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第 29 期文学艺术作为被西方学术界公认的后现代文学先驱袁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 窑 纳博科夫绝非浪得虚名袁学界对纳博科夫作品中的后现代表现手法的分析屡见不鲜袁小说叶微暗的火曳更是把后现代艺术的特点发挥到极致遥小说叶微暗的火曳如迷宫一般蜿蜒盘绕袁以迂回的方式呈现出一则艺术家谢德与加注者金波特之间的离奇故事遥自小说问世以来袁评论家们对谁是小说中真正的叙述者这个问题的讨论从未中断遥例如院有评论认为谢德是诗歌和评注的作者袁 而金波特只是谢德之影袁是后者的虚构遥 约翰 窑 斯塔克还将小说分为 5 个叙述层院 纳博科夫要叶微暗的火曳要波特金要金波特要谢德遥许多研究者也持不同意见袁尤其是小
2、说第 3 个叙述层面被斯塔克认定为波特金袁 这一点“幽灵”似的画框要要要从野画框冶看小说叶微暗的火曳中的后现代书写策略周韵渊四川大学 外国语学院袁四川成都 610211冤摘要院野诗如画冶是纳博科夫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袁在叶微暗的火曳中袁小说人物谢德的诗歌遗作叶微暗的火曳以纷繁的意向尧缤纷的色彩呈现出如画的书写遥 虽然小说围绕着谢德的诗歌展开袁主体部分却在于金波特为谢德诗歌所作的注释及索引遥 该文在将谢德的诗歌看作绘画的基础上袁借用德里达的野画框冶哲学袁论述小说人物金波特的副文本撰写是对谢德诗歌的野加框冶曰但金波特的画框并不同于传统视野袁尤其是康德的论述中野艺术品的附庸冶袁而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3、遥 纳博科夫通过让金波特为谢德作品加框这一行为袁展现出其别具一格的尧开拓性的后现代书写策略遥关键词院画框曰幽灵曰后现代曰纳博科夫曰叶微暗的火曳曰解构中图分类号院I712.074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2096-4110渊2023冤10渊b冤-0015-05A Spectral Parergon要An Analysis of Postmodern Writing Strategies in Vladimir Nabokovs PaleFire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ParergonZHOU Yun(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ichu
4、an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610211,China)Abstract:Ut picture poesis is a significant feature of Vladimir Nabokovs artistic creation.In his novel PaleFire,the posthumous poem Pale Fire by the character Shade is presented with intricate intentions and a vivid palette,resembling a painting.While this
5、 novel revolves around Shades poetry,the core focus lies on Kinbotes annotations andindexation of Shades poetry.This paper,by considering Shades poetry as a form of painting,draws upon Derridasphilosophy of the Parergon to argue that the the subtext by the character Charles Kinbote is a process of f
