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产褥期保健,产褥期,定义,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妊娠前状态,包括形态和功能,一般规定为6周。,产褥期的解剖生理变化,一、生殖系统,1.子宫的复旧 胎盘娩出后,子宫大小17*12*8cm,重1000克,子宫立即收缩位于脐下。子宫体重要由肌纤维构成,子宫复旧,肌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肌细胞长度和体积却明显缩小,细胞浆变性自溶,胞浆减少,裂解的蛋白及代谢产物通过肾排出体外,随肌纤维不停缩复,宫体逐渐缩小。产后2天子宫体开始缩小,2周内子宫缩小至真骨盆内,产后一周子宫重量为500克,产后两周为300克,直至产后6周为50克。,2.子宫内膜再生,胎盘从蜕膜海绵层分离排出后,基底层蜕膜仍附于子宫壁。由于子宫收缩胎盘附着面缩小,一掌大小,仅为本来的二分之一,导致开放的螺旋动脉和静脉室闭锁,血栓形成,出血减少至停止。残存的蜕膜厚度不一,表面呈不规则齿状,产后23天,蜕膜分二层,表层坏死脱落排出,基底层保持完整,产生新的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再生很迅速,除胎盘附着处外,一般13周,胎盘附着处约36周。,3.宫颈及子宫下段的变化,胎盘娩出后的宫颈松软,壁薄皱起,宫颈外口呈环状如袖口。宫颈边缘的外口部位两侧一般有裂伤遗留终身,为经产妇宫颈口,宫颈扩张后收缩缓慢,产后23日,可容二指,分娩1周,宫颈缩小至未孕状态,呈“一”字形。,子宫下段不像子宫体缩复有力,恢复较缓慢,产后6周子宫下段从710cm缩小到1cm.,4.阴道及阴道外口,分娩后阴道腔扩大,阴道壁松弛和肌张力低,阴道粘膜皱襞因过度伸展形成一种通道,然后逐渐缩小,但不能完全恢复孕前,第3周阴道皱褶又重新出现,处女膜当瘢痕形成后就变成处女膜痕。,5.盆底组织,分娩可导致盆底肌及其筋膜弹性减弱,且伴有盆底肌纤维的部分扯破。如产褥期过早参与重体力劳动或分娩次数过多,间隔时间短,盆底组织难以完全恢复正常,导致阴道壁脱垂及子宫脱垂的重要原因。,二、乳房的变化,产后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催乳素克制因子分泌减少,而催乳素分泌增长,刺激乳房腺细胞开始分泌乳汁。新生儿吸吮反射刺激乳头反射性克制下丘脑多巴胺及催乳素克制因子,使垂体脉冲式释放催乳素,增进乳汁分泌。吸吮还能反射性引起神经垂体释放缩宫素,缩宫素使乳腺腺泡周围肌上皮细胞收缩,增长乳腺管内喷出乳汁。,三、血液及循环系统变化,子宫胎盘血液循环终止且子宫收缩,大量血液从子宫涌入体循环,加之妊娠期潴留的组织间液回收,产后72小时内,产妇血循环增长1525%,应防止心衰的发生,23周后恢复孕前水平。产后初期血液仍处在高凝状态,有助于胎盘剥离面形成血栓,减少产后出血。血红蛋白产后一周左右回升,白细胞总数仍较高,12周恢复,血小板增多。,四、泌尿系统的变化,产后一周内尿量增多,妊娠期发生的肾盂及输尿管扩张,产后28周恢复。分娩时,膀胱受压使粘膜充血、水肿及张力减少,加之外阴疼痛、不习惯床上排尿、区域阻滞麻醉等轻易发生尿潴留,尤其在产后24小时。,五、消化系统的变化,由于分娩期的劳累,产后12天内食欲不振,喜欢进流质及饮水,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加之腹肌入盆底肌松弛,易消化不良、腹胀、便秘。,六、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产后雌孕激素急剧下降,1周降至非孕水平。胎盘生乳素产后6小时母血中测不出。哺乳的产妇,催乳素可克制排卵,月经复潮延迟,平均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不哺乳的一般产后610周复潮。,七、腹壁的变化,下腹部正中线色素从容,产褥期逐渐消退。初产妇妊娠纹由紫红色变银白色陈旧妊娠纹。腹壁皮肤部分弹力纤维断裂,腹直肌出现不一样程度分离,腹壁紧张度在产后68周恢复。,产褥期临床体现,1.生命体征 产后24小时内体温略升高,一般不超过38度,产后34天出现乳房血管、淋巴管极度充盈,乳房胀大,伴37.839度发热,为泌乳热,一般持续416小时,不属病态,但需排除感染引起的发热。脉搏正常,呼吸由妊娠的胸式呼吸变为胸腹式呼吸,呼吸深慢,1416次/分。血压变化不大。,2.子宫复旧 胎盘娩出后,子宫圆而硬,宫底在脐下一指,产后第一天略上升至脐平,后来每天下降12cm,产后10天降入骨盆腔内。,3.产后宫缩痛 产后12天下腹部陈发性疼痛,持续23天自然消失,多见于经产妇。哺乳时疼痛加重,无需用药。,4.恶露 产后随子宫内膜脱落,含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因其颜色、内容物及时间不一样,分为血性恶露(34日)、浆液恶露(10日左右)、白色恶露持续至3周洁净,总量约250500ml,有血腥味,但无臭味。