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教学大纲汇编
目 录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1
《AutoCAD(二维)》教学大纲‥‥‥‥‥‥‥‥‥‥‥‥‥‥‥‥‥5
《VBA 1》教学大纲‥‥‥‥‥‥‥‥‥‥‥‥‥‥‥‥‥‥‥‥10
《VBA 2》教学大纲‥‥‥‥‥‥‥‥‥‥‥‥‥‥‥‥‥‥ ‥‥14
《机械制造基础1》教学大纲‥‥‥‥‥‥‥‥‥‥‥‥‥‥‥‥18
《工程力学2》教学大纲‥‥‥‥‥‥‥‥‥‥‥‥‥‥‥‥‥‥24《工程力学3》教学大纲‥‥‥‥‥‥‥‥‥‥‥‥‥‥‥‥‥‥30
《机床电气控制(含PLC)》教学大纲‥‥‥‥‥‥‥‥‥‥ ‥‥36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 ‥‥41
《液压与气动2》教学大纲 ‥‥‥‥‥‥‥‥‥‥‥‥‥‥‥ ‥48
《液压与气动3》教学大纲 ‥‥‥‥‥‥‥‥‥‥‥‥‥‥‥ ‥56
《测试技术2》教学大纲‥‥‥‥‥‥‥‥‥‥‥‥‥‥‥‥‥‥64
《数控机床》教学大纲 ‥‥‥‥‥‥‥‥‥‥‥‥‥‥‥‥‥‥69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2》教学大纲‥‥‥‥‥‥‥‥‥‥‥‥74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3》教学大纲‥‥‥‥‥‥‥‥‥‥‥‥80
《机械制造技术2》教学大纲 ‥‥‥‥‥‥ ‥‥‥‥‥‥‥‥‥88
《CAM技术》教学大纲 ‥‥‥‥‥‥‥‥‥‥‥‥‥‥‥‥ ‥‥93
《电路与电机拖动》教学大纲‥‥‥‥‥‥‥‥‥‥‥‥ ‥‥‥97
《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103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教学大纲‥‥‥‥ ‥‥‥‥ ‥‥‥108
《金工实习1》教学大纲‥‥‥‥‥‥‥‥‥‥‥‥‥‥‥‥‥‥120
《金工实习2》教学大纲‥‥‥‥‥‥‥‥‥‥‥‥‥‥‥‥‥‥122
《金工实习3》教学大纲‥‥‥‥‥‥‥‥‥‥‥‥‥‥‥ ‥‥125
《车工中级技能考核》教学大纲‥‥‥‥‥‥‥‥‥‥‥‥‥‥127
《钳工中级技能考核》教学大纲‥‥‥‥‥‥‥‥‥‥‥‥‥‥128
《机械制图测绘1》教学大纲‥‥‥‥‥‥‥‥‥‥‥‥‥ ‥‥129
《机械制图测绘2》教学大纲‥‥‥‥‥‥‥‥‥‥‥‥‥ ‥‥13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33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35
《气动与PLC课程设计》大纲‥‥‥‥‥‥‥‥‥‥‥‥‥‥ ‥138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40
《工艺实习1》教学大纲‥‥‥‥‥‥‥‥‥‥‥‥‥‥‥ ‥‥142
《工艺课程设计3》教学大纲‥‥‥‥‥‥‥‥‥‥‥‥‥ ‥‥145
《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147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 英文名称:Mechanic Drawing
课程编号:01102 学 时 数:81 学分数:5
适用专业:机械类、近机类各专业
第一部分 教学大纲说明
1、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界的语言”,它是科技工作者借以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研究用投影法绘制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制图、读图的基本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
2、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系列课程中的第一门,为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等后续专业课程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本课程是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以及专业设计课程的先修课。
3、 本课程适用专业与学时要求
本课程适应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总学时为81学时。
4、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正投影法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熟习贯彻制图国家标准; 熟练掌握(徒手、尺规)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方法和技能;掌握对三维立体及其相互位置的分析方法和构思能力;有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5、 建议课程教材与参考教材
建议课程选用教材:谌康焘主编.机械制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教材:
1)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编.机械制图.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郑镁主编.机械设计中的图样表达.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3)何玉林主编.机械制图.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4)王巍,钱可强主编.机械工程图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第二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8学时)
§ 1—2 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 1—3 几何作图
§ 1—4 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和线段分析
§ 1—5 绘图的方法和步骤
绘仪器图: 起重钩(A4)
