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政经关联”逻辑下的高校专业调整演进机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5850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经关联”逻辑下的高校专业调整演进机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政经关联”逻辑下的高校专业调整演进机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政经关联”逻辑下的高校专业调整演进机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3Total No.514JOURNALOFJILINPROTITUTEOFEDUCATION(总第5 1 4 期)第3 9 卷Vol.39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10,20232023年第1 0 期“政经关联逻辑下的高校专业调整演进机制俞恒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工业化驱动下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日趋紧密。本文以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与高校专业调整模式演变的关联性分析为基础,从政策变迁、经济发展进程和专业调整历程来分析我国专业结构调整历史演进的底层动力。通过呈现国家经济发展不同时期高校专业调整的发生发展过程和不同的模式特征,运用“适应论”思想和“政经关联”逻辑的观点

2、,对高校专业动态调整的生成环境、动因及演进机制进行整理和分析,考察专业结构调整政策变迁的制度逻辑和外部适切性,有利于探索高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律,为高校专业动态调整的实证研究打下基础。关键词:经济发展;学科专业;调整机制doi:10.16083/ki.1671-1580.2023.10.010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1 1 5 8 0(2 0 2 3)1 0 0 0 6 3 0 5专业是我国高校办学的基本单位,专业办学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近年来,工业化驱动下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日趋紧密,我国多次的学科专业结构

3、调整均与国家政治经济改革有关,遵循着“政经关联”逻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 0 3 5 中提出“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综合运用招生计划、就业反馈、拨款、标准、评估等方式,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提升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更加重视学科专业调整的内涵式发展,支持急需紧缺和新兴专业,从严控制经济管理类等布点较多的专业,引导高校面向社会需求,凝练办学优势和特色。本研究以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与高校专业调整模式演变存在的关联性分析为基础,按经济发展阶段主要分为恢复期、成长期、转型期,从政策变迁、经济社会发展进

4、程和专业调整机制变化来分析我国专业结构调整收稿日期:2 0 2 3-0 2-2 3基金项目:2 0 2 1 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项目“基于市场调节和差异化的重庆财经类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2 1 2 1 5 1)。作者简介:俞恒(1 9 7 8 一),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讲师,硕士。64历史演进的底层动力,对高校专业动态调整的生成环境、阶段与模式、演进机制进行解析,有利于探索高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律,为高校专业动态调整的实证研究打下基础。一、经济发展恢复期的专业调整机制(1 9 4 9 1 9 7 8 年)(一)经济发展恢复期的专业教育生成和计划性调整受西方中世纪大学的影响,

5、旧中国大学实施“博雅教育”,按学科招生和培养人才,没有具体“专业”。新中国成立后,理顺社会经济关系、恢复工业生产成为主要任务,工业化是经济体收人水平提升的根本力量,为了加强急缺工科人才培养,在当时国家经济建设“应用论”的主导下,参照苏联大学模式进行改革,按照国家建设的需要进行具体的专业设置分类和招生,加快国家建设急需人才的培养,专业教育得以发展。国家通过强有力的计划经济体制来控制专业设置和调整,在短期内快速地推动高校专业结构适应当时国防战略、基础工业恢复等国家建设发展需求。1952年和1 9 5 3 年两次大规模的高校院系、专业调整,全国高校由原来的2 1 1 所减为1 8 2所。1 9 5

6、4 年1 1 月出台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分类设置(草案)以1 1 个行业部门进行专业门类的划分,共分为4 0 个专业类,2 5 7 种专业。1 9 5 8 年9 月关于教育工作的指标发布,提出“十五年普及高等教育”等不切实际的目标,专业管理权限下放,专业无序扩张,到1 9 6 2 年专业种类增加到6 2 7 种,专业点数达到3 7 0 3 个。为纠正学科专业设置乱象,1 9 6 1 年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从学科专业角度提出:“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应根据国家的需要,科学的发展和学校的可能条件来决定。专业设置不宜过多,划分不宜过窄。每个学校应该努力办好若干重点专

