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03-2008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7432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90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3-2008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03-2008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科学数据中国科学数据,2023,8(3)|1 ISSN 2096-2223 CN 11-6035/N 文献 CSTR:32001.14.11-6035.csd.2023.0050.zh 文献 DOI:10.11922/11-6035.csd.2023.0050.zh 数据 DOI:10.57760/sciencedb.07253 文献分类:地球科学 收稿日期:2023-02-06 开放同评:2023-04-07 录用日期:2023-09-16 发表日期:2023-09-27 *论文通信作者 周文君: 沙丽清: www.csdata.org 专题专题 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

2、络(ChinaFLUX)20 周年专刊周年专刊 20032008 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 洪思思洪思思1,2,杨艳波,杨艳波1,2,张蕊张蕊1,3,沙丽清,沙丽清1*,唐建维,唐建维1,张一平,张一平1,4,宋清海宋清海1,4,邓晓保,邓晓保1,5,巩合德,巩合德2,于贵瑞,于贵瑞6,王跃思,王跃思7,郑循华郑循华7,王迎红,王迎红7,周文君周文君1,3,4*1.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腊 666303 2.西南林业大学,昆明 650224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4.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植物生态

3、中心,云南勐腊 666303 5.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云南勐腊 666303 6.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7.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39 摘要摘要:大尺度、长期和连续的碳通量数据为研究全球碳、水循环关键过程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微小波动将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变化。热带森林是全球重要的碳库,但近年来发现其碳汇能力趋向减弱或中和现象。连续的土壤碳通量数据,对准确评价热带地区碳收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按照温室气体排放的静态箱法观测方法和数据质控管理办法,收集整理了 2003 年

4、 1 月到 2008 年 8 月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得到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地气界面的 CO2排放通量数据和常规气象数据,如压强、大气温度、土壤温度(5 cm)和土壤含水量(5 cm)等观测指标,形成了日、月和年尺度 3 类文件,以期为热带地区与全球碳平衡估算和碳循环过程提供基础数据。关键词关键词: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土壤碳通量;碳循环;气象要素;热带雨林 数据集基本信息简介数据集基本信息简介 数据数据集集名称名称 20032008 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 数据通信作者数据通信作者 周文君()、沙丽清()数据作者数据作者 洪思思,杨艳波,张蕊,沙丽清,张一平,宋清海,唐建维,邓晓保

5、,巩合德,于贵瑞,王跃思,郑循华,王迎红,周文君 数据时间范围数据时间范围 20032008 年 地理区域地理区域 2154N、10116E,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双版纳生态站 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类型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数据量数据量 231 KB 数据格式数据格式*.xlsx 20032008 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 www.csdata.org|2 数据服务系统网址数据服务系统网址 https:/doi.org/10.57760/sciencedb.07253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3080、41671209、40571

6、163、31061140359、31770528、41961144017、U1602234、U1202234、41271056、31290221、41071071、41975147、42075119),国家 973项目(2002CB412501,2010CB8335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2105),国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80103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833501),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SW-01-01A),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JCX2-YW-432-1、KZCX2-YW-Q1-05-04),云南中青年

7、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202205AC160045),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9020302、XDA05020302和 XDA05050601)。数据数据集集组成组成 分为日尺度、月尺度和年尺度常规气象数据(大气压强、天气、通量塔土壤 5cm 温度、T1(土壤 5cm 温度)、T2(地表温度)、T3(箱内温度)、T4(箱外气温)、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 CO2排放通量(2003 年 3 个采样箱、2004 年 4 月开始 6 个采样箱)数据。引引 言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发生,危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土壤

8、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载体2,全球每年土壤呼吸排放的 CO2总量是化石燃料释放的 11 倍,约占每年大气 CO2输入的 10%左右3,因此土壤呼吸的微小变化将影响全球碳收支,并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深远影响。IPCC 系列报告也明确指出土壤碳通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的土壤碳通量,厘清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吸收或排放,对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和评价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4。大尺度、长期和连续的生物圈大气之间的 CO2和能量通量观测数据为更好地理解全球碳循环的关键过程提供了支撑5。中国通量研究网络(ChinaFLUX)的 83 个通量观测台站已初步形成了全国统

