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7-女报 2023.08教育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中医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分析张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河北沧州061108)摘要: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现代我国中医药专业发展缓慢,相关人才培养也难以满足中医实践需要。基于此,文章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理论核心,详细分析和探讨了如何在中医人才培养中贯彻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旨在进一步完善中医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中医人才。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医教学;实践应用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
2、人民健康需求的提高,中医药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培养一批既能继承传统、又能创新发展的高素质中医人才。近年来,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其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社会需求、突出中医药特色、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举措。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服务社会和产业发展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旨在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高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求。基于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变革的趋势,设置符合社会和行业需求的专业和课程。这要求高校根据市场动态和行业发展规划,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和就业优势,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应用技术和工程技术教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推行创新实践引领的教学模式,建立双导师制。这要求高校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教学,同时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和质量,开展项目式、问题式、案例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创业的能力。三是以协同育人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要
4、求高校与相关企业或行业发展机构建立稳定、长期、互利的合作关系,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考核方式等,共享资源、设施、平台等,共担风险、成本、收益等。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四是以质量保障为基础,建立健全质量评估和监督体系,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这要求高校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定期开展自我评估、互相评估、第三方评估等多维度的质量检查,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同时,高校也要积极参与外部质量认证和评估,接受社会和行业的监督和反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二、中医人
5、才培养教学现状分析中医人才培养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传承和创新中医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医人才培养既要继承和弘扬中医的传统精髓,又要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断开拓和创新。-158-女报 2023.08教育研究中医人才培养既要培养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又要培养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中医人才培养既要满足国内外对中医服务和产品的需求,又要推动中医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目前,我国中医人才培养教学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中医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对应用型中医人才的内涵认识不清,缺乏对中医特色、优势和需求的充分考虑。目前,我国中医
6、教育主要采用本科教育为主体、硕博士研究生教育为支撑、高职高专教育为补充的层次结构。但是,在各个层次上,对于应用型中医人才的定义、定位、分类、标准等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规范。有些高校过分追求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忽视了应用型中医人才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有些高校过度模仿西方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忽视了中医的本质特征和优势所在;有些高校过分依赖传统经验和教材内容,忽视了社会和行业对于应用型中医人才的新需求和新期待。第二,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技能,缺乏与现代医学、生物科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目前,我国中医教育主要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实验实习为辅的教学模式。但是,这
7、种模式往往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缺乏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中医实践的熟练掌握。同时,这种模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缺乏对现代医学、生物科学等相关学科的了解和运用,难以适应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医疗环境和任务。第三,中医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行业发展、科技进步脱节,缺乏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目前,我国中医教育主要采用以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但是,这种课程体系往往过于僵化和封闭,不能及时反映和适应社会需求、行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变化。有些课程内容过时或重复,有些课程内容缺失或不足,有些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无关或无法应用。
8、同时,这种课程体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兴趣和需求,缺乏灵活多样的选修课、通识课、拓展课等,也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项目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第四,中医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高水平的师资和专家资源,实践教学基地和条件不足,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中医教育主要依靠中医院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开展。但是,在教师队伍方面,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有些教师缺乏高层次的学历和专业资格,有些教师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实践能力,有些教师缺乏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同时,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着基地数量不够、质量不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有
9、些实践教学基地与高校没有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有些实践教学基地没有配备合格的指导教师和设备设施,有些实践教学基地没有制订有效的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同时,在质量评价方面,存在着标准不统一、方法不科学、结果不公开等问题。有些质量评价标准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有些质量评价方法过于主观或过于客观,有些质量评价结果没有及时反馈或没有公示。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中医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策略(一)明确中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为进一步提升中医人才的综合能力,高校应该明确中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根据不同层次、类型和方向的中医人才需求,制订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专业和课程体系,突出中医的应用性、创新性和国际化。同时,
