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9556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等教育“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探析新潮电子第2 2 期(总第5 5 3 期)李金玉,许清卓(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 3 0 0 6 8)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四史”教育的重要性。“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而且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政治站位、强化思政课的育人功能、推动思政课的创新改革。针对融入教育过程中存在着重历史故事讲述、轻理论系统阐述,重历史知识梳理、轻理想信念引领,重历史进程推演、轻政治认同培育等问题,尝试着从理论、育人、历史和实践四个维度深化融入教育。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四史”教育;育人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2、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就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作了一系列讲话,强调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性。将“四史”教育融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能落实“四史”教育又能丰富思政课内容,从而促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如何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值得深人探讨的问题。一、“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意蕴(一)提升思政课的政治站位高校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课程设置初衷是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应有的责任心及应当具备的政治素养。“四史”是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苦历史,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

3、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其中党的科学的政治块择和政治理念在重大历史时刻和历史关头彰显出巨大优越性。“四史”从社会主义发展史层面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从党史层面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层面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明确的政治导向。学习“四史”知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厘清事件背后的要义和关系,还要求学生深刻认作者简介:李金玉(197 4 一),女,湖北钟祥人,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许清卓(1998-),女,湖北荆门人,湖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2

4、35识,从中提炼出政治理论。(二)强化思政课的育人功能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部分叫。面对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多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烈,这对高校思政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及意识形态阵地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不断强化思政课的育人作用,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创新课程安排,让思政课变成大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是思政课的时代之问,也是思政课教师必须完成的重要课题。高校思政课的价值特性在于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参与,把思政课程中蕴含的理论力量和精神价值转化为巨大的实践动力,使大学生把理论和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培养出自觉担

5、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理论、现实、史实三者相结合是“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特色所在,也是课程建设的目标指向,在此过程中通过强化大学生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可使大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历史自觉。(三)推动思政课的创新改革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改革及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目标指向。因此,高校思政课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素养、成长成才,而且还要引导教师不断更新完善知识体系2,提升业务能力,针对大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设计,增强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从而提升课程的育人实效。形式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创新是

6、“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可在课程原有内容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并采用视频播放、课堂讨论、实地参观等多种方式呈现拓展内容,从而丰富教学手段。内容上,“四史”中的故事鲜活且具有教育意第2 2 期(总第5 5 3 期)义,将其融入思政课程教学过程,可让学生在学习感知事件人物及其背后蕴藏的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一)重历史故事讲述,轻理论系统阐述历史故事往往会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以“四史”中的事件或人物故事作为切入点进行授课,可增强讲授内容的鲜活性,活

7、跃思政课堂氛围,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进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在“四史”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可能会更加注重历史故事的讲解,弱化系统理论的研究。目前各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中虽然都有“四史”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是从各门课程自身教学目的和要求出发来考虑的,相关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各取所需、各自为政,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整体规划。思政课教研组需要各门课程承担的“四史教育的具体任务,更重视“四史”教育教学体系在高校思政课中分工明晰、相互衔接以及内容互补的问题。(二)重历史知识梳理,轻理想信念引领有的教师在进行“四史”学习教育时,主要聚焦于“四史”知识的识记,缺少对内在的历史规律的研讨,把本来的提升理论素养、增

8、强个人理想信念的政治学习变成了历史知识扫盲补习。在思政课教学中,常常缺乏以“四史”知识为蓝本,进而探索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分析现实情况及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方便学生理解吸收消化。教师在讲授相关课程时通常习惯引经据典,而“四史”中的重要事件、人物、文件都可以成为支撑该门课的经典案例和论据。思政课在谈到“理想信念”课题时,大多重视讲解革命先辈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奋斗史,梳理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及改革开放创造的一个个伟大奇迹,展示中国为解决人类的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但缺少从精神层面阐释,历史成功经验的背后都离不开崇高理想信念的指引和中国精神的激励。(三

9、)重历史进程推演,轻政治认同培育“四史”教育不仅仅是对历史进程的平铺直叙,而应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政治认同培育。“四史”教育融人思政课是否顺利,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接受与认同,以及是否能实现知行合一。归根结底要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夯实对我国政治新潮电子制度和社会制度的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通过讲故事、讲历史还是讲理论的方式讲思政课,都要体现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四史”内容缺少有机衔接且培育效果不足,通过对“论”与“史”的相互融合与相互统一,才可以帮助学生从历史视角厘清“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走中国特

