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1432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年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2年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 年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 年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张晨 摘要 年方志学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中都取得很大进展,本文从方志理论研究、方志编纂工作研究、方志事业发展与实践研究、方志史与方志学史研究、志书研究与整理、方志人物研究、地方年鉴研究七个方面对其进行梳理,发现本年度方志理论研究与方志工作研究具有时代性与创新性的特征,研究成果丰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研究模式僵化、理论与实践割裂的问题。因此,需要完善方志学理论体系,加强方志人才培养,促进方志工作者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沟通,理论结合实践,创新发展途径,以助力方志事业服务新时代、迈向国际化目标的实现。关键词 年;地方志;方志学;地方综合年鉴

2、;综述 中图分类号 作者简介:张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上海 )地方志是根据一定的体例,全面系统地记述一定区域内地理沿革、政治经济、风俗人情等方面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梁启超认为“最古之史,实为方志”,编纂地方志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与历史继承,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年各省方志办陆续发文“十四五”发展规划,对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而如何更高质量地做好修志、编鉴、著史的顶层设计,成为各级地方志机构积极谋划的重要工作内容。随着二轮修志的圆满结束,全面总结并充分运用好二轮修志经验,做好三轮修志的规划,提高地方志工作法制化水平,推动全国编纂扶贫志、全面小康志,成为

3、方志工作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此外,智慧方志馆建设、志鉴数字化建设以及地方志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实现等都是 年学界与史志部门重点探讨的问题。为对 年度方志学领域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梳理,对知网、万方、维普、读秀等学术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筛出重复、无关文献,统计出本年度公开发表方志学期刊论文 篇,方志学硕博论文 篇,共计 篇。本年度出版方志学研究性专著 部,各区域方志集成以及资料汇编 部。旧志整理出版部,新方志编纂出版 部。此外,还有篇会议论文。为便于论述,本文从方志理论研究、方志编纂工作研究、方志事业发展与实践研究、方志史与方志学史研究、志书研究与整理、方志人物研究、地方年鉴研究七个方面对 年度方志学领

4、域研究情况进行探讨。一、方志基础理论方志基础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方志与方志学的概念,方志的起源、性质与特征,方志的功能与价值,方志的名称、种类及分类、方志学的研究对象,方志学的学科体系,方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方志文化等等。年学界关于方志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有论文 篇,较往年减少,下文为方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 年 月,第 页。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 年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便叙述,分为方志学基本原理、方志学学科体系建设、方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方志文化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一)方志学基本原理方志学基本原理的研究多集中于方志修纂理念与方志学范畴的探讨上。晁胜从编纂理念、志书体例、志书内容、续

5、志理论、对史志关系的理解五个方面介绍了清代扬州学者的修志理念,并认为这些成熟的方志学理论是清代扬州地区方志兴盛的坚实基础。韩章训认为对方志学范畴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实现方志理论研究宏观与微观的汇通,而且有利于深化方志理论研究,因此在结合地方志理论研究及编修实践的基础上,他提出旨义与体例、主体与客体、修志与用志、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这五对志学基本范畴。(二)方志学学科体系建设对于方志学学科建设的研究,张安东回顾了 世纪 年代以来我国方志学科建设成就,提出目前方志学科建设仍然存在的问题,包括方志学的基本范畴界定不清、独特研究方法缺乏、学科没有明确定位、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缺乏学科发展的科学规划,由此提

6、出新时期方志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与路径。蒲霞认为新时代加强方志学科建设,必须以前人积累的成果为基础,结合新时代的需要,从学科理论、研究方法、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四个方面进行建设。此外,随着全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影像方志学在影像方志实践基础上应运而生。陈忠对影像方志学的概念逻辑进行界定和阐述,揭示影像方志学理论价值和基本内涵,认为影像方志学理论的不断完善为创新方志学理论的发展注入新的研究动力,也为地方志走向大众提供了理论指导。方志传播学作为方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学科理论和实践经验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田丰以传播理论中受众研究视角为切入点,结合地方志实际进行系统性细化,认为研究受众是推动方志传播学构

7、建的必然要求,提出应重视地方志受众,深化受众研究,将受众研究作为方志传播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的看法。(三)方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对方志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关系的研究,目前学界主要还是集中于史志关系的研究上。潘捷军梳理了学界关于史志关系研究的焦点问题,对地方史与区域史的认识误区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地方史与地方志在编研实践上存在形式框架、记述内容和编研方法上的差异。史志区别一直是方志学领域亟须解决的热点问题,陈泽泓将 明史 大明一统志 进行比较,并对 三湾史略 的体裁进行研究,阐述对史志区别问题的思考,认为史志区别研究的核心是体裁区别。此外,方志学的发展也可借鉴编辑出版学、图书馆学的知识。温益群认为地方

