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稿日期:2023-04-28;修改稿,2023-08-01;本刊修订,2023-09-12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质量评价与接受效果研究”(项目编号:19BYY135)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陈大亮,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文学外译、中西翻译理论的比较与会通。电子邮箱:darlingcdl 。引用信息:陈大亮.解密的翻译对话模式与翻译质量评估J.山东外语教学,2023,(5):111-122.DOI:10.16482/j.sdwy37-1026.2023-05-011解密的翻译对话模式与翻译质量评估陈大亮(苏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苏州 215
2、006)摘要 解密充满了各种类型的对话,但尚未发现有人探讨其翻译对话模式及其应用。本研究从叙事学视角聚焦小说翻译的对话模式,把隐含作者、隐含译者、意向读者、隐含读者、叙述者、听叙者引进到对话理论中,描写译前、译中与译后三个不同阶段的对话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重点论述五种翻译对话模式,发展了翻译对话理论。在此基础上,文章从隐含作者意图、译文的可读性以及人称代词添加与转换三个方面评价译本的翻译质量,验证了翻译对话理论的实用价值。关键词 中国文学走出去;解密;翻译对话论;对话模式;翻译质量评估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献编号 1002-2643(2023)05-0111-12 Dial
3、ogues in Decoded:A Novel and Thei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sCHEN Daliang(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06,China)Abstract:Decoded:A Novel abounds with polyphonic dialogues,but few scholars touch on this topic.The current dialogue theory of translation is not
4、 feasible to interpret novel translation.The paper distinguishes between implied reader and intended reader,explor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implied author,implied translator,intended reader,narrator,and narratee.On the basis of close reading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5、,the author describes five kinds of dialogues,and assesses the translation effec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uthorial intention of implied author,the readability of the target text,and conversion of narrative perspectives.This research result verifies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he dialogue theory of fic
6、tion translation.Key words:overseas presence of Chinese literature;Decoded:A Novel;dialogue theory;dialogue model;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111山东外语教学2023 年 第 44 卷 第 5 期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2023 Vol.44 No.51.引言麦家的解密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个典型案例,其成功秘诀值得深入研究。现有的研究多关注译本的海外传播与接受,对文本本身的研究较少。笔者在做文本细读以及中
