点:纯粹形态要素与知觉心理;形式美法则;重复、近似、渐变、发射、密集构成的节奏韵律;特异、对比、矛盾空间、肌理构成的视觉张力;色彩三要素的推移、对比与调和、基调与色彩情感的感觉与个性化表现能力。 难点:从具象形到抽象形的演变发现;感觉知觉、表象概念、直觉灵感和价值审美的整合;判断、创造视觉新秩序的表现能力。 第1章 形态构成概述 了解形态构成的源流、原理与分类,熟悉形状情态的内在本质特征,形态的创造规律。理解形态构成的要素与知觉心理反应的关系,树立形态创造意识,熟悉内容与形式、知识与技能、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注重动手实践训练的过程与熟练程度,能够驾驭工具材料性能。 1.1 形状、形象、形态 1.2 纯粹形态的要素与知觉心理 第2章 图形构成原理 突破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建立图形、图识、图理的识别意识。引入构造思维,提高洞察能力,细节巧妙变化的表现能力。掌握图形构成的形、色与肌理基本要素;数量、位置、大小等条件要素;运动、意义、情感的关系要素与规律。融合具象形与抽象形的创新创造。 2.1 从具象形到抽象形的演变发现 2.2 图形的分割与积聚 2.3 平面与时空运动幻象 2.4 构图形式与原理 第3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理解点、线、面基本元素的性质作用,熟悉变化统一的形式美的法则。掌握重复、近似、渐变、发射、密集构成的节奏韵律;特异、对比、矛盾空间、肌理构成的视觉张力。强调构成原理的应用,视觉分析、实验、创新思维方式的开发,偏重理性逻辑数学美、秩序美的情感力量表现。 3.1 重复、近似构成 3.2 渐变构成 3.3 发射、密集构成 3.4 特异、对比构成 3.5 矛盾空间 3.6 肌理构成 第4章 色彩构成 熟悉色彩的变化规律,掌握色彩归纳与夸张、采集与重构的基本方法,理解色彩的单纯性、间接性、音乐性的心理效应和色彩秩序的组织形式,熟练掌握色彩三要素的推移、对比与调和、基调与色彩情感的感觉能力与个性化表现能力。 4.1 色彩的印象及其表现 4.2 色彩的对比与推移 4.3 色彩的调和与基调组织 4.4 色彩的情感与象征 第5章 立体构成 理解自然界一切物体都是由几何形体组成,单纯简单更有利于研究最根本的造型规律。熟悉立体构成的意象和逻辑;量感、空间感、尺度感、视错、空间力像的构成。 5.1 线材立体构成 5.2 面材立体构成 5.3 块材立体构成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序号 主 要 内 容 主要教学方式 学时分配 1 第一章 形态构成概述 讲授 2 2 第二章 图形构成 讲授 8 3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讲授、辅导 24 4 第四章 色彩构成 讲授、辅导 14 5 第五章 立体构成 辅导 8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 课堂讲授要求记笔记;讨论要求准备发言提纲;平时作业最少10次。本课程以课堂训练为主,通过课上讲授课外作业练习,熟练掌握形态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强调学以致用动手能力培育。结合训练内容,对当代设计大师作品进行构成原理分析,对课题实验设计作业,进行集体讲评。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序号 作业练习内容 要 求 学时 1 点构、线构、面构,任选两种进行设计 24cm×24cm(画心19×19) 2 2 重复构成、近似构成,各设计一幅 工整严谨,节奏韵律强 2 3 基本形渐变、骨骼渐变,任选一种 综合基本形和骨骼的渐变 1 4 发射构成一幅 充分利用发射骨骼和基本形关系 1 5 特异构成、对比构成,各一幅 具有一定视觉张力 2 6 矛盾空间构成 强调平面性、幻觉性、矛盾性 2 7 肌理构成 综合多种材料工具,对比强烈 1 8 重像、变像各一幅 充分利用形与形的联系 2 9 制作24色相环与混色练习,任选其一 色彩饱和、均匀、整洁 2 10 明度推移、纯度推移、色相推移,各一幅 色彩关系妥当,细致入微 2 11 明度基调、纯度基调练习,任选其一 具有变化统一的节奏韵律 2 12 色彩采集重构课题练习 强调归纳与夸张,突出主体 2 13 色彩情感构成练习 注重色彩的联想与象征 1 14 面材半立体构成 构思新颖,制作精细 1 15 面材柱体、球体构成,任选其一 秩序井然,形式感强 1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广告学设计基础课,先修课程《设计素描 B》、《色彩》,后续课程是《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查课。通过平时作业和结课作业评定成绩,平时作业占30%,结课作业占70%。 评分标准:1、工整严谨、规范,能够掌握基本方法与要素。 2、秩序清晰,富有变化,形式感强。 3、制作精细,深入到位,具有视觉张力。 4、熟悉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具有个性特征。 5、熟练掌握形态创造规律,具有一定创新性。 七、教学参考书目 1、《形态构成学》,辛华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6第一版 2、《视觉传达设计实践》,靳埭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12第一版 3、《视觉与设计》,(英)罗杰.