8、志的编纂工作应结合编辑出版学的专业知识,将方志批评与图书批评相结合,以此可以对方志编辑出版的专业化、规范化和学术化产生积极作用。张浩考察了图书馆馆藏建设对方志馆功能实现的作用,探讨了图书馆与方志馆在功能上的互补互通关系,认为二者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存和传承,提高文化传播的信息化水平和进行社会教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在图书馆与方志馆的关系是联系少、整合开发不足,因此晁胜:清代扬州学者对方志学理论的探讨,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年第 期。韩章训:论方志学基本范畴,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张安东:新时期方志学科建设回眸与展望 ,上海地方志 第 期。蒲霞:夯实基础,加强方志学学科建设,中国地方志 年第 期。陈忠

9、:影像方志学理论阐释、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新疆地方志 第 期。田丰:以受众研究助推方志传播学的理论构建,上海地方志 第 期。潘捷军:地方史:新事业拓展 新视野探索,上海地方志 第 期。陈泽泓:史志区别之我见 以 明史 大明一统志 三湾史略 为例,上海地方志 第 期。温益群:地方志编辑出版中的方志批评,上海地方志 )第 期。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 年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需要继续加大研究力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的探讨一直是方志学研究的热点话题,方志学学科确立时间较短,借鉴其他学科成熟的理念,有利于方志学科体系的建设。(四)方志文化方志文化研究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所有方志研究都属于方志文化研究,

10、狭义上的方志文化研究指用文化、文化传播学的理论来研究方志与方志工作。年学界对方志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方志文化的考察。曹卫以地方志与地方文化间的交流关系为中心,考察了地方志作为地方文化交流载体所发挥的价值,提议增大方志文化交流范畴,丰富交流形式,以推动地方志事业的整体发展。巴兆祥等从 青浦县志 的纂修源流与青浦籍学者王昶纂修青浦县志书的历史过程出发,考察王昶纂修的乾隆 青浦县志 对青浦方志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全面揭示王昶与青浦方志文化形成的关系以及承上启下的多维面相。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将方志馆文化传播的现实要求与城市书房广受欢迎的现状有机结合,建设了一座收集地方志鉴等地情书籍、展示泰州历史

11、、以服务文史研究为主的城市书房。申万霞等就泰州城市书房的建设进行考察,认为该书房进一步发挥了方志馆的文化传播功能,创新了方志文化的传播途径,也为方志馆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二、方志编纂工作 年年底全国第二轮志书编修工作基本完毕,年新修志书也陆续送至国家方志馆存档,志书编修工作的阶段性完成,使得 年度学界对于方志编纂研究的关注度不如往年那么高,相关研究论文共 篇,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对二轮志书修志经验的总结与三轮志书编纂的探讨上。结合 年研究情况,下文主要从编纂理论研究、各类方志编纂以及对第三轮志书编撰的探讨三个方面展开。(一)编纂理论研究 地方志工作条例 和 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12、()的颁布,标志着地方志工作进入依法修志阶段。赵颖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布过的修志指导文件,认为在地方志工作法治化的背景下,建立修志工作长效机制,实现从依法修志到依法治志的转变,对促进地方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十分重要。篇目设计是编纂志书的整体框架,韩学芝分析了志书体裁的具体构成,提出志书编纂的篇目设置序列顺序,认为志书篇目设计的关键是搞好部类的划分,应当做到门类合理、归属得当。新时代下,地方志不再像古代方志那样稳居地方权威性文献地位,李秋洪以广西第一轮和第二轮新编的县志为例,认为县志民族篇章的设计与编纂存在的篇章设置层级过低、归属不妥、篇幅过小、记述不当等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志书中民族篇章编纂

13、的基本要求和要素。王晚霞以宋代 濂溪志 为例,通过分析 濂溪志 的编纂特点,管窥志书编纂方法的创新,认为志书编纂应与时俱进,并提出拓展志书史料,如增加域外史料,拓展志书体例,丰富志书体裁类张浩:浅论图书馆与方志馆功能上的互通互补关系,智库时代 第 期。江万风、高兴伟:方志文化研究的兴起与意义,中国地方志 年第 期。曹卫:地方志与地方文化交流的关系分析,兰台内外,年第 期。巴兆祥、陈郑云、黄伟:王昶与青浦方志文化,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申万霞、徐强:打造记忆泰州书房,创新方志文化传播,江苏地方志 年第 期。赵颖:依法治志实践探索浅议,新疆地方志 年第 期。韩学芝:关于地方志体裁和篇目架构的研究,