6、ramingShades poetry.However,Kinbotes framing is distinct from the conventional perspective,particularly in Kantian dis鄄course on the appendage of work of art,as it possesses a unique aesthetic value.Nabokov,by orchestrating Kinbotesact of framing Shades work,unveils his distinctive and pioneering po
7、stmodern writing strategy.Key words:Parergon;Specter;Postmodern;Nabokov;Pale Fire;Deconstruction作者简介院周韵渊1998袁7-冤袁女袁四川成都人袁硕士研究生袁研究方向院美国文学袁西方文论遥15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文学艺术第 29 期许多研究者并不认同1遥 在笔者看来袁若囿于对小说角色叙述者身份的分析袁 便无疑落入了狡黠的作者设置的无止境陷阱袁 正如评论家玛丽 窑 麦卡锡所说院野叶微暗的火曳是一个玩偶匣噎噎一次疑难的棋局袁一场地狱般的布局袁一个捕捉评论家的陷阱袁一部由你自行组织的小说遥冶2由此看来袁各种解
8、读都有可能落入陷阱遥所以袁笔者旨在跳出对小说内部叙事者的找寻袁从纳博科夫的叙述策略入手袁探寻其如此布局小说的深层原因遥一个重要切入点是金波特的评注袁 即小说为何以加注的方式来书写袁 而不是将注释写成一个与谢德的诗作平行的尧独立的故事遥纵然有评论文章将金波特当作反面人物袁并把叶微暗的火曳这个题目理解为月亮渊指金波特冤所发出的野微暗的火冶窃取自太阳渊指谢德冤遥然而袁前赞巴拉国王金波特教授也极具吸引读者的魅力要要要他思如泉涌袁 如数家珍地讲述赞巴拉历代君主的事迹袁其中蕴含的哲理扑面而来遥喜爱金波特的读者有理由认为金波特流亡的经历比谢德的个人故事更为精彩袁 纳博科夫如此安排的原因引人深思遥本文旨在借用
9、德里达的画框渊parergon冤哲学袁来证明金波特的故事以注释渊包括前言尧评注和索引冤的方式呈现出纳博科夫别出心裁的设计遥在许多作品中袁纳博科夫称自己为天生的画家袁是用意向而非语言思考袁而野诗如画冶是纳博科夫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3遥 在小说中袁谢德的诗歌以纷繁的意向尧缤纷的色彩呈现出如画的书写遥纳博科夫以文作画的技艺精湛绝妙袁文本则不做过多分析袁笔者尝试另辟蹊径袁 在将谢德的诗歌看作画作的基础上袁证明金波特的评注是野画框冶袁而金波特对谢德诗歌的加框行为袁 展现出了作者纳博科夫开拓性的后现代书写策略遥1 外部要要要被置于边缘的画框在小说中袁谢德的诗歌无疑位于中心地位袁诗歌不仅与小说叶微暗的火曳
10、同名袁还以无可置疑的崇高艺术引诱了金波特离题却精彩的注释袁 小说中金波特对谢德诗歌的注释渊包括前言尧评注和索引冤围绕着谢德的作品展开袁呈现出画框的特征遥对野画框冶的系统性思考可以追溯到康德袁在叶判断力的批判曳中袁康德将画框称为野parergon冶遥 par鄄ergon 是希腊语词袁字面意思是作品的边缘袁其转意为 野附属物冶袁 所有外在于艺术作品本身的边框尧装饰尧 标识尧 介绍乃至于关于绘画的理论均可视为画框遥从功能上来看袁题字尧注解袁皆属于康德和德里达论述的广义的画框的范畴4-5袁尽管传统意义上的作品题字和注解通常由作者本人完成袁但在小说叶微暗的火曳中袁由于谢德在完成诗歌创作后即被误杀袁无法完
