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铁椎传
汤家河初级中学曹向辉
一、教材分析
《大铁椎传》是一篇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传记。作者刻画了一个武艺高强、行侠仗义的豪侠形象。这篇课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对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学习这篇课文,对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归纳文言文一词多义、通假字的语法现象,本课的教学难点应是对大铁椎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朗读基础,也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本文故事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人物刻画传神,描写人物的方法也容易掌握,。这为突破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掌握一词多义和通假字的语法现象。
2、学习描写人物的手法及其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
3、学会归纳人物性格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一词多义的语法现象。
学习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学会归纳人物性格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行侠仗义的英雄豪杰都令人敬佩,身怀绝技、行踪飘忽的侠客更令人神往。今天,我们来学习清初散文家魏禧的一篇传奇式的人物传记《大铁椎传》。
(二)朗读课文
教师出示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注意重音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复述课文,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归纳一词多义和通假字
1、一词多义:
貌甚寝(形容词,丑陋。 )既同寝(动词,睡眠。 )
多力善射(名词,气力。 )力请客(形容词,极力。)
不知何许人(名词,处所,地方。 ) 杀三十许人(形容词,表示 大约的数量。 )
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动词,骑。 ) 贼二十余骑四面集(名词,骑马的人。)
2、通假字
(1)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椎:通“锤” ,锤子。 )
(2)子灿见囱户皆闭,惊问信之 。 (囱:通 “窗” ,窗户。)
(五)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本文写了大铁椎的哪些事?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大铁椎进行描写的?写出了他怎样的性格?
3、文章除了写大铁椎,作者还着意写了宋将军,写他对表现大铁椎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作答:
1、写了大铁椎去留宋将军家以及星夜决斗的事。
(老师提示:可根据文章线索概括)
2、运用肖像描写,看出大铁椎的粗犷豪爽;
动作描写,写出了他英勇善战,武艺高强;
语言描写,写出了大铁椎很神秘,动作麻利敏捷。
3、教师适时点拨总结:
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的方法:
1)我们可以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2)我们还可以从矛盾冲突事件发生发展当中去感悟人物,体会人物性格。
不管是对人物的肖像、语言还是动作描写从描写角度上说都是正面描写,我们
再看看作者还有没有从别的角度对大铁椎进行描写呢?
4、本文写宋将军自命武艺高强,却留不住大铁椎;他没有参战便“股栗欲堕”,而大铁椎却“从容挥椎,杀数响马”从而对大铁椎的武艺高强起到了很好的烘托。
这种手法就叫侧面烘托。
5、教师解释,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那么侧面烘托这种手法就是用另一事物做一个很鲜明的对比,可以对主体起到烘托作用。我们在写作中应该有意识地运用。
6、师生一起总结:
人物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7、作业:写我们班的一名同学。
要求:1.我们都能猜出写的是谁的性格。
2..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六、板书设计
大铁椎传
魏禧(清)
粗犷豪爽
大铁椎 英勇善战 语言,动作,外貌 正面描写
武艺高强
宋将军:“工技击”却“股栗欲堕” 侧面描写
七、教学反思
本课故事性较强,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体会人物的性格。七年级的学生,对古汉语的语法知识掌握起来还有困难,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与归纳。这就是学习本课我的两点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