9、一标准方法的碳、氮、水、能量通量观测网络,通过采用微气象法中的涡度相关法和箱法中的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获得冠气界面和地气界面碳水通量、能量通量和气象观测数据6。相较于涡度相关法而言,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具有适应性强、结构与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和灵敏度高等优点,是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通量观测站获取土壤碳通量的重要观测技术之一7。同时,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配合地上部分呼吸、根系呼吸以及生物量的测定,可以实现对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E)的估算,也可以对涡度相关法得出的通量数据进行订正8。作为 ChinaFLUX 基础站点之一,西双版纳生态站自 2003 年建成通量塔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开展森林碳水

10、和能量通量观测的同时,也开展了基于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地表 CO2通量的长期连续观测。依此,本数据集整理了 2003年 1 月到 2008 年 8 月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的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土壤 CO2排放通量数据和常规气象数据,包括土壤 CO2通量、大气压强、大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5cm)和土壤含水量(5cm)等观测指标,形成了日、月和年尺度 3 类文件,以期为全球热带地区的碳平衡估算和碳循环过程提供支撑数据。20032008 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 中国科学数据中国科学数据,2023,8(3)|3 1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数据采集和处

11、理方法 1.1 样地描述样地描述 研究区域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国家森林保护区的实验区内(2156N、10115E),海拔 756 m。研究区全年受西南季风控制,属热带季风气候9,年均温 21.5,降雨量为1537 mm。雨季为 5 月至 10 月,降雨量为 1335 mm,占年总降水量的 87%,旱季为 11 月至翌年 4月,降雨量为 202 mm,仅占全年降雨量的 13%。样地坡度为 1218,地带性植被为热带季节雨林,土壤为由白垩纪砂岩发育而成的砖红壤10,研究区域植被结构复杂,物种丰富,优势种主要为千果榄仁(Terminaliamy riocarapa)、番龙眼(Po

12、metia tomentosa)、云南玉蕊(Barrinrtonia macrostachya)、大叶白颜树(Girinniera subaequlis)、山蕉(Mitrephora maingayi)、云树(Garcinia cowal)、假广子(Knema erratica)、细罗伞(Ardisia tenera)、蚁花(Mezzettiopsis creaghii)、毒鼠子(Dichmpetalum gelonioides)、染木(Saprosma ternatum)、狭叶巴戟(Morinda angustifolia)、玉叶金花(Mussaenda sp.)、凤尾蕨(Pteris sp

13、.)、海芋(Aloxasis macrorrhiza)、盈江南星(Arisaema inkiangense)等11。1.2 数据采集方法数据采集方法 土壤 CO2通量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观测获得12。在研究区内选择植被密度、郁闭度具有代表性的 6 个自然状态的样方(5 m5 m),去除杂草,保留地表凋落物,安装气体采样箱(2003年 1 月 27 日至 2004 年 1 月 12 日期间仅有 3 个重复样方,自 2004 年 4 月 5 日增加至 6 个重复样方)。在每个样方内设置一组气体采样箱,采样箱为不透明无底不锈钢长方体(长 50 cm宽 50 cm高 50 cm),埋设时将底座插入

14、深度约 5 厘米的土中至密封水槽底部处,若土质较硬,可先按照底座尺寸用刀开槽缝(长 50 cm,宽 1 cm,深度 5 cm)随后放入底座,为避免干扰底座框内土壤,需沿底座外围培土,用胶把锤均匀将外侧土砸实,以免漏气。为减少对土壤和植物的扰动,采气箱周围土壤不宜发生踩踏,埋设底座的同时也在底座周围架设栈桥作为采样操作台,栈桥用钢筋制成。底座与栈桥在观测期内持续保留不动。自 2003 年 1 月开始到 2008 年 12 月,每周采样一次,采样在每天的 9:0011:00 间完成。采样器由 100 ml 医用注射器和三通阀组成。每次采样时,首先检查采样箱底座是否有破损情况,底座外围是否有松土与漏

