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雎》教学素材.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608097 上传时间:2025-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雎》教学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雎》教学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雎》教学设计 【设计简说】: 一、教材分析:《关雎》是《诗经》的首篇,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章描写一男子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追求过程,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内心深处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在艺术表现上,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和重章叠句的手法,情景交融,给人以丰富的美感。 二、学情分析:这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诗经》,尽管诗歌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再者九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初中生活,已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有自己的见解,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敢于创新,敢于展现自我,有朦胧的情感体验。 三、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读诗歌要“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依据本单元教学重点,要求通过“品味,感悟,欣赏”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设想:因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诗经》,首先让学生对我国最早的这部诗歌总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诗经》“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而后进入文本的学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诗歌内容,这次课堂教学我结合一些充满方言趣味和乡土情趣的本地歌谣,和课文作一个比较阅读。教学步骤分为“读通、读懂大意、读出情味”等几大步,为达到每一步的要求,分别设计相关小问题。重点放在诗的“诗情画意”上,完成“诗中有画”,培养学生学诗在遵循原文大意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联想与想像以丰富形象的良好思维品质与学习习惯,以及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的表达能力。在给学生一定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经》基本知识和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3、反复诵读诗歌,明确诗歌大意,体味它朴素优美韵律和谐的语言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析读、品读中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引导其诵读传统经典诗文。 教学过程简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在那遥远的地方》的mp3)由歌引出“爱情诗”这样一个话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文学源远流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经》里的一首爱情诗《关雎》,它选自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自然的导语,曲调优美的音乐,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雅”诗多是贵族作品,只有小部分是民间歌谣;颂是祭祀用的,内容多为赞美神灵和祖先的功德。在表现手法上,《诗经》往往兼用赋、比、兴等手法。赋指铺陈直叙;比指打比方;兴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所以,兴常常用在一首诗的开头。“风雅颂” “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三、初读,读通课文 1、一读,读准字音 师范读。朗读中让学生注意没学过的生字词。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莱(xì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芼(mào):挑选。 2、二读 ,读准节奏 师讲解古诗词的断句读法:四言诗(二/二拍)、七言(四/三拍)。示范读第一句有节奏和无节奏的区别,然后让学生朗读诗,说一说怎么划分节奏。 明确:《关雎》是四言诗,对于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应该是两字一顿,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老师的范读为学生的朗读提供示范,让学生能更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三读,读懂大意。 师: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 生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生3:他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多媒体显示:《关雎》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是一首爱情诗,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1、师生研讨下列问题: ①、诗歌的第一章是怎样托物起兴的?鸠鸟鸣叫有什么象征意义?第一章具体写了那些内容?(所听 所见 所思 所愿 表现了君子对淑女的深沉的爱恋) ②、君子是怎样“寤寐求之”的?“悠哉游哉,辗转反侧。”这时候的主人公情态如何?心理怎样?(第二章第三章写君子对淑女的相思。表现了对淑女追求的坚持不懈相思之苦。追求爱情的道路越是艰难曲折就越能显示君子对淑女的忠贞不渝。) ③、你能想像出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具体情景吗?(诗歌把我们带人浪漫神奇的爱情幻想世界,再现了男女主人公相会的欢乐场景,把诗歌的内容推向了高潮。) 2.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明确:用了“兴”的手法,首章以水鸟相向和鸣起兴,兴淑女应配君子;次章写自己的寤寐不忘,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三章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 、“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 、“乐之”等。 3、诗歌中每句话都是四字,语言几乎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这样循环反复地歌唱有着怎样的韵味?对情感的抒发有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反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品味《诗经》朴素优美、韵律和谐的语言) 出示投影:写作特色 五、 简单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诗经》这一部浩瀚的诗歌巨著,明确了《诗经》的内容及特色即《诗经》“六义”。朗读《关雎》这首经典诗歌,让我们懂得真正的爱情需要人们坚持不懈地去追求,忠贞不渝地去守护。 六、作业: 出示投影:根据提示填空。 (1)预习《蒹葭》 (2)背诵全诗。 八、板书设计: 所听 关关雎鸠 爱 所见 在河之洲 恋 所思 窈窕淑女 关 所愿 君子好逑 淑 相 寤寐求之 思 辗转反侧 雎 女 琴瑟友之 梦 幻 钟鼓乐之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