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树梁中学“导学引领,对标检测”尝试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鸡西市树梁中学 潘宗
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变色龙
该内容总课时
2课时
翻转课时
第1课时(40分钟)
一、学习内容分析
《变色龙》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小说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过程中的对话描写,塑造了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反复无常的沙俄走狗形象,揭露了十九世纪沙俄专制统治的黑暗腐朽。
《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文学作品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根据课程标准对小说导学的要求,结合小说《变色龙》具体特点,我把这堂翻转课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通过分角色朗读,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难点:以分析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为例,学会如何分析人物性格。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通过情景剧展示,学习小说通过对话等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
2、能力目标:以分析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为例,从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作品的社会意义的入手,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所表现出来的对俄国沙皇走狗的讽刺之情。
依据学生对 “对标检测”内容的完成情况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情分析:本文的导读对象是初四学生,他们对小说有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能够自主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对运用动作、表情、对话表演小说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并能依据文本评议小说中的人物。
1、 了解本课文学常识;了解“变色龙”的表面意思和象征意义。
2、 熟悉课文内容,能流利阅读。
可能出现的问题:
情景剧展示可能在语言、表情、动作等把握上不够准确到位。
四、课前任务设计
1、熟悉人物,为课本剧表演做准备。
2、《宛如英雄》语段材料
3、观看翻转视频
五、课上任务设计
(一)课前演练 尝试准备(5分钟)
提问视频内容
1、 字音字形。(2分钟)
评价方式及量规:准确掌握视频中的词语。
2、 自选角色,复述课文。(3分钟)
评价方式及量规:能够用流利而饱含情感的语言复述。如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加分。
(二) 出示目标 尝试引领(1分钟)
(三)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22分钟)
1、课本剧展示(角色扮演)(12分钟)(共三组,每组4分钟)
让学生将小说改编成课本剧并上台来表演,使参与表演有的同学置身于狗咬人事件之中,从情节到主题,细加揣摩后,形之动作,述之以语言;观看课本剧的同学,通过直观形象的动作和语言,感受到小说的情节发展,品味小说的语言,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每组学生表演课本剧结束后,我给学生时间,引导学生从台词的表演、表情、角色配合、道具的运用等角度去自主评议课本剧表演的优劣,并进一步完善,最后谈谈各自对小说的内容的体会和感悟。
评价方式及量规:能够用流利而饱含情感的语言复述。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如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加分。
2、问题探究(10分钟)
小说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刻画奥楚蔑洛夫的性格形象?试分析其作用。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点拨:
1、查找勾画人物描写的语句;
2、分析每一处性格特点;
3、归纳、合并 ,用准确通顺的语言表述。
(四)展示交流 尝试确认(2分钟)
评价方式及量规:小组充分讨论,交流,最终能准确判断出人物描写的方法。
(五)对标检测 尝试评价(8分钟)
阅读《宛如英雄》思考:
1、文中的音乐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阅读全文,概括回答。
2、文章对老师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评价方式及量规:学生能独立完成思考题,准确评价材料中的人物,正确判断描写方法,并简单分析描写方法的作用。
(六)反馈总结(2分钟)
学生自己总结课堂内容,盘点收获。提出仍然存在的问题,如果有问题大家共同解决。
六、教学设计反思
翻转课堂最基本的理念是把传统课堂上的直接讲授移到课外,充分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本文的导读对象是初四学生,他们对小说有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能够自主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对运用动作、表情、对话表演小说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并能依据文本评议小说中的人物。 根据学情,我设计了课本剧表演。翻转课堂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获取有用信息,并能有效处理这些信息,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设计了在学生课本剧表演后的“问题探究”内容。同时通过“对边检测”来巩固知识点。以上两环节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最后一个环节检测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变色龙》
鸡西市树梁中学
潘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