重点与难点:
(1) 掌握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的方法,绘制仪器图和徒手绘图的技巧;
(2) 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内容;
(3) 会画常见的几何图形;掌握长仿宋体字、数字和字母的写法。
(4) 掌握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会标注平面图形的尺寸,掌握平面图形的画法和和步骤;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6学时)
§ 2—1 投影的基本知识
§ 2—2 点的投影
§ 2—3 直线的投影
§ 2—4 平面的投影
重点与难点:
(1) 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第一角内的投影;
(2) 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第一角内的投影;
(3) 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
(4) 直线的投影和直线对投影面的各种相对位置;
(5) 平面的表示法和平面对投影面的各种相对位置;
第三章 立体的投影(8学时)
§ 3—1 立体及其表面上的点与线
§ 3—2 平面与平面立体表面相交
§ 3—3 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相交
§ 3—4 两回转体表面相交
重点与难点:
(1) 平面立体 (棱柱、棱锥);
(2) 曲面立体 (圆柱、圆锥、圆球);
(3) 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表面上取点和线;
(4) 平面和平面立体的交线(主要是特殊位置平面截交及切口作图方法);
(5) 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线;
(6) 两回转体表面交线 (至少有一个是特殊位置的回转体)。
第四章 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注法(10学时)
§ 4—1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特性
§ 4—2 形体分析与线面分析
§ 4—3 画组合体的视图
§ 4—4 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 4—5 读组合体的视图
木模测绘: A3草图两张
习题课
重点与难点:
(1) 各种视图名称、配置及主视图的选择;
(2) 掌握组合体投影图画法,读图及尺寸标注,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第五章 轴测图(2学时)
§ 5—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 5—2 正等测
§ 5—3 斜二测
重点与难点:
(1) 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主要了解轴测投影的概念,分类及正轴测投影的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
(2) 绘制正轴测投影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8学时)
§ 6—1 视图
§ 6—2 剖视图
§ 6—3 剖面图
§ 6—4 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和其它规定画法
§ 6—5 综合应用举例
习题课
绘仪器图: 剖视图 (A3)
上机: 表示法
重点与难点:
(1) 掌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规定的各种视图、剖视、剖面的画法;
(2) 掌握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达到投影正确、尺寸完全、字体工整、图面整洁;
第七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8学时)
§ 7—1 螺纹的规定画法和标注
§ 7—2 常用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和标注
绘仪器图: 螺纹紧固件连接(A3)
§ 7—3 齿轮的几何要素和规定画法
§ 7—4 键和销
§ 7—5 滚动轴承
§ 7—6 弹簧
重点与难点:
(1) 常用螺纹紧固件(螺栓、双头螺柱、螺钉、螺母、垫圈)的连接画法和规定标记及螺纹紧固件的装配画法;
(2) 螺纹及其连接的规定画法和标准;
(3) 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画法。
第八章 零件图(15学时)
§ 8—1 零件图的内容
§ 8—2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
§ 8—3 表面粗糙度、镀涂和热处理的代(符)号及其标注
§ 8—4 公差与配合
§ 8—5零件结构的工艺性简介
§ 8—6 读零件图
§ 8—7 零件测绘
金属模型测绘: A3草图
重点与难点:
零件图是机械图中的重点,除讲授课程内容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之外,对零件测绘要有一定训练,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零件测绘至少要有两个基本视图和两个其它视图(辅助视图),尺寸数量约40个左右,视图选择与配置恰当,尺寸标注要完全、清晰符合标准,掌握常见工艺结构(如退刀槽、沉孔) 的尺寸标注,能根椐以知条件注写表面粗糙度符号。
第九章 装配图(15学时)
§ 9—1 装配图的内容
§ 9—2 装配图的视图表达方法
§ 9—3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 9—4 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
§ 9—5 装配结构的合理性简介
§ 9—6 部件测绘简介
§ 9—7 由零件图画装配图
§ 9—8 读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绘仪器图: 装配图 (A2)
绘草图: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重点与难点:
能正确绘制的阅读较简单的装配图,装配体要有非标准件5-10件左右,所画装配图应能反映出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能正确编制零件序号及明细表。掌握读装配图的方法,并能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AutoCAD(二维)》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AutoCAD(二维) 英文名称:AutoCAD(2D)
课程编号:01303 学时数:45(含实验23学时) 学分数: 2.5
适用专业:机械类专业
第一部分 教学大纲说明
1、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AutoCAD》课程是一门专门讲授利用计算机绘制二维图形和进行产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的技能技法课,主要介绍用绘图软件绘制图形的操作方法和各类实用命令的应用。课程授课对象为机械系大学一年级学生,属于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AutoCAD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和分工
本课程要求学生已完成机械制图、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课程的学习。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类课程。
3、本课程适用专业与学时要求
本课程适用的专业:机械类相关专业,包括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 学时要求:45学时
学时分配列表
章 目
名 称
学 时 分 配
第 一 章
CAD技术概况
1
第 二 章
AutoCAD2004的基本概念
4
第 三 章
平面绘图的基本绘图命令
8
第 四 章
高级绘图命令
6
第 五 章
基本编辑命令
8
第 六 章
高级编辑命令
6
第 七 章
AtuoCAD实体属性
1
第 八 章
显示控制
1
第 九 章
图块
2
第 十 章
图案填充与编辑
2
第 十一 章
文字标注与编辑
2
第 十二 章
工程标注
4
合 计
45
4、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共45学时,其中讲授23学时,计算机操作22学时。
课堂讲授部分全部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上机操作部分在计算机机房内进行。教学辅助资料包括:CAD习题集、CAI课件等。
⑴ 22学时的课程,系统讲授AutoCAD软件的使用功能和绘图技巧,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图样的绘制方法。
⑵ 23学时的计算机操作,每次上机课有明确的上机任务要求,进行检查和答疑。上机操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工程图样的绘制速度,通过系统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论设计能力,开阔学生的想象与设计空间。
⑶ 课程结束进行考核,考核方式为上机操作,着重考查学生的软件的操作能力和熟悉程度,避免死记硬背的考核模式。以百分制计分。
5、建议课程教材与参考教材
建议教材:《计算机绘图(初级)》(2004版) 同济大学出版社 李启炎 主编
《计算机绘图(初级)上机指导》(2004版)同济大学出版社 李启炎 主编
参考教材:《AutoCAD2004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郭玲文 主编
《AutoCAD2004实例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唐志勇 主编
第二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CAD技术概况
1、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CAD技术的发展概况;了解CAD技术在制造也中的应用。
2、本章教学时安排 1学时
3、本章课程教学内容
介绍CAD技术的发展史;介绍CAD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方向;了解AutoCAD2004的新功能。
4、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
5、本章知识点
CAD技术的含义和应用。
第二章 AutoCAD2004的基本概念
1、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重点介绍AutoCAD的基本功能,在绘制简单图形的操作过程中,认识AutoCAD的工作界面,了解AutoCAD的进入与退出,体验AutoCAD命令的不同输入途径;掌握AutoCAD几个辅助绘图工具。
2、本章教学时安排 2学时+2学时(上机练习)
3、本章课程教学内容
⑴ AtuoCAD2004的启动和退出;
⑵ AutoCAD2004的工作界面;
⑶ 绘图区域界限的设定;
⑷ 几个辅助绘图工具的操作;
⑸ 了解坐标系统以及坐标的输入方式。
4、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
5、本章知识点
AutoCAD的界面组成、辅助工具参数的设定、绘图界限的设定方式。
第三章 平面绘图的基本绘图命令
1、 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点、直线、圆、椭圆等基本绘图命令,开始在AutoCAD2004中绘图。
2、本章教学时安排 4学时+4学时(上机练习)
3、本章课程教学内容
⑴ 掌握绘图中捕捉功能的使用;
⑵ 掌握绘图中坐标的输入方式;
⑶ 学习点、直线、圆等基本命令;
⑷ 学习椭圆和椭圆弧的画法。
4、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
5、本章知识点
各种命令的输入方式、点的样式设置、坐标输入方法,命令关键字的选择方法等。
第四章 高级绘图命令
1、 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一些高级绘图命令,进一步提高绘图能力和技巧。
2、本章教学时安排 3学时+3学时(上机练习)
3、本章课程教学内容
⑴ 学习点的等分功能;
⑵ 学习参照线和多段线的画法;
⑶ 学习矩形、正多边形的画法;
⑷ 学习多线、样条曲线、徒手绘图等命令;