11、成加框行为袁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好友渊如果真如金波特所说冤 为其诗歌加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遥从内容上来看袁纵使金波特在谢德生前企图影响其创作袁 让他将赞巴拉的历史写进长诗之中袁 并以叶孑然一身的国王曳命名袁但谢德始终置若罔闻袁最终金波特发现 野我一直怀着催眠师的耐心和情人的激情逼迫他接受我所提供的错综复杂的题材袁 根本一点也没有冶遥 由此袁金波特的故事始终徘徊于长诗之外的边缘袁 无法进入诗作本身袁 就如同画框野par鄄ergon冶原本的字面意要要要作品的边缘遥然而袁 小说中金波特的画框并不全然等同于康德及传统哲学话语中的野框冶袁更符合德里达在叶绘画的真理曳中所论述的画框遥康德认为美的判断并不涉
12、及野外冶袁画框被全然看作是艺术作品的附属品袁只是增补袁甚至是多余的袁德里达对画框本身的定义与康德基本一致袁但他进一步思考袁考察了框的多种存在形式袁并认为画框并非只是艺术作品的附庸袁虽然其立于外部袁但发挥着独特的功能遥德里达在叶绘画中的真理曳中论述了野框冶存在的多种形式遥人工安装的野框冶是划分了二元对立袁规定了艺术作品野中心冶和野确定性冶的存在遥如路易 窑 马丁所说袁画框野使作品在可见空间获得独立冶袁并且野使再现成为排他性的在场冶6遥 画框将绘画空间及周围空间分离开袁掩盖了绘画边缘的突兀袁吸引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在画面袁画框越是醒目袁就越能转移视线袁越能掩盖画与画之外的边缘这个嘈杂的地带遥 在小说叶
13、微暗的火曳中袁金波特的前言犹如把守着谢德诗歌的通道袁它并非谢德艺术创作中的一个独立部分袁而是读者阅读诗歌前必经的野上下文冶袁它不仅将自己与谢德的诗歌隔绝开来袁 也将谢德的诗歌与周围的环境划清了界限袁确保了其完整性和确定性遥在前言中袁金波特开篇即点出野叶微暗的火曳是约翰 窑 弗兰西斯 窑 谢德噎噎在他一生最后二十天里所创作的一16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第 29 期文学艺术首英雄对偶句实体的长诗袁 共四章袁 九百九十九行噎噎冶遥首先袁不仅明确了谢德诗歌的范围袁还为读者进入谢德的诗歌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语境要要要诗人已逝袁长诗为诗人遗作遥 其次袁金波特在前言明确了自己加注者的身份袁野读者会在我的注释中找到那些
14、删掉的诗句冶袁 并解释了自己为谢德诗歌加注的缘由袁由此将自身的注解与诗作隔绝开来袁 将读者的眼光聚焦到谢德之后的长诗之上遥 由此袁金波特的前言发挥着置于作品外部的画框的基本功能袁 引导读者观看袁辅助读者理解遥此外袁德里达认为野位于边缘部分渊的画框冤并不等于离开主体尧与之分离袁而是刚好与作品紧密连接袁紧挨在一起袁与本体紧密连接冶7袁在此基础上袁 金波特的前言和评注绝非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袁 金波特在前言中便表达出对诗人谢德的崇敬之情袁称其为野著名美国冶的野伟大诗人冶袁认为其诗歌是野一部杰作冶袁纵使金波特的注解在内容上有喧宾夺主之嫌袁但在结构上袁它立于作品边缘袁捍卫了谢德诗歌的完整性和确定性袁站在谢德
15、诗歌的前方袁激发读者对谢德诗歌的探寻袁 犹如艺术作品外部不可或缺的画框遥2 内部要要要打破内外边界的画框德里达与康德对画框的定义纵有相似之处袁二者对画框存在的功能却大有分歧遥在康德的视野中袁画框作为形式美之外可有可无的补充袁 只能立于作品之外袁且过于醒目的画框会本末倒置袁损毁画作本身的美感8遥 德里达则在叶绘画中的真理曳中提出反驳袁认为康德对画框内外的区分并无必要袁在德里达看来袁画框使绘画有了更多的东西袁野外冶的东西嵌入了野内冶袁并且发挥着作用遥画框就如同殿堂中人体雕像形态的石柱袁它既是柱子又是雕像袁而雕像同时在柱子之外和之内袁装饰物自身已是内容袁如果没有雕像袁石柱自身将不再袁也就是说袁现象已