弗莱,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4第一版 4、《平面构成》,洪兴宇,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10第一版 5、《色彩构成》,于国瑞,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第一版 课程负责人:袁川峰 执笔:高 贵 审核:袁川峰 《广告心理与消费行为》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Advertising Psychology and Consuming Behavior 课程编号:69128205 学时数:40 学分数:2.5 适用专业:广告学、广告设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广告心理与消费行为》是广告学专业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主要研究广告宣传与消费者心理活动和消费行为的联系。广告界的一句名言“科学的广告术是依照心理学法则的”,一语道出了广告心理学的价值。广告欲想获得成功,必须符合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特点。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重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消费者接受广告的心理过程,以便在广告宣传中能够认真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反应,相应调整广告信息发布的质与量,使其尽可能引起消费者的积极反应,从而达到广告宣传的预期效果。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基本要求: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消费者接受广告的心理过程,学会在实际中应用。 了解广告宣传中消费者的心理反应,相应调整广告信息发布的质与量,使其尽可能引起消费者的积极反应,从而达到广告宣传的预期效果。 重点:心理学基础知识;广告心理学和消费行为的定义;消费者接受广告的心理过程。 难点:心理学知识在广告宣传实际中的应用。 第1章 绪论 1.1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 掌握广告心理学和消费行为的定义;了解其研究领域。 1.2 广告心理研究方法 了解调查法、试验法,掌握投射试验法。 1.3广告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了解相关学科对广告心理学的影响 1.4 广告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了解广告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2章 广告策略的心理基础 2.1 各种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 理解因年龄、性别、经济收入、文化程度不同造成的心理特征的不同。 2.2 消费者的品牌选择策略 了解简单的品牌选择策略和复杂的品牌选择策略 2.3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了解理性的、非理性的购买行为 2.4 各种商品的购买心理 了解各种商品购买心理的分类标准 第3章 广告感觉知觉心理 3.1 感觉阈限以及市场策略 掌握感觉阈限、差别阈限的概念,理解并学会案例中的具体应用。 3.2 广告的知觉过程 理解并掌握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超负荷、知觉防御的概念。 3.3 广告知觉中的误解偏见以及对策 了解模特效应、首次效应、名人效应,掌握晕轮效应、移情效应。 3.4 知觉的其他研究对广告宣传的启示 掌握风险知觉的五个类型 第4章 广告吸引力与注意策略 4.1 对广告反应的注意选择性及其理论模型 了解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掌握注意的过滤器说。 4.2使广告引人注目的方法 理解掌握各种实用的方法 4.3 注意力经济 了解为什么说现在是注意力经济时代 第5章 广告记忆心理 5.1 记忆与广告记忆过程 理解记忆过程,掌握记忆表象的概念。 5.2 如何提高广告记忆的信息量 掌握提高广告记忆的信息量的基本方法 5.3 广告重复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了解广告重复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5.4 提高广告记忆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掌握各种使用技巧 第6章 广告思维心理 6.1 创意的一般问题 理解创意的一些说法 6.2 想象的分类与广告创作 掌握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创造性想象与再造性想象; 理解实际应用案例。 6.3 广告构思中的创造性想象 理解影响创造性想象的一些因素 6.4 广告作品中的联觉作用和表现 掌握联觉的概念,理解实际应用案例。 6.5 联想及其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掌握联想的概念;理解各种联想律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 第7章 广告诉求的需要基础 7.1 需要、动机与消费行为 了解需要特征,动机类型。 