14、传奇故事 年第 期。李秋洪:简析县志民族篇章的设计与编纂 以广西第一、二轮新编县志为例,广西地方志 年第 期。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 年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型,增加图像志和影音志,适当使用非汉语等意见。(二)各类方志编纂方志种类繁多,并且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方志事业的完善而不断增多。从记载内容上看主要分为综合志、专门志和杂志等类。根据 年学界对方志编纂的研究情况,下面主要分为综合志与专题志进行论述。首先,关于综合志的编纂。年新华社发布了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规划 中明确强调应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传承,支持建设村史馆,编修村史、村志,开展村情教育。我国村志编纂历史悠久

15、,滥觞于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后便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李晓冉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系统梳理了新时期中国村志编纂兴起的过程和表现,分析了其兴起的原因与意义,介绍了新时期村志编纂工作的实施过程以及村志的出版发行与典藏活动,指出目前村志编纂工作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姚缘、傅长军以 江苏省志科学技术志 编纂工作为例,分析了江苏省科技志编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高效的科技志编纂组织体系架构,即撰写编审的核心层、搜集整理资料和撰写初稿的次核心层以及指导审核的外围专家团队三层次编撰队伍。宋庆阳以 年出版的苏州市 金阊区志顾禄传 为例,讨论了方志人物志的撰写方法,认为撰写人物志时仍然要坚持据事直书、述而不作的

16、原则。专题志是相对于综合志而言,专门记述一个行业、部门或某项事件而编撰的志书。易双立以两轮省级公安志为考察对象,对篇目设计进行分析对比,指出两轮省级公安志篇目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篇目优化建议。编纂中国扶贫志,全面系统记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谢达春分析了广西贫困概况、特点以及主要困难,提出省级扶贫志篇目设置应遵循的原则,基于这些原则对 广西扶贫志 篇目的设计提出自己的意见。?有强对全面小康志的内涵进行解读和定义,总结出修撰全面小康志的原则与特点,并提出全面小康志编纂需要正确认识处理的三个问题。我国地名志编纂历史悠久,徐佳佳梳理了我国地名

17、志编纂传统的形成过程,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地名志的编纂特点,指出当前地名志的编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新时代地名志编纂的四点对策。黄伟介绍了宁波市三部图书馆志书的编纂缘起,梳理了宁波图书馆志编纂过程中材料选用、志图以及志书目录与内容等情况,并对图书馆志、图书馆事业志以及图书馆史进行辨析,也为其他地方编修图书馆事业志提供思路。瑏瑠(三)对第三轮志书编撰的探讨根据 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规划部署,截至 年底,全国第二次修志工作基本完成。按照 地方志工作条例 规定,地方志书每 年左右编修一次,且编修完成后,各地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应启动新一轮地方志的续修工作。因此,年学界就二轮修志期间瑏瑠王晚霞

18、:以 濂溪志 为例管窥志书编纂方法的创新,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曹子西、朱明德主编:中国现代方志学,方志出版社 年,第 页。李晓冉:新时期中国村志的编纂与出版研究,青岛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姚缘、傅长军:地方志编纂的组织体系架构研究 以第二轮 江苏省志科学技术志 编纂为例,文化产业 年第 期。宋庆阳:善志者述而不作,序事者实而不华 从 金阊区志顾禄传 论方志人物志的撰写,江苏地方志 年第 期。易双立:省级公安志篇目设计刍议,中国地方志 第 期。谢达春:中国扶贫志 编纂工程省级扶贫志篇目设置初探 以 广西扶贫志 为例,上海地方志 第 期。?有强:新时代开启全面小康志编纂刍议,中国地方志 第

19、期。徐佳佳:新时代地名志编纂述论,福建史志 年第 期。黄伟:宁波图书馆志书编修述论,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 年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各类志书的编修实践,积极地进行经验总结,为三轮修志工作的开展提供建议。赖少波以其主编的 建瓯市志()为例,就如何编纂一部精品志书总结了四点认识与三点探索,就志书的篇目设计、县(市)级的“三审验收制”以及人物传记的编写提出思考与建议。赵东霞对银川市金凤区的第二轮修志工作进行总结,并对该地区第三轮修志工作的开展提出几点建议,认为修志工作应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部门配合、地方志编纂研究室组织编纂”的工作体制,牢牢遵守“一纳入、八到位”的工作要求。

