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过程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
丙烯—丙烷精馏塔设计
班 级 :09级高分子1班
姓 名 :赵健
学 好 :20092412844
指导老师:刘诗丽
设计日期:2012-2-20至2012-2-29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任务书
第二章 :数据求算过程
第三章 :溢流装置的设计
第四章 :塔盘布置
第五章 :塔盘流动性能的校核
第六章 :负荷性能图
前 言
本设计说明书包括概述、流程简介、精馏塔、再沸器、辅助设备、管路设计和控制方案等内容。
说明中对精馏塔的设计计算做了详细的阐述,对于再沸器、辅助设备和管路的设计也做了正确的说明。
鉴于本人经验有限,本设计中还存在许多错误,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参阅!
第一章:任务书————设计条件
1、工艺条件: 饱和液体进料 ;
进料丙烯含量(摩尔百分数)xf=65% ;
塔顶丙烯含量xD=98%;
釜液丙烯含量xw=2% ;
总板效率为0.6;
2、操作条件 : 塔顶操作压力为1.62MPa(表压);
3、其他条件 : 塔设计位置在塔顶 ;
踏板形式为筛板 ;
处理量90Kmol/h ;
回流比系R/Rmin=1.6;
用3#图纸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
4、 物性数据:定性温度T取塔顶温度TD=316.1K,塔底温度T2=325.23K的平均温度320.65K,
液相
密度
表面张力
丙烯
474.8
4.76
丙烷
460.92
4.75
气相
密度
表面张力
丙烯
31
丙烷
32.1
液相密度
气相密度
液相表面张力:
第二章 :数据求算过程:
1、的确定:
假设塔顶温度为316.1K,压力为1.62MPa(表压),则根据“烃类的p--T--K图”可知,,1721.33/101.33 的压力下,=1.08,,所以
假设塔底温度为325.23K,压力为1.76MPa(表压),则根据“烃类的p--T--K图”可知,
在,1861.33/101.33的压力下,,所以
所以
2、R的确定:R/Rmin=1.8
又
是q线与平衡线的交点坐标,因为是 饱和液体进料 ,q=1,
所以q线方程为, 平衡线方程为
联立可得 =0.65, =0.679;
所以;
所以 R=1.8Rmin =1.810.38=18.68
因此可以确定精馏段方程为:
提留段的方程:因为q=1,所以
其中 ,所以
=
3、塔板的计算:
(1) 利用编程计算:
已知平衡方程
精馏段方程
提馏段方程=1.03Xm-0.000528
根据程序运算所需理论塔板数:程序如下: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t main ()
{float x,y,f,R,a;
int i=1;
scanf("%f%f%f",&a,&R,&f);
x=0.98/(a-(a-1)*0.98);
while(x>0.65)
{y=(R*x)/(R+1)+0.98/(R+1);
x=y/(a-(a-1)*y);
i++;}
printf ("进料板为第%d块",i);
while(x>0.02)
{y=(R+f)*x/(R+1)-(f-1)*0.02/(R+1);
x=y/(a-(a-1)*y);i++;}
printf("\n");
printf ("理论塔板数为%d块",i);}
运行后可知结果:进料板为第39块;
总的理论塔板数为85块;
又已知总板效率为0.6;所以 实际塔板数为85/0.6=142;
(2) 利用吉利兰关联图估算理论塔板数:
已知R=18.68;Rmin=10.38
则
由吉利兰关联图可查得:
又已知=1.10 ; =1.17;
所以
又 代入数据可得:
=61
所以N=88; 则实际塔板数为88/0.6=147块;
两种方法计算的塔板数相差不到5块,所以数据基本准确。
4、塔径的计算:
已知qnF=90Kmol/h,xD=98%;; xF=65% ;
对全塔进行物料衡 qnD+qnW=qnF
qnDxD+qnWxw=qnFxF
带入数据计算可得:qnD=59.06 Kmol/h ; qnW = 30.94 Kmol/h
气相流量=59.06 Kmol/h =2480.52kg/h=79.96/h
液相流量=30.94 Kmol/h=1361.36kg/h=2.87/h
两相流动参数
初选塔板间距
=0.45m 可得C20=0.07
因此气体负荷因子
液泛气速
取泛点率为0.8,则
操作气速
所需气体流量截面积
取,则, 故At=0.5/0.93=0.538
塔径
5、 塔高的计算:
实际塔板数142块,初选踏板间距0.45m,则塔高Z=142*0.45=63.9m;
进料处两板间距增大为0.9m,设置20个入孔,入孔处两板间距增大为0.8m;
群座取5m,塔顶空间高度1.5m,釜液上方气液分离高度取4m;
设釜液停留时间为30min,所以釜液高度:
Hw=30*60*4*qv/()=1800*4*0.3211/460/3.14/=2.33m
所以总塔高h=63.9+0.9-0.45+5+1.5+4+2.33+20*(0.8-0.45)=84m
6、数据汇总:
名称
数值
实际塔板数N
142
理论塔板数Nt
85
进料板位置Nf
39
回流比R
18.68
相对挥发度α
1.14
塔顶产品量qnd,Kmol/h
59.06
塔底产品量qnw,Kmol/h
30.94
塔顶温度tbd,°C
43.1
塔底温度tbw,°C
52.23
塔顶压力Pd,MPa
1.62(表)
塔底压力Pw,MPa
1.76(表)
塔径m
0.828m
塔高m
84m
第三章 :溢流装置的设计
1、降液管:
由以上计算可得,降液管截面积Ad=AT*0.12=0.3052
由Ad/AT=0.12,可查图得,Lw/D=0.68;Bd/D=0.14;
所以,堰长Lw=0.68D=1.224m;堰宽Bd=0.14D=0.252m;
降液管面积=0.3052
2、 溢流堰:
溢流强度:
qvl*h'/lw=0.0206*3600/1.224=60.59<(100-130) 合格
收缩系数E近似为1,
所以,合适。取堰高hw=0.04m;
3、 受液盘和底隙:
取平行受液盘,底隙hb取0.05m;
液体流经底隙的流速, 合适;
第四章 :塔盘布置:
1、有效传质面积:取进、出口安定区宽度;边缘宽度
根据,由《化工原理》图10.2.23可查得,
故降液管宽度
由
故,有效传质区面积
2、筛孔个数: 取筛孔直径,筛孔中心距
则开孔率
故,筛孔总截面积
筛孔气速
筛孔个数(个)
第五章 :塔盘流动性能的校核
① 、液沫夹带量
由和泛点率0.6243,查《化工原理》图10.2.27得,
则=kg液体/kg气体
<0.1kg液体/kg气体,符合要求。
② 、塔板阻力
由式=,式中,根据查《化工原理》图10.2.28 得,
故,液柱
由
气体动能因子
查《化工原理》图10.2.29得塔板上液层的充气系数,
故,液柱
液柱
故,液柱
③ 、降液管液泛校核
由,取,
又液柱
则
取降液管中泡沫层的相对密度(书244)
则
,故不会产生液泛
④ 、液体在降液管中的停留时间
,满足要求
⑤ 、严重漏液校核
,满足稳定性要求
并可求得漏液点气速
各项校核均满足要求,故所设计筛板塔可用。
第六章 :负荷性能图
参考书
1.《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匡国柱、史启才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2.《化工物性算图手册》,刘光启、马连缃、刘杰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3.《化工原理》(下册),大连理工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4、《化学化工物性数据手册》(有机卷),刘光启、马连湘、刘杰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5、《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卢焕章,刘光启、马连湘、刘杰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年。
6、《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续篇),马沛生,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年。
7、《石油化工设计手册》,王松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