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金融修改版.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170651 上传时间:2024-12-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修改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金融修改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金融修改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金融修改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金融修改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概念题:货币制度 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的结构、货币的发行流通程序与组织体系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准备制度等。现代的信用货币制度,包括货币单位的确定、通货的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有关信用货币流通和创造、准备金比例确定、其他信用工具的监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随着金融业务的扩大和创新,货币制度的内容会不断扩大和更新。货币乘数:是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指银行系统通过对一定量的基础货币运用之后,所创造的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了消除金本位制崩溃后国际货币的混乱局面,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

2、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难题: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的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因此,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美元,以满足国际间清偿的需要;同时,还要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而这两方面是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风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而美元供给太少又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这种矛盾就是所谓的“特里芬难题”。原始存款:原始存款(Primary Deposit):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

3、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它包括商业银行吸收到的、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派生存款:派生存款(Derivative Deposit):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伸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两者的关系:?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它是实现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核心所在,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货币政策的范围,可有广义、狭义之别。从广义上讲,货币政策包括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关于货币方面的规定,以及所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政策。按

4、照这个界说来理解,货币政策包括第二章有关建立货币制度的种种规定;包括所有旨在影响金融系统体系的措施政策;甚至可进一步包括像政府借款、国债管理乃至政府税收和开支等可能影响货币支出的行为。从狭义上讲,比较概括的提法是:中央银行在追求可维持的实际产出增长,高就业和物价稳定所采取的用以影响货币量和其他金融环境的措施对策。也可以说,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格雷欣法则: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

5、;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通常意义上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提出的标准是一国消费的价格连续两年下降可被视为通货紧缩。金融工具(有价证券):在市场上用以进行金融交易的工具手段。以合法的书面凭证形式存在,具有规范的格式,具有广泛的社会可接受性和可转让性. 各种符合法律规范并明确载有货币金额的财产所有权或债权凭证.金融工具种类的多少反映了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和金融创新的活跃程度.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指的是在市场存在多种利率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它发生

6、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买卖金融工具以融通资金的场所或机制。之所以把金融市场视作为一种场所,是因为只有这样才与市场的一般含义相吻合;之所以同时又把金融市场视作为一种机制,是因为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活动既可以在固定场所进行,也可以不在固定场所进行,如果不在固定场所进行的融资活动就可以理解为一种融资机制。货币政策时滞:又称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或称货币政策时差。它是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发挥实际效果的全部时间过程,包括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即货币政策时滞的内部时滞,指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内部时滞又可以细分为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两个阶段。外部

7、时滞:即货币政策时滞的外部时滞,指中央银行从采取行动到这一政策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需要的时间距离。外部时滞可细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个阶段。填空题:现代货币流通方式:现钞、(银行转帐)支票、外汇金融市场的分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金融机构的分类:银行与非银行(一般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称作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会、投资基金、邮政储蓄机构等。)影响和制约派生存款的因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漏现率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原则:总分行制度国际货币的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元力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各和浮功

8、汇率体系(牙买加协议确定)决定市场货币需求量的因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超额准备金率 漏现率 非交易存款支票存款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关系: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信用的主要方式:(按信用主义的不同)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行用、国际信用等五种主要方式金融市场的要素: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工具、交易价格金融工具的特征:偿还性 收益性 流动性 安全性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三大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中央银行职能: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银行论述题:1.论述基础货币、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公众手持现金、支票存款与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关系原始存款是由基础货币中来的

9、,当基础货币进入商业银行体系的时候就形成了原始存款,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商业银行经过贷款和乘数效应,形成派生存款。简述题1.存贷款间的关系(P372) 先有贷款后有存款,在商业银行成立的时候,由于自有的资产可以作为贷款的来源,吸收存款,不断扩大自己的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贷款决定存款。在一个运行的经济体制中所用到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贷款注入流通的。也就是说,流通中的货币,包括现金和存款,主要是由银行贷款引起的,现金是有存款所转化的。 贷款的基金可以作为存款的来源,可以通过派生作用产生更多的存款货币。多存多贷,存款的货币越多,商行可以用来的贷款的货币也就越多。贷款越多,通过乘数效应,可以

10、派生出更多存款货币。也就是存款可以转为贷款,贷款也可以转为存款。如此转化,连续伸展。(暂时只是想到这么一点)2.商业信用(P87)商业信用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它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在商品交易的基础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还有商业机构在市场上发行票据等。商业信用是企业间在出售商品时以赊销和延期支付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商业票据赊销:商品买卖双方采用的一种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赊销方式把商品购买与支付货款分离为两个环节。 赊销方式对于买卖双方都有利。赊销方式实际上是销货者在出售商品的同时向购货者提供了短期资金融通。必要性:生产周期

11、的不一致;工业对商业的支持;特点及局限性 :与商品的联系性、严格的方向性 、产业规模的约束性、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3.利率水平的各种因素(122-125)(1)平均利润率:0 利率 平均利润率(2)银行成本与盈利水平:存贷利率与利差(3)通货膨胀预期。费雪效应:在通胀预期下,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会向左移动(减少),需求曲线则会向右移动(增加)利率水平有上升趋势;在通胀预期下降时,利率水平有下降趋势。(4)国家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抑制通涨;降低利率,对付紧缩。(5)商业周期与经济周期。(6)借贷资金供求;(7)借贷期限、信誉和风险。(8)国外及历史利率水平(9)汇率水平及其变化:负相关的连动效应。

12、按照利率平价理论,汇率下跌将导致利率上升。(最好能每点展开1、2 句话论述)4.有价证券(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和理论价格(P95)5.信用风险的特征(P102) 客观性:无时不在,无时不有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人们在信用过程中只能降低它而不能完全消除它。 传染性:信用主体之间密切而复杂的信贷关系是信用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某个主体发生信用危机,由“多米诺骨效应”可以在信用体系很快传开来的。 可控性:虽然信用风险句有客观性,并不表示我门在它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我门可以用我门的主观能动性,去控制它。 周期性:信用风险随信用周期的信用扩张和信用收缩而交替变化而呈现明显的周期性。6.