20、陆瑶与窦鹏通过对第二轮 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 的编纂历程进行梳理,总结出建立分志编纂机构、细化编写分工、注重编纂人员业务培养、巧用方法收集资料、核定收录标准等五个方面的编纂经验,并就对下一轮陕西省志的编纂提出建议。卢成燕以第一轮、第二轮济阳县志编修过程中遇到的资料搜集方面的经验教训为例,说明地方志编纂出版中资料搜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资料搜集的范围及方法与手段,提出地方志资料搜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今后修志工作提供参考。三、方志事业发展与实践研究各地地方志“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对方志事业的发展目标提出明确要求,包括全面深化方志事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贯彻“修志为用”理念等

21、。方志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相关方志事业管理与实践研究也成为 年度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年度研究论文达到 篇,下文主要围绕方志管理事业研究、方志馆建设、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三个方面展开。(一)方志事业管理研究新的历史背景下,就地方志事业的发展规划,学界与方志工作者积极展开讨论。刘玉宏总结了新中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当前地方志发展中仍然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未来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应对思路,如提高对地方志事业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地方志立法工作、推动方志学学科建设、实现方志创新性发展等。高京斋在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先进会议暨 年全国省级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上指出 年地方志事

22、业的发展应该全面提高地方志服务新水平。高翔认为全国地方志系统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下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历程,其后他对地方志事业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就新时代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提出“四个坚持”。同时,各地方也积极开展了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活动,马文华根据地方志编委会安排,对 年新疆地方志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坚持“两个确定”,践行“两个维护”,促进地方志事业的转型升级。申福建等人认为人才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支撑,但目前地方志人才现状存在着人员数量不足、队伍青黄不接以及专业经验不足等问题,因此提出明确赖少波:关于如何编纂一部精品佳志的几点思考与实践 主编 建瓯市志 的四

23、点认识和三点探索,新疆地方志 年第 期。赵东霞:金凤区第二轮修志工作总结及对第三轮修志工作的几点思考,宁夏史志 年第 期。陆瑶、窦鹏:基于 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 编纂工作的修志经验探讨,当代图书馆 年第 期。卢成燕:浅议地方志编纂资料搜集工作 以 济阳县志 为例,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图书情报 年第期。刘玉宏:中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经验、问题及对策,北京社会科学 年 期。高京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全面提升地方志服务新时代水平 在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先进会议暨 年全国省级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国地方志 年第 期。高翔:总结百年地方志发展成就 开创服务新时代历史篇章

24、在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先进会议暨 年全国省级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地方志 年第 期。马文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努力开创新疆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局面 在 年全疆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新疆地方志 年第 期。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 年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地方志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打通地方志人才培养通道的建议。(二)方志馆建设 年方志馆建设与其服务功能挖掘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创建新型方志馆,是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刘翔宇主编的 中国方志馆研究(第四辑)中设有村史馆研究、志馆建设、展览研究、旧志研究、地方文化、开发利用六个专栏收录相关理论文章,体现我国方志馆研究的最新成

25、果。根据 江苏省“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 的要求,建设史志馆联盟成为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的重要课题。李军对宿迁市史志馆联盟建设的背景、成立原则以及方志办(馆)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进行调查,总结了宿迁市史志馆联盟的实践经验,以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创新方志馆建设探路。近年来,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逐渐在全国各地普及,方志馆逐步成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赵丹认为方志馆应综合开发馆内资源,加强馆校合作,开发研学课程,积极应对新形势,抓住发展新机遇。袁琳以北京市方志馆依托“旧志”创新展览方式为例,介绍特色化办展的具体实践方法,应对方志馆传统展陈面临的挑战。加强方志馆建设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方志馆功能。刘凯认为方志

26、馆首先应培养“中心意识”,发挥好“存史、资政、育人”功能,其次在提升服务方面提出四点建议。张月光以天津市为例,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方志馆建设的三个历史阶段,以及每个历史时期其发挥的功能及作用,并就未来天津方志馆的发展愿景以及方志馆功能的实现路径提出自己的看法。目前,虽然方志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存在着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因此,孙景提出从管理制度、文化供给、机构特色、宣传推广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升方志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林雪铌以福建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为硕士学位论文主题,深入剖析了福建方志馆文化设施供给、公共文化活动供给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等现状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方志