7、英对照阅读过程中发现,解密充满了各种类型的对话,但鲜有人从对话视角系统、深入挖掘文本背后蕴藏的翻译问题。解密的对话模式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叙述视角是如何频繁转换的?谁在说?谁在听?谁在感知?谁在评论?谁的立场与观点?译本是否改变原作的视角与人称?这种改变对小说的艺术效果有何影响?本文从叙述学理论和对话理论入手,探究解密复杂的叙述视角,解读其对话模式,评价其翻译效果,尝试回答以上研究问题,希望能给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个理论工具和评价模式,为小说翻译贡献一个新视角。2.翻译对话理论翻译与对话的关系引起部分学者关注。加达默尔(1999:494)指出:“翻译的情况与谈话完全相同,他必须找到一种语言,但
8、这种语言并不仅仅是翻译者自己的语言,而且也是适合于原文的语言。”罗宾逊借鉴巴赫金和布伯的对话理论先后提出“翻译的对话性”(the dialogics of translation)(Robinson,1991:65)以 及“双 声 翻 译”(double-voiced translation)(Robinson,2003:113)等翻译对话理念。国内一些学者借鉴加达默尔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分别从理论层面、共时与历时对话关系、主体间性、自译对话机制、合作翻译等视角展开研究(贺微,1999;彭利元、蒋坚松,2005;陈历明,2006;朱献珑、屠国元,2009;李文婕,2017;王姗姗等,2020)
9、。翻译对话理论方兴未艾,尚处于初探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肯定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拟从叙事学视角聚焦小说翻译的对话模式,把隐含作者、隐含译者、意向读者、隐含读者、叙述者、听叙者引进到对话理论中,目的在于丰富发展翻译对话理论。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文所讲的小说翻译对话模式不包括小说人物之间的对话。笔者认为,对话的参与者不仅仅是作者、译者、读者,而且还有隐含作者(implied author)、隐含译者(implied translator)、意向读者(intended reader)、隐含读者(implied reader)、叙述者(narrator)、听述者(narratee)之间的对话。探
10、讨小说翻译对话,需要区分“真实”(real or actual)、“隐含”(implied)、“意向”(intended)概念的差异,描写译前、译中、译后三个阶段的不同对话模式,隐含作者不同于真实作者,这个区分非常必要。小说修辞学家布斯(2017:69)把隐含作者看作真实作者的“一个理想的、文学的、创造出来的替身”。申丹(2018:36-37)认为,“隐含作者”这一概念既涉及作者的编码又涉及读者的解码。就编码而言,“隐含作者”就211山东外语教学 2023 年第 5 期是处于某种创作状态、以某种立场和方式来“写作的正式作者”;就解码而言,“隐含作者”则是文本“隐含”的供读者推导的这一写作者的形
11、象。同样的道理,隐含读者也不同于真实读者,是真实读者的替身或代言人。意向读者(intended reader)是指译者在翻译创作过程中头脑中预设的读者,不是真实读者,也不同于伊瑟尔(Iser)提出的隐含读者(implied reader)。伊瑟尔的隐含读者是在英伽登的图式结构基础上发展而来,意思是指“一种文本结构”(a textual structure),这种结构期待着接受者的出现,却又不必对他进行限定”(Iser,1978:34)。伊瑟尔称之为隐含读者,用他本人的话说,是因为没有更好的术语(for want of a better term)。译前对话发生在真实作者、真实译者、经纪人、发起
12、人、委托人等文本外参与者之间。这一个层次的对话适用于翻译行为的发起、沟通、协商、样章翻译、签约阶段。对话发生在社会现实中有血有肉的真人之间。对话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通过邮件、电话、社交媒体、沙龙、座谈等多种形式。对话目的是作者与译者协商版权、讨论翻译问题。译中对话发生在翻译过程中,主要指隐含作者、隐含译者、意向读者、隐含读者、叙述者、听叙者等文本内参与者之间的对话。对话的媒介是语言,对话的中介是文本,对话的目的是准确地理解、表达以及解释,对话的结果是译本的生产。译者首先以隐含读者身份进入文本深入理解原作的意图,然后再以隐含译者的身份用目标语表达原作的全部信息,包括小说主题思想、故事情节、
