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7《杨修之死》
【教学目标】
1. 能复述七个小故事,学习通过故事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 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3. 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1. 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 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刘备。人们常说:三国看智,水浒看勇。三国有无数的智者,有被重用的幸运者,也有被埋没甚至残杀的不幸者,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共同来关注杨修的命运,并能从杨修的身上得到一些启示。
二、前提测评
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走近三国。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
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全书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作者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创作而成。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3. 故事发生的背景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4. 掌握字词
(1)字音
庖(páo)官 主簿(bù) 谮(zèn) 绰(chāo)刀 恃(shì)才放旷 麾(huī)
(2)词语
沉吟 禀请 班师 谮害 惑乱 对答如流
5.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2)(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3)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4)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三、整体感知
1. 理清结构,复述故事要点。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2.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① 破字――忌;② 分酥――恶;(杨修卖弄聪明)③ 破梦――愈恶;(杨修揭穿曹的心思)④ 吴质事件――愈恶;⑤ 教植出门――怒;⑥ 教植作答――已有杀心。(杨修参与曹的家事)
四、合作探究
1. 关于杨修之死,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其一:杨修之死,过在自己。因为杨修恃才放旷、卖弄才华,狂妄轻率。
其二:杨修之死,罪在曹操。因为曹操多疑奸诈、虚伪残忍、妒才忌能。
其三:杨修之死,缘于政治斗争。杨修缺乏政治上的敏感性和处理政治斗争的能力,在政治思想上与曹
操不同。
2. 后人诗曰:
聪明杨德祖 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 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 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 非关欲退兵
五、分析曹操
1. 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可看出曹操的什么性格?
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就有疑意。曹操厚葬杨修,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表现曹操阴险虚伪的性格。
2.你认为曹操杀杨修是否有理?
有理之处,也有无理之处。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度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自己的亲戚却没有丝毫处罚。
3. 通过曹操杀杨修,你可以看出曹操是怎样一个人?
“古来第一奸雄”: 阴险残忍,虚伪奸诈,嫉贤妒才,老谋深算。
六、拓展延伸
1. 杨修和纪晓岚都素负才名,而结局却截然不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
(1)为人应该谦虚谨慎,说话不能恃才放旷;不要卷入别人的争斗。
(2)要尊重别人,不该自己做主的事情不要擅自行动。
(3)不可恃才傲物,审时度势。性格决定命运。
2. 请你通过对文章的感悟,自己选择角度在杨修的墓碑上写一句话。
示例:
聪明机智知识渊博可谓英才
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尝苦果
七、达标检测
1. 自主完成。
2.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评改。
3. 以小组为单位将共性不会的问题反应给老师。
八、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中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学习了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的方法。知道了杨修的死因,也获得了一些启示,望大家能在杨修身上学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祝愿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九、布置作业
1. 以《从杨修之死想到》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的认识。
2.(选做)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写出你心中的曹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