⑸ 学习圆环、实多边形和实心圆的画法。
4、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
5、本章知识点
点的等分依据、各绘图命令的特点、功能和操作。
第五章 基本编辑命令
1、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多个编辑命令,使学生掌握修改图形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绘图能力。
2、本章教学时安排 4学时+4学时(上机练习)
3、本章课程教学内容
包括以下编辑命令:命令的撤消和恢复、删除、平移、旋转、比例缩放、对齐、复制、镜像、倒角、圆角、拉伸、拉长对象、修剪、延伸等。
4、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
5、本章知识点
各个命令的启动、操作要点;被编辑对象的选择方式。
第六章 高级编辑命令
1、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随着高级编辑命令的学习,学生的绘图能力进一步提高、绘图速度也大大提高。
2、本章教学时安排 4学时+2学时(上机练习)
3、本章课程教学内容
⑴ 主要包括以下命令的学习:偏移、图形分解、编辑多线段、图形阵列、样条曲线编辑、打断命令等;
⑵ 学习用“对象特性”命令修改图形。
4、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
5、本章知识点
各个命令的操作及相关参数;“对象特性”窗口参数的含义。
第七章 AtuoCAD实体属性
1、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创建图层及图层各项操作。
2、本章教学时安排 1学时
3、本章课程教学内容
⑴ 创建图层;
⑵ 设置实体的各项属性。
4、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
5、本章知识点
图层管理对话框的参数含义;实体的特性匹配。
第八章 显示控制
1、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多种图形和视图的显示方式。
2、本章教学时安排 1学时
3、本章课程教学内容
⑴ 视图的缩放和平移;
⑵ 控制图形的显示精度。
4、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
5、本章知识点
各个缩放命令的操作;修改图形的显示精度方法。
第九章 图块
1、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图块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创建图块、定义图块属性和插入图块。
2、本章教学时安排 1学时+1学时(上机练习)
3、本章课程教学内容
⑴ 图块的概念和特点;
⑵ 图块的定义。
⑶ 插入图块
⑷ 定义属性
⑸ 图块的分解和重定义
⑹ 了解外部图块的定义
4、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
5、本章知识点
图块的定义;图块的插入、图块的属性定义和图块的分解重定义。
第十章 图案填充与编辑
1、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AutoCAD图案填充的命令和方法。
2、本章教学时安排 1学 时+1学时(上机练习)
3、本章课程教学内容
⑴ 图案填充的概念和操作;
⑵ 编辑填充的图案。
4、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
5、本章知识点
图案填充概念、填充边界的选择和编辑填充的图案。
第十一章 文字标注与编辑
1、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文字标注和修改。
2、本章教学时安排 1学时+1学时(上机练习)
3、本章课程教学内容
⑴ 设置文字样式;
⑵ 单行文字标注
⑶ 多行文字标注
⑷ 文本编辑
4、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
5、本章知识点
文字样式、文本标注和编辑。
第十二章 工程标注
1、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掌握各种尺寸的标注和编辑方法。
2、本章教学时安排 2学时+2学时(上机练习)
3、本章课程教学内容
⑴ 尺寸标注的构成及类型;
⑵ 设置尺寸标注样式;
⑶ 尺寸标注的编辑。
4、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
5、本章知识点
尺寸标注的构成及类型;尺寸标注的编辑。
《VBA1》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VBA1 英文名称: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
课程编号: 01321 学时数:45(含实验23学时) 学分数: 2.5
适用专业:机械类专业
第一部分 教学大纲说明
1、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课程性质为公共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技巧和方法,并且能够利用VB语言编写相应的程序,具有一定的程序调试能力,为以后进一步自习其它程序语言和提高程序设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课程教学内容符合江苏省和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Visual Basic考试大纲,本课程的教学将有助于学生通过省和国家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另外,根据工科学生的特点,在最后补充了专用于AUTOCAD开发的功能,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与分工
要求学生有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了解Windows环境。前导课程:计算机基础。
3、 本课程适用专业与学时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所有理工科专业及部分艺术类专业。学时要求为45学时。
学时分配列表
章 目
名 称
学 时 分 配
第 一 章
Visual Basic概述
4