13、意义与意境、语言艺术、作品风格,等等。如果具体到小说翻译,还包括叙述视角、话语呈现方式、讲述与展示、叙事时间、叙述距离、叙述结构等方面。理解的过程就是隐含译者与隐含作者对话的过程。表达的过程就是隐含译者与意向读者对话的过程。在理解和表达之间还有一个叙述者与听述者之间的对话。译后对话发生在译本出版发行之后的传播与接受阶段。对话的参与者主要包括真实作者、真实译者、真实读者、专业批评家、普通读者、出版人等。译后阶段的对话与译前一样都发生在真实的社会场域。3.解密的翻译对话模式根据前边描述的翻译对话理论,我们来分析解密的翻译对话模式。译前对话是指麦家、谭光磊、米欧敏(Milburn)、佩恩(Payne
14、)之间的对话。译中对话是指麦家在文本中的代言人和米欧敏、佩恩在文本中的替身之间的对话,以及隐含译者与意向读者的对话,还包括叙述人与听叙人之间的对话。译后对话包括解密多语种译本出版之后涉及的相关参与人之间的对话。考虑到译前和译后的文献已经很多,笔者重点讲译中阶段的对话模式,略讲译前和译后的对话模式。3.1 真实作者与真实译者的对话模式米欧敏受过良好的中文教育,汉语水平很高。在翻译过程中,米欧敏并没有联系过麦家,作者与译者没有就翻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过探讨。因此,真实作者与真实译者的对话311陈大亮 解密的翻译对话模式与翻译质量评估主要发生在译前和译后两个阶段。解密翻译行为的发起是机缘巧合的结果。在
15、接受经济日报的采访时,麦家说:“解密的成功,是由一连串不可复制不可预测的偶然造成的。”姜范把这“一连串偶然”概括如下:“一个偶然出现的翻译家,因为飞机晚点,偶然在机场看到解密,因为祖父从事过破译工作而对解密产生兴趣,正是这样一个偶然接着另一个偶然,解密英译本才得以诞生”(季进、姜智芹,2021:225)。米欧敏翻译解密的目的特别单纯,就是译出来给她爷爷看。米欧敏翻译了大约三分之一书稿后,联系了麦家的海外经纪人谭光磊。谭光磊准备好申报材料交给企鹅出版社,企鹅出版社找到蓝诗玲审稿,蓝诗玲给予译本很高评价,接着与出版社签约。译作出版之后,麦家迅速在海外走红,引起各大主流媒体、专业评论者、普通读者等社
16、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麦家、米欧敏、佩恩开始交流互动,在各种会议、访谈、沙龙、座谈上进行对话。这种对话模式是真实作者与真实译者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米欧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更喜欢把自己看成是隐身的译者。我希望读者能够忽略我这个译者的存在,我想让译文的读者感觉到他们正在与原作者(麦家)做直接的沟通”(孙继成、杨纪荣,2019:4)。这里提到了原作者、隐身译者、读者之间的沟通与对话。单就两位真实译者而言,两人是有对话的。解密英译本由两位译者合作完成,米欧敏翻译前半部分,佩恩翻译后半部分。各自完成自己的分工之后,相互校对,并讨论了译名、语气与翻译风格等问题(Payne,2022:4)。在整个翻译过程
17、,两位译者合作得很愉快,期间也谈到译者隐身问题。关于这一点,佩恩在一篇回顾与反思文章中有具体的描述,用沉浸法(immersive approach)来概括其翻译经验,意思是沉到原作里(fall into it),让原作完全吞没自己(allow the source text to swallow me whole)(Payne,2022:5)。3.2 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的对话这里的“隐含作者”是指处于写作状态下的作者,即解密作者在小说中的记者身份。这里的“隐含读者”指的是作者在创作小说中预设的读者。“故事讲述者有意暴露自己的作家身份,甚至就叙述机制面对读者”(王迅,2015:50)。隐含作者与
18、隐含读者的对话指的是处于写作状态下的作者与小说中设定的读者之间的对话。在解密中,两者之间的对话主要体现在小说的第二篇的开头和第五篇的前两章。在第二篇“承”的开头,小说这样写道:“我在南方的几条交叉的铁路线上辗转了两个年休假,先后采访了 51 位多半年迈老弱的知情者,并查阅了上百万字的资料后,终于有信心坐下来写作本书”(麦家,2014:15)。这里的“我”就是隐含作者,其身份是记者,不能理解为真实作者。下边请看一段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的对话:坦率说,我故事的主人公到现在都还没有出现,不过,已经快出现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已经出现,只不过我们看不见而已,就像我们无法看见种子在潮湿的地底下生长发芽一样
