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及镇痛效果.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4641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6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及镇痛效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及镇痛效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及镇痛效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39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及镇痛效果 王松寿 保定第七医院,河北 保定 072150 摘要: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在开胸手术实施期间应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在麻醉以及镇痛方面的效果,探究如何通过有效的麻醉及镇痛手段使得开胸手术能够更加顺畅的推进。方法 选取 2022 年 4 月-2023 年4 月我院收治的 120 例需要实施开胸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各 60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实验组患者采取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临床治疗期间做好各

2、项数据记录工作,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数据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理想,患者整体反馈情况更好(P0.05)。结论 在实施开胸手术时,应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法,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更加理想,应激反应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更加理想,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关键词:关键词:超声;胸椎旁神经阻滞;右美托咪定;联合;开胸手术;麻醉;镇痛效果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614 开胸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重大疾病的手术模式之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完全将病灶切除,能够有效对疾病进行控制,但是该手术方式术后恢复速度慢、疼痛剧烈持久,强化麻醉效果是减轻患

3、者疼痛,帮助患者在术后更好恢复的关键所在。但是不同的麻醉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也有着一定的差异,麻醉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患者所需要承受的痛苦更多,其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以及治疗心态等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干扰。传统麻醉方式以硬膜外阻滞为主,这种麻醉方式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其副作用比较多,患者的满意度比较低。为此本研究尝试对其他类型的麻醉方式进行分析,其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的 120 例患者,其具体临床资料如下所示(P0.05)。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具体操作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规范化操作;实验组患者以超声作为依托实施麻醉,在麻醉工作实施前需要

4、先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保证患者对于相关麻醉手段接受和认可,同时还需要仔细检查超声仪器设备是否能够正常使用,避免麻醉期间有意外情况发生。两组患者在实施麻醉之前均需要对其身体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分析患者是否符合手术标准要求,同时在麻醉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定,相关药物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药物剂量,结合手术时间科学控制药物剂量。1.3 观察指标(1)对比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包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液量、术后药物使用量、补救镇痛剂比例、住院时间六项内容。(2)比较患者炎性指标变化情况:主要包含 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等内容。(3)比较患者应激指标变化情况:主要包含超氧化物歧化酶、皮质

5、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三项内容。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 t 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进行检验,当 P0.05 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数据反馈结果有一定差异,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40 表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x s)组别 性别 年龄/(x s)岁 身高/(x s)cm 体重/(x s)kg 临床分期(例)ASA 分级(例)男 女 期 期 级 级 实验组(n=60)32 28 63.258.10 169.585.12 60.964.

6、21 38 22 20 40 对照组(n=60)29 31 61.787.62 170.234.96 58.103.89 35 25 23 37 表 2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比较(s)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x s,min)术中出血量/(x s,mL)输液量/(x s,mL)术后 24h 地佐辛用量/(x s,mg)补救镇痛比例例()住院时间/(x s,d)实验组 60 159.3816.87 324.7828.63 1432.68425.36 5.822.32 3(5.00)13.352.10 对照组 60 162.1015.78 332.2432.47 1451.20513.69 9.47

7、3.41 16(26.67)15.783.00 注:P0.05,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表 3 两组患者炎性指标对比分析(s)组别 IL-6/(g/mL)CRP/(mg/mL)T1 T2 T3 T4 T1 T2 实验组(n=60)0.170.05 0.300.10 0.290.06 0.290.04 9.151.20 13.252.35 对照组(n=60)0.180.07 0.560.24 0.560.12 0.480.11 9.211.32 26.744.00 组别 CRP/(mg/mL)TNF-/(g/mL)T3 T4 T1 T2 T3 T4 实验组(n=60)14.11

8、3.12 11.962.12 2.280.65 3.621.10 3.751.24 3.421.13 对照组(n=60)28.964.36 26.353.47 2.310.72 6.241.68 6.821.76 6.101.68 注:实验组采取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复合全麻,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 IL-6 为白细胞介素-6、CRP 为 C反应蛋白、TNF-为肿瘤坏死因子-、T1 为全麻诱导前、T2 为手术开始 2h、T3 为术毕、T4 为术后 24h 与 T1 时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 4 两组患者应激指标对比分析(s)组别 SOD/(U/mL)COR/(

9、ng/mL)T1 T2 T3 T4 T1 T2 实验组(n=60)76.196.58 85.245.10 84.204.69 80.103.69 188.6915.62 199.6518.63 对照组(n=60)75.225.66 96.356.57 97.355.10 91.474.87 190.3817.25 226.5220.14 组别 COR/(ng/mL)ACTH/(pg/mL)T3 T4 T1 T2 T3 T4 实验组(n=60)198.2515.20 193.5712.38 9.352.12 28.653.69 28.743.54 24.686.57 对照组(n=60)228.4