第 二 章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基础
10
第 三 章
基本控件设计
8
第 四 章
绘图和图片框、影像框控件
4
第 五 章
对话框和菜单
6
第 六 章
文件操作控件及语句
6
第 七 章
AUTOCAD二次开发基础
7
合 计
45
4、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计45学时,其中面授22学时,上机23学时。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实例进行教学,实例的组织由浅入深,在实例设计时要考虑到体现本次教学的知识点和教学重点。Visual Basic编程是逻辑性很强的课程,提高学生的模块分析能力和语句运用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在重点的教学上一个要考虑到具体语句的灵活运用,另一个要考虑到当前形成的编程习惯和思路对以后复杂程序的影响。
课堂讲授部分全部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上机操作部分在计算机机房内进行。教学辅助资料包括:VBA习题集、二级考试资料等。
实验实训环节主要通过实际的上机操作,使学生能够完成与课堂讲授的实例相类似的程序的编制和修改,掌握实际技能。
作业:由于上机条件的限制,完成课上练习后,不留上机课后作业,但根据每节课的授课内容,留书面作业。
考核方式为上机操作+书面考核相结合,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际的编程能力和熟悉程度,避免死记硬背的考核模式。以百分制计分。
5、 建议课程教材与参考教材
建议课程教材:《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教程》 苏州大学出版社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上机指导》 苏州大学出版社
参考教材:《AUTOCAD VBA 开发精彩实例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网站:
第二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Visual Basic概述
1、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VB的基本界面和基本操作,了解VB程序开发的一般步骤。
2、 本章教学时安排 4学时
3、 本章课程教学内容
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Visual Basic 特色。 了解
2) Visual Basic 开发环境。 理解
3) Visual Basic 常用术语。 理解
4) 设计Visual Basic 程序步骤。 掌握
4、教学基本要求 多媒体面授+上机
5、本章知识点
VB界面 编程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基础
1、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VB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和基本结构。
2、 本章教学时安排 10学时
3、 本章课程教学内容
1) 常量与变量 掌握
2) Print语句、赋值语句、Dim语句 理解
3) 运算符、表达式、常用内部函数 理解
运算符:运算符的优先级、结合性
表达式:表达式组成规则和计算过程
常用内部函数:数学函数、字符串函数、日期和时间函数、转换函数、 InputBox函数、MsgBox函数
4) 条件语句、情况选择语句 掌握
If/Else/End If语句、Select Case/End Select语句
5) 循环结构 掌握
For/Next语句、While\Wend语句、Do\Loop语句
多重循环结构
6) 数组 理解
数组的定义及引用
字符数组的定义及引用
7) 函数和过程 掌握
SUB过程和函数过程的定义与调用
参数的传递机制
变量的存储类别及生存期
4、教学基本要求 多媒体面授+上机
5、本章知识点
常量变量 VB语法 三大基本结构
第三章 基本控件设计
1、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VB程序设计的中常用的基本控件的属性、方法和事件。
2、 本章教学时安排 8学时
3、 本章课程教学内容
1) 命令按钮控件 掌握
命令按钮的常用属性、事件
2) 标签与文本框控件 理解
标签、文本框的常用属性、事件和方法
3) 复选框、单选钮和框架控件 理解
复选框、单选钮、框架的常用属性、事件
复选框、单选钮的区别
框架控件作为容器的用法
4) 列表框和组合框控件 理解
列表框控件的常用属性、事件、方法
组合框控件的常用属性、事件、方法
5) 滚动条、定时器控件 了解
滚动条、定时器控件的常用属性
滚动条控件响应的Change、Scroll事件
定时器控件Timer事件
4、教学基本要求 多媒体面授+上机
5、本章知识点
按钮 标签 文本框
第四章 绘图和图片框、影像框控件
1、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VB程序设计的中专用控件的属性、方法和事件。
2、 本章教学时安排 4学时
3、 本章课程教学内容
1) Visual Basic 坐标系 理解
2) 基本图形的绘制 了解
画点、画线与画矩形
画圆、画弧和画椭圆
3) 形状控件 了解
形状控件的Shape属性、BorderStyle属性
形状控件的FillStyle形式
4) 图片框、影像框控件 了解
图片框、影像框控件的常用属性
4、教学基本要求 多媒体面授+上机
5、本章知识点
坐标系 图形控件的设计和使用
第五章 对话框和菜单
1、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对话框的设计方法、菜单编辑器的使用方法。
2、 本章教学时安排 6学时
3、本章课程教学内容
1) 建立用户对话框 理解
输入对话框InputBox的调用
消息框MsgBox的调用
2) 通用对话框的调用 理解
3) 菜单设计 掌握
4、教学基本要求 多媒体面授+上机
5、本章知识点
输入输出界面设计 菜单设计
第六章 文件操作控件及语句
1、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使用文件进行输入输出的基本方法。
2、 本章教学时安排 6学时
3、本章课程教学内容
1) 与文件操作有关的控件 掌握
磁盘驱动器列表框、目录路径列表框和文件列表框
2) 与文件操作有关的语句 了解
3) 数据文件的操作 理解
文件的基本概念
顺序文件的建立、打开、读写、关闭