15、气现象。如有,则需更换底座或在外侧培土。采气时首先将采样箱体扣在底座上,加水在底座水槽实现采样箱密封。盖箱后立刻采集第 1 针样品,之后每隔 10 min 抽取一针气体保存,并准确记录采样时间(hh:mm:ss),共抽取气样 5 次,结束后需搬开采样箱箱盖。采集气样前需将残留在采样箱气路中的气体排出,即将每次针筒采集的第一个 100 ml 气体废弃。为保证采气样品具有代表性,采样时间需控制在上午的 9:00-11:00 间,并尽量避开阴雨天气。采样时,为避免阳光直射导致箱内温度升高,在有阳光时,利用棉质防热材料覆盖箱体。在采集气体时同时观测采样箱箱内、箱外大气温度,地表、土壤 5 厘米温度,以

16、及土壤 06 厘米含水量。采样箱内外,地表和土壤 5 cm的温度使用 JM 624 便携式数字温度计(天津立文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测定;土壤容积含水量使用快速便携式测墒仪(江苏瑞迪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测定。为保证采样过程中箱体内气样混合均匀,需在顶箱安装一个风扇,并在采样期间持续工作,该风扇所使用的蓄电池为 12 V 10 A。大气压强由气压机监测获得,缺失的气压数据由安装在临近的 Eddy Flux Tower 监测的近地面气压值填补。20032008 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 www.csdata.org|4 1.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的的方法与

17、过程方法与过程 土壤 CO2浓度利用气相色谱仪(Agilent 4890A,Agilent Technologies,Palo Alto,California,USA,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制的自动进样器)测定。所有样品需在 24 h 内完成测定。该仪器可同时检测 CO2、CH4和 N2O 三种气体的浓度。检测的色谱条件与信号如表 1 所示13。在此分析条件下,要求 40010-6 v/v 的 CO2标准气体检测 6 次且重复间的变异系数为 0.8。仪器需在分析样品前一天开机预热,保证足够的稳定时间。在进行样品分析前,首先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气体连续进样,直至分析结果稳定(CH4、N2O 和 C

18、O2峰面积的变异系数(CV)小于 1%时)后,才可以进行样品分析。样品分析过程中,每 3 个样品就插入 1 个标准气体。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标气分析变异系数小于 1%,到达样品分析准确要求14。进气时每个采气箱的 5 个气样按照采样时间先后顺序依次进样。进样时,先将注射器的三通阀与进口连接,并仔细检查以确保连接的气密性。往进样口中缓慢推入气体样品,推入气体的时间都统一控制在 4 秒钟完成。此外,为确保数据准确,需即时校对每个样室的这组样品,注射器中剩余的气体样品需保存至本批样品分析完,且峰面积数据处理完毕并确定没有问题为止。每次注射器排空气体后需用室外空气清洗 3 次,同步检查注射器的气密性,以

19、备下次使用。表表 1 色谱仪配置与分析条件色谱仪配置与分析条件 Table 1 GC Instruments and analysis conditions 目标化合物目标化合物 CH4 N2O CO2 色谱柱 Col1:SS-2m 2 mm13XMS(60/80 目)Col3(前置柱):SS-1 m 2 mm Porapak Q(80/100 目)Col4(分析柱):SS-3 m 2 mm Porapak Q(80/100 目)Col2:SS-2 m 2 mm Porapak Q(60/80 目)载气/流量(cm3 min-1)高纯 N2/30 高纯 N2/25 高纯 N2/25 柱箱温度(

20、)55 55 55 转化器及温度()镍触媒,375 检测器及温度()FID:200 FID:300 FID:200 空气及高纯 H2流量(cm3 min-1)空气:400 空气:400 出峰保留时间(min)1.75 3.5 1.4 注:Col 表示色谱柱(chromatographic column);SS-2 m2 mm13XMS(60/80 目)表示柱子材料为不锈钢,柱长2 m,内径 2 mm,内填目数为 60/80 的 13X 分子筛,后同;FID 表示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1.3.1 气象数据质量保证气象数据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控制