27、馆文化服务供给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完善的福建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策略。(三)地方志信息化建设随着科学技术与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发展,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王红宇等人基于地方志数据库医疗信息数字化建设开展卫生政策研究,促进地方志数据库的推广,以 广西通志医疗卫生志 广西卫生健康年鉴 为例,探讨地方志数据库在保存资料、提供参考咨询、构建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基层人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瑏瑠李佳佳等人通过对我国 个省级地方志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地方志微信公众号普遍存在关注度低、用户互动性不高、功能开发不完善、推送形式缺乏创新等问题。瑏瑡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

28、解决措施,为“十四五”时期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目前,数字方志馆建设如火如荼展开,但郑金月认为其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数字方志馆的建设与发展。瑏瑠瑏瑡申福建、冯平、张驰:新方志人才素质构成和能力养成研究,巴蜀史志 年第 期。刘翔宇:中国方志馆研究(第 辑),方志出版社 年。李军:宿迁市史志馆联盟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江苏地方志 年第 期。赵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视野下的方志馆建设,江苏地方志 年第 期。袁琳:利用旧志做好方志馆策展布展的思考与实践 以北京市方志馆为例,新疆地方志 年第 期。刘凯:方志馆馆藏建设与服务探索,区域治理 年第 期。张月光:方志

29、馆功能的原景与愿景 以天津市为例,江苏地方志 年第 期。孙景: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刍议,福建史志 年第 期。林雪铌:福建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王红宇等:地方志数据库医疗信息数字化建设及其在政策研究中的应用推广 以 广西通志医疗卫生志 广西卫生健康年鉴 为例,广西医学 年第 期。李佳佳、王红宇、罗红等:方志资源在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推广现状研究,传播与版权 年第 期。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 年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为深化对数字方志馆的认识,郑金月论述了其与实体方志馆、地方志信息化、方志资源数据库等十个相近事物的关系,从而明确数字方志馆的内涵与功能定位,促进其建设发展。邢

30、成鑫和周裕浩分析了当前数字方志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来提高数字方志信息服务是未来发展趋势,也是地方志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效能的关键。四、方志史与方志学史方志史研究主要以方志的产生、发展状况以及方志事业的发展经验和规律为研究对象,方志学史则以方志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变状况以及方志学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年学界相关研究论文共 篇,下文主要从历代方志史研究、区域方志史研究与方志学史研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但总体而言,本年度研究重点依然放在全国区域方志史的研讨上,历代方志史与方志学史相对着墨较少。(一)历代方志史 年学界对于历代方志史的探讨主要集中于中古、宋代以及明清三个时期。刘跃进以汉魏

31、六朝时期地方文献编修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这个时期地方文献的三种类型,即方志、地记、杂传进行分析,阐明政权割据背景下地方文献兴盛的原因,并对地方文献的收藏以及方志编撰情况进行整理。薛艳伟从宋代方志中寺观书写体例、内容以及书写原因等方面入手研究宋代方志特点。台湾师范大学李宗翰教授从宋代方志中人物志的出现与演变过程着手,探讨此时期方志已经出现地方士人家族“公共族谱”的性质特征。宦书亮从清代方志的编纂制度与编辑规范入手研究,对其内容进行梳理,并指出清代方志编纂制度与编辑规范的两点不足。(二)区域方志史近年来区域方志史研究越来越被学界所关注,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对于区域方志史的研究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为某

32、时期内该区域的方志史研究,如严忠良以明代时期湖北方志编纂为研究对象,探析明代湖北地区修纂志书繁盛的原因,对明代湖北方志的时空分布情况进行梳理,重点分析了明代湖北方志编纂的成就。清代一直是方志研究的热点时期,陈郑云以清代甘肃道志编修为研究重点,分析了这一时期甘肃道志的修纂缘起以及编撰特色。孙佳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以清代甘宁地区旧方志为考察对象,梳理了清代甘宁地区方志的纂修情况,探讨了这一时期该地区志书的编修体例与志书资料来源,最后从政治、史学、地方文化传承和哲学四个角度揭示了清代甘宁地区志书的编修思想。瑏瑠许丽以聊城地区民国时期纂修的方志为例,从纂修思想、方志纲目、方志内容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民国