10、918.59 219.8715.79 8.971.85 43.215.12 44.304.68 40.965.10 注:SOD 为超氧化物歧化酶、COR 为皮质醇、ACTH 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其他数值代指如上表 3。表 5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与镇静效果比较(s)组别 例数 静息 术后 6h 术后 12h 术后 24h 术后 48h 术后 72h 实验组 60 1.910.42 2.300.41 2.200.35 2.100.35 2.020.43 对照组 60 2.240.53 2.650.31 2.450.42 2.200.41 2.140.52 组别 例数 咳嗽 术后 6h 术后 12h

11、术后 24h 术后 48h 术后 72h 实验组 60 2.860.53 3.300.28 3.210.40 3.280.42 3.090.51 对照组 60 3.290.62 3.890.32 3.480.51 3.410.51 3.270.62 注:实验组采取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复合全麻,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 VAS 为疼痛视觉模拟量表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 6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s)组别 例数 术后 6h 术后 12h 术后 24h 术后 48 h 术后 72h 观察组 60 2.320.69 2.450.65 2.510.70 2.250.43 2.120.41

12、 对照组 60 3.150.73 3.240.75 3.12 0.59 2.340.58 2.180.52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41 其具体如表 2 所示。2.2 两组患者炎性指标对比分析 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炎性指标时,其具体情况如表 3 所示。2.3 两组患者应激指标变化情况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应激指标变化情况如表4所示。2.4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与镇静效果比较 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节点镇痛与镇静效果时,其具体情况如表 5 所示。2.5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时,具体如表6所示。2.6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

13、生情况时,其具体情况如表 7 所示。3 讨论 开胸手术是临床上治疗重大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实施相关手术时必须要使用全身麻醉才能保证手术顺利有序完成,如果麻醉实施效果不佳,那么患者所承受的疼痛将会更多,这种情况下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将会延长,其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实际上是极为不利的。在过去针对开胸手术在实施全身麻醉时主要是通过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方式完成,这种麻醉方式虽然也能够达到相应的麻醉效果,但是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相对来说也比较多,其具体主要表现在穿刺置管的难度大,失败率高,患者需要承受的压力相对比较大。开胸手术在实施麻醉时主要是通过在胸椎置入导管,但是因为胸椎的构造特殊,因此在

14、穿刺置管时出现的问题相对比较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技术应运而生,该麻醉技术有效规避了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缺陷与不足,在超声仪器设备的支持下,可以准确对患者的胸椎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而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穿刺过程中可以更好的解决各类问题,因此患者在治疗时所受到的痛苦比较少,患者的满意度更高。本研究主要针对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的镇痛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最终发现相关治疗手段相较于传统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更加理想,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更加理想,麻醉效果在临床上得到了充分发挥,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更快。当然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

15、胸手术中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性的效果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配合使用了右美托咪定,该药物是一种高选择性的受体激动剂,其可以对神经的活性产生比较大的抑制作用,在麻醉的过程中使用该药物可以保证患者自主呼吸并使得血流动力学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且其与麻醉药物配合使用还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剂量,这也是联合应用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的原因之一。当然在相关麻醉方式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控制好患者身体状况,如果说药物剂量控制不当那么也将会产生负面效果,在麻醉实施期间应当尽可能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参与其中,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麻醉成功率,同时各类突发情况也能够更好的控制,可以有

16、效改善患者的术后预后效果。总之,结合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针对开胸手术实施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的临床效果更加理想,患者应激指标、炎症指标情况等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其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临床上应当提高对相关工作的重视度。参考文献 1于浩,宫晓娜.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及镇痛中的应用J.智慧健康,2023,9(13):35-39.2蔡霞.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 麻 醉 在 胃 癌 手 术 患 者 中 的 应 用 J.临 床 医学,2022,42(1):72-74.3杨柳.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肺癌患者手术中的

17、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28-30.4梁广明,陈曼莉,温嘉筠,等.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在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3):461-463.表 7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 眩晕 心动过缓 瘙痒 总发生 实验组 60 4(6.67)7(11.67)0 1(1.67)12(20.00)对照组 60 6(10.00)8(13.33)1(1.67)3(5.00)18(30.00)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42 5马晨光.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及镇痛中的应用J.

18、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0,27(1):67.6陈伟涛,朱芸芸.超声引导右美托咪定结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20,41(9):2160-2161.7邱利全,罗雪,赵薇.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及镇痛效果J.临床误诊误治,2023,36(4):120-125.8陈华永,马丹丹,张华朋,等.超声引导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的麻醉及 术 后 镇 痛 效 果 的 影 响 分 析 J.系 统 医学,2021,6(23):137-139.9周华.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 在 单 侧 开 胸 手 术 后 镇 痛 的 效 果 J.新 疆 医学,2020,50(12):1299-1301.10毕路甲,闫军杰.右美托咪定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在 开 胸 手 术 中 的 应 用 J.医 药 论 坛 杂志,2020,41(8):137-1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