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炎 症(Inflammation)1、 炎症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动物针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反应 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2、渗出的概念、渗出液对机体的影响,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对机体的影响:(1)积极方面:I.稀释中和毒素,减轻毒素对局部组织的损伤 II为局部浸润的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和运走代谢产物 III.渗出液中所含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纤维素形成支架 IV渗出的纤维素交织成网限制病原生物 V渗出的白细胞吞噬和灭杀病原微生物 VI炎症局部的
2、病原微生物随淋巴回流到淋巴结,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消极方面:I.渗出液过多有压迫和阻塞作用 eg:严重的喉头水肿引起窒息 II.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吸收不良可发生机化 eg:肺肉质变,浆膜粘连漏出液与渗出液的区别 漏出液 渗出液血管通透性 正常 增加蛋白质含量 0-1.5g/dl 1.5-6g/dl蛋白质类型 白蛋白 白蛋白、球蛋白、补体、免疫球蛋白纤维素 无 有比 重 1.018细胞数 0.5*109/L3、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红:血管扩张、充血肿: 血管局部通透性液体渗出、组织热:血流快、代谢旺盛、产热痛:胀压、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缓激肽)作用与神经末梢机能障碍:因部位、
3、炎症的性质、程度不同4、掌握趋化作用,吞噬作用的概念,白细胞的作用,吞噬细胞的种类,以及炎症介质的概念趋化作用:指白细胞沿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吞噬作用:指白细胞吞噬病原体、组织碎片和异物的过程。白细胞的作用:吞噬作用、免疫作用和介导的组织损伤作用吞噬细胞的种类: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炎症介质:参与和介导炎症反应的化学因子称为化学介质或炎症介质.5、理解白细胞的游出及吞噬过程,炎症介质的一般特点白细胞的游出:白细胞穿过血管进入周围组织的过程,称之过程:白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在内皮细胞连接处伸出伪足,以阿米巴运动方式从内皮细胞之间挤出穿过基底膜(分泌胶原酶,降解血管基底膜)内皮细胞连接结构
4、恢复正常速度: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主动游出)炎症介质的一般特点 来源于细胞或血浆 通过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作用于靶细胞可进一步引起靶细胞产生次级炎症介质,从而放大或抵消初级炎症介质的作用 一种炎症介质可作用于一种或多种细胞,有时可产生不同的效应 炎症介质一旦被激活或由细胞释放,存在的时间很短,被迅速降解、灭活、抑制或清除具有潜在的致损伤能力6、 了解炎症介质的种类及作用,组织胺、PG、缓激肽炎症介质的种类及作用:1) 外源性:细菌、病毒、毒素、产物 2) 内源性: 体液: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凝血系统 细胞:血管活性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白细胞产物、
5、细胞因子、血小板激活因 子、神经肽、NO组织胺:存在于血小板、内皮细胞中,释放刺激因素,增加血管通透性PG:前列腺素,有扩张血管、加剧水肿,引起发热、疼痛的作用缓激肽: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引起疼痛(皮下注射)7、急性炎症的形态学分型与特点急性炎症特点:病程短 病变以渗出为主 渗出炎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浆液性炎特 点:以浆液渗出为主(浆液来自血浆)部 位:粘膜、浆膜、疏松结缔组织 表 现:炎性水肿、体腔积液、浆液性卡他性炎等 举 例:皮肤烫伤水泡、带状疱疹、急性鼻炎、结核性胸膜炎、毒蛇咬伤的局部炎性水肿等 后果:大部分病例吸收,不留痕迹和后遗症。少数病例浆膜腔大量积液,压
6、迫器官,影响功能。(胸膜腔穿刺抽液,减压后充血属于病理性动脉充血)粘膜的浆液性炎又称浆液性卡他性炎,卡他的含义是渗出物沿粘摸表面顺势下流纤维素性炎特 点: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蛋白,即纤维素部 位:粘膜,浆膜、肺 表 现:伪膜性炎-白喉伪膜,伪膜性肠炎;绒毛心,纤维素性胸(腹)膜炎 举 例:白喉、细菌性痢疾、风湿(结核、尿毒症)性心包炎、大叶性肺炎等溶解吸收:渗出的中性白细胞、坏死细胞释放蛋白分解酶,使纤维素渗解,血管、淋巴管吸收。如大叶性肺炎粘膜表面假膜脱落:肠粘膜溃疡、出血 气管白喉阻塞支气管、窒息浆膜机化、粘连:(纤维渗出过多,不能完全吸收)心外膜炎机化玻变盔甲心;临床上心包
7、剥离术化脓性炎特 点: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其特点 原 因:化脓菌感染,组织坏死继发感染部 位:皮肤、粘膜、浆膜、脑膜、各器官表 现: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 ,脓肿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脓肿概念表面化脓:发生在黏膜和浆膜表面的化脓性炎,中性粒细胞向黏膜表面渗出,深部中性粒细胞浸润不明显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脓肿:器官或组织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即脓腔积脓:表面化脓形成的脓液积累在体腔或自然官腔内好发部位表面化脓:黏膜,浆膜积脓:胆囊、输卵管、阑尾皮肤、肌肉、阑尾皮下、内脏(肺、脑、肝、肾)原因溶血性链
8、球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凝血酶(局限性的原因)中性粒细胞渗出溶解坏死组织的过程称为化脓 脓性渗出物称为脓液 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称为脓细胞 出血性炎指炎症病灶的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鼠疫8、假膜性炎,蜂窝织炎,脓肿,疖,痈,窦道,瘘管,绒毛心的概念假膜性炎:纤维素性炎发生于粘膜时,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又称伪膜性炎。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好发于皮肤、肌肉、阑尾。脓肿:器官或组织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即脓腔疖:是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
9、组织的脓肿痈:多个疖的融合,在皮下脂肪和筋膜组织中形成许多相互沟通的脓肿窦道:组织坏死后形成的只开口于皮肤黏膜表面的深在性盲道瘘管:连接两个内脏器官或从内脏器官通向体表的通道样缺损绒毛心:在心外膜腔内有大量浆液渗出,当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搏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称绒毛心9、慢性炎症的形态学分型与特点慢性炎症特点:病程长 病变以增生为主慢性炎症分为一般慢性炎症(非特异性慢性炎)和肉芽肿性炎(特异性慢性炎)一般慢性炎症特点:炎症灶内浸润的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反应了机体对损伤的持续反应组织破坏:主要由炎症细胞的产物引起修复反应:常有较明显的成纤
10、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以及被覆上皮和腺上皮等实质细胞的增生,以替代和修复损伤的组织 肉芽肿性炎的基本特点:肉芽肿形成10、肉芽肿性炎的概念肉芽肿性炎:以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即肉芽肿)为特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11、常见的感染性肉芽肿有哪些细菌:结核杆菌-结核病 麻风杆菌-麻风 伤寒杆菌伤寒 风湿病螺旋体:梅毒螺旋体-梅毒 真菌:组织胞浆菌病 寄生虫:血吸虫病12、炎症的结局,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炎症的结局:痊愈迁延为慢性炎症蔓延扩散(局部蔓延、淋巴道蔓延、血行蔓延)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概念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全身无中毒症状,但从血液中可查到细菌细菌的毒性产物或毒素被吸收入血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化脓菌除产生败血症表现外,可在全身一些脏器中出血多发性栓塞性脓肿发生机制细菌入血细菌产物或毒素入血细菌入血+繁殖+产生毒素化脓菌入血+繁殖+产生毒素临床表现无中毒症状+血液细菌(+)中毒症状中毒症状+病理变化+血液细菌(+)败血症表现+多发性栓塞性脓肿 (周光润、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