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花生的秘密
活动目标:
1、探索剥花生的方法,感知花生的特征。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能将含有不同数量花生豆粒的壳进行归类。
3、体验亲自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课件。花生每组一大筐,分类用的小篓每组若干个,小剪刀若干把,装豆粒的小碗每人一个,废物箱每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情景,介绍故事的内容,了解故事捕捉信息。
(1)师:小松鼠给小朋友带来一份礼物。
二、认识花生。
1、直观形象了解了花生的外部特征
师: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呀?(一颗花生)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花生的果实长在哪里吗?(地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花生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花生是白色的,有长的,有短的;摸一摸,表面是不光滑的很粗糙;捏一捏,硬硬的。(观察花生的颜色、形状,体会摸上去的感受。)
2、直观形象了解花生米的外部特征。
师:硬硬的花生壳里面住着花生宝宝,是什么?(花生米)看看,里面住着几个花生宝宝?我们一起来数一下!(宝宝有的多有的少)
师:那小朋友看看这个花生宝宝它长的什么样子呀?(穿着一件红衣服)
我们帮它脱掉红衣服,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白白的肉)
总结:一颗花生外面有硬硬的花生壳,里面的多花生米有的多有的少,白白的花生米穿着一件红衣服。
3、按数分花生。探索剥花生的方法,及进行剥花生比赛,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花生,引导幼儿说出如何判断出花生壳的依据。
(2)告知幼儿厨房里的炊事员阿姨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最爱劳动,他们要请小朋友们帮忙,把花生壳分到4个小篓里分的时候要把一样多豆粒的花生壳放到一起。
(3)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给花生按数量分类。
三、了解花生的吃法。
启发幼儿说出花生可以怎么吃:炒、煮、炸,做成各种花生制品,如:花生酥、花生饼干、花生酱等,边说边一一展示。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花生,知道了花生的营养丰富,要多吃花生,现在把我们剥的花生,可以送给好朋友吃,也可以送给客人老师吃。
四、品尝花生,交流花生的味道,结束教学活动。
附:《小松鼠找花生》
大树旁边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花生已经开花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小松鼠问鼹鼠:“这是什么花呀?”鼹鼠说:“这是花生的花。到了秋天,会结花生,花生可好吃啦!”小松鼠很高兴,他想:等花结了果,我就把花生摘下来,留着冬天吃。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
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小松鼠感到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小松鼠该收花生了,可它却怎么也找不到花生。小松鼠急坏了,抓着小脑袋说:“哎呀,这可糟糕了,我找不到花生,怎么过冬呀?”这时,从远处来了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小猴子。小松鼠说:“小兔,小猴,鼹鼠和我说这些花谢了会结出花生,可是,怎么没有呢?”小兔和小猴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小兔子说:“你可真傻,都不知道花生是长在地里的吗?”小松鼠说:“啊,花生长在地里?”小猴子说:“要不,我们去地里挖吧?”大家都同意了。在地里,他们刚巧碰到了鼹鼠,鼹鼠也和他们一起挖。小松鼠和他的伙伴们找到了花生。花生娃娃说:“你们终于找到我们了!”小松鼠也高兴地跳起来:“我找到花生了,我找到花生了!”小兔子、小猴子、小鼹鼠都跟着小松鼠来到松鼠家,跟松鼠妈妈说:“松鼠妈妈,小松鼠今天学到了一个新知识!”松鼠妈妈也笑了!
活动名称:什么东西飘下来
活动目标:
1、 欣赏了解故事《下雪了》,初步了解雪的特征。
2、幼儿尝试将纸张撕成碎片 。
3、幼儿体验撕纸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沙盘、沙盘里插有树、房子。白纸(若干)。
2、白糖、盐、面粉若干。
3、手偶:小猫、小狗、小鸡、鸡妈妈。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主题
1、教师 出示盐、糖、面粉请幼儿观察。
问:猜猜他们是什么?你怎么知道?
提示:幼儿通过颜色、味道进行区分。
2、教师:还有一样东西和他们很像,小动物们把它们弄混了,所以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来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欣赏故事《下雪了》
1、(利用手偶)教师分段讲述故事《下雪了》,在环节中提问,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师问:(1)、小猫(小狗、小鸭、小鸡)认为雪是什么?它们说的对吗?
(2)、鸡妈妈是怎么说的?
师小结:天空中飘下来的是雪!
三、小实验:雪到底是什么?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或从户外将雪拿到室内),让幼儿通过看看、尝尝,再看看、尝尝糖、盐、面粉,从形状、颜色、味道等对比感知雪。
师小结:雪是凉凉的、白白的,没有味道,还会化。
四、撕雪花:
请幼儿大胆尝试用白纸撕雪花
老师提示:撕得越小越好。把撕好的一片片纸放在纸盒里,等会儿大家一起来 玩。
指导幼儿将撕成的“雪花”撒到沙盘中的树枝上.房顶上.地上,一边撒一边说:“下雪了,下雪了,树上白了,房顶白了,地上也白了。”然后出示小猫.小狗说:“小猫.小狗看到下雪了,也很高兴地跑来了,我们拍手欢迎它们吧。”
活动名称:小手真能干
活动目标: 1. 了解手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动脑、大胆表达。
3.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场景布置(黄豆、画笔、梳子、被子、玩具等);课件一个。
[活动过程]
一.表演激趣,导入手的主题。
幼儿集体表演《我的小手哪里去了》
二.观察讲述,认知手的结构。
1.引导幼儿认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小手,它有哪几部分组成呢?
(由手心、手背、指头、指甲、手腕组成)
2.巩固练习:游戏《我说你指》。
三.营造情景,体验手的用处。
1.游戏:《看谁做的对又快》分组自由选择操作活动:
手印画;串珠活动;撕花瓣;捡豆。
2.师幼总结讲述。你的小手干的什么事情?是怎样做的?
小结:我们的小手可能干啦!它可以玩手影、系鞋带、穿衣服、梳头、叠被子、绘画等许多事情。
3.集体学习儿歌。“小小手,五个杈,会劳动,会画画,不长树叶不开花,团结合作本领大。”
四.拓展经验,学会保护手的本领。
1.小手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好小手。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幼儿玩火的图片,玩刀子的图片。)
2.组织讨论:像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怎样保护我们的小手?
小结:不玩尖锐的物品,当小手破了的时候,请大人帮忙处理伤口,敷药,包扎好。
五.歌表演:《我有一双小小手》,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自然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