21、(1)原始气象数据时间校对:检查采样时段内数据是否齐全,对于信息登记不全的数据需核查原始采样记录表格进行校对。(2)异常值剔除:历史数据和观测期间的气象数据表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多年的日最低温度未出现过负值,故对采样箱外大气温度、土壤 5 cm 温度出现大于 40、小于 0的数据进行剔除;(3)气象数据插补:20032008 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 中国科学数据中国科学数据,2023,8(3)|5 申请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长期定位观测站连续观测的气象数据,用来插补缺失或剔除项目观测期间的气象数据。1.3.2 碳通量质量保证碳通量质量保

22、证/质量控制质量控制(1)气体转移:需保障采样时所用针筒气密性良好,尽可能避免存储和运输过程中针筒内气体与外界不同环境气体间的交换,且采集好的气体需在 24 小时内进行测定。(2)气体测定:气相色谱分析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漂移,会影响分析数据的准确性。为保证样品分析的准确性,在样品分析前,用已知浓度的工作标准气体(可溯源至国际标准并定期标定)连续进样,直至标准气体的分析结果稳定(CO2以峰面积定量的精度优于 0.1)。同时,为保证样品校准的准确性,在样品分析过程中,每分析 3 个气体样品需插入 1 个工作标气,依据前后标气的峰面积校准样品,使得样品的分析结果更准确。(3)检查每年的数据是

23、否全,对于监测时段,相关样品信息不全的进行数据检查并插补。(4)土壤温室气体通量计算方法:根据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的测定原理,土壤温室气体通量有线性和非线性两种算法,根据温室气体通量定义,线性和非线性算法的通量(F)估计法分别为:线性算法:=000c (1)非线性算法:=(1 2 0)000 (2)上式中,a 为采样箱密闭期间气室内目标气体浓度的平均变化率,k1k2C0为密闭采样箱之初的气室内目标气体浓度的瞬时变化速率,C0为密闭之初的采样箱气室内气体浓度(ppm),V 和 A 分别为采样箱气室体积(m3)和底面积(m2),M 为目标气体的摩尔质量(g/mol),V0为标准状况下目标气体的摩尔体积

24、(ml/mol),T 和 P 分别是采集气体样品时的气室空气温度()和气压(K),(因采样箱具有绝热和气压平衡管设计,认为可用箱外空气温度和气压的测定值来代替),T0和 P0为标准状况下的气温(273 K)和气压(1013 hPa),c 为量纲转换系数。参数 a、k1和 k2的值由气室内气体浓度测定值随采样时间而变化的最小二乘法拟合结果给出。统计结果准确度判断标准:如果所测定的气体浓度数据与盖箱时间的相关性达不到统计学显著水平,则该数据不能用于通量数据的计算。(1)当密闭罩箱期间的气体浓度观测数据能够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采用非线性算法估算通量:a)当气体样品 5 次浓度观测数据全部有效(n=5

25、);b)非线性相关系数(Rnl)大于 0.87(回归关系统计显著,即 p 0.01;d)非线性拟合给出的采样箱密闭阶段的初始气体浓度变化率(k1-k2C0)大于线性拟合给出的采样箱密闭阶段的平均气体浓度变化率(a)。(2)当密闭罩箱期间的气体浓度观测数据能够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采用线性算法计算通量:a)不符合非线性法的上述条件;b)但是线性回归关系统计显著(即 p 0.87;或只有 4 次观测值有效时,Rl 0.94;或只有 3 次浓度观测值有效时,Rl 0.996 时采用线性算法估算通量。(3)当以上线性和非线性算法的条件都不满足时,测定数据无效,舍弃。20032008 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