,5.褥汗 产后一周内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汗液,以夜间睡眠和初醒时更明显,不属病态。,6.疲乏 由于产程中不适及用力、产后医务人员的频繁观测、哺乳及新生儿护理导致睡眠局限性,使产妇产后最初几日感到疲乏,体现为精神不振、自理能力下降及不愿亲近新生儿。,7.产后压抑 由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产后心理压力及疲劳等,产妇产后23日内体现为易哭、易激惹、忧虑不安,有时喜怒无常,一般在几后来自然消失。,8.其他 如乳头皲裂、乳房胀痛、体重减轻等。,产褥期护理,1.产后2小时内的护理 产后2小时内极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如产后出血、子痫、心衰等,故在产房严密观测生命体征、子宫收缩状况及阴道流血,并注意宫底高度及膀胱与否充盈等。如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积极处理,若产后2小时一切正常,将产妇及新生儿送回母婴同室观测。产后半小时内协助产妇做好早吸吮及肌肤接触工作。,2.产妇及新生儿回母婴同室后,须做好交接班工作,理解分娩状况及治疗,产后医嘱的执行状况等。,3.病房保持洁净,清洁通风,温度合适,防止放鲜花等刺激物。,4.给产妇软食、热饮、汤类饮食或按医嘱送特殊饮食。,5.排尿与排便 产后4小时内应鼓励产妇尽早自行排尿,若排尿困难,除鼓励坐起外,可用热水毛巾敷外阴部,用热水冲洗尿道外口周围诱导排尿,肌注新斯的明针,无效时导尿。产后612小时鼓励产妇起床活动,多吃蔬菜及水果,防止便秘。,6.观测子宫复旧及恶露 回病房后3小时内,亲密注意宫缩及恶露状况。后来每日应同一时间手测宫底高度,测量前嘱产妇排尿。,7.会阴护理 产后24小时内亲密注意外阴有无水肿及产妇的自觉症状便意。保持外阴清洁及干燥。每日会阴护理2次,有水肿者产后24小时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及红外线照。注意观测切口有无红肿、硬结及分泌物。,8.乳房护理 每次喂奶前,指导产妇洗手并用温开水清洁乳房及乳头。哺乳后佩戴合适的胸罩,鼓励产妇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指导母乳喂养。,9.观测情绪变化 经历妊娠与分娩的激动与紧张后,精神极度放松,对培育新生儿的紧张,产褥期的不适等均可导致产妇情绪不稳定,尤其是产后310日,应协助产妇减轻身体不适,并给以精神关怀、鼓励、安慰。,正常新生儿的护理,1.足月新生儿 孕龄到达37周至局限性42周,出生体重2500克的新生儿。,2.新生儿期 从胎儿出生后断脐到满期28天前的时期。它是从胎儿逐渐适应子宫外生活的过渡时期,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时期。,一、新生儿的生理特点,1.呼吸系统 新生儿出生后约10秒钟内发生呼吸运动,新生儿肋间肌较弱,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浅而快,每分钟4060次/分,2天后降至上040次/分,可有呼吸节律不齐.,2.循环系统 出生最初几天,可在心前区听到心脏杂音,与动脉导管未完全关闭有关,心率每分钟约120160次且易受啼哭吸吮等波动,新手生儿血流多集中分布于躯干与内脏,故肝脾常可触及而四肢轻易发冷,出现发绀。,3.消化系统 新生儿胃容量小,肠道容量相对较大,吞咽功能完善,但食管无蠕动,胃贲门括约肌不发达,故易发生溢奶。出生后第一天排出的胎便呈黑绿色粘稠状称胎粪,内含粘液、胆汁、肠道分泌物、上皮细胞及胎儿吞入的胎毛。,4.泌尿系统 新生儿肾单位数量与成人相似,但过滤及调整、浓缩功能低,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肾盂与输尿管较宽,管壁肌肉与弹力发育局限性,弯曲度大,易受压或扭转导致尿潴留或泌尿道感染。,5.神经系统 大脑系统及锥体束尚未发育成熟,肌张力稍高,哭闹时可有肌强直,睡眠时间长,出生后即有吸吮、吞咽、觅食、握持、拥抱等先天反射,味觉、触觉、温度觉较敏捷,角膜反射存在,有视听反射,具有凝视和追视能力。,6.体温 体温调整中枢不完善,基础代谢低,皮下脂肪少,易受外环境温度影响现时波动。,7.免疫系统 出生后6个月内从母体获得IgG,对麻疹、风疹、白喉等传染病有免疫力,但缺乏IgA,易患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自身产生的IgM局限性,又缺乏补体及备解素,故对G-菌及真菌的杀伤力差易引起败血症。,8.皮肤粘膜 出生时全身皮肤被一层白色胎脂覆盖,具有保护皮肤及减少散热作用,数小时后开始吸取,如不及时吸取可刺激皮肤发生感染。