33、时期聊城地区方志资源的特点与价值。瑏瑡二为该区域历代方志史研究,如李波对天河县三部传世旧志的编纂背景、志书内容与特点进瑏瑠瑏瑡郑金月:论数字方志馆的“十大关系”,江苏地方志 年第 期。邢成鑫、周裕浩:数字方志信息服务研究,江苏科技信息 第 期。韩章训:普通方志学,方志出版社 年,第 页。刘跃进:试论中古时期地方文献兴盛的几个问题,中国地方志 年第 期。薛艳伟:宋代方志中的寺观书写,中国地方志 年第 期。李宗翰:宋代方志人物传之演变与士人家族,台湾师大历史学校 年第 期。宦书亮:清代方志编纂制度与编辑规范谫论,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第 期。严忠良:明代湖北方志编纂述略,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34、学版)年第 期。陈郑云:治道与志道:清代甘肃道志编纂研究,中国地方志 年第 期。孙佳:清代甘宁旧志纂修研究,宁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年。许丽:聊城地区民国方志探析,山东图书馆学刊 年第 期。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 年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行梳理,并将三部志书的体例、体量以及内容特色进行对比分析。张琴对黄冈地区旧地方志研究现状进行整理,介绍了该地区旧方志存世概况以及旧志书的出版情况,并对黄冈地区旧地方志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分析。(三)方志学史曾荣梳理了地方志发展历程,通过对历代方志学家修志思想的挖掘,探索中国方志学理论形成及演变的历史样态,提出传统方志渊源流动不仅是一种志书形式的外在变化,更是涉及修志理念

35、、方法与技术手段的变革,由此推动地方志由地理志向史志合一再趋于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演进路径。曾繁靖以古代方志设立“杂记”门类的传统为探讨对象,回顾了方志“杂记”的学术史,通过分析古代方志设立“杂记”的传统及其特点,探究“杂记”的方志编纂学功能与价值,为当代方志学的理论构建提供借鉴与参考。除了对国内方志学史进行研究,陈日华以英国方志学史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近代英国史学编纂体例的转型与方志的兴起,分析了作为理论研究方法的方志带来了英国历史研究方法与认识英国历史的新角度。五、志书研究与整理对地方志的研究与整理一直是方志学研究的热门领域,年也不例外,相关研究论文共有 篇,其中硕博士学位论文 篇,主要体现为

36、:一是对某部志书进行综合研究,从其编纂背景、编撰者、志书体例结构、文本内容、志书价值等方面进行探析;二是对某一区域志书或现存志书目录进行整理,还包括志书辑佚与志书内容的辨误等;三是从历史学、民俗学、医学、教育学等学科视角挖掘志书利用价值。结合 年学界的研究情况,下文主要分为旧方志研究、新方志研究、志书整理与志书利用四个部分。(一)旧方志研究目前学界公认将 年前编纂的地方志称为旧方志,而后编印的则称为新方志。自 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来,一些旧志陆续被发现,加上流失海外的旧志以影印方式回国,使得可见旧志数量不断增加,有学者称目前存在旧志超过一万种,面对如此庞大的古籍资源,对其进行研究成为学

37、界的重要任务。对旧地方志的整体研究,如刘涛对天一阁博物馆藏弘治 浑源州志 做了考论,考察了该志的修纂背景、成书过程,对已经失传的志书内容进行推测,并揭示了弘治 浑源州志 的史学和文献学价值。夏汇丰以秦荣光所著 同治 上海县志 札记 为研究对象,考察其撰写所用底本,并对该札记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李斌从编纂背景、版本体例、特色价值等方面对道光与光绪年间编纂的两种 清平县志 进行研究,并指出 清平县志 存在的不足与纰漏。除了期刊论文,年以旧方志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数量也有增加。赵玲以明代 历乘 为研究对象,从纂修背景、行文体李波:传世天河县旧方志述略,广西地方志 年第 期。张琴:黄冈地区旧地方志存书及

38、其价值研究,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第 期。曾荣:从传统方志到近代方志:方志学理论的渊源与发展,江苏地方志 年第 期。曾繁靖:古代方志设立“杂记”的传统及其门类功能与价值,中国地方志 年第 期。陈日华:英国方志:既是史料也是理论,贵州社会科学 年第 期。陈红彦: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旧方志资源利用的思考,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年第 期。刘涛:天一阁博物院藏弘治 浑源州志 考论,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年第 期。夏汇丰:同治 上海县志 札记 评述,图书馆界 年 月。李斌:“邑之精神命脉”:清平县志 的编纂、特色及价值,中国地方志 年第 期。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 年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例、编纂特点以及价值与不足等方面对其

39、进行探析。唐颖对 世纪的英国 肯特郡志 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该志书编纂的时代背景、内容特征以及意义影响,达到对志书的全面把握。在旧志价值研究方面,王昭勇对清末民国三种江西乡土志 光绪 婺源地理教科书、民国 赣西乡土地理、光绪 先贤乡土志 进行考述,并探析了这三种乡土志的文史价值以及学术价值。陈洁圆以万历 永福县志 的文献学价值为研究对象,认为该志具有编纂层次清晰、版本精良、史料精研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李刚分析乾隆 环县志 的方志文化价值,挖掘乾隆 环县志 纂修资料文献价值,认为该部志书对环县及周围地区民俗文化、民间信仰、旅游开发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黄辛建对新近发现的清