26、壤碳通量数据集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 www.csdata.org|6 2 数据样本描述数据样本描述 2.1 数据子集与数据量数据子集与数据量 本数据集为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 20032008 年连续 6 年的土壤碳通量观测数据。每年有 3 个EXCEL 数据文件,即日、月和年尺度上的数据,总共 18 个文件,总数据量 223 KB。2.2 数据文件示例数据文件示例 以 2004 年数据文件为例,表 2 为 2004 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土壤碳通量日尺度数据表头说明,所有数据均是以数字形式呈现。数据包括气象数据(压强、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土壤 5 cm 温度和土壤 5 cm 含水

27、量)和土壤 CO2通量。气象数据中,大气温度和土壤 5 cm 温度使用针式温度计测量,土壤体积含水量使用时域反射计测量(TDR100,Campbell Scientific,Logan,Utah,USA),大气压强由安装在临近的 Eddy Flux Tower 的气压计获得,采集气体的同时记录大气温度和土壤 5 cm温度。通量数据由采集气体后,经气相色谱仪(Agilent 4890A,Agilent Technologies,Palo Alto,California,USA)测定获得的 6 个重复的平均值。表表 2 2004 年日年日尺度通量数据表说明尺度通量数据表说明 Table 2 Des

28、cription of the daily-scale flux data in 2004 数据项数据项 计量单位计量单位 数据说明数据说明 年 年份 月 月份 日 日期 采样时间 时/分/秒 大气压 hpa 大气压强 天气 天气状态 通量塔土壤 5cm 温度 附近通量塔土壤 5 cm 温度 T1(土壤 5cm 温度)安装的温度计测量的土壤 5 cm 温度 T2(地表温度)安装的温度计测量的地表温度 T3(箱内温度)安装的温度计测量的箱内温度 T4(箱外气温)距离地面 1 m 处的大气温度 土壤体积含水量 m3/m3 TDR 测定的土壤体积含水量 1 号采样箱土壤 CO2通量 kg CO2/h

29、a/d 日尺度的 1 号采样箱土壤 CO2通量 2 号采样箱土壤 CO2通量 kg CO2/ha/d 日尺度的 2 号采样箱土壤 CO2通量 3 号采样箱土壤 CO2通量 kg CO2/ha/d 日尺度的 3 号采样箱土壤 CO2通量 4 号采样箱土壤 CO2通量 kg CO2/ha/d 日尺度的 4 号采样箱土壤 CO2通量 4 号采样箱土壤 CO2通量 kg CO2/ha/d 日尺度的 5 号采样箱土壤 CO2通量 6 号采样箱土壤 CO2通量 kg CO2/ha/d 日尺度的 6 号采样箱土壤 CO2通量 土壤 CO2通量 kg CO2/ha/d 日尺度的平均土壤 CO2通量 20032

30、008 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 中国科学数据中国科学数据,2023,8(3)|7 3 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 3.1 数据质量控制方法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对碳通量质量控制后会舍弃一些跟有效通量数据十分接近的数据,为保证实验数据质量,在最后我们会对这部分数据进行一个回收和继续插补。针对十分接近通量检测限,或与其前后(指同一采样位置在不同时间的测定值)或左右(指不同重复观测位置在同一时间的测定值)的通量观测值非常相近,但是未达到统计显著性要求而被拒绝的通量数据(指在数据列中被显示为 0 的部分数据),直接回收其用线性算法给出相应的通量值。对

31、于未被回收的和显示为“0”的数据,一律做删除处理,并进行填补处理。填补方法为:对于其前后(指同一采样位置在不同时间的测定值)或其左右(指不同重复观测位置在同一时间的测定值)的通量测定值有正、有负的情况,直接用检测限以下的随机数填补;对于其他情形,直接用其前后或其左右的测定数据平均值进行填补。用随机数填补的 excel 函数命令为:=RAND()*(+“通量检测限值”-(-“通量检测限值”)+(-“通量检测限值”)。其中,通量检测限值计算方法为:用气相色谱浓度测定精度 2 倍值,建立一个平均值为大气本底浓度(CO2取 400 mol mol-1)的 5 个浓度水平系列,其最高值为“平均值”+“1