,9.“马牙”或“板牙”部分婴我儿在其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有散在黄白色、米粒大小隆起的颗粒,因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而致。多数在生后数周内消退,少数于数月才消退,属于正常现象,不可挑擦,以免继发感染。,10.生理性体重下降 出生后23天,由于皮肤上胎脂的吸取、排尿、体内胎粪的排出和皮肤失水,加之刚出生的新生儿吸吮能力弱、吃奶少,体重不仅不增长反而出现临时性下降,一般在生后第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体重下降幅度一般在3%9%之间,最多不超过10%,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11.生理性黄疸 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体现为巩膜、皮肤发黄,足月儿在生后1014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生后34周,这是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假如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之内出现,黄疸程度严重,持续2周以上不退,或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或进行性加重为病理状况。,12.假月经 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受母亲雌激素的影响,出生后忽然中断导致部分女婴在生后第57天也许看到阴道有少许出血,持续13天后停止,不伴有其他部位出血,一般不需处理。,13.乳腺肿大及泌乳 由于妊娠后期雌激素对胎儿的影响,在小儿出生1周内,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都也许出现乳腺肿大,蚕豆大小,有时还可看到乳晕颜色增深及泌乳,多数在出生后第23周自行消退。,二、新生儿护理,1.出生时的即刻护理 出生后首先清理呼吸道、擦干全身、断脐等,进行Apgar评分(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让产妇亲自查对性别,测体重、身长及头径,判断与否与孕周相符,胎头有无产瘤及颅内出血,四肢活动状况及有无损伤,有无畸形如唇裂、多指(趾)、脊柱裂等。做好腕带后行肌肤接触等。2小时内亲密注意新生儿的状况。,2.2小时后与产妇一起回母婴同室,进行床边交班,病房护士做好入室评估与宣传教育(喂养与安全面)。,3.注意保暖 室内温度保持在2022左右,湿度以55%60%为宜;保暖措施中,最简朴的是准备好合适的衣服,但不要过多,以防发热;亦可用热水袋保暖,但切忌将热水袋与新生儿身体直接接触,可用毛巾或布包好,放于离孩子脚2030厘米处,以免烫伤。,4.安全措施 严禁母婴同床,新生儿出生后脚上有两个腕带,每次洗澡前后认真查对。婴儿床有床围,床上严禁放危险品,指导家眷看守好自已的婴儿等。,5.脐部护理 脐带一般出生后310天脱落。脐带脱离前,保持脐部干燥,每日检查包扎脐带的纱布有无渗血或渗液、有异味或脐轮周围发红有感染现象。,6.皮肤和黏膜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易受刺激而发生糜烂,尤其是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臀部等屈曲处,宜每天给新生儿洗澡,保持皮肤洁净,减少感染机会。洗澡应安排在新生儿吃奶前12小时,以免吐奶。洗澡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如准备洗澡用品、调好洗澡水温。,7.防止感染:病房环空气新鲜。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每次护理新生儿或哺乳前要洗手,患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感染和传染性疾病的人不要接触新生儿,若乳母患有呼吸道疾病或发热时,哺乳、护理时要戴口罩,必要时可用吸奶器吸出乳汁。同步,应根据防止接种的程序,准时接种卡介苗与乙肝疫苗。,母乳喂养,一、母乳喂养的好处,(一)出生头6个月,母乳是最佳的食物和饮料.1.母乳,对出生头6个月的婴儿来说,是最理想的营养品.具有婴儿所需要的所有营养,并且搭配合理.只要母婴身体状况许可,就应尽量实行母乳喂养.(1)母乳中的钙,磷比例合适,吸取,运用率高,有助于婴儿牙齿和骨骼的发育.(2)母乳中的蛋白质和脂肪颗粒小,轻易被消化.