19、。(麦家,2014:15)在这段对话中,“我”是隐含作者,“我们”是隐含读者。用“我们”而不是“你”缩小了411山东外语教学 2023 年第 5 期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在第五篇中,隐含作者再次现身,以第一人称“我”的身份对容金珍已有的人生故事外的补充说明和追踪报道。“这让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超越故事层进入交流层,两者之间建立了互动关系”(乔媛,2020:108)。下边这段引文就是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的对话。投降不等于放弃!当读完全文时,你们就会知道,这是黑密制造者给我的启示。嗯,扯远了。不过,说真的,本篇总是这样,扯来扯去的,好像看容金珍疯了,我也变疯了。(麦家,2014:223-224)这段对话中
20、,隐含读者变成了“你们”,有时也用“你”。作者在这一章向读者交代写第五篇的“三记鞭子”,最重要的是向读者揭开前边四篇设置的悬念。用麦家的话说,“前四篇里包裹的所有神秘和秘密,甚至缺乏的精彩都将在本篇中依次纷呈”(麦家,2014:89)。当阅读解密文本时,我们总是能感受到麦家预设的读者存在。“麦家总是乐于邀请他的读者一同体验那种超凡入胜或绝处逢生的境界所带来的快感。同时,麦家宛如其小说中的人物,像是天外来客,引领读者超越世俗的空间,聆听那些遮蔽在世外幽暗之地的天机”(王迅,2015:55)。3.3 隐含译者与隐含作者之间的对话正如前边所说,解密的真实译者和真实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对话,对话
21、发生在翻译过程中的隐含作者与隐含译者之间。这里的“隐含作者”指的是译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建构出的作者形象。这里的“隐含译者”指的是处于翻译创造过程中的译者。隐含译者与隐含作者之间的对话是通过文本这个中介进行的。译者首先以隐含读者的身份进入文本阅读过程,与隐含作者以及作者的代言人进行对话。麦家在小说中设定多个替身或代言人,让人物说话,作者隐身。“作者会根据具体作品的特定需要而以不同的面目出现”(申丹,2018:37)。隐含译者就是与作者的替身与代言人对话。记者、小黎黎、容先生、希伊斯、郑局长、洋先生、严实等都是作者的代言人。叙事视角有时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有时用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在全知叙述中,叙
22、述人站在故事之外,让故事随着情节自然呈现,读者感觉不到作者的存在。在限知视角中,叙述人在故事之内,让人物说话,读者在旁边观察。在对话过程中,译者的困难在于如何判断人物说的话哪些是可靠的,哪些是不可靠的,哪些是隐含作者的观点,哪些是小说人物的评价,谁是叙述者,谁是感知者,等等。具体实例分析请参见后文的效果评价。不断切换的叙述视角、曲折复杂的迷宫叙事、似真似幻的人物对话,这些都是对译者理解能力的考验。麦家的“新智力小说”特别“烧脑”,稍不留神,就会出现认知偏差。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对话是聆听,也是问答。阅读与理解在问与答的循环往复中达到对文本意图的深入把握。对话是为了理解。对于译者
23、而言,对话的目的在于准确理解原作,领悟隐含作者的创作意图,“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实现与隐含作者心灵上的契合”(周晓梅、吕俊,2009:61)。511陈大亮 解密的翻译对话模式与翻译质量评估在理解原作方面,米欧敏和佩恩都是精通中文的汉学家,他们对原文的理解整体说来是正确的。笔者对比原作与译作之后发现,即使是那些极具中国特色的方言、习语与谚语,译者也能正确理解,这对于汉学家来说,难能可贵。在领悟隐含作者的意图方面,“布斯多年来坚持认为读者应尊重隐含作者的意图,尽管其意图难以把握,读者也应尽力去阐释,争取进入跟隐含作者理想交流的状态”(申丹,2008:142)。至于译者是否通过对话把握住隐含作者的意图
24、,笔者在后文有具体实例分析。在心灵契合方面,两位译者可以称得上是作者的知音,翻译水平很高,称得上好翻译,译作对得起原作。当然,译者也有理解失误之处,但瑕不掩瑜,翻译批评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3.4 隐含译者与意向读者的对话如果说隐含译者与隐含作者之间的对话重在理解的话,隐含译者与意向读者的对话则重在表达。“翻译起于阅读,终于写作”(顾明栋,2020:107)。理解和表达是翻译过程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译者是原作的读者,同时也是译作的作者。作为原作的读者,译者以隐含读者的身份与隐含作者对话。作为译文的作者,译者以隐含译者的身份与意向读者进行对话。前者重在解决原作的理解问题,后者重在解决译作的表达问
