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语文《醉翁亭记》开明版知识精讲.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537142 上传时间:2025-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醉翁亭记》开明版知识精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醉翁亭记》开明版知识精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醉翁亭记》开明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醉翁亭记》 二. 重点、难点分析: 1.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思想感情——一个“乐”字贯穿全文。自读这篇课文,要抓住“乐”这条主线,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 本文采用了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要弄清文章中哪些是叙事,哪些是写情,二者是怎样紧密结合起来的,从而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体会本文抒发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3.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本文除语言特色外,情致满篇而构成了散文诗。 三. 新课讲解 1. 作者简介: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醉翁亭记》,对欧文的风貌也可窥见一斑。欧阳修不仅以散文著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 欧阳修称得上是位饱学之士。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 正音: 滁(chú) 琅(láng) 琊(yá) 辄(zhé) 伛(yǔ) 偻(lǚ) 肴(yáo) 蔌(sù) 翳(yì) 弈(yì) 3. 课文理解: (1)第1段主要写醉翁亭的什么? 分析:第1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树木茂盛,深幽秀丽的琅琊山间酿泉边上;亭是山僧智仙修建的,亭名是自号“醉翁”、情怡山水的太守定的。 (2)第1段采用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分析:这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先写滁州四面环山,再写西南诸峰中的琅琊山,接着写琅琊山中的酿泉,最后写建在酿泉边上的醉翁亭。 (3)第2段包含几层意思? 分析: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若夫日出……四时也。”写山间朝暮、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景色。②“朝而往……无穷也。”写太守来此,无论春夏秋冬,都能欣赏“山水之乐”,其乐趣无穷无尽。 (4)第2段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什么方式? 分析:本段描写山间朝暮之景,采用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分写,从早到晚,“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总收,“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描写四时之景,也采用这种方式。分写,由春到冬,“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总收,“山间之四时也”。 (5)第3段包含几层意思? 分析:本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至于……滁人游也”描写滁州百姓来此游山赏景一路上的欢快情景。②“临溪而渔……太守醉也。”描写太守与众宾客在此食野味,品冽酒,戏射下棋的“宴酣之乐”。 (6)第3段为什么写滁人之游?这个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 分析:上段写太守观赏四时不同之景“而乐亦无穷”,写了太守之乐的一因。这段写太守见到滁人游山赏景,来来往往,欢歌笑语,眼前是一幅百姓欢悦和乐的图景,而此乃太守之乐的另一因。(欧阳修在滁州写的另一文《丰乐亭记》中有言:“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7)第4段写了两个重要内容,是什么? 分析:这两个重要内容是:①太守自有为人所不知之乐,此即第3段所写的观赏山间四时之景之乐,尤其是第4段所写的见到滁人游山、与众宾客宴酣之乐。这个内容是全文主旨所在。②太守就是庐陵的欧阳修。篇末点出文中主人公太守即文章作者本人,至此,读者可知本文并非泛写山水,虚拟故事,而实乃欧阳修谪居滁州的生活、思想的写照。 (8)这篇文章抒写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怀? 分析:本文抒写了作者“与民共乐”的政治理想和赏景自适的旷达情怀。 【模拟试题】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林壑( ) 射者中( ) 觥筹( ) 蔚然( ) 林霏( ) 清冽( ) 伛( )偻( ) 阴翳( ) 二. 选择题 1. 画线字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 庶(shù)竭驽(nú)钝, 攘(rǎng)除奸凶 B. 若夫(f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è)暝(míng) C.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zī)诹(zhōu)善道,察纳(nà )雅言。 D. 酿(rǎng)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2. 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已而夕阳在山(过了很久) B.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意) C. 翼然临于泉上者(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D. 苍颜白发(苍白) 3. 画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伛偻提携(驼背)            B. 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C.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长时间的喝酒)   D. 山间之四时也(四季) 4. 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性行淑均 (淑良) B. 其西南诸峰(众,各) C. 树林荫翳 (遮盖) D. 以彰其咎 (表明,显扬) 5. 加点字解释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 斟酌损(减少)益(增加),进(进谏)尽忠言 B. 至于负者(背东西)歌于(在)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答应) C. 宴酣之乐,非丝(管弦乐)非竹(弦乐器),射者中(看中),弈(下棋)者胜 D. 猥(辱)自枉(屈就)屈,三顾(到)臣于草庐之中 6. 句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A. 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B. 先帝不以臣卑鄙 道德败坏 C.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优良   D. 臣以是无请也 请求 7. 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 B. 醒能述以文者(记叙) C. 环滁皆山也(环绕) D. 云归而岩穴暝(回来) 8. 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塞忠谏之路也 B. 杂然而前陈者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D.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愿陛下亲之信之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9.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对的一项是( ) A. 由是感激,隧许先帝以驱弛 (感动、激动) B.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军队)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关键时刻) D.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十分憎恨) 10. 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诚宜开张圣听 佳木秀而繁阴 11. 