10、也要根据国际医学教育的趋势和标准,加强中医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医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一方面,根据市场动态和行业发展规划,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例如,针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需求,可以设置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剂与工程、中药质量与安全等专业或方向;针对中医服务市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可以设置针灸推拿、康复理疗、养生保健等专业或方向;针对中医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需求,可以设置中医文化、中医外语、中医国际交流等专业或方向。同时,在课程体系方面,既要突出中医特色课程,设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学科,也需要增加跨学科相关课程,如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最大限
11、度地为学生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指导。另一方面,根据国际医学教育的趋势和标准,加强中医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首先,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传统医学教育的指导原则和标准,建立符合国际认可的中医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其次,开展国际学分互认、双学位、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项目,促进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再次,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中医专家、学者和教师来校讲学、交流、合作,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水平。最后,组织师生参加国际会议、竞赛、实习等活动,展示中医教育的成果和水平。(二)创新中医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首先,强化理论与实践,实现基础与临床、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这要求在教学内容上,既
12、要重视中医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教授,又要注重现代医学和生物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引入;既要强调中医经典文献和名家学术思想的传承,又要关注中医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创新;既要突出中医特色和优势,又要促进中西医结合和互补。以中医内科学为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实验实习为辅,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缺乏对中医内科学的深刻理解和对中医内科疾病的熟练诊治,基于此,学校和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强化理论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诊治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服务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其次,推行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核心、以项目
13、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上,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以具体案例为素材,以项目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步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思总结,-159-女报 2023.08教育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在教学评价上,通过项目报告、案例分析、问题解答等方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技能的掌握和表现、对过程的参与和贡献。(三)深化中医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中医专业高校应该加强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各方的合作,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平台,
14、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这要求高校与社会各方建立稳定、长期、互利的合作关系,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考核方式等,共享资源、设施、平台等,共担风险、成本、收益等。第一,建立产教融合的创新平台。这要求高校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建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医药科技孵化器等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和条件。在这些创新平台上,学生可以参与中医药的研发、生产、检测、推广等各个环节,接触最新的技术和设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北京同仁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现代化国家工程实验室”
15、,为学生提供了从中药材种植到中药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实践教学基地。第二,建立校企共建的创新平台。这要求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外双导师制、校内外订单班等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在这些创新平台上,学生可以接受企业的培训和指导,了解企业的文化和需求,参与企业的项目和任务,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适应能力。例如,中医药大学可以与地方针灸协会合作,共建“针灸推拿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中医针灸相关的全方位实践教学环境。第三,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平台。这要求高校与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合作,共建中医药标准化研究中心、中医药国际交流中心、中医药社会服务中心等创新
16、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在这些创新平台上,学生可以参与中医药的标准评价、推广等工作,参与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合作、推广等活动,参与中医药的社会服务、普及、宣传等项目,提高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四)完善中医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第一,建立内部质量保障机制。这要求高校设立专门的质量保障部门或机构,制订质量保障方针和目标,建立质量保障规章制度,明确质量保障责任和职能,配备专业的质量保障人员和设备。同时,高校要定期开展自我评估、互相评估、第三方评估等多维度的质量检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访问、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收集反馈信息,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第二,建立外部质量认证
17、和评估机制。这要求高校积极参与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评估及认证机构的评估或认证活动,按照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标准或规范进行自查或申报,并接受专家组的现场考察或审核。同时,高校也要积极参与国际或行业的教育评估及认证机构的评估或认证活动,按照国际或行业的教育标准或规范进行自查或申报,并接受专家组的现场考察或审核。结束语总之,为更好地发展传统中医药学科,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中医人才,高校应该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明确中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创新中医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深化中医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完善中医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等措施,创建更为科学、有效的中医实践教学环境,为中医事
18、业的发展和中医文化的传播作出贡献。【基金项目:本文系沧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3 年科技创新课题“深化中医药院校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沧州基层卫生机构健康服务能力路径研究”(课题序号czkx2023232)成果论文】参考文献:1 曹锡康,朱惠蓉,舒静,等.以文化传承推进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 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2,42(2):102-105.2 石岩,刘争清,贾连群.基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思考 J.中医教育,2020,39(4):34-36.3 陈春兰,胡莉娜.中医药现代医教研体系促进专科管理发展的优势 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19).4 王艳.新时代中医药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2(8).作者简介:张琳(1979),女,陕西三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课程思政与中医药院校基础课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