16、是自在之物袁内外区分并非必要的遥纵使画框发挥着外部的职能袁但画框既不属于内袁也不属于外袁既不是本质也不是装饰物袁而处于无法被界定的模糊地带袁野不即不离袁不里不外袁不上不下冶袁这便是野parergon冶遥从小说文本来看袁 金波特的注释虽然位于谢德诗作的外部边缘袁 但也是谢德诗歌内容的补充和支撑袁它不仅在外部赋予作品野确定性冶野完整性冶袁也是谢德诗歌本身的一部分袁发挥着内部的功效袁赋予诗歌野可读性冶遥 德里达以康德叶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曳一书举例袁此作品分为 4 个部分袁每个部分末尾皆有一个通注袁 德里达认为这 4 个通注成为封闭的框袁 而作品内部的缺失必须求助于这 4 个位于作品边缘的框袁由此袁
17、框反而成为中心内容的支撑遥 回到文本袁金波特的注释便有异曲同工之妙遥以野赞巴拉冶一词为例袁 金波特在谢德生前处心积虑想让自己的故事融入诗作袁然而无果袁令人惊奇的是袁谢德诗歌的第四章中确有野赞巴拉冶一词的闪现袁野我在耕耘我那灰白胡碴的古老赞巴拉土地噎噎冶袁然而袁此处并没有前后文对野赞巴拉冶一词进行解释遥 如若没有金波特对赞巴拉历史的讲述袁 读者对谢德诗歌中出现赞巴拉根本无从理解袁在此袁纵然读者不得而知谢德的创作是否受到了金波特故事的影响袁 但谢德诗歌内容的缺失迫使其作品求助于位于作品边缘的框袁即金波特的注释袁框成为中心内容的支撑遥此外袁 德里达认为位于边缘的画框和作品内部呼应袁把边缘部分和作品内
18、部的缺失铆合在一起袁画框野并没有沦为旁观者袁而是从外部参与内部意义的生成冶袁小说中袁金波特并不满足于自身作为观看者的角色袁而将作为叙述者的权威性发挥到极致袁他的注解始终试图影响谢德诗歌意义的生成遥 贯穿金波特注释的一个关键人物便是谢德之妻希碧尔袁 在谢德的诗作中袁希碧尔呈现出野端庄秀美冶尧温柔体贴的形象袁在金波特的注释中袁希碧尔则是颐指气使尧性情多疑乖戾袁野有时希碧尔 窑 谢德好像猝然发起脾气袁甩着胳膊袁 快速地从我的视野中经过噎噎这种行为对我来说真是个谜冶袁对希碧尔的提及在金波特的注释中多达 49 次遥另外袁在金波特编纂的索引中袁他一方面严格按照索引注解的规则考察谢德诗歌里出现的人物和事件袁
19、表面上安于其野画框冶的身份曰另一方面则在索引的任何部分介入谢德的文本袁 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袁 随意对诗歌中出现的人物 野评头论足冶尧借题发挥袁金波特的注解不断尝试从诗作的外部介入内部袁试图增删尧篡改诗作的意义遥在小说中袁金波特的注释纵然牵强附会袁企图用谢德的诗句为自己的赞巴拉增光添彩袁 然而在某些方面袁金波特的注释并非空穴来风袁恰似谢德通过金波特之口诉说诗作的隐匿之义袁 有意让金波特从外17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文学艺术第 29 期部参与诗作内部意义的生成遥 野白色喷泉冶是诗歌中一个重要的意象遥谢德作为一名神秘主义者袁虽不信宗教袁但相信在可见世界的别处还有另一个彼岸袁他对白色喷泉如此执着袁 以至于
20、当他在杂志上看到一位太太的故事袁 其中提到她被外科医生实施心脏按压救活袁在野死后的境界冶中袁看到了野一座又高又白的喷泉冶袁谢德以为这是自己所相信的超验现实的象征性证明袁 立刻驱车拜访要要要这便是一次确认 野彼岸冶的尝试遥 最终他失望而归袁因文章中的野喷泉渊fountain冤冶是野大山野mountain冶的错印要要要野是山峦而不是喷泉冶遥 然而袁诗人在失望中顿悟院野但是我顿悟道这才是/真正的要点袁对位的论题曰/只能如此院不在于文本袁而在于结构曰/不在于梦幻袁而在于颠倒混合的巧合噎噎这就足以使我在生活中找到某种联系噎噎冶谢德在挫败中顿悟的野对位的论题冶便是对金波特注释的一处呼应院 喷泉 fount