40、代藏东南地方志 喀木西南志略 价值进行研究,认为该志不仅记载了清政府在西藏边境地区的管辖,也揭露清末英人对我国边疆的侵略行径,具有重要的历史史料研究价值。方志地图与方志文本书写研究上,高瑞艳以洪武 平阳志 为例,试图从新角度对中国古代方志地图进行解读,认为这些地图不仅能反映绘图者的空间观念,也体现了明代初年平阳府的宗教文化环境与绘图者重视农耕的价值取向。熊梅和林靖翔以天启成都 府治三衢九陌宫室图 为例,对其绘制特点与信息传达进行分析,认为通过对着这些宫室图的研究可以窥见成图的年代以及当时宗教演化趋势等,而图中一些绘标也可成为今后方志舆图研究的新旨趣。芮赵凯对光绪 盐城县志 中明季忠烈与遗民书写

41、内容进行考察,认为修纂者的个人情感、国家意志层面的支持以及志书对忠义记述方式的转变都会对这些志书人物的编写方式产生影响。(二)新方志研究随着二轮修志的圆满结束,学界多对新修志书进行评价以为三轮修志提供建议。陈雪娇详细介绍了我国台联系统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地方台联志书 福建省志台湾同胞联谊会志,并详细记录了其从构思启动、编纂审验到最后出版发行三个阶段的过程。瑏瑠李秋洪认为 浙江通志人民生活志 框架结构完备,资料系统翔实,体现了浙江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可以看作浙江人民生活的真实记录,同时也展现了同时期社会发展的缩影。瑏瑡申宾对周广骞所著 山东方志运河文献研究进行评价,认为这部书系统地收集了山东运河相关

42、的文献资料,探讨了山东运河区域方志文献的修纂特色,对山东运河方志文献进行了深度研究,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瑏瑢朱恒夫、邱新立与高岩分别对 中国昆山昆曲志 进行点评,朱恒夫认为这部志书真实记录了昆山地区昆腔、昆曲和昆剧历年来的著作,为全国戏曲志的编纂起到示范性的作用。邱新立认为该志作为全国首部戏剧类“非遗”专志,编修体例严谨规范,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高岩指出 中国昆山昆曲志 的出版,不仅为特色志的编修起到了样板作用,也为开展第三轮志书的修纂工作提供了参考瑏瑠瑏瑡瑏瑢赵玲:历乘 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唐颖:威廉兰巴德 肯特郡志 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王昭勇:

43、清末民国三种江西乡土志书价值考略,南方文物 年第 期。陈洁圆:万历 永福县志 的文献学价值初探,福建史志 年第 期。李刚:乾隆 环县志 价值刍议,丝绸之路 年第 期。黄辛建:新发现的藏东南地方志 喀木西南志略 及其重要价值,中国藏学 年第 期。高瑞艳:以图示古:解读中国古代方志地图 以洪武 平阳志 地图为例,中国地方志 年第 期。熊梅、林靖翔:天启成都 府治三衢九陌宫室图 研究,中国地方志 年第 期。芮赵凯:光绪 盐城县志 的明季忠烈与遗民书写,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第 期。陈雪娇:福建省志台湾同胞联谊会志 编纂始末,福建史志 年第 期。李秋洪:浙江人民生活的真实记录 读 浙江通志人民生活志 ,

44、广西地方志 年第 期。申宾:周广骞著 山东方志运河文献研究 评介,运河学研究 年第 期。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 年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借鉴。(三)志书整理我国方志的数量很大,各级图书馆、档案馆、文物部门都藏有一定数量志书,加上历史上为数不少的志书流失海外,因此志书的整理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旧志整理方面,崔晓琳对河南博物院所藏地方文献进行梳理,并对如何发挥这些文献的价值进行探析。胥润东整理了明清时期盐亭县修纂的志书情况,并考察了整理出的十部县志的编纂者、体例内容以及存佚情况。周晓萌以清代行政区划为视角,对清代清江流域现存的府、州、县以及卫志进行整理,并分析了该区域志书纂修的特点。年以旧志整理与研究为