25、题。翻译的表达过程,其实就是译者把理解的原作意义用目标语重新写作的过程,这中间不可避免地包含译者的创造性。一部译作要想在目标语语境下获得很好的传播与接受效果,就不能不考虑译本的可理解性、可接受性以及可读性。可理解性能让读者“知之”,可接受性能让读者“好之”,可读性能让读者“乐之”。可理解性是最低要求,可读性是最高要求,可接受性位于两者之间。隐含译者是指翻译创作过程中的译者,是真实译者在文本中的化身,也可以说是译者的第二个自我。这时的译者一边阅读原作,一边开始翻译,进入忘我状态,与生活中的她和他判若两人。意向读者指的是译者心目中的读者,是译者在翻译转换过程中头脑中虚拟出的潜在接受者,不是真实读者
26、。隐含译者与意向读者对话的目的就是要创造出可读性强的译作,让译文易于理解、乐于接受,且贴近目标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期待视野。对话是一种问与答的互动过程。如何对话才能让译本的接受效果更好呢?首先,隐含译者要先问问心目中的读者:“我这样表达读者能否理解呢?”让读者能够理解,主要针对的是那些中国文化特色词、方言、习语、谚语语言与文化现象。例如:“鬼画符”“擦边球”“脑子里是浆糊”“拉下水”“赶鸭子上架”。其次,译者再问问心目中的读者:“我这样翻译能否让读者乐于接受?”让读者乐于接受,主要针对的是那些粗俗不堪或者不符合英文逻辑的表达方式,例如:“埋在地下的屎挖出来往容家人脸上贴”“有人因此说他是用鼻子看
27、书的,一度还有人喊他叫闻书先生”。最后,译者再次问问自己心目中的读者:“我这样翻译是否具有可读性?”让译文具有可读性,主要针对的是文学性很强的表达方式。写景,是否能够如临其境?写人,是否能够如见其人?写情,是否能够如泣如诉?心目中装着意向读者,译者才能够有意识地为译文提供理解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弥补读者缺少的共享知识,建立必要的语境关联,打通互文性的障碍。对话是为了给真实读者611山东外语教学 2023 年第 5 期设定路标,指引读者理解的方向。3.5 叙述者与听述者之间的对话叙述者(narrator)与听述者(narratee)是美国学者华莱士马丁(Wallace Martin)在当代叙事学(
28、2018)中提到的一对概念,用以描述谁在说、谁在听的叙述交流模式。解密的叙述者与听述者之间的对话交流模式集中体现在笔者访谈实录中。笔者共统计出29 篇有明显标记的访谈实录:容先生 14 篇、郑局长 12 篇、严实 1 篇、范丽丽(希伊斯的妻子)1 篇、翟莉(容金珍的妻子)1 篇。在谈到访谈实录时,乔媛(2020:114)认为,小说采访实录基本都是采用“容先生说”“郑局长说”“严实说”这样的独白话语形式,读者很少能感知到受述者的存在。其实,这种观点值得商榷,访谈实录并不是独白话语,而是蕴含着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对话,在【容先生访谈实录】【郑局长访谈实录】【严实访谈实录】中都能找到对话的例子。叙述者
29、分别为容先生、郑局长、严实,听述者是采访人。由于版面与字数的限制,我们从访谈实录中只摘取一个例子加以具体说明。你想想一句话又很可能把你一辈子的话都说尽了时间一长,你可想象你知道他说什么?是的,我会解释的我问你,靠近一只火炉你会有什么感觉?对,你会觉得发热,烫,然后你就不敢靠近,要保持一定距离,免得被烫伤了是不?靠近一个人也是这样的,你多多少少会受其影响好了,现在你该明白我当时的震惊了好的,我简单介绍一下(麦家,2014:165)以上这段对话出自【郑局长访谈实录】,字里行间充满了“你想想”“你可想象”“我问你”“是的”“对”“是不”等对话标记。这个例子足以证明访谈实录不是独白,而是对话。综上所述
30、,翻译就是一个译者以文本和语言为中介与文本内参与者数轮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经过理解与表达的数次对话的循环才能完成。“文本任何阅读体验中都具有作者、叙述者、其他人物、读者四者之间含蓄的对话”(布斯,2017:145)。在理解过程中,译者向原作靠近,为的是把握隐含作者的意图。在表达过程中,译者向读者靠近,为的是关照读者的理解与接受。从而形成隐含作者、隐含译者与隐含读者的环形对话模式。4.翻译对话模式的翻译质量评价麦家交叉使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涵盖全知视角、限知、外视角、内视角等多种类型。小说的叙述者有时是隐含作者,有时是小说人物,有时让书信、日记、心理独白展示故事