21、ain 本是谢德逃离现实之夙愿寄托袁山峦只是野颠倒混合的巧合冶袁而在金波特的评注中袁 却真的变成了波特金逃亡时翻越的贝拉山脉袁 金波特的注释在此也许就是对谢德未竟的野梦幻冶的回应袁也是谢德所暗示的野找到某种联系冶遥 金波特的注释置于作品的外部袁却又参与着诗作内部意义的生成遥金波特并未止步于影响谢德诗作意义袁 还试图以画框的身份解构画作的中心地位遥从时间上来看袁金波特在叙述中多次暗示他的讲述与谢德的创作具有一定同步性袁也阐明了自己在谢德创作之初袁便已经开始了对谢德诗作中只言片语的意象进行幻想和延伸袁由此袁金波特的野框冶在谢德的野画冶创作之时就已经完成了设计和构想袁在金波特的叙述影响下袁读者并不能
22、明确指出诗歌和注释创作的先后顺序袁画和框创作的因果联系被拆解遥从内容上来看袁谢德的诗歌和金波特的注释分别讲述了两个独立而完整的故事院 谢德关注女儿的死袁 而金波特在意失落的王国遥虽然金波特的注释零碎而混乱袁但读者完全可以根据金波特的引导将注释拼贴为一个独立而丰富的文本袁如果从篇幅而言袁注释就是整部小说的主干遥金波特层层逼近的注解使谢德诗作的故事性退居次要地位袁不断将自身推进成为首要解读的文本袁从外向内入侵袁最终以画框的形式打破了画作的边界袁使画框成为既非内在又非外在尧 既非装饰又非本质的模糊地带遥3 意义无迹可寻要要要幽灵似的画框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袁 金波特的注解作为画框既发挥着其不可或缺
23、的外部功能袁 又属于画作本身的一部分袁从外部进入内部袁参与尧改变着谢德诗歌意义的生成遥由此袁野画框冶解构了野画作冶的中心地位袁打破了画作内与外的界限袁游荡于画作的内外之间遥此外袁值得一提的是袁画框虽然解构了中心袁但并不意味着让自身取而代之成为新的中心袁 正如德里达所说院野画框的运动是离散的运动遥 冶在小说中袁金波特的叙述看似不经意地呈现出多处矛盾袁 使其注解变得并不可靠袁从而使削弱了画框的稳固性遥因为仅通过金波特的叙述袁 读者不仅无法确定他和谢德的真实关系袁 也不得而知金波特是否得到了希碧尔的授权袁甚至不知道金波特对诗稿本身野润色冶到何种程度袁而这些内容都是解读小说中信息的关键遥然而袁 这正是
24、纳博科夫叙述策略的高明之处院 一方面袁他以画框的形式赋予金波特极高的自由度袁使其自由游荡于作品内外之间袁解构了内与外的界限曰另一方面袁 他以不可靠叙述的手法取消了金波特画框的稳固性袁让画框时而隐匿自身袁由此解构了真实与虚拟的界限要要要因为野离开了耶框爷的限制袁所谓的耶画的真理爷便向变化敞开袁如同素描袁每次填充都产生变化的意义冶袁画作意义便不断被延搁尧悬置遥如此一来袁 作为画框的金波特的注解便如幽灵一般游荡于作品中心的内与外尧真与虚之间袁让画框和画作的野真相冶皆无法确定尧无处捕捉遥如果说以上的论述都是从局部入手袁 将金波特的注释看作谢德诗作叶微暗的火曳的画框袁那么袁作为小说整体的叶微暗的火曳的画
25、框又在何处钥 纳博科夫似乎又狡黠地玩了一场游戏要要要小说全文既无作者纳博科夫的前言后记袁 没有阅读索引袁 没有作者题字袁甚至没有一个真正的注释袁画框根本无处可寻遥更为微妙的是袁小说题目野微暗的火冶一开始便是一出画框的游戏院小说名叶微暗的火曳明显指涉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诗人谢德的同名诗作叶微暗的火曳曰被隐喻野微暗的火冶的加注者金波特又为读者解释袁诗作叶微暗的火曳题源于莎士比亚之野月亮是无耻的贼袁她惨白的光辉渊微暗的火冤是从太阳那儿偷来的冶袁莎士18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第 29 期文学艺术比亚的野微暗的火冶又来自于何处钥如此一来袁便永远无法溯源袁因为话语总是同幽灵一般让野耶我们的爷话总是同时成为其他人话语
26、的遗留物和痕迹冶9袁野微暗的火冶由此被层层加框袁成为深不见底的野mise enabyme冶袁 即纹章般的叙事要要要纹章的中心无限嵌入的小型图样遥 最终袁作品的中心将永远无处可寻袁只剩下层层叠叠尧若隐若现的画框袁不断打破边界袁弥散于内外尧真假之间袁使意义被永远悬置袁只徒留意义的踪迹要要要就如同被暗火烧烬的废墟遥 也许这也是为何谢德在焚化炉 野微暗的火冶 前烧毁自己的诗稿袁而诗稿上极有可能赫然书写着四个字要要要野微暗的火冶遥在传统的本体论艺术观中袁 美学已然被一系列对立所规定要要要主体/客体袁自我/他者袁内容/形式袁能指/所指遥 在此逻辑统治下袁艺术也封闭着某种意义的目的论袁即神学式的圆环袁而艺术