(3)母乳中所含的乳糖比其他乳类多.(4)因直接喂哺,母乳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等营养素不被破坏,优于喂哺其他需加热消毒的乳类.2.母乳中所含水分可满足婴儿的需要.喂母乳解饥还能解渴.,(二)母乳喂养可使婴儿少得病.1.母乳具有抗体,可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尤其是初乳(产后12天以内的乳汁),具有多种抗病物质,使新生儿有了抵御病菌侵袭的盾牌.因此,发生肺炎,腹泻等疾病的危险对应减少.初乳中还具有克制细菌繁殖的溶菌酶,也对新生儿起着保护作用.老式观念认为初乳不是真正的乳汁,不适宜喂新生儿,应当挤掉.是毫无道理的.2.健康的母亲所分泌的乳汁,洁净无菌,且喂哺简便,不会受环境中病菌的污染.3.母乳喂养的婴儿不易患过敏性疾病,如婴儿湿疹.,三)母乳的成分更有助于脑的发育.1.母乳具有丰富的牛黄酸.牛黄酸是促使脑细胞发育的重要物质.2.母乳具有较多的乳糖.脑细胞需要运用乳糖所提供的热能.母乳喂养,能提供较多的热能.,(四)母乳喂养可予以婴儿更多的母爱.婴儿与母亲肌肤相贴,目光交流,倍感温暖,舒适,安全.婴儿情绪好,是心理正常发展的条件.,(五)母乳喂养对母亲也有益.,1.婴儿吸吮乳汁,可促使母亲子宫收缩,有助于子宫复原,减少产后出血.2.哺乳的母亲,后来患乳腺癌的几率较未哺乳的母亲低.3.哺乳,是只有母亲才能享有的天伦之乐.4.哺乳,可消耗母体多出的脂肪,有助于产后体型的健美.,二、肌肤接触,1.正常分娩在新生儿断脐、清理呼吸道、擦干血迹后30分钟内,将新生儿裸体放在产妇胸前进行皮肤接触,时间不少于30分钟,同步哺乳,注意保暖。,2.剖宫产一般在回到母婴同室后30分钟内,母婴状况良好,即可做肌肤接触,在手术室只做母婴局部皮肤接触。,三、早吸吮,1.定义 生后在母婴皮肤接触的同步开始吸吮母亲乳头。,2.好处 可练习、巩固吸吮反射,有助于母乳喂养成功,可刺激乳汁分泌,尽早下奶。,让婴儿吸到营养和免疫价值极高的初乳,增长 免疫力,促胎粪排出。,增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四、母婴同室,1.定义 母亲和新生儿一天24小时在一起,医疗及其他 操作每天母婴分离不超过1小时。,2.重要性 有助于增进乳汁分泌,保持足够的母乳。,有益于早吸吮和按需哺乳。,有助于增长母子感情。,有助于产妇护理婴儿,学会护理婴儿的措施,为出院后继续母乳喂养发明条件。,五、按需哺乳,1.定义 只要婴儿想吃,不规定次数和时间,如婴儿饥饿时,妈妈感到奶胀时。,2.重要性 常常性的频繁吸吮,可刺激催乳素的分泌,可使乳汁分泌的早且多,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可防止奶胀。增长母子感情。,六、喂奶姿势,1.喂奶体位 坐式、卧式、环抱式。,2.对的的哺乳姿势 母亲就采用舒适的体位,婴儿身体转向母亲,紧贴母亲身体,下颌部接触乳房(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房,鼻尖对乳头)。,3.对的的含接姿势 先用乳头刺激婴儿口周围,待婴儿张大嘴时,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放入婴儿口中,此时婴儿嘴唇凸起外翻,吸吮时两面颊鼓起,下颌紧贴乳房,可听到慢而有节奏的吞咽声,看到吞咽动作。,七、怎样增长母乳量,1.早吸吮。,2.母婴同室。,3.勤吸吮,按需哺乳,4.让产妇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相信自已的奶量是够的。,5.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喝汤。,6.夜间坚持母乳喂养。,7.不给婴儿吃母乳以外的其他食物,不用奶瓶与奶头。,八、怎样判断婴儿与否喂饱,1.喂奶后婴儿很满足,两餐间安静不哭闹。,2.喂奶前乳房有充斥感,喂奶后乳房变柔软。,3.婴儿体重增长,每周约150克。,4.每天小便68次以上,常常有软的大便,每天35次或以上。,九、添加奶的医学指征,1.婴儿方面 极低体重儿(1000G)及早产儿(32周),严重未成熟儿有潜在低血糖,患先天代谢病如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婴儿脱水母乳不能满足液体时。,2.母亲方面 患严重疾病如精神病、子痫、休克等,哺乳期间服用禁用的药物如细胞毒素、放射性药物、抗甲状腺药物等。,十、新生儿日哺乳量,正常新生儿全日哺乳量见下表,因详细状况的不一样,可略有出入。,正常新生儿全日哺乳量平均数,出生后时间(天)1 2 3 4 5 6 7 14 1月,全日哺乳量(ml)0 90 190 310 350 390 470 500 560,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