31、,构成多声部的复调对话。原作迷宫式的叙述结构和多声部的复调对话给译者的翻译构成巨大挑战。翻译对话理论对译作的翻译质量评估是否具有解释力?下边我们通过具体实例来评价解密英译本的对话效果。4.1 译作是否忠实隐含作者的意图?对于小说翻译来说,译者应该忠实的是隐含作者,而不是真实作者。因为真实作者在711陈大亮 解密的翻译对话模式与翻译质量评估文本之外,译者翻译的是作者的作品,而不是作者本人。隐含作者的意图可以通过讲述(telling)(Booth,1983:10)、评论(commentary)(Booth,1983:17),或者通过控制人物的视角(point of view)、呈现人物的内部视点(
32、inside view)(Booth,1983:17-18)来表达(王树槐,2023:93)。【例 1】用铜镇人的话说,惟一变的是他这个西洋归来的小儿子 如今也不小了,他不但多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姓氏:黎黎,约翰黎黎,而且,还多了不少古怪的毛病,比如头上的辫子没了,身上的长袍变成了马甲,喜欢喝血一样红的酒,说的话里时常夹杂着鸟一样的语言,等等。(麦家,2014:8)To quote the inhabitants of Tongzhen on the subject:The only thing that was different was the young man who had gone a
33、broadhe wasnt so young any more,and he had acquired a really peculiar name:Lillie.John Lillie.Furthermore,he was now afflicted by all sorts of strange habits:he didnt have a queue,he wore a short jacket rather than a long silk gown,he liked to drink wine that was the colour of blood,he larded his sp
34、eech with words that sounded like the chirping of a bird,and so on.(Mai,2014:5)翻译这段话的关键在于确定这样几个问题:谁在说?谁在听?谁在评论?在例 1 中,隐含作者没发表评论,而是通过铜镇人的眼光来看从国外留洋归来的容家小儿子的变化。如果译者能够识别这段话的描写是铜镇人的有限视角,翻译时就能模仿铜镇人的口吻与态度表达。在译文中,“小儿子”变成了 the young man,视角发生了改变,不像是铜镇人的口吻。he was now afflicted by all sorts of strange habits 把铜
35、镇人的眼光转变成了容自来的感知。原作中特意把“红酒”说成是“血一样红的酒”,这显然是铜镇人的眼光和视角。作者特意把小黎黎中文中夹杂着外文说成是“鸟一样的语言”,这也是铜镇人的眼光和视角。这种前景化的艺术手法在译文中得以较好地保留,忠实再现了作者的文体风格,让读者体验到陌生化的审美效果。【例 2】死鬼是何许人,哪条根的哪只瓜,这只瓜是臭是香,是明的还是暗的,贵的贱的,荣的辱的,旁人或许云里雾里,而他是心知肚明的。(麦家,2014:15)So when it came to this baby,other people might be completely in the dark,but Mr
36、Auslander knew exactly which branch of the family he came from and what scandals surrounded his birth.(Mai,2014:15)这个例子的原文背景发生在容金珍刚出生之后不久。孩子没名没姓,没有尊严,受人歧视,左邻左舍的人都喊孩子“死鬼”。这里的“他”指给容家老奶奶圆过梦的那个西洋人。“死鬼”显然不是隐含作者的语气和态度,“这只瓜是臭是香”也不是洋先生的眼光与立场。要想准确翻译上边这段话,译者须放到隐含译者的位置,沉浸在文本的语境中,寻找隐含作者的声音,准确再现其价值观。可以看出,译者是站在隐含
37、作者和洋先生立场来理解与表达译文的,准确再现了隐含作者的意图与价值观。【例 3】“虽说都是煞星,但大头鬼克死的是我容家大才女,所以叫他鬼是最合适不过811山东外语教学 2023 年第 5 期的。”(麦家,2014:15)“Although people called his father horrible names too,in the case of the Killer,he was actu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death of his mother,a truly wonderful woman and a great credit to the Rong