4、教学基本要求 多媒体面授+上机
5、本章知识点
常用的数据存贮方法 数据库
第七章 AUTOCAD二次开发基础
1、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使用AUTOCAD二次开发的基本方法。
2、 本章教学时安排 7学时
3、 本章课程教学内容
1) VB和AUTOCAD的接口 理解
2) 标准连接代码 了解
3)基本的AUTOCAD对象 理解
4)开发实例 掌握
4、教学基本要求 多媒体面授+上机
5、本章知识点
AUTOCAD接口 系统设计方法
《VBA2》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VBA 2 英文名称: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
课程编号: 01321 学时数:54(含实验27学时) 学分数: 3
适用专业:机械类专业
第一部分 教学大纲说明
1、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课程性质为公共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技巧和方法,并且能够利用VB语言编写相应的程序,具有一定的程序调试能力,为以后进一步自习其它程序语言和提高程序设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课程教学内容符合江苏省和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Visual Basic考试大纲,本课程的教学将有助于学生通过省和国家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另外,根据工科学生的特点,在最后补充了专用于AUTOCAD开发的功能,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与分工
要求学生有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了解Windows环境。前导课程:计算机基础。
3、 本课程适用专业与学时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所有理工科专业及部分艺术类专业。学时要求为54学时。
学时分配列表
章 目
名 称
学 时 分 配
第 一 章
Visual Basic概述
4
第 二 章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基础
12
第 三 章
基本控件设计
8
第 四 章
绘图和图片框、影像框控件
6
第 五 章
对话框和菜单
8
第 六 章
文件操作控件及语句
8
第 七 章
AUTOCAD二次开发基础
8
合 计
54
4、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计54学时,其中面授27学时,上机27学时。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实例进行教学,实例的组织由浅入深,在实例设计时要考虑到体现本次教学的知识点和教学重点。Visual Basic编程是逻辑性很强的课程,提高学生的模块分析能力和语句运用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在重点的教学上一个要考虑到具体语句的灵活运用,另一个要考虑到当前形成的编程习惯和思路对以后复杂程序的影响。
课堂讲授部分全部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上机操作部分在计算机机房内进行。教学辅助资料包括:VBA习题集、二级考试资料等。
实验实训环节主要通过实际的上机操作,使学生能够完成与课堂讲授的实例相类似的程序的编制和修改,掌握实际技能。
作业:由于上机条件的限制,完成课上练习后,不留上机课后作业,但根据每节课的授课内容,留书面作业。
考核方式为上机操作+书面考核相结合,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际的编程能力和熟悉程度,避免死记硬背的考核模式。以百分制计分。
5、 建议课程教材与参考教材
建议课程教材:《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教程》 苏州大学出版社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上机指导》 苏州大学出版社
参考教材:《AUTOCAD VBA 开发精彩实例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网站:
第二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Visual Basic概述
1、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VB的基本界面和基本操作,了解VB程序开发的一般步骤。
2、 本章教学时安排 4学时
3、 本章课程教学内容
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Visual Basic 特色。 了解
2) Visual Basic 开发环境。 理解
3) Visual Basic 常用术语。 理解
4) 设计Visual Basic 程序步骤。 掌握
4、教学基本要求 多媒体面授+上机
5、本章知识点
VB界面 编程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基础
1、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VB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和基本结构。
2、 本章教学时安排 12学时
3、 本章课程教学内容
1) 常量与变量 掌握
2) Print语句、赋值语句、Dim语句 理解
3) 运算符、表达式、常用内部函数 理解
运算符:运算符的优先级、结合性
表达式:表达式组成规则和计算过程
常用内部函数:数学函数、字符串函数、日期和时间函数、转换函数、 InputBox函数、MsgBox函数
4) 条件语句、情况选择语句 掌握
If/Else/End If语句、Select Case/End Select语句
5) 循环结构 掌握
For/Next语句、While\Wend语句、Do\Loop语句
多重循环结构
6) 数组 理解
数组的定义及引用
字符数组的定义及引用
7) 函数和过程 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