13、央行运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P470-479) 一般性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政策 利率政策 选择性政策: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 其他的政策:一 直接信用控制1、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2、信用配额3、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4、直接干预二 间接信用指导1、窗口指导2、所谓道义劝告7.银行机构与非银行机构的区别 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是以某种方式吸收资金,又以某种方式运用资金,能够提供特定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企业。西方国家的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组成主要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各

14、式各样的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 一般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称作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是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而是以某种特殊方式吸收资金并运用资金,能够提供特色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因此,这一类机构比较庞杂,它们属于信用机构其构成相当庞杂,有保险公司、退休养老基金、投资基金、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等 这种种金融机构的资金积聚和资金运用各有特点,与存款货币银行有明显区别8.信用货币是如何派生和创造的,影响其乘数的因数是什么?(P378 P383)1.具体察看书的378页的T账户 2.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漏现率 非交易支票存款与存款的比例 超额

15、存款准备金率 9.市场上的证券价格与利率的关系(P116)利率与证券价格成反比关系,这一关系适用与所有的债券工具.利率上升,证券价格就下降;利率下降,证券价格就会提高. 假定某证券支付的年息票或收益为C,而到期收回的本金或面值为F,则该证券的现期价格计算公式是; P=C1/(1+r) + C2/(1+r)2 + + (Cn+F)/(1+r)n其中,C1,C2,Cn为第1,2,。,n年末获得的息票收益;F为第n年末证券到期时可以赎回的面值;r为该证券的利率。 由上面的公式可看出,证券价格和利率是负相关的,降低利率意味着证券价格的上升,利率上升则伴随着证券价格的下降。10.货币回笼(P60)货币从

16、流通领域回到商业银行的业务库,再回到中央银行的发行库的过程就是货币回笼。11.价格不稳定的原因 12.存差产生的原因 (一)出口顺差,企业结汇,外汇占款增加(二) 贷款投放不利,贷款增加受阻供给与需求双向制约,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不足1.高度集中的信贷管理体制使商业银行不能贷2.不对称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促使信贷人员不敢贷3.上存资金的丰厚利差诱使基层行不愿贷4.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导致商业银行无法贷(三)政策性银行存款转(四)资金来源拓展,存款快速增长1.储蓄存款刚性增长。2.剥离不良资产获得大量资金(五)信用形式扩张,分流信贷需求1.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近年来随着证券融资、财政信用、商业信用等融资

17、渠道的蓬勃发展,单一的银行信用逐步被多种信用业务并存所代替。2.金融机构信贷方式创新(最好能每点展开1、2 句话论述)13.在贴现利率可以作为一个基准利率14.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四个特征(P468)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取的操作对象。可控性:中央银行可以有效地的控制。可测性:中央银行可以迅速、准确地获得它所确定的中介指标的个中资料,并能被社会各经济主体理解、判断和预测。相关性:中介指标与货币政策之间有高度的相关关系。抗干扰性:作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应能较准确地反映政策效果,并且受较少的外来因数干扰。15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主要业务:原则:(1)盈利

18、性原则 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其经营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盈利性既是评价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核心指标,也是商业银行最终效益的体现。(2)流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告贷的能力。流动性在这里有两层含意,即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受损失的前提下随时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经常以合理的成本吸收各种存款和其他所需资金。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流动性是指前者,即资产的变现能力。(3)安全性原则是指银行的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安全性的反面就是风险性,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性原则就是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风险。(4)

19、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三原则的协调商业银行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原则,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作为经营管理者,协调商业银行的三原则关系,既达到利润最大化,又照顾到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是极为重要的。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安全性与流动性呈正相关关系。盈利性与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往往呈反方向变动。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原则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也就无从谈起。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保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的重要基础。主

20、要业务:贷款和投资附加题:1.资本市场的主要特点资本市场是货币市场的对称,指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金融市场。它有四个显著特点:1.交易工具期限较长2.交易目的的主要实际为了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的供求需要3.融通的资金量大4.交易工具收益较高而流动性较差,价格变动幅度大,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投机性。2.货币需求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深化和具体化。商品离不开货币,商品经济就是在商品和货币的对立统一运动中发展起来的,并通过市场来实现的,从而形成对货币的需求。具体如下:(1)货币需求的实质是市场需求。(2)货币需求是市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3)货币需求受市场规律所制约。(主要受价值规律,市场供需规律,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制约)(4)货币需求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或阻碍)符合经济发展的货币需求量既是货币供给的目标,又是货币政策调控的依据所在。货币需求及其需求量的变化对市场经济发展可能产生促进或阻碍的影响。因为货币需求形成对市场供给的需求,而供需方共同形成市场经济运行的对立统一体,统一是矛盾的主要矛盾。名词解释:1.货币 2.货币制度 3.基础货币 4.乘数 5.布雷顿森林体系 通用工具 货币的实质 货币政策的实质简答: 总分行制 当今世界的国际金融体系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论述: 信用货币是如何派生创造得 , 影响它的派生创造因素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