38、 family.”(Mai,2014:16)说这话的是小黎黎的长嫂,如今是容家在铜镇的当家人。洋先生给无名女子生下的孩子起名叫“大头虫”,想表达的是这孩子生来无爹无娘的悲苦和必将自生自灭的命运。长嫂对无名女子生的孩子没有好感,但对这孩子的祖母却充满自豪感,所以用了“我容家大才女”。虽然这种自豪感出自长嫂之口,但却是隐含作者的代言人。天才女子容幼英聪慧过人、神机妙算,让 N 大学声名远扬,熟练使用七种语言,是莱特兄弟飞机的机翼设计者,只用 388 枚铁钉设计出牛顿数学桥。这些辉煌成就,隐含作者在前边专门用一章内容描写。由此可见,“容家大才女”传达的也是隐含作者的声音。但是,译者没有把这种带有强烈
39、感情和自豪感的意图译出来,而只用一个平淡无奇、毫无感情色彩的 his mother 表达,显然没有传达出隐含作者的感情色彩和创作意图。4.2 译文是否具有可读性?出版社对米欧敏和佩恩两位译者的要求就是要保证译文的可读性(readability)。这是译本能够在海外热销的一个重要原因。海外的专业批评家和普通读者对译本的可读性给予很高评价。【例 4】瘸子说:猫有猫道,狗有狗道,体育教练靠摸人骨头选拔运动员,我要的人首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麦家,2014:49)Every discipline has its own requirements,right?In physical educatio
40、n they pick athletes by feeling their bones.The person I am looking for has to have an independent mind-set.(Mai,2014:73)例4 中“猫有猫道,狗有狗道”是中文的习语或方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机械的直译只能导致目标语读者不理解。译者是英国汉学家,充分为目标语读者着想,在原文具有一定不可译性的时候,采用功能对等,或者等效译法,大大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而且又符合原文的语境意义。译本中类似的例子很多:“嘴上没毛,办事不牢”(still wet behind the ears)
41、,“搞上纲上线一套”(liked making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he was the sort of person that always leaps to the very worst conclusions),“埋在地下的屎挖出来往容家人脸上贴”(rattling the skeletons in the family closet),“塞翁失马”(kind of like dropping a sesame seed and picking up a pearl),等等。【例 5】因为最坚强的人都被屋子里漫长又困难的生产惊险吓坏了,生的喜悦已不可避
42、免地被死的恐惧笼罩,生和死之间正在被痛苦的时间无情地改写、翻转。(麦家,2014:16)Even the toughest were appalled by the length and difficulty of the labour;it became clear that even the joy of welcoming the new arrival would not be able to make up for the horror of the death of his mother.Sometimes her death seemed imminent,at other ti
43、mes it appeared as if she 911陈大亮 解密的翻译对话模式与翻译质量评估might pull through,as time marched inexorably on towards its merciless decision.(Mai,2014:10)这段话描写的是容家大才女容幼英生孩子难产的情景。“生和死之间如何被改写、翻转”的翻译方法值得讨论与学习。中文是意合、浓缩、简洁、含蓄的语言,总有一种言犹未尽的感觉。译者对“改写、翻转”的表达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艺术魅力,是表达效果上译文优于原文的一个例子。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表妹又把她母校
44、的名望带上了天”(she took the reputation of Lillies Academy of Mathematics into the stratosphere)“跟家里人已产生了隔阂”(a wedge had already been driven between him and his family)。4.3 人称代词的添加是否合理?解密在叙事结构上是一个迷宫,在叙述声音上是复调对话,在叙述者和听述者的切换上让很多读者“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再加上中文的意合特点,原文用了无数无主句。这些都给汉学家的翻译带来挑战。英语是形合语言,注重语法和逻辑,原文省略的,译文要添加。关于这