45、主题的硕士学位论文数量较多,如刘振娜对民国 张北县志 进行整理与研究,郑超然以光绪 无极县续志 为考察对象,通过梳理志书的体例与内容对志书进行点校与整理。刘雨佳以 西安乡土志 的写作背景、编撰者以及志书流传的不同版本为视角,对该部乡土志进行整理。志书辑佚与辨误方面,萧红与王路宁对 越绝书 中三处有争议的词句进行考辨。李博根据方志目录对万历 辉县志 的版本进行考证,认为今河南省图书馆藏孤本万历 辉县志 并非初刻本,而为补刻本。此外,李博还指出天启 辉县志 实为万历 辉县志 的补刻本,并对方志目录中相关著录内容进行辨证。张学军从志书的表现形式、避讳字的考察入手,指出 潜江县志 故宫本并非康熙三十三

46、年传经书院的原刻本,而是抄本。瑏瑠志书目录整理方面,如吕志伟从行政区划的角度,对全国、省市县各级新编地方志书目提要进行概述,为地方志研究者和使用者提供查找线索。瑏瑡赵太和对新发现的周广业所著 两浙地志录进行考述,展现了该部地志录对地方志的编排方式,并对著录的地方志进行梳理。瑏瑢邵岩考察了卢文?和吴骞对 千顷堂书目 中方志目录的补校内容,指出其中遗校和误校之处并再次进行校对。瑏瑣杨学东对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中西藏方志著录存在的漏收、错收以及著录错误等问题进行梳理,以为西藏方志研究者提供参考借鉴。瑏瑤(四)志书利用修志的目的在于用,地方志是某一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风风俗等资料的汇编,是研究

47、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方志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丁海斌和彭倩楠从档案机构史料、档案官员史料和档案管理制度史料三个角度梳理了方志史料,发现在对方志史料的利用上呈现出专题性与集中性的特点。瑏瑥目前学界对方志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旧方志所载资料的挖掘上,其中以历史与文化研究领域为主。杨鹏云基于明代方志资料的记载,考察了瑏瑠瑏瑡瑏瑢瑏瑣瑏瑤瑏瑥朱恒夫、邱新立、高岩:中国昆山昆曲志 汇评,江苏地方志 年第 期。崔晓琳:河南博物院院藏地方文献资源述略,河南博物馆院刊 年第 期。胥润东:盐亭县志十种考论,四川图书馆学报 年第 期。周晓萌:清代清江流域现存方志整理与研究,古今文创 年第

48、 期。刘振娜:民国二十四年 张北县志 整理与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郑超然:光绪 无极县续志 整理与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刘雨佳:西安乡土志 整理与研究,长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萧红、王路宁:越绝书 考辨三则,长江学术 年第 期。李博:万历 辉县志 补刻后印考 辨各目著录之失与所谓天启志问题,图书馆杂志 年第 期。张学军:潜江县志 故宫本版本探疑,中国地方志 年第 期。吕志伟:新编地方志书目提要著述概述,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赵太和:新发现周广业 两浙地志录 考论,史学史研究 年第 期。邵岩:卢文?、吴骞校补 千顷堂书目 史部地理类方志目录再校,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49、)年第 期。杨学东: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著录西藏方志指瑕,西藏研究 年第 期。丁海斌、彭倩楠:中国古代档案史方志史料及其应用研究,档案 年第 期。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 年方志学理论研究综述元代江南三地不同的俸禄制度。吕宽庆以清代郑州地区地方志资料为中心,探析今郑州市区域清代的社会保障事业内容、经费来源及其特征。民俗研究上,王静波考察了清代和民国地方志中对元宵灯彩中采茶表演的相关记载,归纳了元宵彩灯中采茶表演的范畴、时代与地域分布以及表演形态,并依据志书中记载分析表演的范围以及社会评价情况。医药研究上,牟珍和沈昱翔利用晚清贵州五府名志中物产志的相关记载,对志书中中药材的记述内容进行研究。刁溯对清

50、代民国时期四川地方志中民间医疗记载进行研究展现了该时期四川民间医疗的特色与医者的形象特征。此外,在教育教学上,辛建勇考察了地方志在当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张文华对地方志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究。在新方志的利用上,闫红果对上海地方志以及各类行业志进行探究,考察上海对抗美援朝战争在物资供应以及动员青年参加志愿军上做出的贡献。六、方志人物研究对方志人物的研究通常分为方志学家与修志人物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年学界对于方志人物的研究也是基于以上两个视角,共发表论文 篇,时间跨度上从梁代至当代,探讨方志人物的生平、修志理论与修志事业等内容。(一)方志学家研究梁元帝萧绎虽然政绩平平,但在文化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