27、的论述就在于沿着这圆环袁 用逻各斯的话语抵达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的意说10遥 而野画框冶的逻辑便是非逻各斯的逻辑袁它逃离艺术的本源尧中心尧统一和内在意义遥画框的离散力量使扣环松脱袁让话语陷入自身无尽嵌套尧无底深渊遥 然而袁在小说叶微暗的火曳中袁画框拆散了内外与真假袁徒留画框之痕迹袁层叠的画框是标识也是抹去袁是划下也是涂改袁是框制尧界定袁也是切开袁是未知也是孕育着涂写可能性的虚位以待袁 是看似相交又不相连的残缺的框袁 离间着逻各斯哲学话语的圆环袁让其塌陷于自身的深渊遥 由此袁纳博科夫作为后现代先驱艺术家的叙事策略不言自明要要要在解构的画框下袁书写不再是封闭的领域袁文本内外的对立和意义的中心均被消解
28、袁 被发散到作品的边缘地带袁犹如暗火烧尽的废墟袁徒留画框幽灵般的痕迹遥4 结束语本文将谢德的诗作看作绘画袁 透过德里达 野画框冶哲学的视角袁论证了金波特对谢德诗歌的注释如同画框遥 首先袁从画框的外在性来看袁金波特的注解把守着读者进入谢德诗歌的通道袁 捍卫了谢德诗歌的完整性和确定性袁激发着读者对诗歌的探寻袁犹如艺术作品外部不可或缺的画框遥其次袁从画框的内在性来看袁金波特的注释不仅是谢德诗作的旁观者袁还以画框的身份由外部参与谢德诗作内部意义的生成袁打破了画作的边界袁表现出画框既非内袁也非外袁既非装饰袁也非本质的解构性特征遥 最后袁画框不仅游荡尧穿梭于画作的内外之间袁解构了文本内尧外的对立袁金波特的
29、不可靠叙述还削弱了画框的稳固性袁让画框隐匿起自身袁使画作的意义被敞开尧悬搁袁由此解构了真实和虚拟的对立遥从小说整体来看袁小说呈现了去中心化的特征袁只剩下层层叠叠尧若隐若现的画框袁不断打破边界袁弥散于内外尧真假之间袁使确定的意义被永远悬置袁只徒留意义的踪迹袁如同被暗火烧尽的废墟遥 小说中的画框拆散了逻各斯哲学话语的中心和二元对立袁 展现出纳博科夫作为后现代主义大师的独特的书写策略遥参考文献1 陈冬秀.镜像中的叙述者及其意识形态院 纳博科夫叶微暗的火曳的叙述者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渊哲学社会科学版)袁2010渊3冤院126-129.2 PAGE N.NABOKOV THE CRITICAL HERI
30、TAGEM.London曰Boston:Routledgeand Kegan Paul袁1982院124-136.3 王安.画入诗袁诗入画袁诗即画院析纳博科夫小说中的野诗如画冶书写J.国外文学袁2012渊4冤院120-127.4 弗拉基米尔 窑 纳博科夫.微暗的火M.梅邵武袁译.上海院上海译文出版社袁2019.5 魏柯玲.画与真院论德里达叶绘画中的真理曳J.文艺研究袁2020渊2冤院148-160.6 王海艳.野框冶在叶绘画的真理曳中J.艺术探索袁2010渊4冤院50-53.7 JACQUES D.The Truth in PaintingM.Chicago:Uni鄄versity of Chicago Press袁1987院51-69.8 康德.判断力批判渊上冤M.宗白华袁译.北京院商务印书馆袁1964.9 WOLFRYS J.Introducing criticism in the 21st Cent-uryM.Edinburgh院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袁2015院368.10张贤根.艺术的终结与后现代美学J.艺术百家袁2008渊1冤院41-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