7、业。专业的设置、变更和取消,必须经过教育部批准。随后1967年,十年“文化大革命到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几乎瘫痪,专业设置更为混乱,专业调整和发展近乎停滞。(二)计划性调整机制解析1949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仅为1 9 3 6 年的6 0%,而其中现代工业GDP只占比1 5%,国民经济急需恢复,同时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国家着重加强工业化基础建设和“三线”战略大后方建设。从“一五计划”开始了新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道路,用3 0 年左右时间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应用逻辑”的支配下,新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进行了重构,“苏联模式”高校专业教育模式生成。国

8、家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控制,包括专业设置、调整、建设等权力牢牢地掌握在各级政府的手中,办学资源由国家分配,办学自主权服从于国家意志。这种绝对“政府控制”的专业调整,在工业与经济发展恢复的特殊时期,比较契合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初期“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的主基调,在建国初期起到了积极作用,短期内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急需人才。客观来看,专业计划性调整机制有着比较多的局限性,首先,在信息传递不发达的时期,这种政府集中把控的计划机制相对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导致高校专业调整、人才培养信息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高校间传递产生信息失真和滞后,产生政府调整的失灵;其次,影响了高校办学的自主性,一边是高校对

9、专业设置和调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边是政府面对经济社会65发展需求的变化不能及时地作出反馈和调整。某些政策指令和资源分配会影响高校学术自治,计划性的专业调整机制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高校自身内涵的知识生成性。这种计划性的专业调整模式,容易造成高校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体系不完善,长期来看,不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二、经济发展成长期的专业调整机制(1 9 7 8 2 0 1 2 年)(一)经济发展成长期的行政化专业调整1978年1 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我国经济社会展由前期的恢复生产、构建基础工业体系为主,转变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工业现代化发

10、展,调整、优化工业与经济结构。1 9 9 2 年1 月邓小平在南巡讲话时提出对改革开放判断“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向市场化转变的确立。从1 9 7 9 年在深圳试办经济特区开始,到2 0 1 0 年5 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中国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改革开放成果日益显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随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结构进一步调整,人才需求的变化也推动高等教育变革,市场需求成为高校专业调整的主体原则。1978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和改造工

11、作的意见,提出了新时期高校专业设置与改造的原则;1 9 9 3 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科学化、规范化地调整了专业设置,划分为1 0 个学科门类,5 0 4 种专业;2 0 1 2 年新增艺术学门类,5 0 6 种专业。2 0 0 2年1 1 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高等教育要适应新型工业化对人才需求、学科专业交叉、知识综合、掌握和熟练运用新技术的要求,及时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结构,实现人才培养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但这一阶段国内

12、高等教育仍保留着一定计划经济特征,在当时国家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和高校合并的政策背景下,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和专业规模盲目扩张,高校积极追求“大而全”“办学层次升格”,本质上就是办学资源的竞争。带有功利性的专业调整,增设学科专业、扩大招生计划,办综合性大学,成为当时高校发展和专业调整的重心。(二)行政化专业调整机制解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计划经济时期的高校专业结构已不能与产业结构全面升级的社会需求相适应。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和自身专业建设的内在需要双重催化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专业调整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原则,强调专业知识生成的学科内在逻辑和系统性,高深知识不断趋向于专门化、

13、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同时,根据知识的相互关联性,专业更迫切地需要打通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大类交叉,加快建立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但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政府掌握着高校办学资源的配置和竞争,仍是实际上的专业设置和调整主体。这一时期高校专业调整的运行机制,是由行政主导的,权力为驱动载体,所参与的66各方力量相互博奔的过程。虽然在后期高校办学主体的地位得到确立,但是在当时的政府模式和教育行政体制主导下,政府通过制定各类政策和行政指令指挥高校专业调整,进行实际意义上的行政化调配,这易与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不相适应。从高校视角来看,在高校行政化和等级化制度逻辑的强作用力下,高校服从、执行政府指令,