45、个问题,乔媛(2020:111-114)有讨论。她研究了 14 篇访谈实录,统计得出英译本中共有三十二句出现了第二人称“you”,认为对应原文没有使用第二人称。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原文访谈实录中“你”“我们”的出现频率很高,几乎接近一半的访谈实录中都能找到“你”,举例说明:【例 6】比如现在我把你关进一个漆黑的房间里,只要明确告诉你房间里有什么东西,请你去把它找出来,即使里面漆黑一片,你未必找不到,只要你有脑子,脚会走,手会摸,一片片摸索过去,应该是找得到的。但如果我不告诉你屋子里有什么,那么你要从这屋子去得到这个什么的可能性就很小,几乎没有。(麦家,2014:28)I could sh
46、ut you up in a dark room,having told you in considerable detail about its contents.If I then demanded that you find me a particular object,even though the room was pitch-dark,you might well still be able to find it.If you used your intelligence,if you moved your feet carefully and felt with your han
47、ds,gradually working out what things have been put where,you ought to be able to find what I have asked you to look for.(Mai,2014:36)这一段引文出自原作第 2 篇的【容先生访谈实录】。原文共出现 7 次“你”,是容先生和采访人之间的对话。既然是访谈,就得说者和听者双方同时在场,既使听者不发言,叙述者也会用到“你”,以拉近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心理与空间距离。【例 7】类似的事情还多,后面再说吧。(麦家,2014:27)I could cite lots of othe
48、r examples of similar kinds of behaviour,and perhaps I will tell you about them later on)。(Mai,2014:35)【例 8】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天才们长期刻苦钻研(麦家,2014:99)well,if you look at it from another point of view,geniuses put in an enormous amount of time assiduously studying.(Mai,2014:156)021山东外语教学 2023 年第 5 期例 7 出自容先生访谈录,
49、例 8 出自严实访谈录。两个例子原文中都没有第二人称“你”,译文均添加了 you,这又该如何解释呢?笔者认为译者添加是合理的。除了前边讲过的原因之外,这两个例子尽管原文没有“你”,但预设了听者的在场,“后面再说吧”的言外之意就是“以后再告诉你吧”。“另外一个角度讲”的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你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例 9】要说这个人,确实非常引人注目,他一看就是那种有问题、不正常的人。(麦家,2014:85)The man was unusually conspicuous,and upon closer inspection you could see that he had problems
50、,that he wasnt normal.(Mai,2014:135)【例 10】读者可以看,也可以不看。(麦家,2014:106)You can choose to read this section or not.(Mai,2014:166)这两个例子和前边几个略微有些不同:前几个要么原文有“你”,要么省略“你”。【例9】“他一看就是不正常的人”显然是口语化的说法,也是中文的一个特点。麦家其实想表达的是“你一看他就是不正常的人”,而不是“他一看”。英文是非常讲逻辑和语法的语言,译者翻译时转换成 you could see that 没有什么不对。译文中添加的第二人称 you 不是叙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