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就业难的现状.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517252 上传时间:2025-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业难的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就业难的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就业难的现状、存在原因、危害、改变措施、意义 就业难的现状 1、就业总量压力大。 中国每年将新增劳动力700万人左右,同时,农村有2000万左右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在800万左右,意味着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内劳动力供过于求矛盾始终存在。  2、劳动力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的矛盾大。 主要表现“技工荒”现象和“民工荒”现象。 3、城镇失业人数呈增加趋势,真实失业率持续上升。 4、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 自2006年起,中国每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超过400万人,而大学生就业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 就业难的原因 1、产业层次与产业结构不合理。 2、劳动力供求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 3、劳动者就业观念落后,就业能力差。 4、企业用人观念落后,社会责任欠缺,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5、、劳动力供求总量的影响。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促进就业的措施和途径 国家: 1、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国家应大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2、党和政府应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企业: 1、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应承担相应社会责任。 2、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 劳动者: 1、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3、要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努力自主创业 解决就业问题的意义 1、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劳动创造文明、创造财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 3、有利于实现劳动者权利,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增加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5、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6、就业是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看病难的现状、存在原因、危害、改变措施 看病难的现状 1、当前我国仅有六个省市实行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看病负担重。 2、大约1/4的病人因为无力支付医疗费而放弃医疗。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也显示,中国有48.9%的群众有病时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应住院而不住院,其中的主要现象是低收入者因经济原因难以及时就医。 3、求医之路很艰辛。不敢生病,看一次医生就能把病看好是一件很难的事。要看几个医生,跑几个医院。 5、生病不去看医生的情况很普遍。 6、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村卫生所不稳定,村医流失严重;村卫生所医疗条件和医生技术难以满足农民需求等。 看病难的存在原因 1、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够合理。 2、基层医院和乡镇卫生室医疗资源被忽视 3、人群就医观念不科学。 4、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有所淡化。 5、对医疗机构监管不严,药价虚高,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存在混乱现象 6、医疗保险覆盖面较小,政府医疗投入不足。 7、群众看病的要求提高。 8、医院管理水平低,医德医风滑坡。 改变措施 1、树立正确的医疗卫生发展观,不断提高完善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建立健康服务体系,最终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府应加大对医疗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4、促进基本公共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 5、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农民工待遇问题(社保、子女)的现状、存在原因、危害、改变措施、意义 农民工待遇问题(社保、子女)的现状 1、居住条件差。主要集居于“城中村”、居民或单位闲置房及建筑工地等“城市角落”,形成游离于城市边缘的“孤岛”。 2、劳动合同签订率比较低,保险意识不强 ,近80%没有参加社会保险。 3、劳动强度大、工资报酬低。压低工价、克扣工资、欠薪不断。 4、子女就学难。 5、看病难、看病贵。 6、劳动技能差,许多农民工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态度也不太积极。 存在原因 1、农民工的风险意识谈薄。 2、农民工经济承受能力低。 3、城市农民工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会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廉价地位。 4、农民工自身存在维权缺陷。 5、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改变措施 1、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完善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 2、建立农民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制度,要让农民工享受大病保险、养老保障等。实现社会保险全国统筹,建立方便合理的社会保险跨省区转移机制。 3、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确立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制度,保障受到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影响的农民工的利益。 4、放宽农民工落户城镇政策。赋予农民工与市民平等的权利,让脱离土地的农民真正完成向市民的转化。城市公共文化设施要向农民工开放,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立农民工活动场所。 5、农民工子女在当地公办中小学上学,入学条件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6、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地位,增强他们的自 管理意识和能力 。 7、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 。 意义 1、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既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迫切任务,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 2、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关系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3、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4、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反腐问题的现状、存在原因、危害、改变措施、意义 腐败问题的现状 1、腐败范围越来越广   当前腐败现象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般经济管理部门扩展到党政领导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等要害部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腐败现象的渗透和侵袭。 2、腐败分子职位越来越高   3、窝案、串案明显增多   腐败有“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4、“隐性”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勒索型腐败现象大量上升 腐败问题的原因 1、社会原因 即商品经济造成的利益的驱动。市场经济的重利性、竞争性和等价交换原则,在某些方面冲击着无产阶级党性和价值观念。 2、体制原因 法制不健全带来的对公共权力的滥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此外,一般政策性规定所起的作用也有限。 权力的监督机制存在漏洞 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3、、素质原因     人格道德的腐化沦落。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4、国家福利制度未能跟上经济发展      缺乏俸禄养廉的经济条件。 腐败的危害 1、腐败阻碍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资环境就成为影响资本流向的重要因素,也成为综合竞争的核心内容。  腐败影响企业活动。腐败不但阻碍了国内企业的发展,而且特别影响了小公司和新的进入者。 腐败降低了国际竞争力。反腐败本质上是通过制度建设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良好的制度可以节约成本,降低风险。 腐败降低了投资。根据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中国吸引外资的潜力只发挥了49%,主要是因为腐败等因素。 2、腐败造成潜在的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腐败增加了公共投资,这主要涉及政府出资或援助的公共投资中的腐败损失,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许多大型的公共投资中的“豆腐渣工程”和违背经济规律的中看不中用或建成之日就是亏损之时的“标志工程”、“形象工程”。 腐败造成了地下经济的繁荣。非法的地下经济活动,不仅使国家税收大量流失,而且加剧收入分配不公平。  3、腐败造成政府信誉的丧失,增加信用交易成本。 腐败,危及政府形象,影响经济政策的执行、实施,是政府的掘墓人,成为社会经济不安定因素。 4、腐败践踏党的先进性     我们党的先进性质、奋斗纲领和崇高宗旨,是通过一个个党员干部的模范言行和优良作风表现出来的,而党内的腐败分子及其腐败行为践踏党的纲领,亵渎党的宗旨,玷污党的形象,腐蚀党的肌体。腐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5、腐败危害精神文明 腐败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腐蚀性,从而使封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沉渣泛起,污染社会。 6、腐败破坏社会稳定     腐败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削弱党和政府的凝聚力,使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离心离德,其结果必然导致社会纷争、动乱、乃至四分五裂。 7、腐败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腐败压制群众的民主权利,侵害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挫伤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特别是损害广大群众对党的信仰、信念和信心。 8、腐败破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和谐文化建设。 改变措施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从长远来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反腐败的基础和根本,其着眼点在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是铲除腐败赖以产生的思想根源的迫切需要。 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国家富强的强大精神力量,对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具有重大意义。 2、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提高行政行为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程度。同时,必须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建立健全行政公开制度,公开办事制度和规则、公开办事机构和人员、公开办事程序和方式、公开办事结果和依据。 3、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腐败是制度漏洞的表现,反腐败本质上就是不断完善和创新制度的过程。医治腐败的根本途径和突破口就是构建国家廉政制度。    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坚持干部选拔任用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对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和经济审计、逐步推行领导干部交流、回避制度、加强组织人事部门的自身建设等。其次,就政府职能转变而言,就是要逐步建立与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相适应的制度与机制,从而在源头上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与温床。  4、完备的法制       为反腐败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其中包含着三个基本的要素,即严密立法、严格执法和严厉制裁。 5、充分利用网路力量  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监督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新武器。重视网络媒体在监督违纪和腐败方面的作用,也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个表现。 意义 1、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 3、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社会基础、群众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并有助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