14、随着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增长,一部分高校为了追求行政级别和办学资源,以办综合型大学为目标,无视实际办学条件和特色定位,增设新专业的考察论证只是过场和形式。三、经济发展转型期的市场化专业调整机制(2 0 1 2 年至今)(一)经济发展转型期的市场化专业调整在国家新型工业化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联系密切,经济产业结构决定学科专业结构,发挥着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经济社会发展向着高质量发展转变,促使高等教育加快变化和适应。从外部适切性来看,随着高等教育从小众化到普及化的历史性转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

15、要求不断变化和提高,专业动态调整表现出劳动力市场需求为主导的市场性调节特征。同时,普通劳动者是经济社会的主要基础,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办学模式已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实际需要,因此,在市场调节作用下,高校要加快实现人才培养结构的分层分类与质量改进。从内部适切性来看,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以高深知识为要素,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更要强化知识的全面整合和技能的实践培养,实现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促进跨学科专业发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构建符合“内涵式发展”要求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二)市场化专业调整机制解析市场化专业调整的主体是多元化的,人力资本理论和劳动力市场理论表明“教育体现了人力资本的存

16、量”,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专业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更加密切,逐渐形成一个多元市场主体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市场统一体。因此,无论是从政策变迁,还是多元需求主体和高等教育的适切性来看,现阶段的专业调整机制主要是以市场化调节模式为主导。理论上,市场化专业调整是自发性的,专业人才供给与需求是市场化专业调整的基础,通过经济社会发展中多元市场主体对人才需求的各种“信号”,经过复杂的市场竞争调节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基本矛盾,达成资源优化配置和供需结构平衡。在此模式下,专业动态调整是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实现人才供给和需求的良性循环机制,是一个由劳动力市场主导的、各市场主体充分参与的自发性调节过程。专业动

17、态调整具有自身的内在市场运行规律,能够通过自发性调节机制促成供需关系的再平衡,为了维护市场化专业调整的自发秩序,要尽可能减少政府行政干预等外部因素对市场竞争造成的干扰。同时,考虑到高等教育的公共属性,政府确有必要干预高校专业动态调整的行为,须有固定特性和适用范围,并基于临时性、公益性和选择性的约束条件。最后,市场化专业调整也有局限性。首先,市场调节是一种与计划管控相对应的自发性资源配置方式,“有一双看不见的手”,是复杂的、有序的,但现实中不存在“理想意义”完全竞争的67责任编辑:盛暑寒市场结构模式。市场化专业调整主要通过学科专业排名、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满意度等指标表现,客观存在着外部干预、行

18、政控制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且都有可能导致市场调节失灵,影响高校专业动态调整的成效和观测。其次,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有显著的公共性,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生产产品,高校作为专业办学的主体,实现市场化专业调整要有完善的自主办学决策机制作为保障。从外部来看,要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校办学自主权与国家行政权的平衡,就要加快建构政府与高校之间新型关系,促进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在高校内部,要健全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促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协商治理和相对平衡,才能促使高校真正立足自身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合理地考虑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有效地进行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参考文献1张德祥,王晓玲.高等学校专

19、业动态调整的三重逻辑 J.教育研究,2 0 1 9(0 3.2姚荣.应用逻辑的制度化:国家工业化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 0 1 5(0 5).3田贤鹏.高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模式、困境与整合改进 J.教育研究,2 0 1 8(0 6).4吴翠.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创新模式选择研究 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 0 1 9.5王晓玲.高等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 0 2 0.The Adjustment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of College Majors under the Logic ofPolitical and E

20、conomic ConnectionYU Heng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national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the adjustment of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structure driven by industrialization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becomeincreasingly clos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

21、tween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 andthe evolution of professional adjustment mode in universit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nderlying driving force of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professional structure adjust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policy change,the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o

22、cial development,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jor adjustment.By presenting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different mod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major adjustment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using the adaptation theory thought and the logic of political and eco-

23、nomic connection,this paper sorts out and analyzes the generation environment,motivation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of college major dynamic adjustment,and examines the institutional logic and external appropriateness ofthe policy changes of major structural adjustment.It is helpful to explore th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disciplines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empirical study of the dynamic adjustment of college majors.Key words:economic development;discipline and major;adjustment mechanis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