7.2 人类的基本需要 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实际应用。 7.3 消费者动机的研究案例讨论 理解海尔速溶咖啡案例 第8章 广告情感心理 8.1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知识 了解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8.2 广告激发与情感反应 掌握广告中常见的情感反应类型,如美感、亲热感、幽默感、恐惧感 8.3 广告构成元素及其情感诉求 掌握各种构成元素中引发消费者情感反应的技巧 第9章 广告宣传说服心理 9.1 广告说服的心理实质 理解说服的本质含义,理解什么是广告说服。 9.2 广告宣传与态度改变 掌握态度的概念;理解态度的性质、功能;了解态度改变的各种理论。 9.3 广告宣传的若干技巧 了解如何增强广告可信度,理解掌握名人广告的说服力。 三.教学方式与课时安排 《广告心理与消费行为》共40课时。根据课程需要,分配如下表: 章 节 内 容 教学方式 课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 讲授 4 第二章 广告策略的心理基础 讲授 6 第三章 广告感觉知觉心理 讲授 4 第四章 广告吸引力与注意策略 讲授 4 第五章 广告记忆心理 讲授 4 第六章 广告思维心理 讲授 4 第七章 广告诉求的需要基础 讲授 4 第八章 广告情感心理 讲授 4 第九章 广告宣传说服心理 讲授 6 四、 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 课堂讲授要求记笔记;讨论要求准备发言提纲;平时作业最少4次。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广告学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是《广告学概论》、《心理学基础》,为广告心理学提供理论基础。后续课程是《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等。 六、 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20%,理论考试占80%。 七、参考书目 1.《现代广告心理学》,马建青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心理学导论》,黄希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3.《广告心理》,马谋超著,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 4.《广告心理学》,黄合水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课程负责人:袁川峰 执笔:崔艳丽 审核:袁川峰 《广播电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TV and Broadcast 课程编号:69128206 学时数:40 其中上机实验学时数:20学时/人 课外学时数:不确定,视学生程度而定 学分数:2.5 适用专业:广告学、广告设计、汉语言新闻和其它传媒专业 三、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广告学和广告设计专业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汉语言新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属广告学和广告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模块、汉语言的专业教学模块。 所属学科:传媒学科 课程目的:作为《影视广告》课程的基础课程,使学生在此之前掌握影视创作与制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初步学会运用蒙太奇的思维方法进行作品的创作,为影视广告的设计与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课程任务与目标:在掌握传播学和摄影原理的相应理论基础上,了解影视传媒特点和影视制作基本流程,理解蒙太奇理论内涵和声画剪辑技巧,掌握影视作品创作的思维方法与结构章法,并进行简单电视作品的创作实践。 了解: 1、了解电影、电视发展史 理解: 1、理解蒙太奇理论的内涵和声画剪接技巧。 2、在电影作品中进一步理解蒙太奇语言的运用。 3、理解电视文案创作的形象化思维方法。 掌握运用: 1、掌握电视传播特点 2、影视作品的初步分析 3、运用电视文案创作的形象化思维方法和蒙太奇语言进行简单影视作品的文案创作 4、根据文案展开作品的制作实践,在实践中熟悉制作流程,学习摄像机的基本操作和编辑软件的使用,掌握声画剪辑基本技术与技巧,最终学会运用蒙太奇语言完成简单影视作品的制作。 四、 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基本要求: 1、了解电影发展历程,掌握电影发展规律,以此理解影视媒介特点,深化传播学课程相关理论的认识。 2、能够通过文案创作的理论、实例分析,体会形象化的思维方法,并运用其进行稿本的创作。 3、充分理解蒙太奇的内涵、基本理论及其实质。在影视作品中能够看出蒙太奇表现手法在影片中的不同作用,初步学会如何理解电影语言和欣赏影视作品。 4、在文案的指导下完成简单电视作品的制作。 重点: 蒙太奇理论、文案创作、电视作品的制作 难点: 首先,蒙太奇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