10、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关键问题,多数学生未能从单纯知晓史实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思考道路选择背后的理性思考,学生政治素养与政治认识协同提升的难度大,也无法更为明确地树立学生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索(一)重视理论维度融入“四史”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自信来源于历史,任何自信都具有坚实的力量来源。从理论维度来看,“四史”教育和“四个自信”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系统理论依据的。“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并进 3 ,而不仅是满足、停留在发展思想史理论的一般意义水平上去阐明当代马克思主义从经典演变到超越当时历史的理论发展。“四史”不仅是单纯的历史学习,还要

11、善于深挖理论研究背后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联系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理论实践,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实证研究和基本学理阐释,强化学科发展自信意识和国家话语权。因此在“四史”融人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演进问题、“四个选择”等理论问题进行深刻阐释。向大学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辉煌历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和取得的成就,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不断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具有制度优势,为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不竭动力。(二)重

12、视育人维度融入“四史”补足大学生思想之“钙”思政教学的落脚点重在育人,思政教师应从“四史”生动的历史史实中提炼精神内涵,讲好历史故事,补足青年人思想之“钙”。“四史”是一部展现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教科书,“四史”中蕴含了丰富地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伟大精神。在革236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命、建设和改革与发展的各个阶段,青年的信念就是抵御各种风险与考验的精神食粮。将“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就是将精神血脉根植于学生的思想灵魂中,使大学生在历史精神的滋养下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坚定跟党走的志向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使“四史”学习常态化、大众化

13、、理论化,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破除历史虚无主义的侵扰,要认真学习“四史”,坚持用辩证的分析方法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由此逐步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使其在生活和学习中形成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习惯。从中获得以史鉴今的启迪,提炼克敌制胜的法宝,汲取坚忍不拔的力量,进一步筑牢为践行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思想基础,补足为践行初心使命而勇往直前的精神营养。(三)重视历史维度融入“四史”,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了解历史是进行思政教育是学习“四史”的首要任务。在严格把握政治方向的基础上,在思政课教学中融人“四史”内容,以正确的历史观引导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可促使大学生形成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强的文化自信

14、,这也是“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任务。重视从历史维度融入“四史”,首先要将重大历史事件融入思政课教学。思政教师通过讲述历史事件的背景、发展过程、结果及本质等内容,讲清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来龙去脉,讲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由来,讲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讲清爱国主义的承继过程,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线如何得以确立、为什么新时代依然需要爱国主义等关键问题,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将爱国主义上升为使命感与责任感,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再者将历史发展规律融人思政课教学,“四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可以历史史实为基础总结历史发展规律,从

15、而使学生明确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以及怎样做出“四个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理想信念的重要价值,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形成大学生的政党认同、制度认同、体制认同、政策认同等政治认同。(四)重视实践维度融入“四史”,强化大学生使命担当“四史”教育融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并新潮电子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有在融入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尊重历史、敬畏历史、读懂历史、牢记历史的现实价值就是获取历史经验,指导现在和未来。首先,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能充分融入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思想政治教

16、育内容生活化、动态化,例如通过引人关于社会热点的小视频,来进行教学切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此达到知识点灵活应用的目的。其次,“四史”教育可以在多个层面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红色实践让大学生亲身体会中华民族的屈辱史、翻身史、复兴史,从苦难的记忆中寻找行动的力量,并结合实地学习、访问、参观与讲解,持续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爱党热情,加强“四史”教育的实效性。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扩展式教学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四史”的真正目的是要让学生铭记历史,从历史中总结经验,了解我国社会是怎样发展的。在“四史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只有充分联结历史,现实和未来,学生可以

17、清楚地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一而就,青年学生使命就是时代的使命,运用历史力量,在深人思考历史规律基础上,解决好现实问题,担当历史大任。“四史”不仅是单纯的历史学习,而是要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用辩证的、理性的思维把握历史,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要理论问题。“四史”教育立足于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诸多方面的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以此抵制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四史”教育的融人可使高校思政课铸就的思想大厦既有根基又有力度,是经得起检验守住大学生崇高理想信念的阵地。参考文献:1孙艳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加强“四史”教育探析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 0 2 0(9):1 0 1-1 0 5.2虞志坚“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的三重逻辑 J.江淮论坛,2 0 2 0(6):1 7-2 1.3倪明胜.深刻把握学习“四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要求 N.郑州日报,2 0 2 0-0 8-1 7.第2 2 期(总第5 5 3 期)2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