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说》复习到导学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767612 上传时间:2025-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复习到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说》复习到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马说 》复习课 导学案 主备人:唐乃云  复备人 :初二语文备课组  审核人:徐祥银 备课时间3月6日 使用时间:3月9日 复习目标: 1、积累有关常识: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 。 2、会背诵、默写课文,会翻译重点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会判断托物寓意的写法。 复习重难点:见复习目标1、2、3 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 背诵法 提问法 复习用时: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知识整理 1.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 (2)才美不外见 通 (3)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 (4)其真无马邪 通 2.词类活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虽有千里之能。 (4)策之不以其道。 (5)食之不能尽其材。 3.古今异义词 (1)故虽有名马(古义: 。今义: 。) (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古义: 。今义: 。) (3)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 。今义: 。) (4)是马也(古义: 。今义: 。) (5)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 。今义: 。) (6)策之不以其道(古义: 。今义: 。) 4.多义词 (1)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以: 不以千里称也( ) 策之不以其道( ) (3)之: 马之千里者( ) 虽有千里之能( ) 策之不以其道(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4)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 (5)策: 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 ) 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 (6)而: 而伯乐不常有 转折连词,相当于“但是”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表转折,可译为“却” 执策而临之 连词,表顺承,可不译 5.句式 (1)省略句: A. ( )执策而临之。 B. 不以( )千里称也 。 (2)倒装句: 马之千里者。 二、课文内容理解 (一)理解性默写 1、文中表明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请用一个短语概括文中千里马的处境或遭遇: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4、表现食马者的愚妄无知是: 5、文章的中心句是:                                        6、有一位哲人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是: (二)内容探讨 1、文章每段末尾的“也”各表现了什么样的语气? 2、体会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样的写法?千里马比喻什么 ? 伯乐比喻什么 ?食马者比喻什么 ? 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什么 ? 三、拓展延伸 1.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那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 2.“千里马的命运”在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呢?如果自认为是千里马,又没有伯乐,自己该怎么办?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3.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与本文阐述的观点是否相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课堂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韩愈,字          ,        朝著名文学家,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            ,作品都收在《            》里。 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不以千里称也(              ) (3)一食或尽粟一石(        )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才美不外见(        )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7)策之不以其道 (         ) (7)食之不能尽其材(         ) (8)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9)执策临之(        ) (10)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        )(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4.对比阅读 (甲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文)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②日啖刍豆数斗 (      ) ③ 不以千里称也(     )            ④比行百余里(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其真无马邪? ②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③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3)甲文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乙文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甲文提示马“才美不外见”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乙文中直接描写马“才美” “外见”的句子是                         。(4分) (4)请根据下面两个句子,比较甲乙文所写人物对马的不同态度。(1分) ①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②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5)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际都是在议论如何对待人才的。这两段文字表达了怎样的人才观? (1分) (6)甲乙两文都有人说“无马”,你是怎么看的?(4分) (7)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 五.本节课的收获: 1、①等同,一样。②吃。③因。④及,等到。 2.①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②然而不是精好而洁净(的食料)就宁愿饿死也不吃。(3)我所谓的空,不是没有马,是没有好马。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致远之材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4.甲文:愚妄;乙文:爱惜。 5.要善待人才,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必要条件。 6、此题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甲文看法略;乙文提供参考意见:例如:同意,没有好马即谓无马,“得人才者得天下”,领导者要招揽人才,防止人才流失。/不同意,没有好马还有普通马,“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才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其他人的能力 7、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  1、文章每段末尾的“也”各表现了什么样的语气? 痛惜、惋惜;愤怒、谴责;嘲讽 2、体会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样的写法?千里马比喻什么 ? 伯乐比喻什么 ?食马者比喻什么 ? 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什么 ? 三、拓展延伸 1.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那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 (1)伯乐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2)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 (3)在21世纪,并不是缺少伯乐,而是千里马太多。我们要做的是让完美的自己出类拔萃,这样才能吸引伯乐的目光。 2.“千里马的命运”在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呢?如果自认为是千里马,又没有伯乐,自己该怎么办?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1)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是金子总会发光,埋没只会在一时,而不是一世, (2)如果觉得自己是个人才,要毛遂自荐,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 3.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与本文阐述的观点是否相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矛盾。两者的角度不同,《马说》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而龚自珍强调的是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