与“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的“于”字用法相同的是( ) A.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B.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C. 苟全性命于乱世            D.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于两峰之间者 12. 对下列各句的“而”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 ①溪深而鱼肥 ②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③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A. 并列 顺承 修饰 转折 B. 并列 并列 转折 转折 C. 顺承 顺承 修饰 转折 D. 顺承 并列 并列 顺承 13. 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A.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 B.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和酒融合在一起。 C.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的乐趣上。 D. 欣赏山水的乐趣,在心里得到它,而寄托在酒上。 14. 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A. 游人一来鸟儿就乐了。 B. 游人一去鸟儿就快乐了。 C. 游人一来鸟儿就失去了快乐了。 D. 游人离去后,鸟儿就快乐起来了。 15. 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A.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和做忠厚、善良的事的人,都应当交给主管的官,由他们来判定是赏是罚。 B.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尽忠职守做了好事的人,都应当交给主管的官,由他们来判定是赏是罚。 C.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尽忠职守做了好事的人,都应当交给主管的官,由他们来判定是功是过。 D.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和做忠厚、善良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由他们来判定是功是过。 16. 关于本文写景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 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 表现琅琊山秀丽的风光。 D. 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的议论铺垫。 17. 下列关于《醉翁亭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醉翁亭记》中的“醉翁”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代的文学家欧阳修的号,该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B. 《醉翁亭记》写了观赏山水之乐、宴饮之乐和与民同乐,并借此排遣被贬的郁闷心情。 C. 《醉翁亭记》以“醉”字贯穿全文,文章作者当时只有39岁,他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种自嘲令人深思。 D. 《醉翁亭记》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精练优美,寄情于叙,寄情于议,韵味无穷。 18. 下列对文章语句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在文章的第一段中指出当时国家的不利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 诸葛亮叙述自己的经历的目的是为了强调先帝重用自己的事实,暗示后主应该把“兴复汉室”的重任教给自己。 C. 诸葛亮认为自己“报先帝,而忠于陛下之职分”的任务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 诸葛亮建议后主“开张圣听”是为了达到“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效果。 19. 对下面一段话内容说的最正确的一项是(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A. 本段交代了众人归的时间和情景,以禽鸟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最后点明了作记的人。 B. 本段交代了众人归的时间和情景,以禽鸟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最后点明了作记的人。 C. 本段交代了众人归的时间和情景,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集中仕途失意,寄情山水,以排遣愁绪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最后点明了作记的人。 D. 本段交代了众人归的时间和情景,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达了作者满心欢喜,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最后点明了作记的人。 20. 下面的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是( ) A.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 予谓莲,花之君子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 C.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琅琊者也。 D.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三. 默写 1. 《醉翁亭记》中第三段共描绘了六幅画面,请以“朝——日出而林霏开”的形式写出其它五幅画 , , , , 。 2. 《醉翁亭记》中表现太守和宾客出游时,不事铺张,不讲排场的语句是 , , , , , , 。 四.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给文中的字注音。  ①夫:     ②朝: 2. 解释文中的词。   ①霏:     ②时: 3. 文中描写晦明变化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文中描写四时景物的语句。   ①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上文横线处写出欠缺的句子。 (二)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 这段文字运用禽鸟之乐衬托__________,又以__________之乐衬托_____________。 2. 文中表现太守之乐与游人之乐不同的语句是: 3.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太守之乐其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 4. 概括本段大意____________,“文”指《________》,作者________,他是__朝____家。 5. 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宗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 试题答案 一. hè zhòng gōng wèi fēi liè yǔ lǚ yì 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C A C A D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A D B C C B C A 三. 填空 1. 暮——云归而岩穴暝 春——野芳发而幽香 夏——佳木秀而繁阴 秋——风霜高洁 冬——水落而石出 2. “临溪而渔……太守宴也。” 四. 阅读 (一)1. ①夫fú ②朝 zhāo 2. ①霏:雾气。 ②时:季节。 3.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4. ①野芳发而幽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风霜高洁 ④水落而石出 5. 而乐亦无穷也 (二)1. 游人之乐 游人 太守之乐 2.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乐其乐也。 3. 太守享有真正的乐趣是“与民同乐”,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都是“与民同乐”的具体表现。 4. 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宋 文学 5. 醉能同其乐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