32、 倍精度(即 CV/100大气本底浓度值)”,最低值为“平均值”-“1 倍精度”,介于平均值与最高或最低值之间的浓度,直接分别取平均值与最高值或最低值的平均。让每个浓度对应于实际采样时采用的时间,并用实际采样时的温度、气压和箱内气室尺寸,按数据表中采用的线性通量计算公式算出结果,即为通量检测限。3.2 数据质量评估数据质量评估 日尺度上,不同年份之间土壤碳通量有效观测数据比例分别为 100%,82.81%,99.28%,99.53%,99.26%,99.47%。4 数据价值数据价值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土壤碳通量的微小变化会对整个大气碳循环和热量平衡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碳

33、平衡估算中,进行土壤碳通量相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5。热带雨林是 CO2排放最多的陆地生态系统,约占自然生态系统 CO2排放量的 20%16。研究发现热带地区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碳汇,但土壤却是重要的碳源17。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位于印马热带雨林的北缘,无论在森林结构,还是在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等方面均体现出区别于世界其他地区热带雨林的独特性质,研究该地区的土壤 CO2排放或吸收通量动态变化对全面估算热带地区土壤气体通量具有重要意义18,对热带森林生态环境、缓解气候变暖和全球碳循环的研究有数据支撑作用19。故本数据集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性雨林进行长期观测,

34、得到了 20032008 年连续的日、月和年 3 种时间尺度的常规气象数据和土壤碳通量数据,为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以期对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起到重要作用。20032008 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 www.csdata.org|8 致致 谢谢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观测数据的积累得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离不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西双版纳生态站、ChinaFLUX以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公共技术中心的大力支持。此外,刘梦楠、周志华、曹必忠、陈德富

35、、鲁云、李庆华、李老三等工作人员,硕士研究生严玉平、栗中飞、杨光明、武文明等参与了部分观测,全球变化研究组的杨东海也为本数据集的生产做出了贡献,特此致谢!数据作者分工职责数据作者分工职责 洪思思(1997),女,云南省宣威市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全球变化生态学。主要承担工作:数据整理、初级质控及上报。杨艳波(1999),女,云南省昆明市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全球变化生态学。主要承担工作:数据整理、初级质控及上报。张蕊(1998),女,云南省玉溪市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全球变化生态学。主要承担工作:数据整理、初级质控及上报。沙丽清(1963),男,云南省鹤庆县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陆

36、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主要承担工作:碳水通量数据综合处理方法和技术途径。唐建维(1964),男,广西全州市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承担工作: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张一平(1957),男,云南省昆明市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全球变化生态学。主要承担工作:数据最终质量控制和总体部署。宋清海(1979),男,山东省安丘市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碳水循环。主要承担工作:数据最终质量控制和总体部署。邓晓保(1959),男,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学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通量观测与数据分析。主要承担工作: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巩合德(1987),男,山东省莘县

37、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森林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主要承担工作: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于贵瑞(1959),男,辽宁省大连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承担工作:监测指导和质量控制。王跃思(1961),男,北京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主要承担工作:监测指导和质量控制。郑循华(1964),女,四川省名山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全球变化生物学。主要承担工作:监测指导和质量控制。王迎红(1977),女,贵州省织金人,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温室气体研究。主要承担工作:仪器使用指导和质量控制。周文君(1977),女,河北省秦皇岛市人,博士,副研究员,研

38、究方向为土壤生态学。主要承担工作:数据集格式规范化、数据管理。20032008 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 中国科学数据中国科学数据,2023,8(3)|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IPCC.Climate change 2001.The scientific basi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2 王清奎,田鹏,孙兆林,赵学超.森林土壤有机质研究的现状与挑战J.生态学杂志,2020,39(11):3829-3843.DOI:10.13292/j.1000-4890.202011.033.WA

39、NG Q K,TIAN P,SUN Z L,et al.Status and challenges of organic matter research in forest soil J.Journal of Ecology,2020,39(11):3829-3843.DOI:10.13292/j.1000-4890.202011.033.3 RAICH J W,POTTER C S.Global pattern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soilsJ.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1995,9(1):23-36.4 姜楠.

40、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测定与土壤碳通量的贡献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JIANG N.Determination of carbon flux in reed wetland ecosystem and contribution analysis of soil carbon flux D.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16.5 于贵瑞,张雷明,孙晓敏,等.亚洲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D 辑:地球科学),2004(S2):15-29.YU G R,ZHANG L M,SUNX M,et al.Progres

41、s in carbon flux observation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Asia J.Science of China(D:Earth Sciences),2004(S2):15-29.6 于贵瑞,何念鹏,陈智.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通量及其辅助参数观测专题卷首语J/OL.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19,4(1).(2019-01-14).DOI:10.11922/csdata.2018.0050.zh.YU G R,HE N P,CHEN Z.Observation of Carbon and nitrogen water flux a

42、nd Its Auxiliary Parameters in China J/OL.Chinese Scientific Data(Chinese and English online),2019,4(1).(2019-01-14).DOI:10.11922/csdata.2018.0050.zh.7 邹建文,黄耀,郑循华,等.基于静态暗箱法的陆地生态系统-大气 CO2净交换估算J.科学通报,2004(03):258-264.ZOU J W,HUANG Y,ZHENG X H,et al.Estimation of net exchange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a

43、tmospheric CO2 based on the static black box method J.Scientific Bulletin,2004(03):258-264.8 BALDOCCHI D.Assessing the 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 for evaluating carbon dioxide exchange rates of ecosystems:past,presentand future J.Global Change Biology,2003,9:479-492.9 张克映.滇南气候的特征及其形成因子的初步分析J.气象学报,196

44、3(02):218-230.ZHANG K Y.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thern Yunnan climate and its formation factors J.Meteorological Journal,1963(02):218-230.10 冯志立,郑征,张建侯,等.西双版纳热带湿性季节雨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8(06):2-9.FENG Z L,ZHENG Z,ZHANG J H,et al.Study on biomass and its distribution r

45、ules in Xishuangbanna J.Journal of Plant Ecology,1998(06):2-9.11 CAO M,ZHANG J,FENG Z,et al.Tre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a seasonal rain forest in Xishuangbanna,South-west ChinaJ.Tropical Ecology,1996,37(2):183-192.12 郑循华,王睿.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碳氮气体交换通量的地面观测方法: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观测CH4和 N2O 通量的方法与数据质量控制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7.Z

46、HENG X H,WANG R.Terrestrial ecosystem:the ground-based observation method of atmospheric carbon and nitrogen gas exchange flux:the gas observation methods and data quality control specification of CH4 and N2O fluxes M.Beijing:Meteor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2017.20032008 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

47、碳通量数据集 www.csdata.org|10 13 王跃思,刘广仁,王迎红,等.一台气相色谱仪同时测定陆地生态系统 CO2、CH4和 N2O 排放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4(10):84-90.WANG Y S,LIU G R,WANG Y H,et al.A gas chromatograph simultaneously measured the CO2,CH4,and N2O emissions from terrestrial ecosystems J.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2

48、003,4(10):84-90.14 顾帅,周凌晞,刘立新,等.静态箱-气相色谱法 CO2和 CH4通量观测的质控方法研究J.气象,2010,36(08):87-91.GU S,ZHOU L X,LIU L X,et al.Quality control methods for CO2 and CH4 flux observations J.Meteorological,2010,36(08):87-91.15 魏书精,罗碧珍,孙龙,等.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3,22(04):689-704.DOI:10.16258/ki.1674-5906.

49、2013.04.008.WEI S J,LUO B Z,SUN L,et al.Progress i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il respiration in forest ecosystem J.Journal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013,22(04):689-704.DOI:10.16258/ki.1674-5906.2013.04.008.16 RAICH J,SCHLESINGER W H.The global carbon dioxi

50、de flux in soil respir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vegetation and climateJ.Tellus B,1992,44:81-99.17 沙丽清.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橡胶林及水稻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土壤碳排放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SHA L Q.Study on ecosystem carbon storage and soil carbon emission of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rubber forest and paddy field in Xishua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